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圖片教學

地理圖片教學

發布時間: 2021-02-23 03:48:21

㈠ 如何使用《超級地圖》進行地理教學

地理教學必須重視學生地理觀察能力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地圖可以有版效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權觀察能力,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原理的理解、記憶.教師引導 讀圖,使學生學會利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多用板圖進行教學,創設情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利用地圖,採用多種練習方法記憶地理事物.

㈡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一、認識地圖,明確主題,科學運用
不同主題和種類的地圖有著不同的用途,初學地圖往往對此比較模糊,解決問題時常使用不正確主題或種類的地圖,例如學生在行政區圖上解決地形的問題,無法找到答案,失去學習和使用地圖的信心和積極性,因此教學中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地圖,明確地圖的主題、種類,做到合理篩選,科學運用。
中學地理學習中地圖的主要種類有以下幾種:
1.地圖 是地表圖形的描繪,是地理信息的濃縮和直觀表達,是學習地理的工具,地圖所起的作用,是語言、文字無法替代的。主要主題如地形圖、政區圖、山河與氣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圖、資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圖。
2.地理原理圖 用不同的符號,表達地理事物的演變規律及運動過程,如地球公轉圖、褶曲成因圖、地形雨示意圖、水循環示意圖、森林減小風速示意圖等主題地圖。

3.剖面圖 用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內部構造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規律,如地形、地質、土壤、大氣剖面圖等。

4.地理模式圖 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規律,是地理分布圖、原理圖的特殊形式。如世界洋流模式圖、太陽系的模式圖、風帶和氣壓帶圖、自然帶分布模式圖等。

5.地理統計圖 用以表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時空分布與變化規律。主要形式有:柱狀圖、曲線圖、折線圖、扇形圖等幾種。如降水各月分配及氣溫變化曲線圖、人口增長示意圖、氣溫的垂直分布圖、農業產值構成示意圖等。

6.自然景觀圖 有表示地表形態的景觀圖,如新月沙丘、風蝕蘑菇、火山等;有表示典型植物的景觀圖,如熱帶雨林的榕樹、熱帶草原的波巴布樹、合歡樹、紡錘樹等;有自然帶典型動物的景觀圖,如熱帶雨林的河馬,熱帶草原的斑馬和長頸鹿、澳大利亞的袋鼠,南美洲的大食蟻獸等;也有由自然環境、植物、動物構成的自然景觀圖;還有地質時代圖,典型生物或化石圖。

7.人文景觀圖 用以反映人類生產、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動的圖畫,如客家民居圖、巴西狂歡節盛況圖、埃及、開羅風光圖,因紐特人生活圖,溫帶草原的蒙古包圖,坦尚尼亞的劍麻圖等。

