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向圖與地理學科結合
Ⅰ 如何發揮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發散性的思考具體化的思維工具,能夠把大腦的想法用文字和圖像的形式表達出來,使人的思維顯示化。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幫助記憶和思維,讓人在思考、記憶時充分發揮潛能。探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因此,筆者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了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嘗試把思維導圖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尋找能促進高中學生地理學習的有效辦法。 本文在提出研究背景和意義後,介紹了思維導圖在國內外的研究情況,並對思維導圖概念特點和理論基礎進行了闡述;在論文的主體部分,詳細闡述了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對於教師與學生的運用價值;在此基礎上,以清新縣第三中學高一級2個班作為實驗對象,通過地理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實際案例,對本研究的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並提出了研究存在不足問題和未來研究方向。 研究表明,在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高中地理教學能形象地表達地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有意義建構,能清晰的展現地理知識的網路結構,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提升學習效率,而且小組合作製作思維導圖,能促進學生小組互動式學習。
詳細內容參考網路文庫:http://wenku..com/link?url=PZJGb-_
Ⅱ 地理思維導圖怎麼畫
地理思維導圖,請參考劉濯源思維可視化研發團隊的地理學科思維導圖,或網路「學科思維導圖」
Ⅲ 如何運用地理圖像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圖導圖練教學法就是學生利用各種圖像信息,獨立或在教師的輔導下,獲取地理知識的一種地圖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核心是「以圖導學」,即不把地圖作為簡單印證結論的工具,而是作為培養學生主導學習和思維培養的手段,要求學生用「圖形分解組合」的方法記憶和分析分布圖,把分散的地圖整合起來,運用「類比、聯想和想像」的方法,發現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使「死圖」變成「活圖」。其基本的教學思路如下:
一、以圖導文,先圖後文,圖文結合,促進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結合
課本是由文字系統、圖像系統和作業系統三部分組成的,這三部分是相互聯系又各具不同作用的內容,其中圖像系統在地理學科中更具特殊的意義,它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圖導圖練教學法就是先圖後文,以圖像為先導,結論產生在讀圖之後,培養學生運用地理圖像的學習習慣。
例1.中國的地形特徵
(1)讓學生閱讀「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根據色彩的變化,找到三種主要色調的分界及對應的高度,想像如果從側面看(剖面)是怎樣的,並畫示意圖,總結出「地勢西高東低,分三級階梯」的特徵。(2)找出我國有哪些種類的地形,它們的位置,然後對這些地形分布面積大小進行比較,說出主要的地形種類,總結出「地形種類多種多樣」的特徵。(3)配合相應的景觀圖片,理解主要地形區的地貌特徵,總結出「山區面積廣大」的特徵。④讀圖對比三大階梯的地形特徵,並填表說明。
在以上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結合圖像進行口語表述,然後再與課本文字相互印證對照,這樣,既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又能培養他們讀圖、分析、思維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特別是當學到空間分布的知識時,必須以圖為前導,做到以圖引文、以圖導文,以圖換言,做到圖像、文字、語言三者可以相互轉化,但應以圖像為主導,文和言為輔助。這樣長期訓練、反復練習,一定會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及與抽象思維的結合。
二、以圖導圖,多圖結合,由此及彼,培養形象思維的靈活性和跳躍性
即以甲圖推導出乙圖,在由乙圖推導出丁圖……如此,多圖結合,可收到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優化、深化、強化的效果,而且可以使思維向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發展,有利於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和形成。
例2.西歐地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形成
(1)展示圖1西歐四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學生總結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徵。
■
圖1 歐洲西部四地氣溫、降水圖
(2)展示圖2洋流對同緯度氣溫影響圖,並結合圖1,由學生說明沿緯線方向降水和氣溫的變化規律,發現洋流的影響。
■
圖2 墨西哥灣暖流對氣候的影響
(3)展示圖3北美和西歐等降水線圖,該圖結合地形、盛行風向、洋流等地理要素,學生讀圖分析出地形、風向對氣候及分布的影響。
■
圖3 西歐及北美降水分布圖
例3.地形對降水影響
(1)展示圖3,發現地形對風的阻擋導致落基山脈東西兩側降水差異。
(2)在北美地形剖面圖上,畫好風向,讓學生想像攜帶大量水汽的一團空氣向山區進發,會發生什麼現象,並用圖表示地形雨。
