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上的世界中心思想

地理學上的世界中心思想

發布時間: 2021-02-25 04:17:44

1. 地理學哲學的地理學思想的起源、演變與發展分期

地理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代、近代到現代的發展階段。地理學思想萌芽散布於上古時代的內史詩、哲學、歷容史叢書中,當時的中國、埃及、巴比倫、印度諸國產生了相當規模的地理知識積累,形成了地理學觀念的雛形。從公元5世紀延續到15世紀,是地理學發展的中古時期,宗教勢力特別是歐洲的基督教壟斷了學術領域,窒息了地理學的思想。但從公元2~15世紀,中國發達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地理研究中心,中國的地理志、地圖、專論從數量到質量都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地理學的近古時期約始於地理大發現時代,從15~17世紀中葉,地理學的視野擴展到全球,標志著地理學科學見解的啟蒙。19世紀後半期,進入近代發展時期,地理學思想不斷發展,新的理論和方法不斷涌現,逐步形成了現代地理學;

2. 雨果的悲慘世界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通過表現十九世紀法國社會中的不公平以及長期以來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表達對愛與憐憫心(人道主義)的呼喚。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維克多·雨果,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代表作家。1802年生於法國白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816年,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

《悲慘世界》以冉·阿讓出獄後的種種經歷貫穿全書,深刻反映了時代的問題。雨果在作品中融入了從拿破崙在滑鐵盧的失敗到反對「七月王朝」的人民起義這一階段的歷史,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狀況。

作品不僅描述了獲釋犯人冉·阿讓和流浪婦女芳汀的不幸生活以及芳汀的私生女柯賽特的悲慘遭遇,而且揭示了當時社會中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卻受歧視和壓迫的不公平命運。

雨果還在作品中揭露了當時殘酷不公的法典和秩序,猛烈抨擊了那種人們餓死可以而偷麵包卻要坐牢的社會制度,譴責了那些安於現狀和鐵石心腸的市民在面對處於困境中的他人時的那種袖手旁觀的冷漠態度。

(2)地理學上的世界中心思想擴展閱讀:

這部小說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二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雨果自己的好友維克多年輕時的逃亡生活。

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搜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

在1829年和1830年間,他還大量搜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並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布雷斯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3. 蘇菲的世界中心思想是什麼啊讀不懂T_T哪位高人指點一下@_@

蘇菲就代表了我們普通人,作者代表了上帝,上帝可以隨意擺弄我們,我們要逃脫這種擺弄,尋找自我。

4. 如何理解地理學的觀察世界的兩個視角空間和環境

地 理 問抄 題 要 對 尺 度 大 小 進 行恰襲 當 選 擇 。 尺 度過 大 大 , 地 理空 間 尺 度 視 角 是 透 過 空 間 尺 度 的 透 鏡 觀 察 和 理 解 地 理事 象 分 析 解 決 地 理 問 題 的 觀 念 和 方 法 、 量細 節被 省 略 尺 度 過 小 陷 入局 部 而 不 能 窺 其 全 貌 。 這 一 視 角 對地 理 教學 的 指 向 性 要 求 為 教 師 應 根 據 教 學 : 里 主 要 介 紹 地理教 學 中 常 見 的 地 理 空 間 尺 度 劃 分視 角 地 理 空 間 尺 度 選 擇 視 角 和 地 理空 間 尺 度 變 換 視 角 幫 助 學 生 形 成 地 理 空 間 尺度 劃 分 的 視 角 。 需 要 選擇 恰 當 的 空 間 尺 度 開 展 地 理 教 學 以 引 導 學 生 用 正確 的 尺 度 觀 念 並 選 擇 恰 當 的 空 間 尺 度 來 看 待 地 理 事象 空間 尺 度 。

5. 什麼是地理學思想史

地理學思想的起源、演變與發展分期。地理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代、近代到現代的發展階段。地理學思想萌芽散布於上古時代的史詩、哲學、歷史叢書中,當時的中國、埃及、巴比倫、印度諸國產生了相當規模的地理知識積累,形成了地理學觀念的雛形。從公元5世紀延續到15世紀,是地理學發展的中古時期,宗教勢力特別是歐洲的基督教壟斷了學術領域,窒息了地理學的思想。但從公元2~15世紀,中國發達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地理研究中心,中國的地理志、地圖、專論從數量到質量都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地理學的近古時期約始於地理大發現時代,從15~17世紀中葉,地理學的視野擴展到全球,標志著地理學科學見解的啟蒙。19世紀後半期,進入近代發展時期,地理學思想不斷發展,新的理論和方法不斷涌現,逐步形成了現代地理學;