8.地理漫畫 它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多以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為主題,提醒人們要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正確處理人地關系。
二、正確讀圖,理性析圖,優化策略
(一)學生掌握讀圖與析圖的一般程序是培養識圖能力的基礎
1.弄清地圖的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注記
這是讀圖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圖中抽象的距離在腦海中產生實際概念;圖上方向的正確認識才能保證用圖的正確性;圖例注記的理解才能保證所讀的地理事物名稱的正確,也幫助在地圖上迅速找到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讀圖順利和正確。
2.明確要素,引導讀圖
一幅地圖中所蘊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豐富的,因此,教學中,應根據教學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通過讀圖,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講述「北印度洋季風環流的成因」,先讓學生觀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亞地區冬、夏季風的風向,進一步引導分析兩要素之間的關系,季風環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3.確定目標,引發讀圖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的重要一環。因此,制訂適當的讀圖目標,讓學生思索,能激發求知慾,調動積極性。如:「中國的交通業」中,主要鐵路干線及鐵路樞紐,名稱多,記憶難,可確定起點和目的地,讓學生設置幾條旅遊路線,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學生掌握讀圖與析圖的典型方法是提高識圖能力的保障
1.形狀觀察法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形的輪廓、形狀,看看是否有明顯好記的特徵,再根據觀察出的形狀特徵把圖形記住。如黃河的幹流形狀象漢字「幾」字、義大利的輪廓象長筒靴……,這些方法能幫學生輕松地判讀出有關圖形,從而為進一步解答有關問題奠定良好基礎。
2.重點突破法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出圖中的重點與關鍵點,並把它牢記,這些關鍵點,往往成為今後讀圖析圖的「切入點」。
3.對比歸納法
某些地理圖有著明顯的相似性,如曲線圖、折線圖、柱狀圖等統計圖,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把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讓學生作比較,「同中求異、異中尋同」,歸納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使學生掌握一大類圖的識圖技巧。
4.點、線、面結合法
有些圖必須從點(港口、礦產地、城市等)、線(山脈、河流、鐵路線等)、面(國家、省區、自然帶等)之間的相對位置來幫助記憶和判讀。
5.暗示地圖填注法
讓學生在暗示地圖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脈、礦產、鐵路等名稱,是提高學生讀圖、填圖能力的良好方法,不僅可幫助學生記憶地理分布知識,而且還能幫助學生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6.簡圖繪製法
引導學生繪制有關教學用圖是提高學生識圖、析圖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鼓勵、指導學生繪制有關簡圖,如世界海陸分布略圖、山河分布示意圖、地理成因圖、等壓線圖、統計圖等。學生通過親自動手繪制簡圖,能加深對所繪圖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對掌握一些繪圖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實踐價值。
三、抓住關鍵,精心培養,提升能力
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識圖能力,除了上述策略以外,在教學實踐中更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應貫穿在平常的教學中,力求做到「圖文並茂」,把圖和文字緊密結合起來,盡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規律等知識落實到有關圖上,使圖上內容與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即一方面用圖使文字具體化與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使圖上內容規律化與系統化,從而使「死」圖「活」起來,「靜」的文字「動」起來。
2.要培養學生養成經常讀圖和用圖分析問題的習慣和對地圖的興趣。培養學生看圖用圖的習慣這是關鍵,而興趣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用圖的動力。教師的態度、技巧和藝術都對學生的用圖習慣和興趣產生直接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首先用好圖,然後才能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和興趣。
3.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積極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地圖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表達了豐富的地理信息,引導學生思考各種信息的相互關系,以提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世界人口分布特點時可先觀察《世界人口分布圖》,學生很容易看出:亞洲東部、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地區人口稠密。為什麼這些地區人口稠密呢?這時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響大?同學們各抒己見,但總結起來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這時可讓學生回顧五帶分布圖,得出人口稠密區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回顧地形圖觀察出大部分位於平原廣闊的近海地區。也可與耕地分布圖比較,得出人口稠密區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區。各要素明了後再綜合總結不難得出:人口稠密區是自然條件好的溫暖濕潤的平原地區。適時引導學生得出,這些地區農業發達,工業、交通、城市進一步發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區。這樣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地圖,積極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為解決問題而使用地圖努力學習。
4.正確認識學生初步利用地圖的困難性,注意幫助學生克服認知障礙。中學生學習地理又都是從整體開始的,學習難度大,地理知識難以在腦海里形成整體印象,不易整體把握。地圖就是表示一個區域內不同地理事物的不同側面,把地圖上標明的事物在大腦中復活成鮮明的形象較困難,學生不易整體把握。其次,地圖是對客觀地理事物的描述,其描述方法與繪畫不同,與學生原有的認知模式相差很大,例如城市用圓圈表示等。再者學生在復雜的地圖上無法正確判讀注記,使地理事物無法迅速正確找到,或錯誤的讀取地理事物的注記。因此,地理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克服這些障礙,地圖使用才能順利,地理課可才能學好。
5.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即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展。初一學生著重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讀圖與填圖能力,初二學生還要掌握一些初步的繪圖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樹立起信心。

