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符號學地理學

符號學地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2-23 04:46:42

Ⅰ 專題地圖表示方法和地圖符號視覺變數有何相互關系《地理學原理》

專題地圖的表示方法是通過各種方式的地圖符號應用搭配來完成版的,而視覺變數是構成地圖權符號的基本元素。專題地圖表示方法的目的即是合理地表現地圖符號的視覺變數,使專題地圖的表達更加生動,更加清晰,信息傳輸效率更高。

Ⅱ 地理學科天氣符號∞的意思是什麼

天氣符號中應該沒有這樣一個吧?凍雨的符號倒是和你說的這個有點相似。

Ⅲ 地理課中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氣候的學習是什麼學習A 詞彙學習 B 概念學習 C命題學習 D符號學習

概念學習為主,你要知道是什麼地形或氣候,還有她是如何形成的等。說回來,這幾種方式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要融會貫通才行!

Ⅳ 2008北京奧運會中所運用的地理學知識

「祥雲」沿線人文地理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將以「和諧之旅」為主題,以「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為口號,前往五大洲(國家、地區)的21個城市,並在境內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傳遞,還將抵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傳遞時間為130天,傳遞總里程約13.7萬公里。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將是奧運史上傳遞路線最長、傳遞范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
從希臘奧林匹亞、中國北京、到哈薩克阿拉木圖、英國倫敦、法國巴黎……,沿線各站,人文、地理特色鮮明。那些國家,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聞名於世,我們卻有時連它處在世界地圖的哪片區域都不知道,擁有怎樣的地理風貌,生活著怎樣的民眾;那些城市,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聞名於世,我們卻常常不知道它們因何崛起,也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么?我們很好奇,我們有很多疑問。

北京奧運會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雲」圖案。祥雲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人類文明隨著紙的出現得以傳播。源於漢代的漆紅色在火炬上的運用使之明顯區別於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紅銀對比的色彩產生醒目的視覺效果,有利於各種形式的媒體傳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勻分割,祥雲圖案和立體浮雕式的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高雅華麗、內涵厚重。
在五個福娃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是晶晶、迎迎、妮妮。晶晶是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他來自四川西部廣袤的森林,作為國寶,國人心中的親善大使,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給人們帶去歡樂。迎迎,是一隻機敏靈活、馳騁如飛的藏羚羊,他來自青藏高原,將健康的美好祝福傳向世界。藏羚羊生活在長江黃河的發源地,流淌著孕育中華文明乳汁的地方,他代表著這片土地上生命的不屈和頑強,這種精神又溶進長江、黃河,養大了每一個中華兒女。妮妮的造型創意來自於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燕子是我國南北方的使者,自古至今不辭辛勞地奔波於南北方之間,傳播「祝你好運」的美好祝福。
中國幅員遼闊,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個不同地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風俗民情.
五個福娃的一個重要特點在頭飾部分,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的烙印。貝貝(魚)的頭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晶晶(大熊貓)的頭飾源於宋代瓷器上的蓮花瓣造型。歡歡(火娃)的頭飾源自敦煌壁畫中的火焰紋樣,迎迎(藏羚羊)的頭飾融入了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區建築的裝飾風格,妮妮的頭飾來自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另外,在數量上,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是奧運會歷史上最多的一次,之所以選擇五個,設計者在徵集、修改和創作中,深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僅用一兩個形象完全不能承載需要表達的理念和願望。

