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科青年教師發言
⑴ 教師代表的發言稿
怎樣寫發言稿
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准備好的文稿。
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麼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常見的形式有:
①開門見山提出本人要談的問題及對問題的看法,然後說明理由,最後照應開頭對全文做簡明的總結。
②直接寫出要講的問題或意見,可用序號1、2、3等表示,問題講完,即告結束,不寫開頭和結尾。
鄭德榮
開放分類: 科學家、吉林人
鄭德榮,教授。吉林延吉人。1952年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歷任東北師范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共黨史教研室主任、政治系副主任、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副校長,吉林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會長,吉林省中共黨史學會代理事長。共同主編《毛澤東思想史稿》、《中國共產黨歷史講義》,撰有論文《略論共產國際和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反對教條主義》等。
鄭德榮 男,1926年2月生於吉林延吉縣,東北師范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兼)、中共黨史學會名譽會長,曾任東北師大副校長等職。1991年獲國家特殊津貼、省優秀教師、長春市勞模等稱號,他主持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所在全國高校147所社會科學研究機構評估中榮獲首榜。80年代以來主持國家、省部級規劃項目7項,獲獎17項。撰寫主編《毛澤東思想史稿》、《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30部,在《求是》、《中共黨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應邀為15個省市學界講學、出席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在大會演講。
一、教學及學科建設成績卓著
任教55年,始終堅持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曾長期為本科授課,1964年作為全省唯一政治理論課教師代表出席全國會議,受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合影。1978年全國首批招三年制研究生,1983年被教育部評為教授,1986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系全國高校僅有的黨史三個博士點之一的奠基人,至今共培養碩士生14人,博士生35人。他致力於教學改革,注重能力培養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經常以新的科研成果,充實改革教學內容,以"培養獨立科研能力貫穿指導博士生工作的始終"為題,發表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他還熱衷於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每當課程改革的關鍵時刻,都能提出富有創見的重要意見。1979、1987年教育部召開的兩次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會議都被指定大會報告或發言。一次是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編寫黨史教學大綱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問題;一次是黨史同革命史體系的區別與聯系及其特點問題。發言稿被教育部推薦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辦的《黨史通訊》專欄發表,總政印發給教材編寫組參用。他是教育部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教學大綱兩名召集人、統稿人之一。並為教育部主編教材四部,其特點是層次多、檔次高、發行量大。其中主編《中國共產黨歷史講義》是改革開放後全國首本,被教育部推薦為全國文科通用教材,發行百餘萬冊。《中國革命史教科書》是全國高師專用教材,《中國黨史教程》是衛星廣播教材,獲省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優秀成果獎。多次獲校優秀教學獎、先進工作者獎並獲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兩次,1993年獲國家教委主辦的曾憲梓教師獎(二等獎),先後榮獲省優秀教師、省師德模範、長春市勞模及東北師大模範教師等稱號。
二、科研成就突出
治學嚴謹,把握學術前沿,執著於探索創新,不斷推出新成果。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發展、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關系等諸多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研究。負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3項、省2項。撰寫、主編的著作在國家圖書館藏有三十種。1983年出版的《毛澤東思想史稿》開創毛澤東思想史科學體系的先河(修訂本由中辦為政治局委員配發),獲教育部首屆社科成果二等獎。1988年的《毛澤東思想概論》為全國首本,國家項目《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思想化》系國內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部專著,提出系列獨到見解和新觀點,《國情·道路·現代化》、《二十世紀三次中國社會歷史性巨變比較研究》、《毛澤東思想新論》及《鄭德榮文存》(三卷)系近年的新著。在《求是》、《中共黨史研究》等重要期刊發表《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卓越貢獻》等160餘篇論文(獨撰、第一作者)。僅2001-2007年,就有專著3部、文存1部(三卷),在CSSCI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8篇,其中國家級7篇。他的著述多屬原創性,從宏觀上把握學科體系,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其中有一批是改變學術界傳統觀點或填補空白,並提出創新見解。如共產國際與李立三「左」傾錯誤分歧的性質內容,經老一輩黨史學家廖蓋隆、胡華鑒定,認為對黨史研究有建樹。關於寧都會議的時間,經考證更改了《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的日期,此事被胡喬木確認(《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寫入《中共黨史大事年表》。此外還有共產國際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雙效應、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形成的標志、改造與發展私有經濟的兩種不同政策、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新民主主義的關系、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比較研究等,並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二十餘項,歷屆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均獲一等獎。他主持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所在教育部對全國高校147個社科研究機構評估中榮獲首榜。80年代以來,先後應邀為廣東、浙江、陝西和北京等15個省市及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十餘院校以及教育部、總政和黨校舉辦的教師講習班講學。