㈢ 如何運用地圖進行地理教學

地理教學必須重視學生地理觀察能力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地圖可以有效地專培養學生的地理屬觀察能力,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原理的理解、記憶.教師引導 讀圖,使學生學會利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多用板圖進行教學,創設情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利用地圖,採用多種練習方法記憶地理事物.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載有豐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學獨有的信息綜合載體和教學工具,可以說地圖就是地理教學的生命載體.縱觀歷年的中考題,基本上是逢 題必圖,考查學生的地圖能力是地理學科亘古不變的主題.特別是在新課標下,地理課本由原來的「陳述式」變成現在的「活動式」,由過去在書本上就能勾畫出重 難點,變成知識是由學生去發現歸納完成,而大部分知識都是要讀圖完成.所以,有人說「學地理就是學地圖」是非常有道理的,沒有地圖的地理課堂絕對是沒有生 命的課堂,因此我們應該在地理教學中靈活運用地圖,構建出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生命課堂.

㈣ 談談如何發揮《地理填充圖冊》在教學中的

地理填充圖冊》
就顯得很重要。
填充圖亦稱空白圖或暗射圖。它只繪有簡略的地理輪廓(經緯網格、境界線等)和一些主要的地理事物(水系、地形、城市等)的符號,而沒有地名注記,
通常要求學生不直接依賴地圖填繪內容,而是在熟悉地圖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默填,因此,又叫暗射圖。
利用填充圖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對地名及位置的記憶,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有助於理解地理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學生填繪地圖的能力。它是將地理知識通過教學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能力和
地理填充圖冊》
談談自己的看法:1、教學生明確填繪的目的。填充圖練習要求學生在熟悉地圖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默填,故教師應首先指導學生看圖例、明確地理事物的地圖表示;再結合《地圖冊》和課本插圖復習有關課文,熟悉填繪對象的名稱、位置、范圍和分布特點;然後獨立完成填圖作業,防止盲目亂填,或不假思索地機械抄圖,力求所填內正確、位置准確,把填圖練習真正作為學生鞏固所學地理知識、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的有效手段。2、注重規范化訓練。規范化的填圖練習是培養學生繪圖技能的好辦法,一開始就要嚴格要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圖方法:注記的寫法要求字體端正、大小勻稱、排列整齊,用大小不同的字體反映地理事物的級別、主次,使全圖注記層次分明、易讀易記。地理要素符號的描繪要規范統一,以課本圖例為依據。此外,安排填圖時內容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簡單的填空、填圖到復雜的繪圖、析圖都是如此,且還要求能夠利用圖來說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聯系,使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掌握繪圖的方法,養成正確的填圖習慣,提高填繪地圖的能力。3、從美觀的觀點出發,力求整潔、美觀。在學生做填圖練習時,要求以《地圖冊》和課本插圖為範例,填出的符號和注記清晰、工整,主次分明;渲染的色彩明快、淡雅,對比性強,能反映地理事物的聯系和變化。整個圖面要協調、美觀、爽目。4、認真批改、分析、講評。對每次填圖作業,教師都應及時批改,按作業要求批出具體得分或等級,並進行分析講評,肯定成績和優點。對好的作業進行傳閱,對填得好的同學予以表揚,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以此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指正,以免加深錯誤印象;對個別不認真的同學予以批評,以端正學風。另外,通過對作業的認真分析,還可以檢查教與學的效果,使教師深入分析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優缺點,揚長避短,優選教法,並結合學生實際,指導學生改進學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㈤ 如何運用地理圖像培養地理思維能力

