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第一定律反例

地理學第一定律反例

發布時間: 2021-02-24 17:23:01

A. 關於地理學的問題

其實什麼「發現式」「探究式」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學都是通過對一個具體的地理教學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觀察、調查、分析、討論、實踐、思考和歸納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僅有傳授學生「知識」的方法,還包括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即教「知識」的同時滲透「學知識的方法」;在讓學生學「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教法和學法的有機整合,符合地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例如:一個探究性發現式教學案例《大氣的受熱過程》。
大氣的受熱過程
(一) 教學設想
大氣受熱過程的學習內容多與學生身邊的生活緊密相關,因此學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高中新課標是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師可以事先設計好一系列的綜合性和挑戰性的問題並充分利用課本內容,啟發學生再動手動腦和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中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教學中的具體做法:1、板書好本節課的基礎知識結構。2、對重難點知識引用生動的事例來分析講解。3、課堂上鼓勵學生提問,教師或學生對問題進行回答總結。
(二) 教材分析
1.課標要求
運用圖文說明大氣受熱過程
2.教學內容的取捨與整合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參考中圖版、湘教版等教材對內容進行部分調整與取捨。將「大氣受熱過程」內容調整為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大氣受熱過程」的鋪墊知識——大氣的垂直分層;
第二部分:「大氣受熱過程」的主幹知識——大氣的太陽輻射的削弱和保溫作用;
第三部分: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緯度因素和下墊面因素。
3.重點分析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內容包括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因輻射波長不同而有選擇性。而反射作用對輻射波長沒有選擇性。通過大氣的三種削弱作用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
4.難點分析
學生對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三者之間的關系較難理解。分清三者之間的關系: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氣吸收、反射和散射,只有約一半左右的能量到達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同時向外以地面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外釋放能量。近地面大氣吸收絕大部分的地面輻射能量,同時也向外釋放大氣輻射。極少部分射向宇宙空間,絕大部分都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返還給地面。歸納: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返大地。
(三) 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探討,達到以下目標。
(1) 要掌握的基礎知識
大氣的垂直分層;大氣對太陽的削弱和保溫作用。
(2) 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2 通過讀圖、畫圖來分析掌握大氣的受熱過程。
3 用所學知識原理解釋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3) 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分析、歸納、繪制大氣保溫作用圖。
2探究大氣垂直分層及各層的主要特徵與人類關系。
3探究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
4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討論相結合。
(4)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通過認識大氣對整個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樹立學生正確的人地觀、科學的環境觀,培養學生探索大氣環境的興趣。
2. 學生課前准備
熟悉教材內容,掌握以下基本地理術語: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吸收、反射、散射。
3. 教學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課前准備、教與學的探究、最後總結幾個階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學習、參與探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注重引導和點撥。
4. 教學過程(1課時)
【教師引導】
新課引入語: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大氣垂直分層。
(2) 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
(3) 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
【學生活動】
課前准備:查出以下術語的意思。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吸收、反射、散射。(由學生展示成果)
第一部分:大氣的垂直分層。
【教師提示語】讓我們看看「大氣垂直分層圖」,思考這些問題:
(1) 隨著高度的上升,對流層和平流層的氣溫分別怎樣變化的?
(2) 為什麼說對流層與人類的最為密切?
(3) 為什麼平流層適合飛機飛行?
【學生活動】
學生歸納出大氣垂直分層各層次主要特徵和人類的主要關系:
(1) 對流層溫度隨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2) 平流層溫度隨高度上升而升高。
(3) 對流層是人類的家園。我們直接生活在對流層的底部,一切天氣現象均發生在此層。
(4) 平流層大氣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天氣晴朗,利於飛機飛行。
第二部分: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教師提示語】請你們帶著以下問題去探究,找出什麼是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1) 對流層和平流層會吸收太陽輻射嗎?
(2) 夏天多雲的時候氣溫不會太高,為什麼?
(3) 晴朗的天空為什麼呈蔚藍色?
學生歸納總結得出此表:
形 式 參與物質 波長范圍

吸 收

反 射
散 射

第三部分:大氣的保溫作用
【教師提供材料】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之間的關系問題。(通過投影完成)
【學生探究】
全班四人一小組,合作完成探究任務,並歸納、繪制大氣保溫作用圖。
第四部分: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
【教師提示】請你們分析一下這是為什麼?
1. 夏天多雲的白天和冬天多雲的白天,哪個氣溫高?
2. 夏天時為什麼我們喜歡穿淺色衣服?
【學生活動】
學生得出結論: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因素和下墊面因素。
【教師課堂小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多與我們身邊的生活有關,主要是圍繞著「大氣受熱過程」所展開,不知大家記住了哪些知識?
【學生歸納總結】
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的知識綱要:
(1)大氣的垂直分層
(2)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
1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2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3) 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
1 緯度因素 2 下墊面因素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拓展研究】
請同學們課後探究:我國不少地區的農民利用塑料大棚或玻璃溫室種植農作物的原理是什麼?
【學生活動】
學生可根據書本提供的材料和本節所講的內容進行探究分析。
【反饋設計】
1. 想一想,為什麼地球表面的晝夜溫差遠不如月球表面大?
2. 請根據課本知識點,聯想我們身邊有哪些現象可解釋?
教學設計後記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現代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和提高,地理教育還應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加強與現實的聯系。