Ⅳ 地理,該怎樣學

常聽有的同學說「學地理靠死記硬背」,那「靠」字要改成「不光靠」才對,因為「靠死記硬
背」走的是「食而不化」的路子,運用中難免「張冠李戴」、「地名搬家」。因此學習地理,要掌握
適合地理的學習方法。方法對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學會使用地理國像
閱讀地圖首先查出版年代,以免造成「信息上的混亂」,這如同人們不同年齡的照片面貌
不同是一個道理;後了解圖上表示的主要內容;再讀比例尺、指向標或經緯網和圖例,知道圖
上事物的詳略、方向和每種符號(包括顏色)代表什麼事物。
人教版教材的圖像大致有四類,表現的內容和閱讀方法都有差別。
(-)分布圖
各種專題地圖都載有一至幾種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數量、事物間的關系等空間信息,
有的圖用加上箭頭的線狀符號還可表示動態情況。例如在東南亞一節中,首先就提示在政
區圖上找出該區國家的位置,繼後要我們看地形圖,觀察山脈、河流的分布。這就是說學地
理先應知道「在哪裡」「有什麼」,然後分析事物的空間關系。由圖例可知中南半島地勢北高
南低,山脈由北向南延伸,控制著大河多南流入海。也可由河流的流向推知地勢的高低。該
區河流下游多平原,進而分析自然事物與人文現象的關系,這里地處低緯,人們很早就利用
優越的氣候條件,在平原發展了農業。這里交通便利,人口稠密,許多城市傍河分布。
(二)示意圖
這類圖主要用來說明地理事物發生的過程、規律、原因和影響地理事物變化的各因素之
間的關系。如「地球公轉示意圖」。顯示了地球公轉在時間上的位置與二分二至日有嚴格對
應關系。並影響到地球上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這類圖多半是難點。
(三)景觀圖
這類圖逼真地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徵和關系。如「熱帶雨林」景觀圖,畫有森林及
動物。形象地反映了熱帶高溫多雨的氣候——森林茂密、食物豐富——大型動物不易在林
中穿行,故林中主要是攀援動物和鳥類,而河畔則是大象、河馬棲身和覓食的地方。
(四)統計圖
圖形用統計方法反映地理事物的組成,說明它們之間的數量和質量關系。如四大洋面
積比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等,這類圖也常與其他圖配合使用。
圖像與學習地理知識的關系是「形影不離」的,圖像使我們獲得概括的表象,經過頭腦加
工、認識了事物的本質後,最後要用詞語表達出來。例如在學習了我國地勢特點之後,可運
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繪簡圖,說明西高東低地地勢的意義。
二、學會記憶地名
地名於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如同外語中的單詞一樣。牢固地掌握地名,能在圖上確定它
們的位置,是學習地理的基本要求。
(-)區分主次,區別對待
初中地理課本中的地名雖多,重要性各不相同,大致分為三級。
一級地名是最基本的,包括世界的大洲、大洋,各洲主要地形區,重要河湖、海峽、海灣、
邊緣海、大的群島、半島及島嶼。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包括簡稱)、行政區的政府駐地、主要地
形區、河湖、島嶼、瀕鄰的海洋、鄰國等。應達到能在空白圖中繪出的程度。
二級地名是世界地理重點講授的國家、首都、重要城市和港口,起重要作用的地形(如恆
河平原)、資源產地(如北海油田、紐芬蘭漁場)。中國的資源產地、主要工業基地及城市。主
要河港、海港、鐵路樞紐、主要農業基地(加九大商品糧基地)、著名的游覽勝地。
三級地名使用頻率低,如卑爾根可不記。
(二)運用地圖記憶
地名與地圖有難解之緣。初學地名,一定要在圖上找出正確位置;注意它與「左鄰右舍」
的關系。如長江中游幹流量「w」形,武漢位於中間轉折處,西與東邊的拐彎處分別是洞庭湖
和鄱陽湖。
此外運用地圖「旅行」的練習,如選擇從北京到重慶乘火車南下,可把途經的城市、山河
等地名聯系起來,便於記憶。
(三)聯系地名的意義記憶
如死海是因含鹽量高而無生物生存而得名。還有的地名涉及語源關系。如Los Angeles
(洛杉機)——西班牙「天使們」之意,表明從西班牙進入中美洲後來到這兒,以西班牙語命
名。而Chicago(芝加哥),這里的Chi不念「芝」,念Shi(希),派出印第安語。地名來由會
增強符號刺激有助記憶

