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科背後的故事

地理學科背後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3 04:31:40

Ⅰ 7部地理科普紀錄片 怎麼可以把地理講得這么有趣

1.地球的力量
Earth: The Power of the Planet
豆瓣評分:9.4

這部紀錄片也被稱作「地球自傳」,由BBC團隊歷時三年拍攝製作,走訪世界各地,探尋了45億年來地球演變的過程和原因。

紀錄片的解說人 Dr.Iain Steward 是英國著名的地理學家,由他為我們細說地球的故事,講解通俗易懂,穿插真人現場演示,很有說服力。

紀錄片共有五集,孩子們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形成歷史和構成要素:原來是火山、大氣、冰川、海洋這四種力量聯合起來塑造了我們這個偉大的星球,它們也是人類以及所有生命的源頭。
第1集:火山(Volcano )
第2集:大氣(Atmosphere)
第3集:冰川(Ice)
第4集:海洋(Oceans)
第5集:珍稀地球(Rare Earth)
無論是地理跨度、探險設計還是拍攝技巧,BBC這部耗時三年的紀錄片處處可見其誠意和用心。畫面極其精美,大量俯視遠景,非常開闊。
與很多自然紀錄片表達的環保思想不同,這部片子並沒有很多的站在人類的角度來看待地球,而是站在一個宏觀的漫長的地質發展史上來觀察。人類不過是地球45億年來發生的種種的一個片段而已。所以,到底是人類要保護地球?還是人類要保護自己?值得更深的思考。
2.地球造人 How Earth Made Us
豆瓣評分:9.2
這部紀錄片第一次通過電視展現地球的神奇力量對人類發展的影響,BBC製作團隊跑遍全球,收集了人類文明受四大自然因素水、金(地球內部)、火、風影響的歷史痕跡。

解說還是地理學家 Iain Stewart,他從地質學、地理學和氣候的角度,帶領觀眾探究地球是怎樣改變人類生活的。

紀錄片共有五集,前四集講述地球的四種自然形態對人類的影響,最後一集分析了人類的活動怎樣改變了地球的面貌,片子很好地詮釋了的人類和地球相互依存的關系。
第1集:地球深處(Deep Earth)
第2集:水(Water)
第3集:風(Wind)
第4集:火(Fire)
第5集:人類星球(Human Planet)

影片將歷史故事的講述和絢麗的攝影鏡頭緊密結合,有網友看完後說,又一次被BBC震驚了,怎麼可以把地理和歷史講的這么有趣、這么驚險!航拍、特效、模擬場景等都很精緻,看完很感動,也很震撼,對自然、歷史又有了新的想法。
3、寰宇軌跡 Orbit - Earths Extraordinary Journey
豆瓣評分:9.1

地球的公轉、自轉運動有點抽象,對於高中學生來說學起來也有點困難。BBC這次又來了一次壯舉,他們的製作者跟隨地球進行了一次完整的繞日航行,見證了這一年的奇異旅程帶給地球的變化。

這部紀錄片首次展示了地球繞日環行的全過程,把基礎的地理知識用CG動畫和親身體驗的方式呈現,讓地球運動部分表現的更通熟易懂,形象直觀,畫面唯美精緻,很值得學生看看。

紀錄片中,從更替的四季到破壞性的氣候現象,科學家們繞太陽環行感受由航行帶來的極致體驗;他們也試圖向觀眾解釋在時間的長河中,地球軌道如何發生著變化,以及這些微妙的變化給地球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
網友@Au.尚:
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絕佳的科普作品。氣象、地理、空間都涵蓋到,遠不像當初學的時候那麼枯燥。
4、向深海出發
Oceans
豆瓣評分:8.9