這種多圖組合,可由教師設計一幅多要素結合的圖,或同時提供若干幅圖,讓學生讀圖,直接發現相關聯的要素。如果所聯系的地圖是要求學生熟記的基本圖形,教師就不要先展示結論圖,而是要讓學生運用位置接近聯想、形狀相似聯想等方法,找到答案。
三、以圖導思,開發大腦潛能,促進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協調發展
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是提高讀圖能力、開發智力、發展各種能力的核心和關鍵,也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內容。各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方面有其共性,同時也各有不同的特點。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是地理教學的主要的、特有的目的和任務,地理思維既包括反映地理事物外在的特徵的思維活動內容,同時也包括地理事物的原理、聯系、規律等內在的本質特徵的抽象思維活動內容,因此,地理思維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結合體,在地理教學中充分運用各種地理圖像是引導和啟發學生地理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
例4.洋流分布規律的學習
先對復雜的世界洋流分布圖進行觀察,注意洋流的位置和流向,把握洋流分布的整體特徵,繪出太平洋洋流分布模式圖。然後在中低緯度海域,根據典型的緯度位置特點和洋流流向進行猜想,在頭腦中搜尋與之分布相似或位置相近的其他地理事物分布,形成假設一:受季風的影響,但該區域洋流方向並沒有因季節變化而改變;假設二:氣壓帶和風帶影響,運用物體水平運動方向偏轉判斷的方法進行驗證,適合東西方向的洋流,部分正確。進一步想像在只有東西向洋流運動時大洋東西兩側海平面會出現的情況,進而找到另一個原因――補償流。然後依次按上述思維過程觀察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南半球中高緯度海域洋流分布特點,最後找到所有形成洋流的主要原因,並總結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大量的地理知識是從對地圖、實驗、現實生活中觀察產生的,許多重要的地理分布規律、形成原因和原理需要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結論,或先形成假設再用邏輯方法驗證,形成結論。比如,氣候分布的規律及形成因素、海平面氣壓分布規律內容等都可以通過觀察――聯想、想像與分析、推理結合這種模式來以圖導思,從而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發展。
四、以圖導練,學用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填圖、轉繪地圖、繪制示意圖、拼圖等活動。例如,運用地圖進行野外考察或定向越野、繪制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家庭居住環境平面圖;用乒乓球做小地球儀、剪制中國政區拼圖。以上這些活動有利於學生眼、手、腦並用,做到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個性特長。而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意識往往就發源於實踐活動中。
圖導圖練教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可以印證知識點,加深理解,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培養學生橫向、縱向等創新思維能力。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去領悟,允許有不同的思考、見解、思路,調動學生的情感、想像、洞察力等因素,發揮個人創造潛力,使課堂成為創新的天地,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Ⅳ 如何發揮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參考學科思維導圖概念的提出者劉濯源主任《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回理論和實踐研究》答課題手冊第10頁中介紹:
學科思維導圖是思維可視化教學體系中應用最廣的思維工具,可以運用於教學的整個過程(課前、課中、課後)中。
例如:在課前,教師可以運用學科思維導圖設計製作課件,學生也可繪制學科思維導圖進行課前預習;在課中,教師可以運用學科思維導圖課件呈現知識的結構化和思維的可視化,提高教學效能和品質;在課後,學生則可應用學科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梳理、解題、作文構思等高效能的復習和能力訓練。
當然,以上運用還只是學科思維導圖與學科教學的「表層整合」,真正「深層整合」是與「規律」的整合,即:考試規律——學科規律——思維規律——心理規律的層層遞進和有機結合,把這條「規律線」與學科思維導圖、學科規律建模等思維可視化教學技術有效整合起來,才是整體教學效能提高2-3倍的秘訣所在。
所以,學科思維導圖可以應用於教學的所有環節,但效果卻取決於您對學科的研究深度,也就是您繪制學科思維導圖的思維品質。
Ⅳ 淺談如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構建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法就是我們說的腦圖,是一種以拓展思維而通過繪制圖表回形式展示發散型思維的方答式.近些年來,經過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運用具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它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還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教師以及學生在學習中越學越輕松,打破了傳統學習模式.概述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際運用以及如何實現教學創新.