Ⅵ 將地圖符號與語言符號相比,解釋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空間概念」和「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回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答來。
地圖,是地表的圖形描寫,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是眾多地理知識的載體。它既是直觀教具,又是知識的來源。地圖與地理教學如影隨形、始終相伴,被稱為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所以地圖在地理的課堂教學中占居重要的地位。

Ⅶ 學習地理的技巧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 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老師或網校中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緯線分布的,根據其熱量的分布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 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布也應沿緯線分布。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並非都沿緯線分布,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對比」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謾。

八、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1. 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

2. 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

3. 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4. 垂直氣溫的計算。

5. 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6. 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

7. 晝夜長短的計算。

8. 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9. 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九、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習慣,要求:

1. 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 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 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回答者:河裡de扁扁魚 - 助理 二級 1-29 21:47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4 個人評價

75% (3) 不好
25% (1)
相關問題
• 初中地理生物怎樣記?
• 初中,如何背生物和地理
• 如何學好語文,數學,英語,政治,地理,生物,歷史等學科?
• 高分請教2007年佛山初中生物地理會考考綱?
• 2007年長沙市初中生物地理會考考綱有誰知道嗎?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共 2 條
bu hao
評論者: woshiwcwoshi - 初學弟子 一級
你們說了那麼多,都沒總結出來....哎...
評論者: 草莓だがの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其他回答 共 4 條
sdvdfsz
回答者:360332374 - 助理 二級 1-23 18:11
首先要有興趣,在這個前提下
認真看書,基本沒什麼問題的
要對自己有信心
good luck
回答者:gyp4100018 - 試用期 一級 1-23 20:33
生物:
一、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觀點。

1.生命物質性觀點

生物是由物質組成,一切生命活動都有其物質基礎。從萬物之靈的人類到單細胞的細菌,以及無細胞結構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氫、氧、氮、硫、磷、鈣、鐵、銅等幾十種化學元素組成的,並且這幾十種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體能夠完成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而一切生命活動都是通過一定的生命物質來實現的,如果沒有生命物質也就沒有生命活動。

2.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例如葉的表皮是無色透明的,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向外一面的細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質層。表皮的這種結構的存在,就既利於陽光透過,又能防止葉內水分過多地散失,還能保護葉內部不受外來的傷害;而陽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護葉內組織,又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體性觀點

系統論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這一思想也完全適合生物領域。不論是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器官水平,還是個體水平,甚至包括種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體現出整體性的特點。例如,細胞膜、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中心體、質體、液泡等細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們組成一個整體——細胞的時候才能完成新陳代謝的功能,如果離開了細胞的整體,單獨的一個細胞器是無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

生物的諸多生命活動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有的甚至具有對立統一的關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生命活動。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很明顯,兩者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機物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可以說,如果沒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無法進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過程中,原料和產物的運輸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如果沒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無法進行。因此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正常進行。

5.生物進化的觀點

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個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所謂產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謂發展就是生物的進化。生命的起源經歷了從無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再形成有機高分子物質,進而組成多分子體系,最後演變為原始生命的變化過程;生物的進化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規律。

6.生態學觀點

生態學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產生了環境問題,人類與環境的矛盾,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永無止境。人類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逐步更新人口觀念,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開發資源,高效利用資源,保護生態,治理環境,走生存與發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生物學關系比較密切的學習方法有觀察方法、做筆記的方法、思維方法和記憶方法等。

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例如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結構時,就要邊觀察、邊思考下列問題:①表皮細胞的顏色和排列狀況是怎樣的?②葉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細胞與接近下表皮的細胞在形狀、排列狀況和內部綠色顆粒多少等方面有什麼不同?③葉脈細胞是什麼顏色和形狀?這些細胞是怎樣排列的?