這是一部BBC海洋系列的地理科普紀錄片,也是一部集中了生物、探險、科考、環境等各類題材的綜合性專題紀錄片。

英國科學考察團隊耗時近1年,深入海底的未知領域進行了研究探索。在整個科考過程中,科學工作者們在全球海洋范圍內,對地球上的七大地區海洋、近1000多處海底深處進行了此前從未有過的探索。他們記錄下了無數令人難以置信的最新發現,這些發現的科學研究意義重大,它們不僅填補了此前海洋生物學有關記載的空白,而且也就此揭開海洋研究的新的篇章…
這個系列總共包括8集:
第1集 加利福尼亞灣(The Sea of Cortez)
第2集 南大洋(The Southern Ocean)
第3集 紅海(The Red Sea)
第4集 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
第5集 印度洋(The Indian Ocean)
第6集 印度洋近海(The Indian Ocean - coastal waters)
第7集 地中海(The Mediterranean Sea)
第8集 北冰洋(The Arctic Ocean)
5、大陸的崛起
Rise of the Continents
豆瓣評分:8.5

了解了海洋知識,再來認識一下大陸版塊。這部紀錄片還是出自BBC,解說依然是Iain教授,主要介紹了地球幾大板塊的形成過程:非洲、澳洲、美洲、亞歐大陸版塊的形成及奇特的地理地貌。

第1集:非洲(Africa)
非洲是人類誕生的地方,似乎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但事實並非如此,科學家發現,非洲從遠古大陸分裂出來後,造成了今天的種種面貌,野生動物,貧窮與財富,甚至古文明。
第2集:澳洲(Australia)
澳洲,它在我們印象之中是偏遠孤絕。看似千百萬年恆久不變,但其實澳洲有一段截然不同的歷史。科學家開始探索鑽研,在炙熱的沙漠焦土下,發現到一些能揭示過去的蛛絲馬跡。

第3集:美洲(The Americas)
美洲,包括北美洲與南美洲。科學家揭示美洲大陸怎從遠古大陸分出來,以及美洲大陸歷史怎推動物種演化,締造出我們認識的今天的美洲。
第4集:亞歐大陸(Eurasia)
亞歐大陸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陸,從葡萄牙西岸一直延伸至俄羅斯的太平洋海岸,人口46億。科學家開始揭示這塊巨型大陸形成的過程,種種證據表明亞歐大陸,是在一連串巨大碰撞中誕生,好像汽車慢慢碰撞,最終導致文明的誕生…
6、國家地理:河流與生命系列
National Geographic:Rivers and Life
豆瓣評分:8.5

這部紀錄片來自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頻道,介紹了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河流:亞馬孫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恆河、長江與萊因河,尋找這些大河的源頭、歷史與變化。

紀錄片主要探索了人類與大河系統的多變關系,用河流串起了人們的生活,展示了生活在大河流域的數百萬人是如何受到這些河川影響的。

除了能認識與大河和諧共存的原住民、現代貿易商、藝術家與工匠之外,還可以了解到各大城市是如何透過21世紀尖端科技,防止這些古老大河造成水患的…
紀錄片共有6集:
第1集:亞馬孫河(Amazon)
第2集:恆河(Ganges)
第3集: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第4集:尼羅河(Nile)
第5集:萊因河(Rhine)
第6集:長江(Yangtze)

網友@Lugege:
片子很有條理性,整體都非常好。河流哺育人類,人類又利用改造河流。河流的命運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只是程度與因地而異衍生的文化。
7、BBC:神奇季風
Wonders of the Monsoon
豆瓣評分9.7

季風,地球上最偉大的自然奇跡之一,初高中地理課上都會學到。季風塑造了不同地區的野生動植物,也孕育了不同地區的多樣文化。這部BBC五集紀錄片從季風系統的生態角度,帶領觀眾在宏觀微觀層面認識季風區的人和動物,介紹了從喜馬拉雅山到澳大利亞北部的奇特自然景觀。