B. 知識改變命運的反例

古人雲:「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可見人雖然先天有命,但後天各類因素都會影響人的命理。曾經有一個笑話,說一個窮人去算命,報上生辰八字後,大師掐指一算,娓娓道來:「兄台命中大富大貴,福祿無窮。」窮人表示不解,都窮成這樣了還說大富大貴?大師話鋒一轉,急忙問道:」兄台什麼學歷?」窮人回答:「本科畢業。「大師聽後惋惜的說:」那就對了,就是因為你學歷太高,知識改變命運,你才窮成這樣。「這雖然是個笑話,但也側面反映出命理確實是可以通過後天改變的。今天我們就來粗淺的了解一下先天命理和後天改命的知識。
一命:

命是什麼?表層可以理解為是生命,一種在於宇宙之中存在的狀態。生命和其他客觀存在的物質一樣,都遵循的宇宙的規律,有開始,有發展、有終結。生命的規律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它理解成為命理。命理學源於易學,易學的理論基礎來源於《易經》。伏羲做《易經》的靈感來自於天象,整部《易經》里所闡述的也是自然的規律,給我們詳盡的展示了宇宙自然中時間、空間、物質的概念和相互的關系。

伏羲在《易經》中套用陰陽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理論,給時間做了坐標,比如晝夜、四季、二十四節氣、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再分四個刻度;按照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周期「年」的定義;不同時間中天體運行、空間五行的相互作用千差萬別、特定的空間和時間誕生的生命也就有了特定的屬性,這種唯一性的屬性就是命理。

傳統的四柱預測就是根據生辰八字---年、月、日、時配上天乾地支、用五行納音、再結合出生的節氣、黃道的位置、天上星宿的位置影響等等推算出一個人的先天命理。因為一個人的命理特性跟天象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也叫宿命。關於命理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二維碼,二維碼的生成是需要有一個復雜的編碼規則,時間、空間、星宿、五行、用神、節氣、地理、......等等因素排列組合後就形成了一個生命的唯一碼。這些先天的特定的因素決定了後天的發展和終結規律,它是一種因果關系。算命就是手機微信掃一掃功能,通過掃描解碼解析,把這個生命未來做總結和分段分析、這樣我們就知道,一個人一生大概是個什麼命屬性,在未來那一年因為與當年的五行生剋、與星宿斗轉發生作用而有吉凶。

推演命理的方法很多,四柱預測、稱骨算命等等,但推演出來的命理都是先天命理,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會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按照基礎先天命理推演,應該都差不多,可為什麼幾乎每個人的命運卻各有不同?這就是後天因素影響了先天命理。
二運:

後天因素里,最牛的就是「運」。所謂運氣就是生命運動氣化規律的簡稱。人體生物節律學表明,人體的生命運動氣化規律的基本運動形式就是四柱太陽律月亮律。在運行中、 某種事件發生的概率微小、隨機性強、無法計算且不可控制的情況下,事件結果產生後恰好與某人的猜想或個人情況決定一致,並且在現實中發生一般為不可思議或完全不可能存在的背景下發生的事件。這種東西摸不著、看不見、隨機出現,該著你走好運,成功逆襲,擋都擋不住。

三風水:

就因為「運氣」的隨機性太強,誰也無法知道這玩意啥時候來?是好運還是壞運?全由天定,所以「風水學」就可以彌補這個缺點,通過調整風水,改造身邊環境,化解五行對先天命理的影響,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風水學因為體系龐雜、涉及玄學、地質、地理、人文等各類自然學科,所以給人一種玄玄乎乎的感覺,歷代風水先生為了炒作這門學問好混口飯吃,也故意給風水學蒙上了迷信的面紗,使風水學變的更加神秘。但不管怎麼說,環境改變命運的事實不能否認,而且非常科學,拋去什麼化煞、催運、擺陣、尋龍點穴等不好解釋的風水手法,孟子他老娘就給我們上了一堂最生動的風水課。《三字經》里典故:「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才給孟子創造了成為聖人的環境,不然孟郊這孩子還指不定墮落成什麼樣?在當代家長們望子成龍選學區房上重點學校、這難道不是一種調整風水的行為嗎?