2.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

3.思維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准,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4.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裡的食品聯系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復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地理:在平常的地理學習中,可能會有學生認為,地理不好記,知識點雜亂,圖形太多等等,但是,如果我們找到一些技巧,在學習地理時就會游刃有餘。下面談幾點學習地理的技巧。

一,抓住地理事物的特點。

各個地理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於它們有各自不同的地理特點,它是地理事物之間相區別的自然屬性。如熱帶雨林帶的主要氣候特徵是:全年高溫多雨;而苔原帶的主要氣候特徵是:氣溫低,降水少;很明顯,熱帶雨林帶與苔原帶的氣候特徵是不同的,在學習中,地理事物的特徵是辯識地理事物的依據。

二,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

地理事物的成因是地理事物形成,存在,發展的必要條件。只要我們了解了地理事物的成因,一些地理現象自然迎刃而解,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了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徵後,多問為什麼,如:為什麼太陽東升西落?為什麼我國的農產品分布為「南稻北麥」?

在分析成因時,需要先將各個地理事物歸類到各知識點,在將地理事物特徵各要素分解,找出對應的影響因素,如:山脈,裂谷的形成可以從板塊的運動方向去分析;氣候的形成,可以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去分析。

三,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理事物存在於空間中,具有一定的范圍,這就需要我們將地理事物落實到圖形中掌握。

例如,在閱讀經緯網圖時,我們可以讀出地理事物的位置,一般地,我們通常從這幾個方面來概括:半球位置,經緯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其次要在腦子里有張地圖,學到什麼東西或涉及到什麼地理問題就要在腦子里找到相應對照。象這樣,圖形,知識點相結合,才能全面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總之,同學們要善於總結,歸納,找到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和規律以及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地理的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怎樣學好地理
怎樣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Ⅷ 地理學中北極用符號N表示,南極用符號S表示;而物理學中北極用符號s表示,南極符號用N表示。為什麼,

地理的南極是地磁的北極。異性相吸,小磁針N指北,說明小磁針的N和地理北極相吸,所以小磁針指的是地磁的S極,反之同理

Ⅸ 地理學定律的應用

對於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認為,可以用於學習地理知識的軟體很多,這里推薦兩個自己認為比較不錯的吧。

一個是谷歌地球,一個是天地圖。

首先說谷歌地球,他又被稱為「上帝之眼」,是以衛星的視角從太空中俯瞰地球的衛星影像地圖軟體。較之普通的地圖,谷歌地球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採用衛星影像,可以直觀反映地理事物原貌,不像普通地圖那樣用符號體系代替,同時他還能在衛星影像上使用普通地圖的符號體系,標注出道路、城市等,同時還可以分享網友在這一坐標點拍攝的照片,讓你不出門就能游遍天下。

二是比例尺縮放自如,不像普通地圖那樣只能以某個比例尺觀察某地,使用谷歌地球既可以多角度環視地球,又可以拉近距離鳥瞰某個國家、某個省份、某個城市,甚至可以拉近到俯瞰某條街道上的某棟房子某個人。地理答啦小時候坐在院子里,經常仰著頭看天空,想像如果是從天上往下看會是什麼樣子的,結果這個願望在二十多年後通過谷歌地球實現了,當我在谷歌地球上凌空俯瞰,清晰地看到自己老家的院子、屋頂,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不禁熱淚盈眶。

再說說天地圖,天地圖是國內開發的「上帝之眼」,目前和谷歌地球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但它的優勢在於對國內的地理事物還原度很高,特別是省、市、縣、鄉各級行政邊界的還原和突出顯示,對於地理答啦這種行政區劃迷來說非常給力。現在我一般是看國外的就用谷歌地球,看國內的就用天地圖。

學習地理知識的軟體還有很多,比如各種街景地圖、三維影像地圖也很不錯,可以多試幾個,再根據自己的習慣和喜好,選擇適合自己。

Ⅹ 張磊學習地理的能力越來越高了,現在他不僅能從字里行間和地圖的各種符號中捕捉到地理知識,而且還能推知

1)巴基斯坦;(2)與同緯度其它地區相比,南亞北部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版,阻權擋了冷空氣,所以南亞氣溫偏高;(3)南亞的地勢特點是南北高,中部低,平原面積廣大(4)乞拉朋齊地處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受西南風影響,降水較多;南亞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由於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時多時少,水旱災害頻繁.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