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地理學水文災害
㈠ 怎樣區分氣象災害和水文災害
區別:
1、從是否與人類活動有關來看:水文災害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即人力不可抗拒、難以控制的造成人身傷亡或物質損毀等重大損失;氣象災害包括濫伐森林特別是熱帶雨林破壞造成的世界氣候反常等災害。
2、從原因來看:氣象災害與太陽活動或其他宇宙現象,地殼變動等自然因素有關。
3、從分類上看:水文災害包括風暴潮、海嘯、泥沙淤積、厄爾尼諾現象等;氣象災害包括大氣污染。
水文災害
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即人力不可抗拒、難以控制的造成人身傷亡或物質損毀等重大損失。水文災害,風暴潮、海嘯、泥沙淤積、厄爾尼諾現象等。上述災害雖以自然界的環境優劣與人為事件劃分出來,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活動與自然界關系更加密切。
氣象災害
因氣象現象給人類造成的災害。是自然災害之一。氣象災害與太陽活動或其他宇宙現象,地殼變動等自然因素有關,人類活動可加劇氣象災害,如大氣污染、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濫伐森林特別是熱帶雨林破壞造成的世界氣候反常等災害。自然因素造成的氣象。
(1)災害地理學水文災害擴展閱讀:
中國重大氣象水文災害風險格局與防範:
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災害事件的強度不斷增大,幾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極端乾旱、異常強降水或低溫事件頻繁出現,如2008年南方地區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2010年的西南地區大面積乾旱,2011年的長江中下游地區乾旱等。
一般年份氣象水文災害佔到自然災害的70%以上。在20世紀90年代,氣象水文災害每年約造成200億kg的糧食損失和2000億元以上的經濟損失,這在90年代中後期可達到國家GDP的3%~6%。氣象水文災害對國家安全、社會經濟、生態與環境、人類健康和人民生命財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目前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一些重大氣象水文災害發生都頻率明顯上升,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氣象水文災害造成的風險損失也可能越來越大。
因此,科學認識我國氣候水文災害發生的歷史時空格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為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避免或減輕自然災害,以及為較長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㈡ 8.地理問題 自然災害(地質災害-地震 滑坡 泥石流等 氣象災害-寒潮 洪水 乾旱 水文災害
八年級地理期末測試試題
一、選擇題(1——30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選擇的答案填入題後的表格中。每題2分,共60分)
我國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遼闊的疆域,眾多的人口,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們為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請你結合所學知識,相信你一定能完成1——7題:
1.從世界看中國,我國位於
A.東半球 南半球 B.亞洲東部 太平洋西岸
C.西半球 北半球 D.亞洲南部 太平洋西岸
2.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個數分別有
A. 24、5、3、2 B. 23、5、4、2 C. 23、4、5、2 D. 22、6、4、2
3.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回族 B.苗族 C.藏族 D.壯族
4.下列國家與我國接壤的是
A.日本 B.印度 C.泰國 D.韓國
5.在世界各國中,我國陸地領土僅次於
A. 俄羅斯和美國 B. 俄羅斯和加拿大 C.加拿大和美國 D.美國和巴西
6.我國最大的島嶼是
A.海南島 B.台灣島 C.釣魚島 D.崇明島
7.我國13億人口日,定為2005年1月的
A.2日 B.4日 C.6日 D.8日
我國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的地形,對我國的的氣候和河流的特點都產生重要影響,也給各地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請放飛你的思維完成8——24題:
8.位於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爾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達木盆地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形容的是
A.泰山 B.華山 C.廬山 D.黃山
10.800mm等降水線經過我國的
A.巫山——長江一線 B. 秦嶺——淮河一線 C.南嶺——珠江線D.陰山——海河一線
11.下列是被稱為我國長江上「三大火爐」的是
A.上海、重慶、南京 B.武漢、重慶、南京 C.九江、重慶、南京 D. 成都、武漢、南京
12.下列不處在季風區的城市是
A.廣州 B.北京 C. 烏魯木齊 D. 西寧
13.我國大多數地方降水多集中在
A.3——7月 B.4——8月 C.5——9月 D.6——10月
14.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省級行政區是
A.河南 B.福建 C.上海 D.山東
15.人們常說「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的地區是
A.四川 B.青海 C.新疆 D.甘肅
16.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
A.長江 B.黃河 C.淮河 D.額爾齊斯河
17.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
A.長江 B. 額爾齊斯河 C. 黃河 D. 塔里木河
18.夏季我國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是
A.漠河地區 B.新疆地區 C. 內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19.治理黃河的根本是
A.開發中上游的水能資源 B.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C.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 D.黃河下游控制泥沙流入
20.關於我國四大高原特徵敘述,比較正確的是
A.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廣泛的分布著疏鬆的黃土
B.黃土高原地表崎嶇,岩溶地貌分布廣
C.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多大河發源地
D.雲貴高原一望無際,多優良草場
21.我國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風活動不穩 B.夏季風不穩定
C.地形復雜多樣 D.緯度差異大
22.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
A.氣溫 B.降水 C.活動積溫 D.溫差
23.下列山脈是南北走向的是
A.天山 B.秦嶺 C.橫斷山 D.太行山
24.華北平原主要是由
A.黃河的泥沙沖積而成 B.淮河的泥沙沖積而成
C.海河的泥沙沖積而成 D黃河、淮河、海河的泥沙沖積而成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比較大,但分布不均,人均佔有量小。因此,我們要樹立科學的資源觀,做到合理利用、節約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我國的經濟建設,努力做到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結合你平時積累的知識,請你完成25——30題:
25.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的土地類型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旱地
26.我國水田與旱地的分布大致的分界線為
A. 珠江——南嶺一線B. 長江——大別山一線 C.秦嶺——淮河一線D. 海河——太行山一線
27.下列哪一組全部屬於非可再生資源
A.煤礦、天然氣 B.土地、石油 C.水、鐵礦 D.森林、銅礦
28.南水北調工程是將長江水調到
A.東北、華北 B、華中、華南 C、西北、華北 D、西南、東南
29.我國著名商品糧基地由南到北排序正確的是
A.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三江平原、江漢平原
B.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松嫩平原
C.太湖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區、松嫩平原
D.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區
30.作為我國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地區是
A. 珠江流域 B.長江流域 C. 黃河流域 D.海河流域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讀圖、填圖、搜集相關地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准確的語言歸納一些地理現象、成因、規律的結論的能力,是我們學習地理必須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通過學習,我們已經基本具備了這些能力,相信你可以運用你所學習的知識和已經具備的能力,能夠完成下列問題:
31.讀「中國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山脈名稱:① ② ③
(2)盆地名稱:④ ⑤ ⑥
(3)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是 山;大興安嶺東側為 平原
(4)我國地形地勢的第一階梯上的主要地形區為 ,平均海拔 米以上
32、讀「長江幹流示意圖」,請完成下列問題 (10分)
(1)支流的名稱:A、 B、 ; 湖泊的名稱D、
(2)將要建成的我國最大的水電站的名稱:C、
(3)城市的名稱:H、 G、
(4)城市E位於我國發達的 經濟發達地帶和 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城市F為 省的行政中心。
(5)長江上中游分界地點為
33.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圖中A、B、C分別代表我國三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
(1)A是溫度帶中 帶和 帶的分界線;在A線的以南主要糧食作物是 、油料作物是 ;在A線以北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圖中
的 (字母);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分界線是圖中的 (字母)。
(3)我國三大棉區是新疆、 、
(4)在圖上用符號「◎」畫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太湖平原的大致位置
34.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我國地勢有什麼特點?這一特點對我國的氣候和經濟有哪些有利的影響?(3分)
(2)我國冬季、夏季氣溫分布有什麼特點?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什麼?(3分)
(3)小王是南京人,春節期間准備到西安去旅遊,假如你是小王的最好朋友,請你幫助他(她)選擇至少二種交通方式及交通線路供他(她)選擇(4分)
八年級(上冊)地理期末測試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1——30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選擇的答案填入題後的表格中。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D B B B C C A B B C C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C C B C C D C C A C B C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31.(每空1分,共10分)
(1)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2)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2) 太行山、東北
(4)青藏高原、4000
32. (每空1分,共10分)
(1) 嘉陵江、漢江、鄱陽湖
(2) 三峽 (3)武漢、重慶
(4)長江沿岸(沿江)、長江三角洲、江蘇 (5)宜昌
33、(每空1分,共10分)
(1)溫暖、亞熱、水稻、油菜、甜菜
(2)B、C (3)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34、(共10分):
(1)、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1分);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1分);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河內地經濟聯系 (1分)
(2)、我國冬季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南北氣溫相差很大(1分;)我國夏季南北氣溫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1分;)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地遞減(1分)
(3)、提供五種供參考(只要選擇的是正確合理的可以給分,每選一種交通方式及交通線路2分,共4分)
①航空:乘飛機從南京飛往西安;
②鐵路:從南京乘火車走京滬線經徐州轉乘隴海線到西安;
③水運、鐵路:從南京乘輪船沿長江航線到武漢,轉乘火車走京廣線到鄭州,換乘隴海線到西安;
④水運、鐵路:從南京乘輪船沿長江航線到重慶,轉乘火車走成渝線到成都,換乘寶成線到寶雞,換乘隴海線到西安;
⑤公路:乘汽車從南京到西安
請採納。
㈢ 災害地理學的分類
根據災害的地理屬性分為:
①氣象氣候災害。如寒潮、台風、暴雨、冰雹、霜凍、冷版害、熱害、沙暴權等;
②地貌災害。如泥石流、滑坡、雪崩、水土流失等:
③生物災害。主要指植被和農作物的病蟲害、天然森林火災、植被退化、生物滅絕等;
④水文災害。如洪澇、風暴潮、泥沙淤積等;⑤地質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地層陷裂等;
⑥土壤災害。如表土侵蝕、土壤沙化、土壤鹽鹼化等。當其達到一定強烈程度,直接或間接對人類生產生活、社會物質財富構成威脅或破壞時,始能稱為災害。
按照災害波及的地理范圍分為全球性、區域性災害。
依照持續時間的久暫分為長期性、季節性和暫時性、突發性災害。
還可按危害程度分類。
㈣ 怎樣區分氣象災害和水文災害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中所稱氣象災害,是指台風、暴雨(雪)、寒潮、大風(沙塵暴版)、低溫、高溫權、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和大霧等所造成的災害。
水文災害應該是指由於徑流原因而導致的災害,如洪水,澇災,凌汛等。好像還有風暴潮。
兩者之間有交集。
㈤ 怎樣區分氣象災害和水文災害 最好用高中地理選修5的知識回答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中所稱氣象災害,是指台風、暴雨(雪)、寒潮、大風(沙塵暴)、回低溫、高溫答、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和大霧等所造成的災害.