C. 什麼是地理學第一定律

一種說法是:相鄰的事物相似,遠離的事物相異。另一種說法是:空間造專成隔離,隔離促屬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由此繁衍出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多樣性和區域差異。前一種觀點強調的是地理同一性,後一種觀點強調的是地理差異性。然而兩種觀點都把這對矛盾統一體的本源歸結為——空間距離。

D. 遙相關與地理學第一定律矛盾嗎

遙相關與地理學第一定律並不矛盾。從它們的定義上看,此二者可謂是英雄所見版略同:
遙相關權,又稱大氣遙相關或遙聯,可簡要地定義為相隔一定距離的氣候異常之間的聯系。

地理學第一定律可以簡單理解為:地理空間的任何事物都是與其他事物相關的,只不過相近的事物關聯更緊密。
它們強調的都是聯系。

E. 地理學不會怎麼辦。懊惱阿。

找點喜歡做的事情,在網上搜些異域風情的照片,看看不同地方的人的生活,試想下是什麼讓不同地方的風景不一樣,是氣候,位置等很多因素,激發下自己的興趣。。。。。。。。。再去書本上找答案。。。。。。。。

F. 地理學的問題

英仙座流星雨方位

流星雨名稱:英仙座流星群(Perseids )
慧星母體:109P/Swift-Tuttle
輻射內點: 英仙座 (Perseus)
預計出容現日期:12日-13日
概況描述:流量較高,峰值每小時流量約60顆左右。亮度較低,觀測時需要耐心。
在我國,可持續觀測兩個早晨:一個是8月12日早晨1時至天亮前;另一個是8月13日凌晨0時至天亮前。兩個清晨:頭一個凌晨我國東部地域基本不受月光影響,但觀測到的流星數量相對較少;後一個清晨前半段稍受月光干擾,但觀測到的流星數量相對較多。

一、極大點估量:13日的0時40分和5時30分左右
二、觀測方向:天空東北方【由於英仙座流星雨的輻射點要到22時才會從地平升起,後半夜升得較高】

今年觀測最好的時機就是在8月12日黎明前那幾小時黑暗的夜空。如果那天多雲,11日和13日的觀測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嘗試上半夜在月球還未升起的幾小時來觀測。遺憾的是在那時輻射點的高度還很低,只有一小部分的群內流星可以被觀測到。這時候觀測到的英仙座流星群的流星通常有很長的軌跡並產生流星余跡,但是卻很稀少。

G. 是否任何一條規律或者一個理論都有反例

這些只是人類目前對世界的認識。萬事沒有絕對。

當然,在目前還沒有找到反專例的情況屬下,我們只能默認它的答案是肯定。

可是我始終相信,世界總有兩極,沒有絕對的一個方面。

世界因對立而存在,因為有矛盾才會有比較的參照。
而萬物運轉的規律,則是無限的中和這種對立,以取得平衡。

社會的穩定需要保守的心,而社會的進步又需要叛逆的心。

H. 地理學第一定律是什麼

地理學第一定律,即地理事物或屬性在空間分布上互為相關,存在集聚(clustering)、隨機(randm)、規則(Regularity)分布。內地理學第一定容律來源於WaldTbler的觀點「任何事物都相關,只是相近的事物關聯更緊密」。

I. 遵循熱力學第一定律的過程為什麼不一定能實現+請舉反例.

因為遵循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同時,還必須滿足熱力學第二定律.
比如機械能不可能全部轉化為有用功,其中必定有熱能損失;理想機器.

J. 地理學定律的應用

對於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認為,可以用於學習地理知識的軟體很多,這里推薦兩個自己認為比較不錯的吧。

一個是谷歌地球,一個是天地圖。

首先說谷歌地球,他又被稱為「上帝之眼」,是以衛星的視角從太空中俯瞰地球的衛星影像地圖軟體。較之普通的地圖,谷歌地球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採用衛星影像,可以直觀反映地理事物原貌,不像普通地圖那樣用符號體系代替,同時他還能在衛星影像上使用普通地圖的符號體系,標注出道路、城市等,同時還可以分享網友在這一坐標點拍攝的照片,讓你不出門就能游遍天下。

二是比例尺縮放自如,不像普通地圖那樣只能以某個比例尺觀察某地,使用谷歌地球既可以多角度環視地球,又可以拉近距離鳥瞰某個國家、某個省份、某個城市,甚至可以拉近到俯瞰某條街道上的某棟房子某個人。地理答啦小時候坐在院子里,經常仰著頭看天空,想像如果是從天上往下看會是什麼樣子的,結果這個願望在二十多年後通過谷歌地球實現了,當我在谷歌地球上凌空俯瞰,清晰地看到自己老家的院子、屋頂,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不禁熱淚盈眶。

再說說天地圖,天地圖是國內開發的「上帝之眼」,目前和谷歌地球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但它的優勢在於對國內的地理事物還原度很高,特別是省、市、縣、鄉各級行政邊界的還原和突出顯示,對於地理答啦這種行政區劃迷來說非常給力。現在我一般是看國外的就用谷歌地球,看國內的就用天地圖。

學習地理知識的軟體還有很多,比如各種街景地圖、三維影像地圖也很不錯,可以多試幾個,再根據自己的習慣和喜好,選擇適合自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