②地理學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它規定著地理學的科學性質、功能和發展趨勢,是現代地理學思想爭論的重點。地理學不是機械的拼湊,偶然的堆積,而是有序的,有結構的,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科學體系。地理學從古代的數理地理學和描述地理學為主體的學科,經過演化已發展成具有許多分科的有自己邏輯體系和層次的科學結構。不同學派或觀點依據地理研究客體組成元素的層次性或空間尺度的層次性而進行分類。許多地理學家為探索地理學的科學結構和邏輯體系作出了艱辛的努力,積累了豐富的精闢見解;

③地理學科學性質認識的形成和發展。地理學在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領域和范疇,研究對象和任務,其基礎理論和核心的探索,歷來存在著許多不同意見和爭辯,也是地理學思想的活躍領域;

④地理學的方法論思考。地理學思想史的幾本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為詹姆斯(P. E. James)的《地理學思想史》,赫特納的《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哈特向的《地理學性質》和《地理學性質透視》,哈維(D. Harvey)的《地理學解釋》等,闡發了歷史地形成的獨特的方法論所反映的地理學思想的發展;

⑤地理哲學與科學哲學思想。從地理學發軔初期,各種哲學觀念就滲透於地理學領域,樸素的唯物論思想促進了地理學思想的活躍。在現代地理學發展中新的科學哲學理論逐漸取代了以往的哲學觀念,有益於地理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地理學思想中的有機組分。

6. 論述地理學的意義

中國旅遊地理學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之一。旅遊地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能如此迅速發展,取得顯赫成績,其經驗是值得我們好好分析和總結的。

(1)旅遊地理學界始終把握住了旅遊地理學為國民經濟服務的主攻方向,充分發揮了旅遊地理學的應用性特點,緊扣我國旅遊開發和建設這個主題,主動承擔多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科研任務,完成了大量有較高實用價值的科研報告,對我國旅遊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高了旅遊地理學的地位。地理學的旅遊應用研究拓展,也促進了地理學本身的建設和發展。

時間地理學

從時間角度研究現代地理過程的地理學分科。從時間尺度看,地理學分為3個時段:古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和時間地理學。時間地理學著重現代過程的地理研究。根據傳統觀念,一般認為地理學是從空間出發,哲學家康德(I.Kant)從二元論哲學思想出發的學科;將地理學定義為進行空間事物研究的科學,這一論點成為近代地理學思想的基本出發點。赫特納和哈特向認為地理學的研究著重於空間體系,因此是一種分布論學科。但在實際論述中他們也承認地理學是「時間一般作為背景」的領域。哈特向論述了地貌、氣候、現代文化要素研究中的時間與發生,指出地理學的主旨在於理解目前存在的世界。隨著地理學的發展,許多地理學家愈來愈認識脫離時間就無從進行空間研究,地理學必須深入考察地理環境中時間的性質和作用,必須從靜態走向動態。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歷史地理學家強調地理學的時間研究之後,一些地理學家出版了專著,研究了大城市結構、人口和工業、建築布局和配置,建立了時間空間模式,認為時間在所有的行為尺度中是一個基本組分,和空間一樣同屬於可利用的資源,近年來隨著時間學的發展,時間周期中的相位律、增縮律,在地理過程中,均有大量體現。時間差中的順時差理論、循序超越學說,已實際應用於預測預報。隨著系統論、耗散結構等理論引入現代地理學,地球表層或地理系統被認為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因此它在時間上是有序的,具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演化發展的歷史。其動態過程具有方向性。這樣現代物理學的時間觀念,才真正進入了地理學中,並與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相聯系。因此,在地理學中也提出了時間不可逆性,從總體上說,地理過程不能反演。這些現代時間地理學觀點對地理學基本理論的深化有重要意義。

(2)旅遊地理學界一直把旅遊開發實踐和理論總結置於重要的地位,積極投身於旅遊開發實踐中,注意進行多學科、跨學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並通過實踐檢驗的許多理論創見,為旅遊地理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3)實踐造就了一大批旅遊地理專業人才,老一輩旅遊地理學家的提攜和扶持促進了年青學者的成長,促使旅遊地理學界能夠比較快地形成了一個包括學術帶頭人和骨幹力量在內的老中青梯形隊伍結構。

展望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旅遊作為衡量人類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標志將有更大的發展。世界旅遊組織(WTO)預測中國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一旅遊大國,我國旅遊業前景燦爛。旅遊地理學理應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傳統,廣泛實踐,勇於創新,在旅遊業這個廣闊的舞台上繼續大展才華,並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

