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內師大地理學院
① 海山崴地理位置
位於俄羅斯東南部,近中國。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俄語:Владивост專ок,羅馬化拼屬寫:Vladivostok,(意為「東方統治者」或是「征服東方」的意思)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原名為「海參崴」。城市位於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② 三亞的地理位置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地理坐標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
三亞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 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201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等20多個民族。
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
(2)海山內師大地理學院擴展閱讀:
三亞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三亞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58.65千米,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
2、氣候
三亞地處低緯度,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5.7°C,氣溫最高月為6月,平均28.7°C;氣溫最低月為1月,平均21.4°C。全年日照時間253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47.5毫米。
3、水文
三亞市境內有中、小河流12條,集雨面積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寧遠河、藤橋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三亞河、大茅水、龍江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有九曲水、六道水、燒旗水、文昌水、東溝溪、茅彭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亞
③ 海山的主要論著
1.內蒙古區域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獨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
2.中國農業地理(合著),科學出版社,2000年;
3.中國大都市的空間擴展(合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8年;
4.人文地理學(合著),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5.內蒙古城市化與城鎮體系發展研究(合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1.海山,游牧消失是內蒙古草原生態環境整體急劇惡化的根本原因,Quaestiones Monglorum Disputatae (日本,國際蒙古文化研究協會期刊)2008(4):146-156
2、海山,內蒙古草原畜牧業在自然災害中的「脆弱性」問題研究——以錫林郭勒盟牧區為例,災害學,2009(2)105-109
3、海山,內蒙古牧區貧困化問題及扶貧開發對策研究,中國畜牧雜志2007(10)
4、海山,內蒙古草原畜牧業經濟轉型的地理學分析(日文),Research.Achievement.on Mongolia.II.CNEAS Sendai..Tohoku University,2007
5、海山、陳烈,人地關系文化源地適宜性理論,吳傳鈞院士九十華誕祝賀文集,商務印書館,2008:205-216
6、海山,探討內蒙古牧區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真凶」,中國環境的危機與轉機(2008中國環境綠皮書),中國社會文獻出版社2008:192-202
7、海山,相對地理環境決定論,蒙古學季刊(內蒙古大學電子版)2008(4)
8、海山,中國內蒙古草原牧區畜牧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西里爾文),蒙古國國立大學學報2005(4)
9、海山,內蒙古牧區人地關系演變與調控問題研究,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10、海山,內蒙古農牧交錯帶可持續發展研究,《經濟地理》1995年第二期;
11、海山,關於我國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幾點建議,《經濟地理》1995年第五期
12、海山,內蒙古牧區可持續發展問題初探,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0,第1-2期;
13、海山,行為地理學及其對中國地理學的意義,《人文地理》1997年第四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地理〉》1998第三期全文轉載。
14、海山,地理環境對語言的影響,《經濟地理》1998年第二期
15、海山,內蒙古師大蒙語授課生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1999年第四期
16、海山,論我國貧困地區貧困的原因及扶貧對策,《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漢文版)2000年第一期
17、海山,內蒙古陰山北麓地區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0年第三期
18、海山,蒙中經濟區區位條件及其開發對策研究,《經濟地理》,2000年第五期
19、海山,蒙中經濟區城鎮體系結構及其優化對策研究,《城市規劃》,2000年第六期
20、海山,關於人地關系實質問題的主要理論,《內蒙古師大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二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地理〉》,2001年第五期全文轉載。
21、海山,內蒙古牧區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目標與對策研究,郭煥成等主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村城鎮化研究》,西安地圖出版社,2002
22、海山,蒙中經濟區區域城鎮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科學管理研究,2001年第三期;
23、Haishan ,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of Poverty i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Pastoral Area and th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m,蒙古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蒙古高原及其周邊地區自然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英文)》,蒙古國烏蘭巴托,2005
24、海山,關於內蒙古草原牧區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問題的思考,科學管理研究,2001年第二期;
25、海山,包頭城市用地結構變化及空間布局研究,科學管理研究,2000年第四期;
