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旅遊地理學的學者
⑴ 從學科的性質談談旅遊地理學的發展趨勢
從學科的性來質談談旅遊地源理學的發展趨勢
國外:各國學者對自己研究領域的稱謂雖略有區別,但總的趨勢是將研究視野放到閑暇時間從事的所有活動,而重點則是旅遊活動;研究旅遊和休閑的地理學者中大部分還有其他研究領域,如農業,城市和區域規劃,交通等;地理學者對旅遊的研究從傳統的以資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為重,轉移到以服務設施的空間經濟分析,旅遊者的空間行為與旅遊目的地的推銷,大區域旅遊開發與規劃,旅遊對於區域自然,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影響過程與機制為研究主題;理論和實用研究並重;參與多學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術手段的運用。
國內:要注重學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應用;在研究內容上,要從目前對資源,旅遊開發的區域社會經濟條件研究為主,擴展到從相互聯系的角度對資源,市場,環境的系統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堅持理論研究與實用研究相結合的宗旨;在研究方式上,應該提倡跨學科性的合作研究,旅遊地理學者應主動吸收相鄰學科(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的知識和研究方法。
⑵ 談談對旅遊地理學的認識
從學術問題到學術規范:旅遊地理學者的自覺性反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地理學內經歷了30年的容積累,一些旅遊地理學者逐漸認識和反思旅遊地理學科發展與學術貢獻、實用價值的關系,積極回顧和評價學科發展問題。一方面,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歷史背景下,學者從社會發展宏觀背景、學術發展整體背景以及旅遊業實踐背景的視角,回顧了中國旅遊地理學30年的發展,總結了不同時期研究的價值取向對學科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從學科內部發展的角度,學者們就某些研究方向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內容涉及社區旅遊、山地旅遊、遺產旅遊、探險旅遊、旅遊目的地、旅遊規劃、旅遊城市化
⑶ 大量學者主動參與的自覺研究旅遊地理學研究是何時
60年代中以後
⑷ 從社會經濟背景出發中國旅遊地理學的發展歷程和趨勢的問題
從學術問題到復學術規制范:旅遊地理學者的自覺性反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地理學經歷了30年的積累,一些旅遊地理學者逐漸認識和反思旅遊地理學科發展與學術貢獻、實用價值的關系,積極回顧和評價學科發展問題。一方面,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歷史背景下,學者從社會發展宏觀背景、學術發展整體背景以及旅遊業實踐背景的視角,回顧了中國旅遊地理學30年的發展,總結了不同時期研究的價值取向對學科發展的影響[1]。另一方面,從學科內部發展的角度,學者們就某些研究方向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內容涉及社區旅遊、山地旅遊、遺產旅遊、探險旅遊、旅遊目的地、旅遊規劃、旅遊城市化等
⑸ 旅遊地理學的高校教材
書名:旅遊地理學(全國高等院校旅遊系列規劃教材)
圖書編號:2195447
出版社:科學出版
定價:28.0
ISBN:703018528
作者:陶犁主編
出版日期:
版次:1
開本:16
簡介:
本書是全國高等院校旅遊系列規劃教材中的一本,主要依照旅遊地理學的學科體系,總結了國內外一些旅遊地理學的最新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系統地介紹了旅遊地理學的發展、旅遊資源、旅遊者和旅遊市場、旅遊交通、區域旅遊空間結構、旅遊區及旅遊區劃、旅遊環境、旅遊規劃、旅遊地圖等理論和實踐運用的內容。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地理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對旅遊地理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感興趣的讀者的參考書。
目錄:
第1章緒論
1.1旅遊地理字的背景與研究對象
1.1.1旅遊系統的結構及地理學背景
1.1.2旅遊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1.2旅遊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任務及其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作用
1.2.1旅遊地理學的研究內容和任務
1.2.2旅遊地理學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作用
1.3旅遊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1.3.1傳統研究方法
1.3.2現代研究方法
1.4旅遊地理學發展簡史
1.4.1國外旅遊地理學發展歷史回顧
1.4.2國內旅遊地理學發展歷史回顧
1.4.3國內外旅遊地理學研究現狀比較
1.4.4旅遊地理學的發展趨勢
小結
思考題
第2章旅遊資源
2.1旅遊資源的形成、特點和分類
2.1.1旅遊資源的概念
2.1.2旅遊資源的形成
2.1.3旅遊資源的特徵
2.1.4旅遊資源的分類