水文災害應該是指由於徑流原因而導致的災害,如洪水,澇災,凌汛等.好像還有風暴潮.
兩者之間有交集.
㈥ 地理類 城市災害類有哪些sci
根據災害的地理屬性分為:
①氣象氣候災害.如寒潮、台風、暴雨、冰雹、霜凍、版冷害、權熱害、沙暴等;
②地貌災害.如泥石流、滑坡、雪崩、水土流失等:
③生物災害.主要指植被和農作物的病蟲害、天然森林火災、植被退化、生物滅絕等;
④水文災害.如洪澇、風暴潮、泥沙淤積等;
⑤地質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地層陷裂等;
⑥土壤災害.如表土侵蝕、土壤沙化、土壤鹽鹼化等.當其達到一定強烈程度,直接或間接對人類生產生活、社會物質財富構成威脅或破壞時,始能稱為災害.
按照災害波及的地理范圍分為全球性、區域性災害.
依照持續時間的久暫分為長期性、季節性和暫時性、突發性災害.
㈦ 地理學霸快來!!!風暴潮是水文災害還是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中所稱氣象災害,是指台風、暴雨(雪)、寒潮、大風(沙專塵暴)、低溫、高溫屬、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和大霧等所造成的災害。
水文災害應該是指由於徑流原因而導致的災害,如洪水,澇災,凌汛,還有風暴潮。
兩者之間有交集。
㈧ 地理學角度看,自然災害具有哪些特性
第一,自然災害具有廣泛性與區域性。一方面,自然災害的分布范圍很廣。不管是海洋還是陸地地上還是地下、城市還是農村、平原、丘陵還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類活動,自然災害就有可能發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環境的區域性又決定了自然災害的區域性。
其次,自然災害具有頻繁性和不確定性,全世界每年發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害非常多。近幾十年來,自然災害的發生次數還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而自然災害的發生時間、地點和規模等的不確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們抵禦自然災害的難度。
第三,自然災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復性,主要自然災害中,無論是地震還是乾旱、 洪水、它們的發生都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人們常說的某種自然災害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實際上就是對自然災害周期性的一種通俗描述,自然災害的不重復性主要是指災害過程、損害結果的不可重復性。
第四,自然災害具有聯系性。自然災害的聯系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區域之間具有聯系性。比如,南美洲西海岸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有可能導致全球氣象紊亂;美國排放的工業廢氣,常常在加拿大境內形成酸雨。另一方面是災害之間具有聯系性。也就是說,某些自然災害可以互為條件,形成災害群或災害鏈。例如,火山活動就是一個災害群或災害鏈。火山活動可以導致火山爆發、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氣污染等一系列災害。
第五, 各種自然災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嚴重性。例如,全球每年發生可記錄的地震約 500 萬次,其中有感地震約5萬次, 造成破壞的近千次,而里氏7級以上足以造成慘重損失的強烈地震,每年約發生15 次,乾旱、洪澇兩種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十分嚴重,全球每年可達數百億美元。
第六,自然災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減輕性。由於人與自然之間始終充滿著矛盾,只要地球在運動、物質在變化,只要有人類存在,自然災害就不可能消失,從這一點看, 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充滿智慧的人類,可以在越來越廣闊的范圍內進行防災減災,通過採取避害趨利、除害興利、化害為利、 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從這一點看, 自然災害又是可以減輕的。
㈨ 學習災害地理的意義
自然災害會對我們造成損失,對我們生活甚至生命構成威脅,就像你身邊有一個人會對你產生威脅一樣,自然我們就會想要將威脅降到最低,最直接的辦法是了解它,也就有了災害地理。也不知道你懂了沒有。。。
㈩ 研究災害地理學的必要性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對災害作出最全面的了解,才能在人類所能之范圍內減少最大的傷害,包括給人類生存,經濟,生活,健康與環境等帶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