Ⅱ 急求一篇反映學習地理的重要性的小故事

給你講個真實的事兒
你學過太陽高度角吧?學過就應該能聽懂。
我地理老師陪好朋友去給朋內友爸媽買房子,給老容人買,她朋友看上一套一層的房子,格局和地段都很好,就是價錢有點貴。後來我老師就到兩個樓之間走了走,以自己的步伐長度估算了一下兩個樓之間的距離,因為太陽冬天離北京距離最遠的時候就是到達南回歸線時,我們又知道北京的緯度,因此就不難算出太陽到達南回歸線時北京正午的太陽高度角。再估算一下對面樓的高度,就推算出,在每年太陽在南回歸線附近時,這間房子會沒有陽光直射。
就因為這個,便宜了好幾千塊錢。學地理是不是很有用啊~

Ⅲ 科學地理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你說的是《地理故事》么?——
本書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生動而又翔實地介紹了千奇百怪的地理奇觀;講述了給人以智慧啟迪的地理知識,以及人們在生活現象中領悟到的地理故事.

Ⅳ 一個歷史故事,原理可能涉及物理學和地理學,知道原理的來解釋一下原理。

是因為石頭會不斷向西移動的,就是不斷向上游移動

Ⅳ 關於地理學家竺可楨的故事。

竺可楨先生的教育生來涯,最早可源追溯到1918年。1910年,二十歲的竺可楨得到公費留學的機會,進入美國伊利諾大學農學院學習,後又轉入哈佛大學地學系,潛心研讀與農業關系密切的氣象學。1918年,竺可楨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受聘到武昌高等師范學校講授地理和天文氣象課。

地理教學故事(2個)地理教學案例(2個)急需!!!!!!!

地理教學案例

巴基斯坦:http://www.teachercn.com/zk/2004/9-20/214331.htm

印度:
http://www.teachercn.com/zk/2004/9-20/214010.htm

地理教學故事:

1.牛郎織女與星空圖
民間傳說,織女下凡與牛郎過著男耕女織的自由生活,王母聞訊後強行將織女帶回天宮,牛郎挑選著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釵劃出一道天河(銀河)把他們隔開。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織女星與鄰近兩顆較暗的恆星組成三角形,很象織布的梭子,天鷹座的牛郎星與兩顆暗星組成「一」字狀,象是牛郎用扁擔挑著兩個孩子。銀河的走向與牛郎織女星的連線相垂直,就象把他們分隔在「河」兩岸。學生聽了這個故事再去觀察星空,就容易辨認出這兩顆恆星和幾個星座。

2.火燒葫蘆峪與氣旋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裡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說,葫蘆峪里下了一場氣旋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現代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

3.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准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4.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5.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6.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Ⅶ 生活中的地理實例有哪些

新課程提出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讓地理走入學生的生活,使他們能夠在生活中發現、探究、解決地理問題,體驗地理知識,培養地理觀念,感悟地理之美,這是我們地理教師的目標與追求。那麼,我們地理教師怎樣才能貫徹新課程理念,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能力,感悟地理的魅力,進而更加熱愛生活呢?經過我在教學實踐中的探索與總結,談一談我自己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曉之以理

地理在初中階段,一直是人們所謂的「副課」,不受學生、家長甚至一些老師的重視,因而地理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會受到更多的限制。但我認為,不管別人重視與否,地理教師自己首先要重視,要清楚明了地告訴學生及家長,生活中處處有地理,我們學習地理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例如在講授《與同學們談地理》一課中,我用古巴比倫王國的毀滅、美國西部的黑風暴以及我們西北地區的土地沙漠化與沙塵暴等實例,使學生了解由於缺乏地理知識,人類活動違背自然規律,必然會使人類自己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道理,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

