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家的頭像

地理學家的頭像

發布時間: 2021-02-24 21:21:37

Ⅰ 張衡的圖片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文學家、學者。主要成就開創了我國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代表作品有《靈憲》、地動儀、《四愁詩》等。於公元139年逝世。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後世稱張衡為「科聖」。張衡利用當時的機械技術,巧妙地把計量時間用的壺漏與渾象聯系起來,即以漏水為原動力,並利用漏壺的等時性,採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表示時間的壺漏結合在一起,以流水下落的力量帶動齒輪,通過齒輪的轉動帶動渾象每日均勻地繞軸旋轉一周,達到可自動地與地球同步運轉的水平,自然而然地把天象演示出來。 水運渾象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上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是世界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它在天文儀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中國後來的天文儀器影響很大。唐宋以來就在它的基礎上進行更完善的改進,發展成更復雜的天象表演儀器和世界最早的天文鍾。 地動儀是世界第一架觀測地震的儀器,於公元132年製成。張衡把它放置在洛陽的靈台,同渾象、渾儀、圭表、刻漏等天文儀器一起,供觀測天文之用。 《後漢書·張衡傳》中記載著候風地動儀製造的情況及其形狀、構造和功能等情況。 候風地動儀用青銅鑄成,圓徑8尺,通高約11尺5寸,頂上有個凸起的可以啟閉的蓋子,外形像個酒壇子。地動儀的周圍按八方附設八條垂龍,八條龍口中各銜銅珠,地上並設八個向上張口的銅蟾蜍,與龍頭上下對應,候風地動儀利用慣性原理,在儀器內部中央,立有一根「都柱」,即倒立狀的慣性震擺。圍繞都柱設有八條滑道,滑道上面裝有八組「牙機」,即傳動杠桿,其外端呈曲尺形,穿有樞軸,通出儀器外面與龍頭上頜接合。 一旦發生較強烈的地震,「都柱」因震動失去平衡而觸動「八道」中的一道,使相應的龍口中的銅球失控而掉入蟾蜍口中,發出聲響,用以報警。觀測人員根據銅球「振聲激盪」便可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和時間。 候風地動儀靈敏度很高,最低可測地震烈度為三度左右的地震。據記載,曾接收到震中在隴西、而洛陽人未曾感受到的地震情況,開創了人類使用科學儀器觀測地震的歷史,為後人積累了許多防震抗震的知識和經驗。 張衡的候風地動儀是當時世界上遙遙領先的偉大發明,它的基本構造附合物理學的原理,比歐洲早了1700多年。