圖導圖練教學法就是學生利用各種圖像信息,獨立或在教師的輔導下,獲取地理知識的一種地圖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核心是「以圖導學」,即不把地圖作為簡單印證結論的工具,而是作為培養學生主導學習和思維培養的手段,要求學生用「圖形分解組合」的方法記憶和分析分布圖,把分散的地圖整合起來,運用「類比、聯想和想像」的方法,發現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使「死圖」變成「活圖」。其基本的教學思路如下:
一、以圖導文,先圖後文,圖文結合,促進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結合
課本是由文字系統、圖像系統和作業系統三部分組成的,這三部分是相互聯系又各具不同作用的內容,其中圖像系統在地理學科中更具特殊的意義,它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圖導圖練教學法就是先圖後文,以圖像為先導,結論產生在讀圖之後,培養學生運用地理圖像的學習習慣。
例1.中國的地形特徵
(1)讓學生閱讀「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根據色彩的變化,找到三種主要色調的分界及對應的高度,想像如果從側面看(剖面)是怎樣的,並畫示意圖,總結出「地勢西高東低,分三級階梯」的特徵。(2)找出我國有哪些種類的地形,它們的位置,然後對這些地形分布面積大小進行比較,說出主要的地形種類,總結出「地形種類多種多樣」的特徵。(3)配合相應的景觀圖片,理解主要地形區的地貌特徵,總結出「山區面積廣大」的特徵。④讀圖對比三大階梯的地形特徵,並填表說明。
在以上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結合圖像進行口語表述,然後再與課本文字相互印證對照,這樣,既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又能培養他們讀圖、分析、思維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特別是當學到空間分布的知識時,必須以圖為前導,做到以圖引文、以圖導文,以圖換言,做到圖像、文字、語言三者可以相互轉化,但應以圖像為主導,文和言為輔助。這樣長期訓練、反復練習,一定會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及與抽象思維的結合。
二、以圖導圖,多圖結合,由此及彼,培養形象思維的靈活性和跳躍性
即以甲圖推導出乙圖,在由乙圖推導出丁圖……如此,多圖結合,可收到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優化、深化、強化的效果,而且可以使思維向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發展,有利於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和形成。
例2.西歐地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形成
(1)展示圖1西歐四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學生總結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徵。

圖1 歐洲西部四地氣溫、降水圖
(2)展示圖2洋流對同緯度氣溫影響圖,並結合圖1,由學生說明沿緯線方向降水和氣溫的變化規律,發現洋流的影響。

圖2 墨西哥灣暖流對氣候的影響
(3)展示圖3北美和西歐等降水線圖,該圖結合地形、盛行風向、洋流等地理要素,學生讀圖分析出地形、風向對氣候及分布的影響。

圖3 西歐及北美降水分布圖
例3.地形對降水影響
(1)展示圖3,發現地形對風的阻擋導致落基山脈東西兩側降水差異。
(2)在北美地形剖面圖上,畫好風向,讓學生想像攜帶大量水汽的一團空氣向山區進發,會發生什麼現象,並用圖表示地形雨。
這種多圖組合,可由教師設計一幅多要素結合的圖,或同時提供若干幅圖,讓學生讀圖,直接發現相關聯的要素。如果所聯系的地圖是要求學生熟記的基本圖形,教師就不要先展示結論圖,而是要讓學生運用位置接近聯想、形狀相似聯想等方法,找到答案。
三、以圖導思,開發大腦潛能,促進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協調發展
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是提高讀圖能力、開發智力、發展各種能力的核心和關鍵,也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內容。各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方面有其共性,同時也各有不同的特點。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是地理教學的主要的、特有的目的和任務,地理思維既包括反映地理事物外在的特徵的思維活動內容,同時也包括地理事物的原理、聯系、規律等內在的本質特徵的抽象思維活動內容,因此,地理思維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結合體,在地理教學中充分運用各種地理圖像是引導和啟發學生地理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
例4.洋流分布規律的學習
先對復雜的世界洋流分布圖進行觀察,注意洋流的位置和流向,把握洋流分布的整體特徵,繪出太平洋洋流分布模式圖。然後在中低緯度海域,根據典型的緯度位置特點和洋流流向進行猜想,在頭腦中搜尋與之分布相似或位置相近的其他地理事物分布,形成假設一:受季風的影響,但該區域洋流方向並沒有因季節變化而改變;假設二:氣壓帶和風帶影響,運用物體水平運動方向偏轉判斷的方法進行驗證,適合東西方向的洋流,部分正確。進一步想像在只有東西向洋流運動時大洋東西兩側海平面會出現的情況,進而找到另一個原因――補償流。然後依次按上述思維過程觀察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南半球中高緯度海域洋流分布特點,最後找到所有形成洋流的主要原因,並總結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大量的地理知識是從對地圖、實驗、現實生活中觀察產生的,許多重要的地理分布規律、形成原因和原理需要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結論,或先形成假設再用邏輯方法驗證,形成結論。比如,氣候分布的規律及形成因素、海平面氣壓分布規律內容等都可以通過觀察――聯想、想像與分析、推理結合這種模式來以圖導思,從而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發展。
四、以圖導練,學用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填圖、轉繪地圖、繪制示意圖、拼圖等活動。例如,運用地圖進行野外考察或定向越野、繪制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家庭居住環境平面圖;用乒乓球做小地球儀、剪制中國政區拼圖。以上這些活動有利於學生眼、手、腦並用,做到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個性特長。而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意識往往就發源於實踐活動中。
圖導圖練教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可以印證知識點,加深理解,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培養學生橫向、縱向等創新思維能力。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去領悟,允許有不同的思考、見解、思路,調動學生的情感、想像、洞察力等因素,發揮個人創造潛力,使課堂成為創新的天地,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㈥ 地理教學指圖