二、寓教於樂

現在,在每個班級中,你都可以找到若干個厭學的學生,但你卻找不出幾個不愛玩的孩子。針對這一現象和初中學生大多具有好動、好奇心強、好自我表現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應當加大學生活動的力度,盡可能地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狀況設計一些動手、動腦的游戲和小組競賽活動,做到寓教於樂,使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提高地理能力。例如在從世界上看中國一課中,我下載了「中國拼圖游戲」,請學生分組完成拼圖,對於最快的小組給予表揚。在中國的自然環境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學生活動:「我為祖國繪山河」,請學生分組在空白中國地圖上繪制出我國主要山脈和主要河流,然後請學生們自我評價、互相評價,選出最佳小組給予獎勵。在天氣與氣候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收看天氣預報,正確穿衣打扮」的活動,請學生根據天氣預報圖選擇正確的衣服和配裝,然後請大家評判他的選擇是否合理。通過課堂及課後的反饋,我發現在緊張的比賽、快樂的游戲和中肯的評價中,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這幾節課的重點知識,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實現。

三、融入生活

生活中處處有地理,重要的是發現。換一種方式學習,也許一切會「豁然開朗」。很多地理原理是難懂的,很多地理規律是難記的,可如果將其融入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發現地理知識,難懂難記的地理原理、規律會變得容易了很多。這不正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例如在學習我國的降水時,我講了這樣一則小故事:有一位外國朋友暑假來我國旅遊,7月中旬在北京一下飛機就遇到了一場雨,他便趕緊買了件雨衣,一周後,他來到了新疆,被新疆遼闊的土地,別樣的民俗風情深深地吸引,玩了整整一個月雨衣也沒派上用場,於是在離開新疆來廣州前就把雨衣送人,可沒想到剛到廣州又是一場大雨,可憐的他氣憤地說:「上帝呀,我怎麼這么倒霉呀!」講完故事後,我請學生讀我國降水分布圖和影響我國的夏季風,討論為什麼會這樣?我國的降水分布有什麼規律?不一會,學生便自己得到了答案:受夏季風的影響,我國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因而西部地區全年少雨,東部地區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不是他倒霉,而是他不了解我國降水的分布規律。

四、走出課堂

現在學生的學習負擔重、學習壓力大,很多學生討厭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地理學科更應發揮自己的學科特點,讓學生的心不要封閉在狹小的教室中。當然,受條件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帶領學生們周遊世界,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圖片讓學生「圖行天下」,通過多媒體及網路信息使學生足不出戶也能夠知曉天下。如「西雙版納」的學習,完全可以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擔當導游、設計旅遊線路來完成。在學習我國的自然資源時,也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觀察身邊事,思考我們對資源的利用的種種現象是否合理?針對不合理的種種現象與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讓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的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你也會得到更大的收獲。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思考、多嘗試、多探索,讓地理走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走出課堂,也許教師會付出更多的心血,變得更加忙碌,但受益的不僅僅是學生,教師一樣獲益匪淺,套用一句口號「我付出、我幸福;我忙碌、我快樂!」