Ⅵ 七年級到八年級的所以地理思維導圖圖片
1.區域的認定區域地理試題一般多運用有注記的【經緯網地圖】、【部分政區圖】、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記(如湖泊、河流等)地圖、地理圖表、資料、文字說明等為「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問,提出選擇和問答的相應要求。這類區域地理試題的解答,首先要通過閱讀「背景」材料(地圖的、圖表的、圖像的、文字的等),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試題涉及的區域進行准確的認定。所以「區域的認定」是正確解題的前提。2.區域的比較與分析試題以地圖、示意圖、圖表、資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氣象、資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內容,也有【政區、人口、城市、農業、農產品、工業、工業品、環境與環境問題、區域開發與發展】等人文方面的內容。題目要求考生對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回答相關問題。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我們可以看出:區域比較、分析,是運用題目提供的信息或「條件」,針對題目的設問,進行信息組合、明確正確選項進行認定的過程;是針對設問,進行知識整合、組織答案的復雜思維活動。比較、分析的內容多為區域要素的比較、分析;區域特徵的比較、分析;特徵成因的比較、分析;區域差異的認定、比較與分析。在區域比較、分析過程中,往往要運用高中地理學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關的理論。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要求區域地理的復習,具有基礎性和常識性的特點,又有綜合性的特點。高三復習應從區域地理出發,最後再回到區域。從區域出發是指,在高中地理復習之前先安排復習區域地理,也就是初中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關內容,這時的復習突出基礎性和常識性,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線及重要的區域特徵,為系統地理復習打下基礎。如高考說明中所要求的我國和世界八個國家的位置、范圍和輪廓以及重要的經線和緯線及其穿越的地區和國家等。回到區域主要是因為區域具有綜合性的特徵,任何一個區域都是由多個自然和社會、經濟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尤其是地理選修下冊,就是以中國區域為背景進行國土整治。因此區域地理自然成為高考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復習以區域作為綜合和運用知識的基礎,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綜合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構建師生「腦中的地圖」在剛剛開始復習地理時,學生常常會忽視使用地理圖表,只對教材上的文字感興趣。而在地理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佔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共34幅)。教師要不時對學生強調,學好地理的關鍵在學好地理圖表,尤其是地圖。要讓學生經常性地填繪地理圖表,使他們養成以圖表輔助思維和記憶的習慣。尤其是復習有關經緯線、時區計算、太陽高度角和中國、世界區域地理的分布、氣候等內容時,圖表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大量地填繪地圖,盡快幫助學生形成「腦中的地圖」,這將會使學生今後的學習事半功倍。2.運用地圖,「認識」區域復習區域地理,要緊的是建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各區域的空間觀念。把區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內容落實到相應的地圖上。要運用地圖,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空間聯系和空間差異。還要明確地理事物空間發展的變化過程和規律。運用地圖,「認識」區域的復習宜細不宜粗,中國地理總論和分區的復習,世界地理總論和分區及重點國家的復習都力求做到逐一在有經緯網的空白圖上進行填圖訓練。要求學生能做到區域不論大小,內容不論詳略的區域圖都能正確認定。3.突出區域特徵及差異的復習區域地理復習也要依據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特點,編制相應的知識結構,運用知識結構,全面地、系統地進行復習並突出「主幹」內容的掌握。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地域性是其突出的特點。區域內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區域地理特徵以及各個區域之間明顯存在的差異是區域地理復習中必須突出的重點。4.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高考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考對「熱點」問題較為關注,高考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國家出台的許多重要方針、政策、區域開發中許多重大工程都沒有編人教材,但這些重大的「地理時事」均可能成為命題的「素材」出現。比如西部開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內容,在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在國外,一些重要的「國際時政」內容,一些「熱點地區」也應是區域復習時密切關注的內容。建議考生每天堅持收看「新聞聯播」電視節目,及時關心國內外大事。5、專題復習,講練結合,以練為主根據具體情況,專題有大有小,不拘一格,只要有利於學生掌握,就可以設立專題。可以是知識歸納性的專題,如「湖泊」、「島嶼」、「最」等,也可以是方法技能性的專題,如「選擇題的答題方法」、「圖象分析」專題等。我們可以把專題分為陳述性的專題和練習性專題兩類。部分因學生能力所限歸納起來有困難或太費時間的專題,教師可以將知識以陳述性的句子寫下來,印發給學生。而大部分的專題,應以練習的形式給學生自己動手做。教師精心編制題目或提示,學生歸納,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有效地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更顯著。在這些專題中,應體現地理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動手,熟練掌握運用必要的地理技能,並在動手的同時加深以知識的理解和記憶。6.練習題要精選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要適當做些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考生要對所做的練習題目進行精選(建議任課教師幫助選擇)。所選題目應該是立意明確,考察目標清晰。試題的情境設置和設問角度巧妙、科學、合理、恰當。題目使用的材料、數據准確;題目涉及的地圖、圖表規范,注記清晰;題目的答案准確,表述規范。在綜合復習階段,教師需有針對地編制一系列的綜合練習,綜合練習不易過深,過難。及時講評練習,查缺補漏。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調整心理素質,提高應考能力。