三、理論為現實服務業績突出
多年來,積極承擔並完滿完成省委有關部門交給的任務,經常被約稿為地方報刊撰寫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文章,特別是紀念黨誕生八十周年和宣傳十六大精神,被指定為省委宣講團成員,為各地各界宣講十餘場,"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高度贊譽"(省委宣傳部致東北師大黨委函)。2001年先後兩次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采訪,在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和實踐三個代表加強黨風建設欄目分別播報。多次接受省、市電視台、電台采訪,積極貫徹了中央領導同志關於黨史"咨政育人"的要求。2003年省委宣傳部專致東北師大黨委函,認為他"為我省社科理論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他以自己學科的優勢為政治服務、為社會服務、為我省理論工作作出很多實際工作,並得到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為省委和社會所認可"。2005年省委宣傳部領導在鄭德榮教授從教55年大會上講話,認為他是國內著名黨史學家、省社科界領軍人。
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1986年應邀出席美國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大會演講,台灣《傳記文學》有報道,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均有藏書,1994年參加"吉林省學術代表團"赴俄羅斯與科學院遠東分院做學術交流。90年代初,被英、美國際名人傳記機構分別編入名人傳。在國內《毛澤東思想研究》、《北京黨史研究》、《高校理論戰線》(封面)等專業學術刊物,均有專欄人物介紹。如今老驥伏櫪,壯志不已,每年仍不斷推出新成果,並以文入選,參加全國理論研討會,多次做大會發言。2007年任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重大項目歷史組評委,東北師大申報項目獲通過。
【學習工作簡歷】
1941.2-1945.1 奉天省立第三國民高等學校
1945.2-1945.8 "新京"法政大學
1946.3-1945.6 沈陽臨時大學補習班
1946.6-1949.9 長春聯合大學(待甄別正式入學)
1946.10-1948.8 長春大學法學院法律系
1948.9-1949.4 東北大學二部二班(解放區)
1949.5-1952.10 東北大學歷史系
1952.10-至今 東北師范大學,先後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及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治系副主任(期間借調中央黨史研究室任編寫組副組長,主持工作)、東北師大副校長等職。
【社會學術兼職】
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原常務理事兼毛澤東思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原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吉林省中共黨史學會名譽會長原理事長、中共吉林省委原重大決策咨詢組成員、東北師大原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副主任、現為東北師大學報編委主任。
【教學工作】
本科: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
研究生:中共黨史專題研究、土地革命戰爭史、毛澤東思想研究、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
指導研究生情況(博士、碩士):
1978年研究生教學指導組組長承擔部分課程,共招14人;
1987年招博士生承擔全部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並指導論文,共招35人。
【主要科研方向】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史論、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發展、共產主義與中國革命關系
【主要科研項目】
1.《延安時期與毛澤東思想》國家「七五」社科項目
2.《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國家「八五」社科項目
3.《土地革命戰爭史》國家教委「七五」教材項目
4.《毛澤東思想體系論》國家教委「八五」社科項目
5.《二十世紀中國社會三次歷史性巨變比較研究》教育部「九五」項目
6.《毛澤東思想概論》吉林省「七五」社科項目
7.《毛澤東思想論綱(上、中、下)》吉林省「八五」社科項目
8.《中國廉政建設》子課題《中國政務公開制度研究》(專家組副組長)國家監察部2003年項目
【主要科研成果】
論文目錄:
1. 全面准確理解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毛澤東思想研究》 2006-2
2. 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人合撰)《人民日報》 2006-6-28
3. 西安事變與中共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論析 《高校理論戰線》 2006-12
4.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形成內涵及重大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5-5
5. 陳雲在偉大歷史轉折關頭的傑出貢獻(1976——1982)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5-5 以文入選中央黨史研究室在上海舉辦的學術研討會
6 抗日戰爭與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偉大轉機 《高校理論戰線》 2005-7
7. 抗日戰爭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7
8. 面向21世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毛澤東思想研究》 2004-1
9.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歷史地位 《東北師大學報》 2004-1
10.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奠基人 《高校理論戰線》 2004-2
11. 發展是硬道理: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質和規律的深刻揭示 《高校理論戰線》 2004-9
12.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厚理論底蘊 《高校理論戰線》 2003-4
13. 中國特殊國情、特色道路與現代化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02-2