Ⅷ 急求初中地理教學小故事

「老師,你看我畫的圖怎樣?」
我從另一個班級下課回來,剛把書放到自己的桌子上,手還沒來得及洗,七三班一個很內向的女孩子隨後就到了我身邊。以至於把我嚇了一跳,還以為仙女從天而降了呢。
「愛學地理的女孩子會有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我先是表揚了她的學習積極性,隨後對她所畫的歐洲西部版圖給予了肯定,又指出比斯開灣和伊比利亞半島輪廓的不符實。
第七節課間,我正坐在電腦前修改課件內容,她再次來到我旁邊:「老師,我填完了,你幫我看看。」
我接過她的作業紙,看了看她填的地理名稱。確實按照我的要求填寫的:1.緯度位置:畫出兩條緯線。2.海陸位置:填出海洋、海峽、海灣、島嶼、半島名稱。3.地形:填出平原和山脈名稱。4.氣候:用適當的圖例表示氣候類型,並在所畫圖中表示出來。只是山脈的位置沒有表示出來。
於是,我和她交流:在地圖中,山脈不能只寫文字注記,而要同時用符號表示出山脈的位置和大致走向。你想想老師上課時在版圖中是用什麼符號表示山脈的?
她會意:老師,我知道了。然後又悄無聲息地走了。
她走後,一邊的同事和我說:「她很愛學地理,那次聽你課時,她雖然沒有起立回答問題,但你所有的問題她都在小聲回答,而且聽講非常專心。」聽了同事這樣的話,我很感動。感動於一個小女孩的用心和用功。我相信,她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畫圖這個作業是我給四個班級布置的周末作業。本學期,周末作業如果不是很多,我就給學生布置畫圖。空間分布是地理學科的核心,讓學生自己親手畫圖,他們會對所學的自然環境有較深刻的印象。
因為這節課的地理作業處理的已經差不多了,所以,下午預備時,我給各班課代表布置周末作業,兩個班畫非洲圖,兩個班畫歐洲圖,(因為教學內容的順序不同)第六節的課間,三班的這個小女孩就已經完成了歐洲西部大陸輪廓的勾畫,她的地理學習的積極性讓我很是感動。畢竟,地理是非中考學科,學生不怎麼重視,為此,地理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我這個做老師的沒少費腦筋。
這學期地理學習的內容是世界區域地理。關於區域地理的學習其實是地理學科原理性知識在世界不同區域的一個綜合運用。所以,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把學生原理性知識(也就是第一冊教材)的缺陷再進行一次彌補。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節課我都會利用課間的兩三分鍾時間提前畫好版圖,講新課時,邊帶著學生識圖邊讓學生填圖。考慮到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表現,但他們可以很好地自主學習。於是,就讓他們自己做填充圖冊。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外向,喜歡張揚,所以,我就給他們搭建一個學習平台,讓他們到黑板的版圖中填不同的地理名稱,在他們埋頭動筆的時候,我在學生中間邊巡視邊判定他們填圖的正確與錯誤。盡管老師累些,我覺得這種方式給不同個性的學生提供了更符合他們自身個性的學習興趣。而私下裡的個別指導即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讓學生有了深刻的印象。我自信:一個學期的堅持總會有所改變。
但還不到一個學期,我就已經看到了好景象:一半學生在讀圖、指圖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四分之一的學生識圖、析圖能力有所改善。更讓我欣喜的是,三班女孩子地理學習興趣在提高,比如於悅冉、程秋霞等。一班史立承等男同學的地理學習勁頭有了明顯提高。從他們上課時專注的眼神就可以看出來。(其中考試三班女生成績較差,一班男生成績最差)
以前,我一直認為,教師的教學行為能影響更多的學生才有意義。看了一些教育書籍後,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正如張文質所言,教育是慢的藝術,來不得半點急功近利,影響一個也是有效的。只要堅持,我們總會看到我們想看到的。

