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有地理學諾貝爾獎
❶ 有沒有諾貝爾地理學獎
維加獎設立於1881年,是著名地理學家和北冰洋航道開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諾登舍爾內德在1878至1880年間,率領容「維加號」首次通過大西洋和太平洋東北部,完成環繞歐亞大陸的歷史性航行之後設立的。
維加獎每三年在全世界范圍內對傑出的地學科學家進行海選之後評選出一名獲獎者,由瑞典國王頒獎,有「地理學諾貝爾獎」之稱。
❷ 地理學的最高獎項
維加獎 ,成為地理諾貝爾獎,瑞典的阿道夫·艾瑞克·諾登舍爾德一開始開拓了北冰洋航道,然後經北冰洋,西太平洋,大西洋首次完成了環亞歐大陸航行,該獎每三年頒發一次
❸ 獲諾貝爾獎的中國地理學家
還沒有哦,中國目前只有莫言和屠呦呦
❹ 二十世紀以微生物作為研究對象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及成就有哪些
1、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也作艾摩·阿道夫·比瑞格,德文為Emil Adolf von Behring)德國醫學家,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療法而獲得1901年首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5、亞歷山大·弗萊明
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
亞歷山大·弗萊明於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萊明名列第45位。
❺ 《自然地理》諾貝爾獎提名就應該保密。如果不保密,誰還敢不要命的去進行大量的科學研究
科學和技術是不一樣的。科學就需要搶先,哪個先發布,那成果就是哪個的。而技術是需要保密的。保密時間越長,可以獲得的利益也越大。諾貝爾獎應該是沒有地理方面的獎項的吧。
❻ 中國人沒拿過諾貝爾獎這是事實,但有沒有各學科的諾貝爾獎比如,地理學的瓦特林·路德國際地理學獎等。
又得到其他領域的。比如數學
❼ 地理學方面中國得了什麼獎
姚檀棟院士(抄2016年12月26日攝)。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SSAG)近日宣布,鑒於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環境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2017年維加獎將授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研究員。維加獎設立於1881年,每三年在全世界范圍內對傑出的地理學科學家進行海選之後評選出一名獲獎者,由瑞典國王頒獎,有「地理學諾貝爾獎」之稱。姚檀棟是首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也是獲此殊榮的首位亞洲科學家。
滿意的請採納哦!
❽ 《自然地理》全世界有沒有明文規定,獲取諾貝爾獎的人,就一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全世界沒有明文規定,獲取諾貝爾獎的人,就一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內無論什麼人,只要容他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可以做出巨大的貢獻,他就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你在人工影響氣候方面研究很多年,也許一定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諾貝爾獎沒有地理科學的獎項,你也許需要考慮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例如向物理學方面靠近,爭取獲得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祝你成功!
❾ 諾貝爾獎歷經百年,截至2018年,已頒出590個獎項,他們有什麼地方是相似的
北京時間月7日17時30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獲得這一獎項。獲獎理由為「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由此,第118個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開啟。10月7日起,6個獎項將輪番揭曉,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因丑聞而停發的文學獎,將隨2019年的獎項一同「雙倍奉送」。諾貝爾獎歷經百年,截至2018年,已頒出590個獎項,共935個個人或組織獲獎。時至今日,諾貝爾獎一直都被視為各領域最重要獎項之一。
百年來,許多科學家因獲諾獎而「聲名大振」,然而,還有一些人,雖取得重大成就,卻和諾獎「一直在錯過」。如果奧地利-瑞典原子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還在世,她看到諾貝爾獎提名記錄,大概會很郁悶。畢竟,40多年間,她曾被提名48次,卻從未「走到最後」。據了解,邁特納最重要的成就,被認為是解釋了奧托哈恩1938年發現的核裂變。她在一生中,共獲得29次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和19次諾貝爾化學獎提名,但都從未獲獎。無獨有偶,作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獲得33次諾獎提名。1936年,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甚至提名弗洛伊德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提名信中,羅蘭寫道:「我知道,乍一看,精神分析學家更適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他(弗洛伊德)的偉大作品,在過去30年間深深影響了文學界。」
❿ 地理歷史選擇題,亞洲諾貝爾獎獲獎最多的大學,
亞洲諾貝爾獎獲獎最多的是日本京都大學9人,其次日本東京大學8人,不過都在全球前50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