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
㈠ 求高二地理人教版月考試卷,謝謝!!
xue yi jiao yu 資源wang 有
㈡ 成都七中2017屆高二下期月考地理試卷及答案
妥妥的是阿凡題啊,
不僅能用,還好用呢,
求樓樓採納哈,應用市場都有下載,
搜索 阿凡題,記得是題目的題哦~
㈢ 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的試卷
高二歷史選修一(1-4)章單元檢測題
一、選擇題
1.. 改革為雅典民主制"憲法"及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的是( )
A.梭倫 B.克里斯特尼 C.阿菲埃爾特 D.伯里克利
2 .在梭倫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為( )
A. 奴隸主和奴隸 B. 貴族和平民 C.工商業奴隸主和平民 D.農民和手工業者
.梭倫改革的主要內容有( )
3梭倫改革中體現機會均等、公開、公平的民主原則的是( )
A.廢除債務奴隸制 B.設民眾法庭 C.抽簽選舉和差額選舉 D.按財產劃分公民的等級
4.典國家制定的民主制"憲法",其本質是( )
A.奴隸主階級對奴隸的專政 B.奴隸主階級對自由民的專政
C.共和制的管理形式 D.雅典公民階級的自我管理形式
5.商鞅變法中法令的主要內容,商鞅的思想明顯屬於( )
A.儒家學說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學說
6.變法在社會經濟方面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是 ( )
A.廢除井田制 B.獎勵耕戰 C.重農抑商 D.建立縣制
7.列內容,屬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 ②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強國國家軍事力量 ④使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相對穩定,北方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商鞅變法和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確的( )
A.改革都獲得成功 B.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C.改革的過程一帆風順 D.改革使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9北魏是下列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
A、羯 B、鮮卑 C、氐 D、匈奴
10 建立後,首先集中軍權,這主要是著眼於:( )
A、加強軍事力量 B、抵抗遼的進攻
C、保衛皇室需要 D、防止軍事割據
11列關於"澶淵之盟"的分析與認識,正確的有:( )
①它是遼宋關系史上的由戰到和的轉折點 ②它是犧牲人民利益換取和平的產物 ③就其客觀影響來看是有歷史進步性的 ④它標志著北宋政治統治開始走向衰落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2 變法與王安石變法相同點是( )
A.都促進社會制度的改變 B.都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都以富國強兵為目的 D.都重農抑商、獎勵軍功
13王安石變法中,既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又使國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
A.青苗法 B.農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14宋前期統治者認為"富室連田阡陌,為國守財爾!緩急盜賊竊發,邊境擾動,兼並之財,樂於輸納,皆我之物。"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並 B、縱容土地兼並以便於籌集軍費
C、准備搜刮百姓以抗遼 D、減輕人民負擔,限制大地主特權
15安石變法所觸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B、封建國家和大地主階級的矛盾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16宋王安石變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
A、加強軍事力量 B、解決財政困難
C、鏟除割據基礎 D、打擊土地兼並
17倫改革時期創立的新機構是 ①戰神議事會 ②執政官 ③公民法庭 ④四百議議事會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18動梭倫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上下層貴族之間矛盾激化 B.上層貴族對王權專制構成了威脅
C.上層貴族與下層平民的日益尖銳 D.奴隸反抗奴隸主貴族的斗爭此伏彼起
19為解決人多地少就業不足的難題,梭倫採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A.頒布「解負令」 B.鼓勵發展工商業
C.提倡節儉,反對奢侈 D.禁止農作物出口
20秋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直接目的是
A.廢除舊貴族的特權 B. 提高新興地主的地位
C.推進土地私有化 D. 實現富國強兵
21圖是秦墓出土的武士斗獸紋銅鏡,表現了商鞅變法後秦人形成的
A.法制意識 B.重農精神
C.娛樂意識 D.尚武精神
22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A.商鞅變法比較徹底 B.封建經濟發展迅速
C.統一是歷史發展的需要 D.重視水利工程建設
23南朝謝靈運寫道:「北境自染逆,窮苦備罹,征調賦斂,靡有止矣」,反映了
A.鮮卑貴族實行民族歧視政策 B.鮮卑貴族殘酷的經濟掠奪
C.柔然侵擾北魏 D.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24.北魏實行均田制,主要是
A.把農民原有的土地拿來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佔的土地重新進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進行分配 D.對全國所有的耕地重新進行分配
25北魏孝文帝比喻為「如身之使手,干之總條」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三長制
C.俸祿制 D.改穿漢服
26魏孝文帝親自主持的第一件大事是
A.頒布均田令 B.制定俸祿制度
C.改穿漢服 D.遷都洛陽
27成書於5世紀的《洛陽伽藍記》記載:「自晉宋以來,視洛陽為荒土。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並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魏遷都洛陽,促進其繁榮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發展
C.南朝統治下的洛陽經濟得到恢復 D.5世紀洛陽商業盛極一時
28我們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為改革
A.促進了北魏社會的發展 B.得到了漢族地主的支持
C.解除了南朝的威脅 D.鞏固了鮮卑貴族的統治
29對北宋加強中央集權評價正確的有
①防止了武將奪權和地方割據 ②導致了官僚機構膨脹 ③降低了政府辦事效率 ④造成了中央財政困難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王安石變法的第一要務是
A.精簡政府機構B.增加財政收入
C.增強軍隊戰鬥力D.改革科舉弊端
31.在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引起隱匿田畝、逃避賦稅之人最激烈反對的是
A.均輸法 B.市易法C.方田均稅法 D.青苗法
32.王安石變法的突出效果是
A.政府財政大大增加B.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C.軍事實力有所增強