2.2旅遊資源的調查與評價
2.2.1旅遊資源的調查
2.2.2旅遊資源的評價
2.3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
2.3.1旅遊資源的開發
2.3.2旅遊資源的保護
小結
思考題
第3章旅遊者、旅遊市場及旅遊流
3.1旅遊者及其行為規律
3.1.1旅遊者及其產生的地理背景
3.1.2旅遊者的行為層次和特徵
3.1.3旅遊者的行為規律
3.2旅遊市場和旅遊流
3.2.1旅遊市場分析的地理學方法
3.2.2旅遊需求的預測方法
3.2.3旅遊流的時空結構
3.3中國客源市場分析和預測
3.3.1中國客源市場的地域結構
3.3.2中國客源市場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小結
思考題
第4章旅遊交通地理
4.1旅遊交通概述
4.1.1旅遊交通的概念
4.1.2旅遊與交通
4.1.3旅遊交通的構成及層次
4.1.4旅遊交通的特點
4.2旅遊交通運輸的類型
4.2.1交通運輸的分類
4.2.2各種旅遊交通方式概述
4.2.3選擇最佳旅遊位移方式的判斷因素
4.3旅遊交通布局
4.3.1旅遊交通布局的概念及基礎
4.3.2交通布局的原則
4.3.3旅遊交通系統的構成
4.3.4中國旅遊交通發展的主要成就
小結
思考題
第5章區域旅遊空間結構
第6章旅遊區及旅遊區別
第7章旅遊開發的區域影響
第8章旅遊環境
第9章旅遊規劃
第10章旅遊地圖
參考文獻
⑹ 國內外旅遊地理學的發展歷史有何不同
地理環境是旅遊吸引力產生的物質基礎,是各種旅遊活動的載體。而我國幅員內遼闊,地容理環境的地域差別十分明顯,因此,清楚認識中國旅遊業成長的基椽—中國及各旅遊區域的旅遊地理環境及旅遊資源特徵,充分了解中國及其各地域旅遊業成長的現狀
⑺ 中國旅遊地理與旅遊地理學的關系和區別是什麼
旅遊地理是書,旅遊地理學是個專業;
《旅遊地理》共20章。第1~回7章主要介紹旅遊地答理的基本知識;第8~15章著重講解中國八大旅遊區劃下所涵蓋的各省市的旅遊地理常識及其著名的旅遊景點;第15~20章為國外旅遊地理部分,主要介紹了歐洲、北美洲、東亞及東南亞、非洲和大洋洲的主要旅遊國的旅遊地理知識。《旅遊地理》在編寫時借鑒了最新的旅遊地理信息,加入了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環境保護的內容,充分體現先進性。並且加入了旅遊路線、旅遊地圖和自助旅遊的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為他們日後的成長鋪墊良好的基礎。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娛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⑻ 從學科發展的角度談談中國旅遊地理學發展的趨勢。
從學術問題到學術規范:旅遊地理學者的自覺性反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專旅遊地理學經歷了屬30年的積累,一些旅遊地理學者逐漸認識和反思旅遊地理學科發展與學術貢獻、實用價值的關系,積極回顧和評價學科發展問題。一方面,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歷史背景下,學者從社會發展宏觀背景、學術發展整體背景以及旅遊業實踐背景的視角,回顧了中國旅遊地理學30年的發展,總結了不同時期研究的價值取向對學科發展的影響[1]。另一方面,從學科內部發展的角度,學者們就某些研究方向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內容涉及社區旅遊、山地旅遊、遺產旅遊、探險旅遊、旅遊目的地、旅遊規劃、旅遊城市化等
⑼ 中國旅遊地理學發展的意義
中國旅遊地理學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之一。旅遊地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能如此迅速發展,取得顯赫成績,其經驗是值得我們好好分析和總結的。
(1)旅遊地理學界始終把握住了旅遊地理學為國民經濟服務的主攻方向,充分發揮了旅遊地理學的應用性特點,緊扣我國旅遊開發和建設這個主題,主動承擔多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科研任務,完成了大量有較高實用價值的科研報告,對我國旅遊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高了旅遊地理學的地位。地理學的旅遊應用研究拓展,也促進了地理學本身的建設和發展。
(2)旅遊地理學界一直把旅遊開發實踐和理論總結置於重要的地位,積極投身於旅遊開發實踐中,注意進行多學科、跨學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並通過實踐檢驗的許多理論創見,為旅遊地理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3)實踐造就了一大批旅遊地理專業人才,老一輩旅遊地理學家的提攜和扶持促進了年青學者的成長,促使旅遊地理學界能夠比較快地形成了一個包括學術帶頭人和骨幹力量在內的老中青梯形隊伍結構。
展望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旅遊作為衡量人類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標志將有更大的發展。世界旅遊組織(WTO)預測中國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一旅遊大國,我國旅遊業前景燦爛。旅遊地理學理應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傳統,廣泛實踐,勇於創新,在旅遊業這個廣闊的舞台上繼續大展才華,並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