26、海山,內蒙古農牧交錯帶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調控研究,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0年第五期;
27、呼格吉勒圖,海山,內蒙古牧區嘎查社會經濟資源管理系統研製——以正鑲白旗英圖嘎查為例,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四期
④ 2011年中高考預測8套密卷的主要編委老師
初中組
曾路,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物理特級教師,區物理兼職教研員,市物理學科帶頭人。
2007年,參加了北京市物理中考題的命題工作,有豐富的物理教學經驗,從教30餘年,所教學生在物理競賽中獲獎的多達幾十人次。多年帶初三畢業班,學生中考成績優秀。
張全貴 ,北師大二附中物理一級教師,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
從事物理教學10年。多年擔任初三畢業班的教學,中考成績優異。多次承擔市區級公開課的任務,《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作為百節優秀課被國家網台收錄。
秦秀萍,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英語教師,年級主任。
以優異成績通過英語口語等級考試9級,曾赴美國進行英語培訓並獲得證書。所教學生中曾有多人獲得北京市和海淀區科技英語創意大賽各種獎項,曾多次榮獲優秀輔導員稱號。
依蘭,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英語高級教師。
從教二十年,多次獲得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巾幗建功先進個人等稱號。所帶教研組多次獲先進教研組稱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外語教師。
尚曉嫚,女,數學碩士,北京一零一中學初三數學實驗班教師。
所教學生在中考取得優異成績。多篇論文比賽在全國、北京市、海淀區的各種比賽中獲獎。2009年被評為海淀區教育系統青年教育先進工作者。
李佳,北京101中學數學實驗班教師,應用數學碩士,海淀區優秀青年教育工作者。
從教數年來,關注學生數學、數學教育、數學學習的發展,致力於中考數學和奧林匹克數學的研究,所帶學生獲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亞洲區第一名等優異成績。
高中組
邱道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全國教育碩士優秀學員,海淀區學科帶頭人。
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在清華附中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曾被清華附中學生評為「我最喜愛的教師」。發表教育教學論著多篇,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獲得全國或北京市一等獎。
楊燕,北京市崇文區教育研修學院中學研修部化學教研室教研員。北京市骨幹教師。
1999年至今,一直主抓北京市崇文區初三年級化學教研工作,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曾經參加過北京市中考化學課標卷試題的命制。北京市課標卷化學中考說明編寫組成員。
胡靜,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詩詞專業博士。
在海淀區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解題能力二等獎,《論雙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獲中國語文教育學會「語文資源」相關課題二等獎。
張道林,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試題評價組成員,教育部《網路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
全國歷史教學研究會個人會員,人民教育出版社、大象出版社高中歷史新課標教材編寫組成員,曾任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
趙書梅,北京市英語特級教師、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英語教研室主任。
東城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東城區外語學會副秘書長、東城區職稱評定學科組成員;是北京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教師用書編寫成員。
王燕謀,北京一幫一助教協會常務理事,數學科主任委員,海淀區學科帶頭人。
長年工作在高三一線,有著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特別是高考改革以來注重對高考命題的研究、復習備考的方略研究,多次到全國各地講學和指導學科老師備課。
龍濤,北京四中物理學科高級教師。
有多年從事高三畢業班的教學工作經驗,深受學生喜愛。北京四中網校的主講教師,參與多本教輔書籍的編撰,所撰寫的多篇論文獲獎、發表。
王樹聲,北京市地理特級教師。北京師大、首都師大及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
畢業於北京師大地理系,長期在北京師大附中任教,致力於地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工作。曾參加教育部地理教學大綱的制定、修訂與新教材的編寫工作。
大學組
周尚意,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所所長。
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土經濟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人文地理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周蔭庄, 教授,中國科普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化學會中國教育學會理事。
現任首都師范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1992年經教育部選拔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訪學。多年主講化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多門基礎課程。
張海山,數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多年來對高考數學,考研數學等頗有研究。
1998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2005年被評為北京高校優秀德育工作者.2006年指導學生獲得北京市高等數學競賽一等獎,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達30多篇。
林薇,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碩士學位會議口譯專業講師。
擔任研究生一年級,口譯教學組組長。多次為各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和公司企業提供中文、英文專業會議口譯(同聲傳譯及交替傳譯)。
張燕玲,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連續5年參與北京市語文高考閱卷並擔任負責人,出版《大學語文》、《文學概論》、《藝術概論》等多部教材。
譚清華,哲學博士,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在《哲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教學與研究》等雜志發表多篇文章。參與和主持多個課題。
