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學案
㈠ 人教版 八年級的地理上冊 水資源 導學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水資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2、過程與方法:聯系我國氣候、河流等知識,分析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徵、原因及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樹立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徵及原因。
三、教學難點:聯系氣候、河流等知識分析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徵及原因。
四、教學方法:分析歸納法
五、課前准備:學生:對當地用水狀況及主要水利工程進行調查。
教師:有關水污染、浪費的資料和三峽、南水北調的材料
六、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一個在海洋中遇難的人,漂流到一個荒島上,他首先要尋找什麼?
【出示板書】第三節水資源
【教師承轉】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地球上的水儲存在哪裡?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讀圖3.16,思考討論:為什麼說水資源是有限的?
【出示板書】1、水資源是有限的
【教師引導】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來自哪裡?
【學生活動】討論後回答(來自降水)
【教師承轉】每年的3月22日為什麼日。確定這一特殊節日的意義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教師引導】指導學生讀書討論,並交流已收集的資料。
【歸納總結】人口的增長 社會經濟的發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污染
【教師承轉】地球上的水資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短缺的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用實例說明水資源短缺的原因。
【學生活動】結合搜集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小組代表發言。
【出示板書】2、全球水資源短缺
【教師提問】在我國城市中,購買純凈水、礦泉水飲用,已成為人們的消費時尚,這是為什麼?
【學生回答】這是因為水污染的問題,我們需要清潔的飲用水。
【教師引導】請讀圖3.17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麼?
【歸納總結】水危機將成為最嚴重的全球性問題之一。
【教師承轉】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如何呢?
【出示板書】3、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教師引導】舉例說明我國水資源危機的狀況
【教師引導】全球水資源短缺和我國水資源危機的問題已引起世界和我國的高度重視,請閱讀材料"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並思考下列問題:
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時間分別是什麼?
⑵、確定"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意義是什麼?
⑶、以1999年和2000年的主題為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
【學生活動】⑴、⑵較簡單,⑶題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後整理要點,以書面的形式在班內交流。
【歸納總結】水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威脅我國未來水環境安全的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必須強化水資源稀缺和節約意識。
【教師引導】造成我國水資源危機的原因除了以上外,還有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原因。這是我們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學會分析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徵、原因及影響。
2、過程與方法:聯系我國氣候、河流等知識分析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徵及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學會運用讀圖分析法解決實例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培養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徵
三、教學難點: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
四、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
五、課前准備:了解當地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措施,搜集有關三峽、南水北調工程的材料。
教師:將全班分成八個小組,水資源分布圖
六、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展示我國長江和淮河洪水泛濫和西北(北方)地區乾旱的場景。
【教師提問】這些場景說明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分布不均
【教師補充】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和地區分布不均也是導致我國水資源寶貴的原因之一。
【出示板書】二、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
【投影圖片】投影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地的降水量柱狀圖
【教師提問】你從圖上得到什麼信息?我國降水時間分布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河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麼影響?
【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教師參與其中並作指導)
【教師引導】影響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的因素是什麼?
【學生回答】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教師引導】歸納總結水資源時間分布規律。
【學生回答】夏秋多,冬春少。
【教師引導】水資源的分布特徵對水資源的利用有什麼影響?應採取哪些措施?結合當地實際說明。
【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後讓一名代表發言,回答不全面的教師引導和同學補充。
(水資源時間分配不均,需要修建水利工程,調節徑流,增加了水資源利用的困難等。沂水跋山水庫、沂河橡膠壩等)
【投影】投影三峽水庫風景圖,讓學生結合搜集到的資料,簡要介紹三峽的功能,在班內交流,建立水資源時間分布特徵聯系實例加深水利設施在水資源利用中重要性的認識。
【教師承轉】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不均,在空間分布上有何特徵呢?
【教師引導】指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28圖,並做填充圖冊P26頁第一題。
【投影】水資源空間分布圖
【教師引導】對照圖分析討論: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徵。
【學生回答】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教師引導】這種分布特徵對水資源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利用有什麼影響?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教師指導,總結回答,適時補充。
【教師引導】結合當地實際舉例說明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應採取的措施?
【學生活動】當地可採取溝渠引水灌溉,通過指導讀圖P79南水北調示意,讓學生舉例說明,最後得出跨流域調水這一重要措施,並指導學生在班內交流有關南水北調的材料。
【教師補充】投影南水北調圖,介紹有關南水北調工程的情況。
【展示投影】我國降水分布圖
【教師引導】水資源空間分布與降水量分布有何關系?
【學生活動】歸納總結水資源空間分布的原因?