Ⅱ 請教這幅圖片的出處

電影《小王子》

Ⅲ 這是哪位名人的頭像

蔣百里,名方震,晚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浙江海寧硤石人,光緒八年(1882年)農歷九月初二出生。祖父蔣光煦(號沐公)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建「別下齋」藏書樓一座,貯書10萬冊,刻印《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多種書籍流傳於世。父親蔣學烺(號壺隱),因生下來缺左臂,沐公不喜歡他,送他到寺廟出家做小沙彌。長大還俗學醫,懸壺濟世,娶浙江海鹽秀才、名醫楊笛舟的獨生女楊鎮和為妻。她是賢妻良母,又通文墨,成為蔣百里的啟蒙老師。
蔣百里13歲時父親亡故,與母親相依為命。出家人不能歸族,其父未得到遺產,家庭生活困苦。其時蔣百里的叔父蔣世一延請老秀才倪勤叔給自己的孩子授業。喜歡讀書的蔣百里經常溜到書房裡去聽講,倪勤叔見他聰慧,頓生愛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願教百里讀書,不收『束修』(按當時的習俗,未做詩文的學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開筆的8元至12元)。」從此窮學生就從倪勤叔讀書,學習詩文。蔣百里過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書五經,課余還讀《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古典小說,爬上茶館茶桌,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地講上述故事給茶客聽,被譽為「神童」。
中日甲午之戰,深深地刺激了蔣百里。15歲時他經常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898年,戊戌變法,16歲的蔣百里考中秀才。受維新思想的影響,渴望讀到新書。恰逢雙山學院購進了四大櫥經、史、子、集和時務、策論、算學、格致等書。聽到這個消息,蔣百里真如窮人得著了寶藏,請求老師早一二小時放學,讓他到雙山書院中看書。蔣百里如飢似渴地吸吮知識,以研讀文學一類為多。
1900年春,蔣百里18歲時,應同邑橋鎮孫氏之請,聘為塾師。不久在方雨亭縣令的介紹下,蔣百里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就讀深造,同學中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等人。1901年,方縣令、林知府、陳監院(陳仲恕)3人共同出資,送蔣百里東渡扶桑留學。
1902年,中國留日學生已達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進,傾向革命。同年,蔣百里當選為中國留日學生大會幹事,並組織「浙江同鄉會」,又於1903年2月創辦大型綜合性、知識性雜志《浙江潮》。該雜志32開本,月刊,每期約8萬字,行銷國內,魯迅先生積極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國內讓親友閱讀,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達之魂》等,即發表於《浙江潮》。身繫上海獄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詩文也在該刊登載,《獄中贈鄒容》一詩萬人爭誦。
蔣百里為《浙江潮》所寫的發刊詞,情文並茂,傳誦一時。他又以飛生、餘一等筆名,發表《國魂篇》、《民族主義論》等長篇論文連載,鼓吹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立論獨到,條理清晰,文辭流暢,感情奔放,頗類梁啟超文筆;而他傾向革命,又不同於梁啟超的改良主義,頗受讀者注意。
1906年留學德國。武昌起義後,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 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17年,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蔣百里正與梁啟超等一起去歐洲考察。次年春回國,正值國內提倡新文化,一時如風起雲涌。梁啟超深感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決心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蔣百里積極參與,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號稱「智囊」。他不僅出主意,更著書立說,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將。1923年同胡適組織新月社。 1925年任吳佩孚部總參謀長。1933年赴日考察,認為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擬定多種國防計劃.呼籲國民政府備戰。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1936年赴歐美考察,回國後倡議發展空軍。 1937年9月,他以蔣介石特使身份出訪意、德等國,回國後發表《日本人》及《抗戰基本觀念》,斷定日本必敗,中國必勝。1 938年8月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38年11月4日,蔣百里病逝於廣西宜山。
1913年6月18日凌晨5點,天剛灰亮,保定軍校校長蔣百里就召集全校兩千餘名師生緊急訓話。他身著黃呢軍服,腰掛長柄佩刀,足蹬鋥亮馬靴,站在尚武堂石階上一臉沉痛:「初到本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
隨後,蔣百里掏出手槍,瞄準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開一槍。
奇人必有奇運,蔣百里竟奇跡般生還,並與養病期間看護他的日本女子佐藤屋子相好,後者最終成為百里第二任妻子,改名左梅。
蔣百里此次自殺的緣由眾說紛紜,有說是憤於軍校學風浮躁,有說是向陸軍部請求撥款未果,也有說是對中國當時軍界、政界之絕望。在我看來,不論何種說法,都只能部分成立。蔣百里自殺,最大原因是他的驕傲。自殺者往往是最驕傲者,懦夫不敢也不配自殺。
蔣百里當然有資格驕傲。在自殺未遂的10來年前,他留學日本軍校步兵科,擊敗同期300多日本人以第一名畢業,因此獲得日本天皇贈刀。中國人獲此殊榮,僅此一例。有意思的是,與百里同期畢業的第二名也是中國人,他叫蔡鍔。(四一補:近年亦有人質疑蔣、蔡二人的成績是不靠譜的神話。)
留日期間,蔣百里還參與創辦《浙江潮》,親筆撰寫發刊詞。魯迅當時同是留日熱血青年,曾向此刊物投稿。也是在此期間,蔣百里結識了戊戌後亡命日本的梁啟超,並執弟子禮。
1906年,蔣百里應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聘為東北新軍督練公所總參議,籌建新軍。趙曾專摺奏保蔣為「特異人才,可以大用」。隨後,蔣百里被公派德國研習軍事,成為興登堡將軍(後為德國總統)下面的連長。1910年,他回國任京都禁衛軍管帶,在沈陽「以二品頂戴任用」。這一年,他不過28歲,在同齡人中卻已鋒芒畢露,聲望無兩。