胡玉華,北京教育學院生化環境系主任,副教授。
主要從事中學生物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與研究工作。社會兼職:生物教育學會理事,《中國多媒體教學學報》中學生物編委。
劉瀅瀅,任教於清華大學理學院的物理系,光信息處理專業碩士。
清華物理系物理實驗中心講師。教學態度認真,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⑤ 海山的代表性成果及獲獎情況
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著論文共50餘部篇,其中:
「內蒙古農牧交錯帶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發表於《經濟地理》1995年第二期),1996年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並於2000年獲中國地理學會評選的《經濟地理》創刊20周年優秀論文三等獎;
「關於我國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幾點意見」一文(發表於《經濟地理》1995年第五期),於1997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等院校教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關於我國貧困地區脫貧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思考」一文,於1999年獲「99中國青年科學論壇優秀成果二等獎」;
「蒙中經濟區城鎮體系結構及其優化對策研究」一文(發表於《城市規劃》2000年第六期),於2003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內蒙古牧區嘎查社會經濟資源管理系統研製——以正鑲白旗英圖嘎查為例」一文,於2006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周立三(院士)主編,《中國農業地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獨立完成「第十五章 內蒙古及長城沿線區」。
「中國內蒙古草原畜牧業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一文,發表於《蒙古國立大學學報》2005年第四期。
「內蒙古牧區人地關系演變與調控問題研究」——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專著:內蒙古師范大學學術著作文庫——內蒙古區域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共5項,其中,教學研究成果獎一項;
2000年,被授予「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科技標兵」稱號;
2002年,北京師范大學百年校慶期間,被授予「有突出貢獻校友」稱號;
2003年,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111人才工程」。
⑥ 海山經是傳說中最古老的什麼書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
《山海經》記載了許多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專
《山海經》全書十屬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山海經》除著錄地理方位外,還記載遠國異人的狀貌和風格。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一部旅遊、地理知識方面的網路全書。
⑦ 海山第一是哪座山
如果你問的是WOW裡面的話指的是海加爾山,70級年代是一個團隊副本區域
85級年代變為世界地圖的一部分
縮寫HS
海山鎮
海山鎮概況
海山鎮地處閩粵交界的饒平縣南端沿海,東經116°59′,北緯23°41′,陸地總面積49.6平方公里,全鎮有17個自然村,行政區域設置5個居委會和12個村委會,總人口7萬多,是潮州市唯一的海島 鎮。國家一類口岸----潮州三百門港在本轄區內,距國道324線3公里、距汕頭60公里,廈門200多公里、縣城10公里。與南澳島隔海相望,距離約4海里。
海山鎮:隆東、隆南、隆西、隆北、石頭、上港、達南、東港、歐石、坂上、蓬來、美宅、浮任、山下、渡頭、陳厝、余厝、
講潮州話;為工業鎮,漁業發達。地理位置優越。在潮州市規劃中屬於一般鎮,是重點發展區域。城鎮規模亂。
海山鎮地理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海岸線長達34公里,有1.4萬多畝淺海灘塗,是海水養殖的天然場地。目前水產養殖已初具規模,對蝦、石斑魚、紫菜等海產品久負盛名。島上有高級瓷土,儲量有10萬噸,有虎踢奇石及國內罕見、歷史悠久、極具研究價值、長達3.5公里,面積1650畝的貝殼沖積岩,堪稱「蓬萊奇觀」。目前該海灘沖積岩帶正在申報列為省級、國家級地質遺跡保護區。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海島資源以及日臻完善的投資環境是發展工業、海洋產業和旅遊業的勝地。
海山鎮"辟龍"
"辟龍"位於饒平縣海山鎮,屬貝殼沖積岩,東西長4500米,寬1150米,後2米至10米,
總面積為2875公頃。因裸露在地面部分橫卧於海灘,形似長龍,俗稱「辟龍」。經專家考證,該海灘岩田是由文石、高鎂方解石、有孔介蟲、海生貝殼、微體古
生物和細砂粒在特定的地址條件下長期堆積、膠結而成,約有五千年歷史。現為廣東省第三個地質遺跡保護區。
⑧ 青島海山學校是初中么
青島海山學校六中分校創建於 1995 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中學。學校現有師生員工千餘人,是我市私立學校中辦學規模最大的學校之一。 學校坐落在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內,佔地百餘畝,依山傍海,風景秀麗,現有建築面積 22000 平方米,校內各項教學設施先進,每個教室都配有教學用電腦、投影儀、閉路電視、閉路廣播及教學評價系統,另外還設有符合國家標準的微機室、語音室、琴房、形體教室及多功能廳等。信息樓內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報刊雜志閱覽室及多媒體電子閱覽室等。實驗樓內設置的高標准理、化、生實驗室,吸引了許多兄弟學校前來參觀,學習經驗。學校投資近百萬元建設千兆主幹校園網,現已全面投入使用,學校自主開發的「海山學校教學資源網」形式新穎,內容充實,在島城校園網站中首屈一指。 學校治學嚴謹,管理科學。學校從全國各地招聘特級、高級教師和優秀的中青年教師,現任教師中特、高級教師、中級教師占 75 %以上,已形成一支穩定的,專業水平高、素質修養好的教師隊伍。海山學校實行嚴格的全封閉管理,教師學生全部住校。學生在校期間,各科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學情給予及時輔導,並有生活教師配合各任課老師對學生進行全程管理和教育。 自創建以來,海山學校共為社會培養了 4000 多名初、高中學生,高考升學率從 1998 年的不到 20% 到令全市教育界矚目的 82.4% ,是唯一一所在青島市高考成績總結會上被點名表揚的私立學校。海山學校的畢業生中考入全國重點大學的更是不勝枚舉,其中有: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南京郵電學院、東北大學等,藝術類重點高校有: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 海山學校在青島市每年一次的辦學評估督導中,連年被評為「青島市 A 級學校」,並先後獲得「青島市社會力量辦學先進集體」、「青島市民辦非企業先進集體」、「青島市誠信民間組織」、「嶗山區精神文明單位」、「嶗山區衛生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董事長王文祥連續六年被評為「青島市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