考生做練習要強調實效,要通過做練習題檢查自己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具體的內容分析(一)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和民族命題趨勢走向⑴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⑵國土構成:領土面積和疆域的四至點;領海、內海和國家管轄的海域;主要的半島、島嶼、海峽及分布⑶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⑷行政區劃:三級行政區劃的設置,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⑸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命題時,往往將這部分知識與地形、氣候、交通線、工農業生產、商業和旅遊業等結合起來考查;同時還常作為時政熱點的切入點,考查與政治、時事歷史與今後規劃發展的有關問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二)中國的地形和氣候命題趨勢走向⑴中國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地勢階梯劃分及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⑵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如地勢階梯界線、河流流域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區界線、溫度帶界線、一月0℃等溫線和8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山脈等等⑶地形對我國自然環境的影響。各類地形對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⑷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⑸冬夏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溫度帶⑹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降水的季節變化。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干濕地區⑺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⑻主要災害天氣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⑼天氣預報知識
Ⅶ 談談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可以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思維抄導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根據思維可視化研究院劉濯源老師對學科思維導圖的分型,就能了解到它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歸納型學科思維導圖:將隱性知識變顯性,零散知識變系統;實現知識的結構化,可以用學科思維導圖歸納整理地理一章節,一本書或三學年的知識內容。
2、分析型學科思維導圖: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規律理關系;主要應用在中高考地理解題中,特別是復雜的難題。
3、創作型學科思維導圖:突破思維局限,拓展創作路徑;這個在語文作文創作中應用較多,在地理專業的論文創作中也可以應用。
Ⅷ 高中地理有什麼好的思維導圖
地理高中全冊思維導圖,參考華東師范大學思維可視化研究團隊,劉濯源教授主編的《高中思維導圖高效學習模板》文科版,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六大學科三學年的全部內容都有,我在劉教授新浪博客中也下載過高中地理學科思維導圖:
1.區域的認定
區域地理試題一般多運用有注記的【經緯網地圖】、【部分政區圖】、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記(如湖泊、河流等)地圖、地理圖表、資料、文字說明等為「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設問,提出選擇和問答的相應要求。
這類區域地理試題的解答,首先要通過閱讀「背景」材料(地圖的、圖表的、圖像的、文字的等),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試題涉及的區域進行准確的認定。所以「區域的認定」是正確解題的前提。
2.區域的比較與分析
試題以地圖、示意圖、圖表、資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氣象、資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內容,也有【政區、人口、城市、農業、農產品、工業、工業品、環境與環境問題、區域開發與發展】等人文方面的內容。題目要求考生對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比較回答相關問題。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我們可以看出:區域比較、分析,是運用題目提供的信息或「條件」,針對題目的設問,進行信息組合、明確正確選項進行認定的過程;是針對設問,進行知識整合、組織答案的復雜思維活動。比較、分析的內容多為區域要素的比較、分析;區域特徵的比較、分析;特徵成因的比較、分析;區域差異的認定、比較與分析。在區域比較、分析過程中,往往要運用高中地理學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關的理論。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要求 區域地理的復習,具有基礎性和常識性的特點,又有綜合性的特點。高三復習應從區域地理出發,最後再回到區域。從區域出發是指,在高中地理復習之前先安排復習區域地理,也就是初中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關內容,這時的復習突出基礎性和常識性,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線及重要的區域特徵,為系統地理復習打下基礎。如高考說明中所要求的我國和世界八個國家的位置、范圍和輪廓以及重要的經線和緯線及其穿越的地區和國家等。回到區域主要是因為區域具有綜合性的特徵,任何一個區域都是由多個自然和社會、經濟要素構成的綜合體,尤其是地理選修下冊,就是以中國區域為背景進行國土整治。因此區域地理自然成為高考命題的出發點,而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復習以區域作為綜合和運用知識的基礎,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綜合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構建師生「腦中的地圖」
在剛剛開始復習地理時,學生常常會忽視使用地理圖表,只對教材上的文字感興趣。而在地理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佔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類地理圖表共34幅)。教師要不時對學生強調,學好地理的關鍵在學好地理圖表,尤其是地圖。要讓學生經常性地填繪地理圖表,使他們養成以圖表輔助思維和記憶的習慣。尤其是復習有關經緯線、時區計算、太陽高度角和中國、世界區域地理的分布、氣候等內容時,圖表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過大量地填繪地圖,盡快幫助學生形成「腦中的地圖」,這將會使學生今後的學習事半功倍。