①掛圖應掛在抄光線充足的一邊,②如果兩邊步解均較暗,或攀亮,掛圖最好掛在教師的左手邊(即講台的左邊),③掛圖不宜太高和太低,④掛圖不宜太偏.⑤指圖時,時間不宜太早和太遲,⑥指圖時,教鞭位置應准確無誤,不要「聲東指西,⑦指圖時,教師應站在側面,並緊貼著牆壁,⑧指河流由上游到下游,指城市指在城市的圖例上,指地區先指出它的大致范圍,再指在中心位置,指山脈則指出它的走向.如何掛圖與如何指圖@周文敏$湖南省耒陽師范學校 在小學(其實也包括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學掛圖的掛法和指法雖不一樣,各據其理.但總的應該遵循下列原則:①掛圖應掛在光線充足的一邊; ②如果兩邊光線均較暗,或較亮,掛圖最好掛在教師的左手邊(即講台的左邊);

㈦ 地理的圖該怎麼看啊教教我

這就要靠你自己的來想像力了源,別人是沒辦法給你解決的,是在不行你可以去書店買個小地球,兩塊錢不貴,或者找個乒乓球畫上經緯度也行。回歸線分南回歸線在23°26'S和北回歸線在23°26'N。這個角度也就是黃道平面(地球軌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赤道為0°是低緯,赤道向兩極,度數一直增大,極點為90°也就是高緯