【教師引導】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蓄水、調水只是合理利用水資源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合理用水,節約用水,請同學們回去以後調查一下家庭用水情況,總結一下,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合理用水和節約用水。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學會提出節水措施。
2、過程與方法:聯系生產、生活,通過事實和資料說明。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節水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重點:培養節水的意識和習慣
三、教學難點:如何聯系生產、生活,通過事實和資料說明節水的重要性
四、教學方法:資料說明法、討論法
五、課前准備:學生:對工業、農業及家庭用水調查
教師:搜集有關節水措施的資料
六、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出示節水標志:讓學生說明該標志的寓意,以此引入課題
【出示板書】:三、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資料展示】資料1 北京水價漲三毛
經北京市政府批准,自2000年11月1日起,北京市調整水價,居民用自來水價格每立方米由1.3元調為1.6元。
資料2 北京水價漲二毛經北京市政府批准,自2004年8月1號起,居民用自來水價格每立方米由1.6元調為1.8元。
【教師引導】如何看待北京市居民用自來水的價格調整問題?請同學們展開討論。
【學生活動】從正反兩方面討論,然後選一名代表陳述,其他小組補充,教師注意引導。
【教師承轉】水資源危機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鍾,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21世紀的主旋律。
【資料展示】請學生對農業、工業、家庭三方面的用水、護水調查,以小組為單位,依次在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面對工業、農業用水狀況,請同學們提出節水和保護水資源的合理化建議。
【學生活動】結合工業、農業用水調查,小組展開討論,形成要點。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承轉】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水,但是對於家庭用水節約情況可能很多同學熟視無睹。下面,各位同學將各自家庭的用水情況在班內交流,然後制訂節水計劃。
【學生活動】每位同學分別展示自家的用水調查。(教材P84表)
【教師引導】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節水的常識,請同學們補充,全班同學一起分享。
㈡ 八年級上冊資源與學案 績優學案
八年級上冊地理績優學案答案
㈢ 八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
八年級上人教版地理主要知識點如下:
01、中國從東西半球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位於北半球。
0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0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0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0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06、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07、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08、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09、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快。
10、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7、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18、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
19、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0、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主要山脈走向: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21、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是: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22、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
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達木)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23、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4、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25、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 2/3 。
26、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27、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28、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29、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干濕地區是: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5、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36、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37、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
38、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城市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湖口。
39、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以下城市四季都能通航。
40、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41、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42、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43、我國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難利用土地眾多,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44、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45、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46、土地資源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47、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只佔2.5%
48、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主要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49、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50、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
51、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52、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農業,工業,家庭的節水方法)
53、在各種交通運輸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分布格局:東密西疏。
54、我國主要的鐵路干線:南北向:京哈線(北京—哈爾濱);
東西向:京包線(北京—包頭)—包蘭線(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蘭新線(蘭州—烏魯木齊);
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線
京滬線(北京—上海); 京廣線(北京—廣州);京九線(北京—九龍) 焦柳線(焦作—柳州);
寶成線(寶雞-成都)——成昆線(成都—昆明)
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及經過的鐵路干線:
北京:(京哈線)、(京包線)、(京廣線)、(京滬線 )、(京九線)。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 蘭州:(隴海線)、(京包線)、(包蘭線)。
5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5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
5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5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5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格局。
6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6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點。
6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6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6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
65、●工業分布特點:(沿海)、(沿河)、(沿交通線)
●工業的空間分布:
(1) 京廣、京哈、京滬等鐵路沿線的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2) 黃河流域的(能源開發)工業帶。
(3) 長江沿線的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4) 沿海地區的(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 特徵:從業的科技人員比重大;開發研究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快。
(2) 分布特點: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附於大城市,分布特點呈(大分散)、(小集中)
66、秦嶺-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01)1月份0℃等溫線
(02)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03)年降水量800 mm等降水量線
(04)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05)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06)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㈣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
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
一、 指導思想
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深化創新教育,優化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1、使由「學會」向「會學」轉變。
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通過網路資源自主學習。
三、教學設想
1、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制定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教學計劃。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主人, 加強基礎,培養能力,實行啟發式,探究式,培養學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設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面向體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主的體驗探究過程的樂趣,以次來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
4、要爭取把多媒體應用到地理教學中,優化教學過程,創設情景、解剖難點。
5、做好教後記,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與積累。
四、深入備課:
1、備學生
⑴幫助學生完成八年級地理學習的過渡。我們要切實作好八年級地理的教學,在教學進度上不能急於結束課程,提早復習,而要在教學中時刻向學生滲透地理學習的方法和規律。
⑵幫助學生養成看教材的好習慣。根據以往八年級的學生的學習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心氣浮躁、眼高手低,平時不重視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甚至不屑於做課後題,相反,卻一心撲在做各種習題冊和難題上,結果一些人連最基本的知識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學期將注重這方面的指導。
2、備教材
對一些暫時拿不準的問題,要進行廣泛的討論,以期在教學中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3、備教法
嘗試將「研究性」的教學思想滲透到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在備課中搜集和參考一些理論聯系實際的生動材料,把一些平淡無奇的知識轉變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創設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要貫穿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意志堅定、熱愛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道德高尚、獻身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喚起學生關注地球、關注人類,提高環境道德素質,樹立社會責任感。
㈤ 誰有八年級地理上冊績優學案的答案
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