武昌起義後,蔣百里潛回南方,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民國成立,又調任陸軍部高等顧問,以及袁世凱的總統府軍事參議。1912年,他出任保定軍校校長,不久即上演了文初的那一幕。
1916年袁稱帝,蔣百里入川佐老同學蔡鍔討袁。袁世凱掛掉後,又陪蔡鍔去日本就醫,旋即為之料理喪事。1917年回國,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開始首次撰寫軍事論著《孫子新釋》、《軍事常識》等,出版後成為軍校教輔。
此後蔣百里道路一轉,竟有點兒偃武修文之意。1918年至1919年,他隨梁啟超赴歐洲考察,歸國後主持「讀書俱樂部」、「共學社」等團體。1920年,他當選浙江省議會議員,參與浙江、湖南省憲起草工作,支持「聯省自治」。又主編《改造》雜志,其影響力僅次於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期間,蔣百里寫了不少關於聯省自治與社會主義的文章。毛澤東當時也致力鼓吹「湖南省自治」,也許正受其影響。(事實上,18年後毛的「論持久戰」抗日理論,也可能有蔣百里的烙印,下文將談到)。
1921年,蔣百里將歐洲考察的成果寫成一本《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為之作序,下筆不能自休,竟寫了5萬多字,跟原書的字數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後來梁將這篇長序改寫、充實,取名《清代學術概論》,反過來又請蔣百里作序。可算民國學術界一大佳話。
1923年,蔣百里心血來潮,又與胡適一起創辦了新月社,並同徐志摩結為至交。幾年後百里被蔣介石關進監獄,感情充沛、容易激動的志摩還背起鋪蓋,喊著要進去陪他坐牢。
如果順著這個方向發展,中國也許會多一個文人、學者、政論家,但少一個傑出的軍事學家。很顯然,蔣百里並不願意,在日本軍校與德國軍隊里得到的尚武之血,終身都在其身中流淌。我總覺得,有兩個蔣百里,一個文人的蔣百里,愛結社、寫文章、交名流;一個軍人的蔣百里,終身夢想是親手擊敗整個日本軍隊。到最後,軍人蔣百里戰勝了文人蔣百里,雖然,他依靠的只是紙上談兵。
1925年,蔣百里再度出山,任吳佩孚的總參謀長,因吳不「討奉」而辭職,去上海投孫傳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軍將領唐生智起兵「倒蔣」,翌年入獄。稍後,兩個姓蔣的同宗達成和解。1933年,他奉蔣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擬就國防計劃,以備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戰。1935年,他被聘為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翌年赴歐美考察軍事,歸後提出建設空軍的建議。中國最早關於空軍構建的思想,卻是來自陸軍出身的百里。
1937年初,蔣百里最重要軍事論著集《國防論》出版,轟動一時,扉頁題詞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他在《國防論》中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日後白崇禧、毛澤東等人的相關言論、理論均有百里的影子。
蔣百里的主要論點是:第一,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第二,不畏鯨吞,只怕蠶食,全面抗戰;第三,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棱線(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蔣百里並且犀利地指出,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佔領其關鍵地區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農業國,即使佔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所以,蔣百里的結論是:抗日必須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
遺憾的是,蔣百里無法看到自己的理論變成現實。1938年10月,他出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原由蔣介石兼),同年11月,在遷校途中,他病逝於廣西宜山,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蔣百里一定算是奇人,但不一定是軍神。近年有輿論將他過度拔高,我不大以為然,所謂「一個蔣百里就兩次打敗了整個日本陸軍」(第一次日本軍校第一名畢業,第二次提出對日持久戰理論)的說法,只是一種精神勝利法。
蔣百里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里,他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只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他的蓋棺定位,應該是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我們看《大公報》主筆王芸生回憶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蔣百里評傳》,都審慎地使用了「軍事學家」一詞。在「老虎總長」章士釗的輓詩里,甚至說他「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或許黃任之的輓聯相對客氣一點:「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
章士釗提到百里的「狷介作風」,在其後人身上亦有發揚。百里有5個女兒,其中三女兒蔣英畢業於柏林國立音樂學院,德律風根公司簽約10年的唱片歌手,嫁給了錢學森。(最近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是錢學森的堂侄,報刊又大作意淫標題——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其實人家得獎關錢學森鳥事。按照這種做法,是否可以稱國民黨上將蔣百里的女婿指導研發了中國第一支火箭呢?)五女兒蔣和,幼年隨父親周遊歐洲,建國後定居北京。文革期間受到審查,她在交待材料上大書 「陳伯達是雜種」,嚇唬得審查人員不敢上交。她的傲氣,正是遺傳於在1913年6月,一身戎裝,朝自己胸膛開槍的父親。
在日本軍校期間,蔣百里、蔡鍔、張孝准被稱為「中國三傑」,日後也都成為非凡人物。三人生年差不多,死的也都較早。蔡鍔1916年死於日本,年僅34;張孝准1925年死於飲酒過量,年僅44;蔣百里死於1938年,享年56,是「三傑」中活得最長的,但也只能算中壽。若天假以年,「三傑」最後的結局會怎樣?蔣百里又會不會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真正指揮戰役,甚至勝出?這是有趣的問題,然而歷史不允許假設。

