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旅遊地理期末考試試題
① 第29題,這個是職高的中國旅遊地理的練習題,只要那題
依據旅遊資來源本身的基本屬性,源可以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有一些學者認為旅遊資源劃分為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和社會旅遊資源三種。也有的將旅遊資源按科學屬性劃分為自然景觀旅遊資源、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和服務性旅遊資源3個景系(大類)。
② 《中國旅遊地理》練習題(甘肅)問卷星
中國旅遊地理的練習題在哪裡都可以買到,但是甘肅會更多一些。
③ 職高旅遊地理必背的知識有哪些
1.全球氣候(重點掌握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荒漠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氣候特徵和形成原因)2.經緯網的判讀(主要掌握1.特殊的緯線:赤道0°南北回歸線23.5°南北極圈66.5°這五條特殊的緯線把地球分為熱帶和南北溫帶、南北寒帶 2.特殊的經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 180°經線是新一天的最早時刻180°經線和0時刻所在經線將地球分為今天和昨天 但是180°經線與國際日期變更先不完全重合 最後就是東西半球的劃分20°W沿地球自轉方向向東到160°E為東半球,剩下的就是西半球了)3.比例尺(這個不難,把比例尺寫成分數的形式,分子都為一時,分母大的比例尺小,但表示的范圍大)4.中國的河流和國際河流(中國主要就是長江黃河珠江淮河東北三江的水系特徵和水文特徵,答題了解地理位置,知道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比如是南北方的分界線等。國際河流主要知道世界前三長的河,徑流量前三的河)5.板塊(知道每個板塊的大體形狀和名稱、不要和大洲記混了,還有四大洋的名稱)6.掌握幾個典型國家(或大洲)的大體地形和地勢7.背過中國30+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8.按照一個系統的框架自己順一遍,不會的地方記下,查漏補缺中國旅遊文化地域類型初步研究
鄭冬子;劉東
論文指出中國旅遊文化地域性方面的研究尚缺乏整體理論表達的現狀,指出以往的研究主要是把旅遊文化的地域性解釋為一般空間特徵而針對性不足,或者如歷史文化學者將其歸屬於歷史文化范疇而又缺乏空間形式。論文著重研究了旅遊文化地域類型概念、指標,包括地理環境相似性、旅遊景觀相似性、旅遊資源結構統一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同一性、旅遊產業的綜合水平等五個方面。根據我們的實地考察提出了理論上的分類,進而初步分析了中國旅遊文化地域類型。
【作者單位】: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旅遊管理專業201620(鄭冬子);海南大學旅遊學院 570228(任雲)
【關鍵詞】:旅遊文化;地域類型;指標;中國
【分類號】:F592
【DOI】:CNKI:SUN:XXJK.0.2007-23-088
【正文快照】:
1引言旅遊文化由旅遊現象中涉及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構成,包括自然界的一部分,及社會、經濟、歷史、文化遺產、建築、藝術、科學技術、信息等方面。旅遊文化的自然部分是被賦予了審美價值的自然景觀和構成社會經濟歷史藝術等事物的基本自然載體。受地理因素的影響,旅遊文化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地域性特徵。旅遊文化中自然部分的因素、歷史部分的因素以及人類傳統文化部分的因素,相對於經濟技術等因素具有比較強的地域性。但所有這些因素在現代旅遊物質文化系統[1]里相互聯系構成了運動變化整體,具有共同的地域性。人類的旅遊活動不能…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XJK200723088.htm
到這個網站看看
④ 旅遊地理學習感受 考試題目 一千字左右 謝謝
答案:8.女人如衣服,定期換一件!
⑤ 旅遊地理試題,誰知道答案請回答:多謝了!
【摘 要】大湘西民族文化獨特性、不可替代性、多樣性等特點和以大湘西自然風光作依託、文物古跡作支撐,伴隨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使得大湘西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機遇成熟、條件具備可行。21世紀,大湘西旅遊發展必將以文化旅遊作為主旋律。
【關鍵詞】人文旅遊資源;文化旅遊;大湘西;民族旅遊業;發展
一、前言
在以往的資源觀念中,人們更多的是從經濟增長與發展要素的角度,關注那些與人類經濟活動密切相關且易於感知的各種資源,而那些由人類文明所創造出來的,與經濟社會發展共生、同構、互動的人文資源卻經常易被人們所忽視。隨著旅遊業的蓬勃興起,一個全新的旅遊分支——文化旅遊正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旅遊活動歸根結蒂是一種文化活動。據專家調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國的旅遊者無一例外地把「與當地人交往,了解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當作出境旅遊的三大動機之一。各國去歐洲的旅遊者中,65%的人是進行文化旅遊。在國內,文化旅遊也因其獨具的文化底蘊和特有的文化氛圍而受到廣大遊客的青睞。各旅行社在編排旅遊線路、組合旅遊產品時,不斷推陳出新,用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節目滿足不同遊客的精神需求。大湘西地區(包括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懷化市)不僅是自然資源的富集區,而且也是人文資源的富集區,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和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這正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大資源觀念確立的基本依據和大湘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源。
二、人文旅遊資源開發對大湘西民族旅遊業發展的作用
所謂人文資源,就是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通過文化的創造、積累和延續所構築起來的可供人類繼續發展的文化基礎。著名學者費孝通認為:「所謂的人文資源就是人工的製品,包括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是人類從最早文明開始一點一點地積累、延續和建造起來的,它是人類的文化、人類的歷史、人類的藝術。」