7. 錢學森的地理科學思想綜述

錢學森在現代人類知識體系11個門類中,將地理科學歸結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橋梁科學,在五大開放的復雜巨系統中,把地理系統排在星系系統與社會系統之間,在社會總體設計部下設四大建設中,將地理建設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並列。

錢學森把地理科學看做是舉足輕重的科學體系,錢學森從哲學高度,從人類知識體系的高度,從復雜性系統科學的理論框架中,從社會總體設計工程的實踐出發,把地理學提升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科學。

因此,地理科學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必須重新認識地理。

(7)地理學上的世界中心思想擴展閱讀:

地理科學對於社會主義建設來說,是一門迫切需要的科學。地理科學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社會主義建設過程提出的問題很多,象資源利用、國土整治、發展戰略等,都涉及地理科學。

錢學森一生默默治學,但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他所選擇的,既是一個科學家的最高職責,也是一個炎黃子孫的最高使命。他一生的經歷和成就,在中國的國家史、華人的民族史和人類的世界史上,同時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來路。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先行人,他不僅是知識的寶藏、科學的旗幟,而且是民族的脊樑、全球華人的典範,他向世界展示了華人的風采。

錢學森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

錢學森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傑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8. 論述地理學區域思想的發展變化該如何答

  1. 現代地理學是繼承和發展了近代地理學綜合性、區域性的傳統思想,已成為一個分支眾多的大學科體系。但地理學的綜合整體觀和綜合工作的高難度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與差距,加上許多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出現,使地理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應用新技術,以提高綜合能力,開拓新的研究和應用領域。

  2. 目前世界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地理工作者去解決,如資源的開發利用;農業生產潛力的發揮與提高;環境質量評價監測和預報;產業布局與區域規劃,鄉村發展與城鎮化;自然災害防治對策,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等。這些都對地理學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地理學進行學習和深入研究,推動地理學的發展。

  3. 我國地理學家已經在調查、了解、評價自然條件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發展和協調人地關系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在地理學基礎研究方面也存在著創新和突出的前景。目前,在人類邁向21世紀前夕,可持續發展是當代社會進步的指導原則,它體現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和諧以及人類對後代的責任感。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認為:可持續發展指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後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礎的發展。其實質是要協調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為後代奠定一個能夠持續發展的基礎。

  4.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21世紀議程》,它體現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中國政府制定的《中國21世紀議程》則是我國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綱領和藍圖。其戰略思想是發展經濟要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的長期供給能力和環境的長期承受能力,在發展過程中要兼顧局部和全局利益,眼前和長遠利益,使環境與發展得以協調,其主要內容大體可歸納為: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社會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四個部分。目前《21世紀議程》作為國家、部門以及地區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得到國內外的密切關注。對地理學來說迎來了發展契機,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機遇,調整知識結構,擴大適應能力,積極投入,這是地理學發揮作用提高水平,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取得社會承認的關鍵。

9. 論述地理學的發展和地理學思想史演變

現代地理學是繼承和發展了近代地理學綜合性、區域性的傳統思想,已成為一個分支眾多的大學科體系。但地理學的綜合整體觀和綜合工作的高難度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與差距,加上許多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出現,使地理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應用新技術,以提高綜合能力,開拓新的研究和應用領域。目前世界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地理工作者去解決,如資源的開發利用;農業生產潛力的發揮與提高;環境質量評價監測和預報;產業布局與區域規劃,鄉村發展與城鎮化;自然災害防治對策,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等。這些都對地理學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地理學進行學習和深入研究,推動地理學的發展。我國地理學家已經在調查、了解、評價自然條件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發展和協調人地關系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在地理學基礎研究方面也存在著創新和突出的前景。目前,在人類邁向21世紀前夕,可持續發展是當代社會進步的指導原則,它體現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和諧以及人類對後代的責任感。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認為:可持續發展指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後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礎的發展。其實質是要協調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為後代奠定一個能夠持續發展的基礎。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21世紀議程》,它體現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中國政府制定的《中國21世紀議程》則是我國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綱領和藍圖。其戰略思想是發展經濟要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的長期供給能力和環境的長期承受能力,在發展過程中要兼顧局部和全局利益,眼前和長遠利益,使環境與發展得以協調,其主要內容大體可歸納為: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社會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四個部分。目前《21世紀議程》作為國家、部門以及地區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得到國內外的密切關注。對地理學來說迎來了發展契機,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機遇,調整知識結構,擴大適應能力,積極投入,這是地理學發揮作用提高水平,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取得社會承認的關鍵。

10. 我們奇妙的世界的中心思想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尋找普通的事物,也會有極其美好的一面。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