Ⅳ 急,推薦一個歷史人物頭像唄,請附上說明。

孔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專學派創始人,編撰屬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在天道觀上,孔子不否認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對其持懷疑態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被尊為「至聖」「素王」,孟子為「亞聖」。孔子又稱「文聖」 。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提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教育主張。

Ⅳ 誰有韶關市一中實驗學校地理老師官志威的圖片

只說重點:
韶關市一中實驗學校地理老師官志威的圖片,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以學校的說法為准。

Ⅵ 這張圖片的風景是哪裡

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朱紅懸崖的帕利亞(Paria)峽谷,其砂岩上的紋路回像波浪一樣,所以這答片地方叫做「The Wave」,即波浪,是一個由五彩繽紛的奇石組成的風景區。
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數百萬年的風、水和時間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復雜層面,是由一億五千萬前侏羅紀就開始沉積的巨大沙丘組成。在那個時候,這里的地貌好像撒哈拉沙漠一樣,沙丘不斷地被一層層浸漬了地下水的紅沙所覆蓋,天長日久,水中的礦物質把沙凝結成了砂岩,形成了層疊狀的結構。
這種古老的沙丘最後形成了被地理學家稱為「納瓦霍(Navajo)沙岩」的地貌。後來,隨著科羅拉多平原的上升,加上漫長的風蝕,水蝕,峽谷里砂岩的層次逐漸清晰地呈現出來。平滑的,雕塑感的砂岩和岩石上流暢的紋路創造了一種令人目眩的三維立體效果。
纖細的岩石紋路實際上是清楚地展示了沙丘沉積的運動過程。紋路的變化反映出每一層砂岩隨著沉積礦物質的含量不同而產生的顏色深淺差異。紅色主要是由鐵和錳的氧化而產生,這些顏色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在交錯處和角落裡形成更加復雜與抽象的圖案.
前往這片荒原觀看這個自然奇觀的入口每天僅限20人通過。

Ⅶ 請問這張圖片是誰的作品或出處急

這就是夏娜 LZ沒看到那掛墜嗎? 只不過這張圖是同人而已

Ⅷ 關於地理的一些圖片那裡找啊

http://earth.google.com/download-earth.html
下載一個抄襲 Google Earth,全是衛星圖片,對學地理很有幫助

Ⅸ 關於科學家的故事、名言、生平、相片等

衡(78-139),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文學家、學者,在漢朝官至尚書,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2,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3,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
4,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後世稱張衡為「科聖」。
5,張衡曾被唐代人看作是東漢時代的大畫家,他當過太史令,因而對史學也有許多研究。他還研究文字訓詁的學問,著有《周官訓詁》一書。他又是個大文學家,他的《二京賦》文辭優美,膾炙人口,其中諷刺批評了當時統治集團的奢侈生活。他創作的《四愁詩》受到文學史家鄭振鐸先生的高度評價,稱之為「不易得見的傑作」。他的《思玄賦》中有大段文字描述自己升上了天空,遨遊於眾星之間,可說是一篇優雅的科學幻想詩。遺留至今的還有《溫泉賦》、《歸田賦》等20多篇,都是辭、義俱佳的力作。
6名言: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知之不博。」這二句擲地有聲的話,表明了他不慕勢利而追求德智的高尚情操
7精神:張衡作為一個科學家渴求知識、敢於和鄙棄知識的社會愚昧思想作斗爭的精神。 他有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負。他更堅持作為一個科學家的鮮明品格的實事求是原則。
8故事;張衡很小的時候,小張衡就是奶奶的小尾巴,不管奶奶走到哪裡,後面總會有小張衡的影子。他總是纏著奶奶給他講故事。老人家似乎有講不完的故事,又加上十分喜歡這個聰明的孫子,所以只要小張衡提出要聽故事,奶奶就給他講。在這些故事中,小張衡最喜歡的是北斗七星和月亮的傳說了,他總是一邊抬著頭望著天空里眨眼的星星,一邊聽奶奶講,還不時地問奶奶:星星怎麼不會像蘋果一樣掉下來呢?星星害怕下雨嗎?……對於聰明孫子的問題,奶奶當然也回答不上來,這讓他越發覺得浩渺的夜空里會有無數的寶藏,同時也在他的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無數的好奇的問號。從奶奶那裡得不到答案,小張衡就急切地讀書,他希望能從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在他十歲那年,祖母和父親相繼去世了。舅舅送張衡到書館里去讀書。他深知讀書對他來說是多麼的不容易,因此非常刻苦。不久,小張衡開始作詩了。他作的詩常常受到老師的誇獎呢。為增長知識,小張衡博覽群書。一天,他看到一本叫《鶚冠子》的書,被書中按北斗星定季節的四句話深深吸引住了。從此,他常常仰望著星空,觀察北斗星的變化,日積月累,發現北斗星在圍繞著一個中心轉,一年轉一圈。他自言自語地說:「啊,我終於明白'北斗星移',是怎麼一回事啦!」

Ⅹ 竺可楨爺爺圖片

竺可楨,1890.3.7~1947.2.7浙江省紹興市關東鎮人。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不知道有沒有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