2.運用地圖,「認識」區域
復習區域地理,要緊的是建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各區域的空間觀念。把區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內容落實到相應的地圖上。要運用地圖,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空間聯系和空間差異。還要明確地理事物空間發展的變化過程和規律。
運用地圖,「認識」區域的復習宜細不宜粗,中國地理總論和分區的復習,世界地理總論和分區及重點國家的復習都力求做到逐一在有經緯網的空白圖上進行填圖訓練。要求學生能做到區域不論大小,內容不論詳略的區域圖都能正確認定。
3.突出區域特徵及差異的復習
區域地理復習也要依據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特點,編制相應的知識結構,運用知識結構,全面地、系統地進行復習並突出「主幹」內容的掌握。
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地域性是其突出的特點。區域內各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區域地理特徵以及各個區域之間明顯存在的差異是區域地理復習中必須突出的重點。
4.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
高考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考對「熱點」問題較為關注,高考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國家出台的許多重要方針、政策、區域開發中許多重大工程都沒有編人教材,但這些重大的「地理時事」均可能成為命題的「素材」出現。比如西部開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內容,在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在國外,一些重要的「國際時政」內容,一些「熱點地區」也應是區域復習時密切關注的內容。
建議考生每天堅持收看「新聞聯播」電視節目,及時關心國內外大事。
5、專題復習,講練結合,以練為主
根據具體情況,專題有大有小,不拘一格,只要有利於學生掌握,就可以設立專題。可以是知識歸納性的專題,如「湖泊」、「島嶼」、「最」等,也可以是方法技能性的專題,如「選擇題的答題方法」、「圖象分析」專題等。
我們可以把專題分為陳述性的專題和練習性專題兩類。部分因學生能力所限歸納起來有困難或太費時間的專題,教師可以將知識以陳述性的句子寫下來,印發給學生。而大部分的專題,應以練習的形式給學生自己動手做。教師精心編制題目或提示,學生歸納,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有效地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更顯著。在這些專題中,應體現地理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動手,熟練掌握運用必要的地理技能,並在動手的同時加深以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6.練習題要精選
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要適當做些與內容相關的練習題。考生要對所做的練習題目進行精選(建議任課教師幫助選擇)。
所選題目應該是立意明確,考察目標清晰。試題的情境設置和設問角度巧妙、科學、合理、恰當。題目使用的材料、數據准確;題目涉及的地圖、圖表規范,注記清晰;題目的答案准確,表述規范。
在綜合復習階段,教師需有針對地編制一系列的綜合練習,綜合練習不易過深,過難。及時講評練習,查缺補漏。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調整心理素質,提高應考能力。
考生做練習要強調實效,要通過做練習題檢查自己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具體的內容分析 (一)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和民族
命題趨勢走向
⑴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⑵國土構成:領土面積和疆域的四至點;領海、內海和國家管轄的海域;主要的半島、島嶼、海峽及分布
⑶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⑷行政區劃:三級行政區劃的設置,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
⑸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
命題時,往往將這部分知識與地形、氣候、交通線、工農業生產、商業和旅遊業等結合起來考查;同時還常作為時政熱點的切入點,考查與政治、時事歷史與今後規劃發展的有關問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二)中國的地形和氣候
命題趨勢走向
⑴中國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地勢階梯劃分及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
⑵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如地勢階梯界線、河流流域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區界線、溫度帶界線、一月0℃等溫線和800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山脈等等
⑶地形對我國自然環境的影響。各類地形對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
⑷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⑸冬夏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溫度帶
⑹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降水的季節變化。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干濕地區
⑺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⑻主要災害天氣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⑼天氣預報知識
Ⅸ 如何將思維導圖與知識點結合在一起
里講了主抄要要掌握以下襲幾點:
1、把主題畫在紙的中央
主題可以用關鍵字和圖像來表示。所謂關鍵字,是表達核心意思的字或詞。關鍵字應該是具體的、有意義的。這樣,有助於我們進行回憶。
2、考慮「第二個主題」,也就是上一個整體的延伸。
3、在「第二個主題」後,羅列更為細節的要點。
4、整理思維過程
在完成思維導圖後,再用數字把它們標記出來。任何一個「第二主題」都要用一種顏色來表示。而且,如果可能的話,要盡可能用圖像來表達一個關鍵字,這可以大大加深記憶。
5使用猶新教育的思維導圖訓練法,有3點好處:發散性,包含型,相互靠近。迅速培養思維能力,記憶力。
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運用思維導圖,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