人文旅遊資源是人文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亦稱「人文景觀旅遊資源」,是對旅遊者形成文化吸引,為旅遊者在文化旅遊過程中使用和消費並促使文化旅遊感受形成的各類要素,是人類歷史與文化的結晶,是民族風貌與特色的集中反映。從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規劃實踐的角度可以分為三類:實體人文旅遊資源,主要指一切以景觀實體為存在形式並可供旅遊者直接作為旅遊目標地的民族文化部分,如建築、交通、特色城鎮和村落、節慶場所、紀念地等;社會氛圍文化旅遊資源,主要指一切以旅遊者可以感受到的由物質、行為、觀念等構成的文化氛圍部分,如器物、飲食、服飾、習俗、語言、思想觀念等;精神文化旅遊資源,主要指狹義的精神創造部分,如民間文化、神話、戲劇、歌舞、音樂、繪畫、工藝、哲學、宗教等部分。旅遊文化與旅遊和旅遊業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系,尤其是在自然風景區,開掘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會大大提高其文化品位,加速旅遊業的發展。
(一)文化對大湘西旅遊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旅遊研究專家在一次抽樣調查中得知,外國旅遊者心目中的中國旅遊第一吸引物,認為是風光名勝的佔30%,認為是民族文化的佔70%。日本人來華旅遊的興趣分類大體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古跡的49%,體察民俗風情的22%,觀賞文藝美術的7%,品嘗風味佳餚的17.5%,其他4.5%。在美國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數十億美元花在文化旅遊上。文化是旅遊和旅遊業的靈魂,旅遊業經營的就是文化,銷售的也是文化。從旅遊者角度看,其多種多樣的旅遊活動類型可歸納為:觀光旅遊、尋根旅遊、休閑旅遊、會議旅遊、探親訪友旅遊、宗教朝聖旅遊、度假療養保健旅遊、體育與探險獵奇旅遊、海底文化沙漠旅遊、以及各種專項旅遊、興趣旅遊等。那麼,無論旅遊者參加哪一種類型的旅遊活動,其旅遊目的都是了解世界、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因此,旅遊的主旨和內涵,主要是文化,具有文化才是一壺醇酒,耐人尋味。
(二)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是大湘西自然風景區所必需的
追求文化底蘊和文化含量,已經成為中外旅遊業的共同行為。旅遊業行家提出要抓四個注重,即:注重文化內涵,注重文化形式,注重過程的文化性,注重細節的文化性。英國著名地理學家紐拜說:「風景不是自然物,而是存在於自然和人類生活的交接面上。」世上並無絕對意義上的自然風景,一處風景的魅力長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其豐厚的文化底蘊的維系,沒有文化賦存的旅遊資源是沒有生命力的。藝術大師劉海粟說:「黃山風景絕佳,我九次登臨,但缺少碑刻,歷史文化氣息薄弱,風光雖比泰山美,終輸一籌。」將優秀的大湘西地方民族人文旅遊資源以恰當的形式奉獻於遊人,使他們充分領略其濃郁的文化氛圍,受到啟示和教育,獲得體驗和熏陶,旅遊者就會得到一種滿足,就會將旅遊業推向新的層次和高度。
(三)增添旅遊文化含量可以加速大湘西旅遊產業化進程
如果下功夫提高人文品位,挖掘文化內涵,就會有這樣的效果:(1)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越豐富,人們前來獲取和共享知識、信息的慾望就會愈強烈,從而增大客流量。(2)增加旅遊消費項目,提高旅遊消費水平。如在大湘西景區修復寺觀廟宇向遊客開放,在夜晚安排大湘西民族文化娛樂項目等,就可能會使旅遊收入大幅度增長。(3)開辟境外客源,發展國際旅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人類的。」對大湘西民族文化差異進行探索的價值情趣,是引導現代旅遊業客流走向的神奇魔棒,以名山、名水為依託,充分開發利用民族文化旅遊,會吸引大量境外旅遊者。(4)民族人文旅遊開發和再生產所需投入不多,是一種低耗高效的經營途徑,極有利於大湘西旅遊產業化的發展。
(四)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是實現大湘西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與自然旅遊資源相比,人文旅遊資源是一種可再生和可增質的資源,是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它具有極大的經濟開發價值。著名學者費孝通指出,開發和利用人文旅遊資源不僅能產生新的人文精神,同時也能創造新的經濟價值,人文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種投資不多,又不破壞自然生態的朝陽產業。大湘西人文旅遊資源開發勢在必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愈是稀缺的物品,其價格就愈昂貴,並且越是市場所需要的,就越具有開發利用的價值,人文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說是實現大湘西可持續發展的明智選擇;從大湘西自身的自然與人文條件來看,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是最能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產業,也是最具前景的可持續發展產業。
三、大湘西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可行性
大湘西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多彩,魅力無窮,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奇葩,在中外遊人中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大湘西開發利用民族人文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1.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在此繁衍生息,經過不斷的傳承和發展,並與其他兄弟民族交流融合,使大湘西傳統民族文化獨具特點。
(1)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如土家族的茅古斯、擺手舞、打溜子、咚咚奎、硬氣功、吊腳樓、織綿、粘貼畫、社巴節、黑神會、六月六等;苗族的以歌為媒、木葉傳情、玩龍、舞獅、踩鼓、椎牛古俗、賽馬、唱苗歌、跳苗鼓、踩花鞋、趕秋、四月八等;侗族的鼓樓、風雨橋、大歌、合攏宴等;白族的服飾、神話、傳話、寓言等,這些都是不同於其他民族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如果把這些原始性文化加以開發利用,其吸引力將會勝於國內外隨處可見的高爾夫球場、保齡球館、歌舞廳等娛樂設施。而且這種民族傳統文化不可替代,在其他地方不可能真切地欣賞到,旅遊者來此既飽覽山水風光,又領略民族文化異趣。
⑥ 中職中國旅遊地理試題哪能買到
書店[ shū dià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shū diàn ]
經銷書籍、雜志等的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