㈧ 地理課上如何教學生利用地圖

一、識讀地圖——看圖例和注記,懂含義,找分布 我們現在採用的中學地理教材、教學掛圖及地圖冊中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它們大多是用象徵符號表示的,如點狀符號表示礦產、城市、作物、工業部門等,線狀符號表示洲界、國界、交通、河流、風向、海洋等直線等,面狀符號表示地形區、氣候類型、自然帶、溫度帶、工業區、經濟帶等。在識別這些符號系統時,首先要看圖中的圖例說明,弄懂每個含義的性質和數量特徵的差別,然後要注意其空間位置、輪廓、范圍和方向及所在地的地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分析地圖中的理性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比如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地理地圖冊》第10頁的《主要工業區分析圖》,是用點狀表示工業中心,面狀表示工業基地。在閱讀地圖時,首先要看地圖所給的圖例,然後再根據圖例去閱讀地圖。圖中點狀的表示主要工業中心城市如沈陽、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的位置,圖中特別註明我國四個主要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教師在指導學生讀圖時,可以先指導學生看圖例,然後根據所給的圖例去閱讀地圖,最後看看圖中工業中心分布疏密狀況,回歸到課本內容所要說明——我國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地帶發展的差異: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工業中心分布密集,全國四個主要工業基地都分布在東部發達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比較綬慢,工業中心分布比較稀疏。 二、分析地圖——掌握不同類型地圖的分析方法 一是綜合性地圖。要採用層層要素分離法。綜合性地圖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綜合地表示在一幅地圖中,具有內容復雜、不容易分析的特點。這種地圖常見在某區域地圖中,對待這樣的地圖應首先自然,再是經濟,最後是人文要素,依次分析地理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河流、農作物、礦產、旅遊、交通線、城市。這種層層要素分離法,有利於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把握區域的整體特徵。如對八年級《地理》上冊第93頁的《西北地區》的教學分析:首先,地理位置是位於我國西北地區,遠離海洋,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旱,草原廣布,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全國海拔最低的艾爾湖(-155米)位居這里,主要有塔里木河、黃河的中上河段流經這里。其次,這里以畜牧業為主,農業則以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為主,產品有肉、奶、皮、小麥、玉米、棉花、瓜果等,其中新疆的哈密瓜和吐魯番的葡萄最為著名。礦產資源豐富,有稀土礦、優質煤、石油、鎳等。再次,交通主要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這里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途經之地;現代有一條「亞歐大陸橋」大鐵路經過這里,並且一直通到西歐地區,使得我國同歐洲國家交通聯系更為便捷。最後,工業有毛紡織工業、畜產品加工業、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工業和石油工業等。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西北地區社會發展比較落後,為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北地區的不少建設工程已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比如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中心城市和科技創新基地的建設,交通運輸和通信設施的改善,新疆長絨棉、優質瓜果和畜牧業生產基地的擴大等。為了西北地區的發展,國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給予很大的支持。西北地區的開發建設,必須協調人地關系,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是等值線圖。包括等高線、等溫線、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內容圖,要分析等值線的疏密,延伸方向,形狀的凹凸,極大值和極小值的地點和區域,進而分析其分布等特徵和空間遞變趨勢,從而進一步綜合分析形成的原因。例如七年級上冊《地理》中的第62頁和第63頁《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世界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的分析過程是:1月份北半球在北美和西歐大陸等溫線密集且向南突出,海洋等溫線向北突出,在中西部出現-40℃的極端低溫區域,南北溫差達到60℃以上,說明北半球在海陸分布和地形的影響下,以大氣環流為主導因素;而南半球等溫線大致平行於緯線,這說明南半球以太陽輻射為主導因素。7月份的等溫線北半球分布稀疏,大致與緯線平行,同時南半球仍以平行於緯線為主,說明太陽輻射成為控制南北半球的主導因素。通過對1月、7月份等溫線圖分析了解到:南半球海洋面積廣闊、表面均勻、等溫線變化小;北半球地面和大氣狀況復雜,所以等溫線變化大。 三是專題要素分布圖。包括由各種點狀符號構成的礦產、城市、旅遊點、工業中心圖,也包括各種面狀圖等構成的地形圖、氣候類型圖、人口分布圖、農作物分布圖和資源分布圖等。對於點狀符號圖,不但要在閱讀完每個符號所在的地點的分布和性質的基礎上,分析各個點地理事物的稠密區、稀疏區的位置和范圍的差異,而且要概括出某個要素的空間遞變的趨勢。比如,我國礦產資源中煤、鐵、石油主要在北方,而工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種空間配置不協調就造成北煤南運,給交通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對面狀圖要分析各種符號的分布范圍,通過對比,歸納出同類符號在一定區域的分布規律。例如,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東部沿海地帶,北緯40°~60°之間。再如,世界小麥帶主要分布在溫暖濕潤的溫帶地區,而世界玉米帶主要分布在美國中部,中國的東北、華北平原,歐洲南部平原,從而說明玉米帶主要分布在高溫多雨的亞熱帶,溫帶半濕潤和半乾旱的內陸地區。 三、培養學生填圖、繪圖能力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填圖是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填圖可以檢驗學生的地理知識,對學生識圖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繪制有關的地圖(世界地圖、中國地圖、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圖技巧。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可以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疏漏、錯誤和不扎實之處,及時補救,鞏固學習成果。在歷年的地理高考中,多數題目都與地圖知識有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