D.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33.王安石對科舉考試改革的核心是
A.科舉考試重視實際B.選拔人才不拘一格
C.選拔人才一視同仁D.大力發展軍事教育
34.司馬光評價王安石變法時說:「中戶以下大抵乏食……而州縣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錢不敢少緩,鞭笞縲紲唯恐不迨。」司馬光的說法
A.完全是保守勢力的政治攻擊B.實事求是地反映了現實問題
C.既是政治攻擊也反映了客觀問題D.只是代表了其個人的偏見
35.戰國時期最早進行改革的是
A.齊國 B.趙國C.魏國 D.韓國
36.主持制定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完整的法典《法經》的是
A.管仲 B.李悝C.吳起 D.西門豹
37商鞅變法前,秦國落後的表現不包括
A.農業落後 B.文化落後C.社會風習落後 D.未曾稱過霸
38.大力支持商鞅變法的是
A.秦穆公 B.秦孝公C.秦惠文王 D.秦昭王
39「商君雖死,秦法未敗」造成這種現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變法滿足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
B.變法順應了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潮流
C.變法迎合了從諸侯割據走向全國統一的必然趨勢
D.變法有利於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
40認為商鞅變法是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的最主要的依據是
A.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B.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
C.廢除奴隸主特權,獎勵軍功
二、非選擇題
4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倫在詩中這樣寫道:
在 時 間 的 裁 判 席 面 前,
那 奧 林 匹 司 諸 神的 偉 大 母 親——
黑 色 的 土 地,將 是 最 好 的 證 人,
因 為 正 是 我,拔 掉 了 眾 多 的 債 權 標,
以 前 他 備 受 奴 役,而 如 今 已 重 獲 自 由。
材料二 我們為有這樣的政體而感到喜悅。我們不羨慕鄰國的法律,因為我們的政體是其他國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獨創。我們這個政體叫做民主政體。它不是為少數人,而是為全體人民。無論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並在成績卓著時得享功名,擔任公職的權利不屬於哪個家族,而是賢者方可為之。家境貧寒不成其為障礙。無論何人,只要為祖國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礙地從默默無聞到步步榮升。
-—伯里克利《論雅典之所以偉大》
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改革措施?這一措施有何積極意義?(8分)
(2)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貧寒不成其為障礙」的依據是什麼?(6分)
(3)在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進程中,梭倫和伯里克利各起了怎樣的作用?
(6分)
42.戰國時期,魏文侯變法開啟了大變法運動的序幕。回答下列問題:
(1) 簡述李悝在魏國採取的變法措施。
(2)戰國大變法運動比春秋改革更加徹底,主要體現在哪一措施上?導致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3)戰國大變法運動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4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熙寧五年三月丙午)宋神宗詔曰:「天下商膺旅物貨至京,多為兼並之家所困,往往折閱(即減價出售)失業。至於行輔稗販,亦為取利,致多窮窘。宜出內藏庫錢帛,選官於京師置市易務。」
材料二 中書奏「……遇有客人物貨出賣不行,願買入者,許至務中投賣,勾行人牙人與客人平其價。據行人所要物數,先支官錢買之……以抵當物力多少,許令均分賒清,相度立一限或兩限,逆納價錢,若半年納,即出息一分,一年納,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 (熙寧五年初,魏繼忠上言:「宜假錢別置……不至傷商;貴則少損價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給公上,則市場不至於騰踴,而開闔斂散之權不移於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國用以足矣。」
——以上三則材料摘自《續資治通鑒長編》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麼社會現象?
(2)為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北宋政府採取了什麼措施?
(3)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這些措施有什麼結果?
高二歷史規范答題答案參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A D C B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D B B B C C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C B D A A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A C C B D A B B
二、非選擇題
41、梭倫改革中「解負令」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鼓勵發展工商業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階級基礎;以財產多寡來確定公民的政治權利,使工商業奴隸主分享了政治權利,也使下層平民獲得了一定的公民權利,以財產資格取代血緣資格這就根本上瓦解了貴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基礎;對國家政權機構的民主化改革打破了貴族對政權的壟斷,賦予平民直接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為政治民主化開辟了道路。克里斯梯尼改革與伯利克里改革正是在梭倫改革的基礎上繼續沿著梭倫的方向推進改革,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終確立。
42、(1)提出「選賢任能,賞罰分明」的基本國策,提出「盡地力」的農業政策,制定《法經》,創建「武卒」。
(2)改變世卿世祿制。到戰國時期隨著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新興地主階層日益壯大,他們要求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發展地主經濟。
(3)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貴族的統治秩序,使新興地主階層的地位得以強化,為日後秦帝國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43、(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積居奇,操縱市場,哄抬物價以牟取暴利,兼並中小商販,阻礙商品交換。(2)設市易務。一方面平抑物價,另一方面政府收購客商不能出售的貨物,然後客商從官府賒取貨物出售,向政府交納一定息錢。(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囤積居奇現象,控制了市場物價,有利於商品交換和商品經濟發展,也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但是由於保守派反對,最後這些措施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