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陸地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學設計

陸地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2-23 06:36:32

『壹』 高中地理:風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盛行風是指在一個地區某一時段內出現頻數最多的風或風向,全球主要盛行風包括風帶、季風和偏轉而成的盛行風。盛行風對高低緯度間、海陸間及山地不同高度的熱量和水分的傳遞、輸送有重要作用,維護著全球水分和熱量的平衡。
一、全球主要盛行風的分布及季節變化
1.風帶的分布及季節移動
在三圈環流中,假設地表均一,根據熱力環流原理並考慮到重力、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在赤道(0°)、30°N/S、60°N/S、90°N/S附近近地面依次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壓帶。受氣壓梯度的影響,全球近地面在0°N/S~30°N/S形成信風帶、在30°N/S~60°N/S形成西風帶、在60°N/S~90°N/S形成東風帶。這些風帶會隨著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而移動,北半球夏(冬)半年,全球風帶位置可偏離二分日向北(南)移動5°~10°緯度。例如:北半球冬季,北半球西風帶南移10°,緯度控制30°N~40°N。
2.季風的分布及季節變化
地表並不均一,亞歐大陸和太平洋分別是最大的陸地和海洋,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增溫快,陸地為熱源,在亞歐大陸的印度半島(30°N)附近形成強大的熱低壓,切斷副熱帶高氣壓帶形成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受氣壓梯度的作用,在亞歐大陸東南部形成偏南風,如圖1。冬季陸地降溫比同緯度的海洋快,陸地為冷源,在亞歐大陸的蒙古―西伯利亞(55°N)附近形成強大的冷高壓,切斷副極地低氣壓帶形成阿留申低壓、冰島低壓,受氣壓梯度的作用,在亞歐大陸東南部形成偏北風,如圖1。南北美大陸東南部、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也分布有季風,但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不顯著,季風不典型。
3.偏轉而成的盛行風的分布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東南信風隨直射點北移越過赤道在北半球右偏為西南風;北半球冬季,亞歐大陸東南部的東北信風隨直射點南移越過赤道在南半球左偏為西北風。

『貳』 高三地理敘述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該怎麼答,什麼是地理環境

主要從下面兩方面來回答:


環境污染方面:農田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等


生態破壞: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荒漠化、資源破壞、氣候惡化、災害頻繁等

『叄』 山地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
、地形對氣候影響

地形不僅影響宏觀氣候,也影響局部小氣候。地形對宏觀氣候的影響表現在四個方面:


形成獨特的高山高原氣候區,
如青藏高原、
天山山脈由於海拔高,
形成了獨特的高山高原氣
候區。②
導致非地帶性氣候區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於赤道地區的東非高原本應該形成熱帶
雨林氣候,但是由於海拔較高,氣溫較低,氣流對流運動減弱,從而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東側本應該是熱帶草原氣候,
但是由於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受地形抬升多地形
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溫增濕作用,最終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③
雨影效應,如南美洲巴塔哥
尼亞高原乾旱環境的形成。④
影響大氣環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脈阻擋了西風深入,而
東西向的阿爾比斯山脈利於西風深入;
北美中央大平原貫穿南北利於冷空氣南下和暖空氣北
上,
而中國東西向的陰山、
秦嶺、
南嶺等對冬季風的阻擋明顯。

在乾旱地區山地易形成




,如我國祁連山、天山降水多於周圍地區,是西北地區的

雨極



地形對局部小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
影響局部氣溫。海拔高度要影響氣溫,一
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山體的陰坡和陽坡要影響氣溫,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體
陽坡氣溫高於陰坡。
山體陰風坡和背風坡要影響氣溫,一般而言,
同一海拔,
迎風坡氣溫低
於背風坡(焚風效應)
。山脈埡口要影響氣溫,一般而言,當暖空氣通過埡口時,埡口後方
氣溫較高;當冷空氣通過埡口時,埡口後方氣溫較低。河谷地形要影響氣溫,一般而言,河
谷地形水汽較多且不利於散熱,氣溫高於同緯度其它地區氣溫。②
影響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體而言,從山麓到山頂,降水先增加後遞減,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體的迎風
迎風坡降水遠遠大於背風坡。
地形雨的形成對山體高度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要求相對高度高