Ⅸ 有關自然科學的故事

百牛大祭 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故事 幾何學的源流 歐幾里得和《幾何原本》 澡盆里的發現 浮力定律 為心靈的窗戶拭塵 古羅馬醫術 古羅馬世界的科學亮光 普赫尼與《博物志》 麻布和魚網的魔術 蔡倫和造紙術 道士們的「煉丹秘訣」 火葯的發明 「過家家」帶來的靈感 畢升和活字印刷的故事 「棄政」與「從科」 培根的科學方法觀 掙脫神學的桎梏 《天體運行論》出版始末 「占星家」的真實目的 開普勒和行星定律 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伽利略和比薩斜塔實驗 拿什麼拯救時間 惠更斯改進時鍾 還是讓事實說話吧 張衡和地動儀 談判卓後的故事 沈括的地理考察 和時間「斤斤計較」 祖沖之改革歷法 皇帝巨著的艱辛 李時珍編撰《本草綱目》 夜半盜屍歷險記 維薩里《人體結構》 其實不懂我的心 血液循環理論的發現 代數和幾何的交融 解析幾何學的創立 微積分的爭論 萊布尼和微積分學 敢於否定權威的實驗 大氣壓的測定 蘋果砸來的定律 牛頓和萬有引力 壺蓋上的發明 瓦特和蒸汽機 在世俗的羈絆下 航海鍾的發明 傾情花草間 林耐和植物分類學 和雷電打交道 避雷針的發明 當真理碰上鼻尖的時候 發現氧氣 斷頭台上的化學英雄 拉瓦錫和燃燒氧化說 金錢與學問 卡文迪許的科學研究 撥雲見日 埋沒41年的星雲說 藏在地下的秘密 地層表面世液折 絕對的自然規律 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發現 有增無見的熵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發觀 「痴人」的預言 元素周期表的發觀 守得雲骨見月明 被推遲承認的歐姆定律 媛妒的惡果 法拉第和他的老師 物理學史上的里程碑 麥克靳韋和電磁理論 命運多舛的數學之花 非歐幾何的創立 數學界的奇葩 伽羅華理論 數學家的悲劇 康托爾和焦和倫 筆尖上的發現 從方程中解出來的海王星 蒸汽機車的歷程 靳蒂芬森的發明 「魔鳧」的《聖經》 達爾文和進化論 一場特殊的辯論 人類起源問題的爭論 豌豆里的秘密 孟德爾和遺傳定律 一場無煙的戰爭 微生物獵人巴斯德 又是一個x 無名射線的發現 改變世界的一個聲音 電話的發明 成功百分百 電燈的出現 零距離接觸 無線電發明的故事 插上夢想的翅膀 萊特兄弟與飛機 死亡陰影下的實驗 發明安全烈性炸 千辛萬苦的0.1克鐳 居里夫人的研究 從浪盪子到化學家 格氏試劑的發明 通往現代理論物理的橋梁 洛倫茲與電子論 量子力學的拓荒 普朗克的研究 實驗家和狗 巴甫洛夫的研究 大膽想像 小心求證 梅奇尼科夫發現吞噬細胞 宇宙之初 大爆炸理論 揭開宇宙的面鈔 海爾與望遠鏡 尋找「海」外行星 冥王星的發現 宇宙射線的故事 密立根和康普頓的爭論 在彎曲的時空中追趕光速 愛因斯坦趣解相對論 大陸與海詳的前世今生 魏格納與大陸漂移說 走自己的路 戈達德和液體火箭 原予彈:為和平而戰 尤里分離鈾 魔鬼與天使 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 尋找真正的的遺傳物質 肺炎球萄轉化試驗 生命的密碼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集體的智慧結晶 晶體管的發明 多種學科的綜合之果 控制論的誕生 情系中國火箭 錢學森研製火箭 宇積並不守恆 楊振寧的研究 解決糧食問題的征程 袁隆平和雜交水稻 小顆粒,大世界 納米技術及其應用 在揮索黑調的路上 霍金的科學研究 操作系統的傳奇 比爾?蓋茨和計算機 如果你被克隆了 克隆技帶及其爭議

Ⅹ 小王子與地理家的故事感慨 請仔細介紹 謝謝

地理抄學家的星球是小王子拜襲訪的第六個星球。當時地理學家正在寫一部大部頭的書。他不知道自己的星球上都有什麼。他從不出去探測地形之類的,而是坐在辦公室里接見探險家們。他所知道的地理知識都是那些探險家告訴他的,並且如果他對其中一個探險家的信息感興趣,那他還會單獨調查探險家的品格,以防探險家撒謊而將錯誤信息記載下來。他問小王子B-612上面是什麼樣的,小王子告訴他有山有花,但他只記錄火山,而不記載植物,因為植物生命短暫,地理學家只記載永恆的東西。並且小王子來地球還是在地理學家的指示下。
具體詳情參見《小王子》第15章。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