500
米。就同一地區不同山體而言,海拔高的山體降水量較多。③
影響風速。山脈與風向
大致垂直,可降低風速;山脈與風向平行,對風速削弱作用較弱;山脈隘口可增加風速。

2
、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氣候是河流之父,
地形是河流之母


地形對河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地形影響河流流向,
如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流。②
地形影響河流的流域面積和水系形狀,如
秦嶺是長江流域和黃流流域的分界線,
南嶺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分界線;
盆地多為向心狀
水系,平原多樹枝狀水系(羽毛狀水系)
。③
地形影響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區河流流
速較快,平原區河流流速較慢。④
地形影響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區河流多呈
「V」
字型,
平原區河流多呈
「U」
字型。⑤
地形影響河流的航運條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
運條件較好,
山地、
丘陵河流航運條件較差。

地形影響河流的水能狀況,
一般而言,
平原、
盆地內部水能較貧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邊緣處水能較豐富。

3
、地形對植被、土壤、地質災害的影響

山地的坡向要影響植被分布,陽坡一般為喜陽植被,如馬尾松;陰坡一般為喜陰植被,
如冷
杉。
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響植被分布,
如珠穆朗瑪峰南坡從山麓到山頂植被由常綠闊葉林

落葉闊葉林

針闊混交林

針葉林

草甸草原

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況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區水土流失較嚴重,
土壤肥力會逐漸下降;平原區
泥沙會逐漸沉積,有利於土壤肥力的保持。

滑坡、
泥石流、
塌方等地質災害與地形關系密切。
山地、
丘陵多滑坡泥石流,
陡崖、
塊狀山,
坡度較大的山地多塌方。

5
、地形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

首先,
地形要影響農業生產的類型。
在氣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平原區適合發展種植業,丘

陵、
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報高低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
坡度小於
25°
可修築梯田發展種植業,
坡度大於
25°
發展成林業或養殖業;從山麓到山頂可依次發展種植業

果園

毛竹(或經濟
林)

薪柴林

原始林(或次生林)
。其次,地形要影響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平原區機械化
水平就較高,山區機械化水平較低。地形對工業影響較小。

6
、地形對交通運輸等工程建設的影響

地形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①
影響交通運輸線的走向與形狀,丘陵山地交通運輸線
一般分布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
形態上一般呈



字型,
平原地區交通運
輸線呈網狀分布。②
影響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山區交通運輸方式多以公路為主,而後才是
鐵路。③
影響交通運輸建設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區交通運輸建設成本低於山區。④
影響
交通運輸網的密度,山區交通網密度小,平原區密度大。⑤
位於大地形單元交界處易形成交
通要道,
如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交通聯系幾乎都要經過河西走廊,
大型山脈的埡口也易形
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經過多個埡口。

許多工程建設也需考慮地形地質因素。
如水庫需要避開斷層,
壩址多選擇在峽谷處,
地鐵多
修築在背斜下方等。

7
、地形對人口、聚落、旅遊的影響

地形影響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數量越少,密度越小,熱帶地區人口分布
在海拔較高的地區;平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較大,山區、高原的人口密度較小。

地形影響聚落形態,平原地區多為群居式,聚落規模較大,呈帶狀(河流較多的平原區)和
多邊形(河流較少的平原區)
;山區聚落多為散居式,聚落規模較小,多分布於河流階地、
洪(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河谷。地形影響聚落分布,平原區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場所,聚
落較多;山區聚落較少,多分布於地勢較低的河谷。

『肆』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怎麼講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有:
1、對流經海域和沿海地區氣溫降水的影響:
暖流——增內溫增濕
寒流——降溫減容濕
2、對流經海域海水鹽度的影響:
暖流——增大鹽度
寒流——降低鹽度
洋流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於魚類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誘餌;
兩種洋流可以形成「水障」,阻礙魚類活動, 使得魚魚群集中,易於形成大規模漁場,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北海道漁場;
有些海區受離岸風影響,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從而形成漁場,如秘魯漁場.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