14. 寧都會議若干問題釋疑 《黨的文獻》 2002-4
15. 20世紀中國三次巨變的歷史結論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 2002-6
16. 學海無涯治學有術 《人民日報》 2001-6-1
17. 中國特殊國情 特色道路與現代化 《東北師大學報》 2001-6
18.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思想述略 《黨的文獻》 2000-1
19. 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比較研究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創刊號1999-1
20.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兩次歷史巨變比較研究 《中共黨史研究》1999-6
21. 30年代初的周恩來與共產國際 《黨史研究與教學》 1998-3
22. 西安事變若干問題的新思考 《中共黨史研究》 1997-1
23. 略論毛澤東的獨立自主思想 《毛澤東思想論壇》 1995-1
24. 論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 《上海黨史研究》 1995-2
25. 關於改造與發展私有經濟兩種不同政策的論析 《中共黨史研究》1994-5
26. 毛澤東經濟思想中的幾個問題 《資本論與當代經濟》 1993-4
27.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卓越貢獻 《求是》 1993-22
28. 毛澤東農村根據地戰略思想論析 《中共黨史研究》 1992-6
29. 毛澤東對民主革命時期國情的分析和研究 《求是》 1992-9
30. 試析新民主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聯系 《毛澤東思想研究》1991-4
31. 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毛澤東思想論壇》1991-4
32. 輪毛澤東思想的成熟及其在全黨指導地位的確立 《東北師大學報》1986-5
33.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與反對教條主義 《東北師大學報》 1984-1
34. 共產國際與中國黨的三次「左」傾錯誤 《黨史資料叢刊》 1983-2
35. 共產國際與黨的六屆四中全會 《黨史通訊》 1983-11/12
學術著作或教材情況
1.《鄭德榮文存(三卷)》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6-1
2.《毛澤東思想新論》 東北師大出版社 2006-5
3.《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研究》 東北師大出版社 2002-8
4.《國情 道路 現代化》(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5
5.《中共黨史教程》(第一主編)全國衛星廣播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主編)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7
7.《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東北師大出版社 1997-5
8.《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論》(合著) 東北師大出版社1997-11
9.《延安時期與毛澤東思想》 東北師大出版社1993-10
10.《毛澤東思想論綱(上、中、下)》(合著) 甘肅人民出版社1993-11
11.《中國革命史教科書》(主編) 教育部指定專業課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
12.《國共政權十年對峙史》(主編) 教育部教材建設項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13.《毛澤東思想概論》(合著) 東北師大出版社1988-8
14.《毛澤東思想史稿(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合著) 修訂本由中辦為政治局委員配發 甘肅人民出版社1983-4
15.《中國共產黨歷史講義》(第一主編) 教育部指定通用教材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0
【獲獎信息】
1.《鄭德榮文存(三卷)》2007-3 東北師范大學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 特等獎
2.《國情•道路•現代化》 2006-12 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三等獎
3.《陳雲在偉大歷史轉折關頭的傑出貢獻(1976-1982)》2005- 吉林省陳雲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一等獎
4.《抗日戰爭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2005- 吉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一等獎
5.《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變研究》 2003-12-1 東北師范大學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 2004-11-1 首屆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優秀成果獎
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叢書之一 2002-1-3 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
7.《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兩次歷史性巨變比較研究》 1999-9-27 吉林省紀念新中國成立50周年理論研討會一等獎 1999-11 入選中共中央第二次全國社會主義時期中共黨史學術研討會
8.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 2001-7-1 入選中共中央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理論研討會 2002-1-8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優秀論文一等獎
9.《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思想述略》 2001-12 吉林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0.《中國共產黨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戰略與「三個代表」思想》 2001-6-20 吉林省紀念建黨80周年學術研討會一等獎
11.《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比較研究》 1998-12 入選全國黨史系統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學術討論會
12.《毛澤東思想論綱》 1995-12 吉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8-10-1 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13.《30年代初的周恩來與共產國際》 1998- 入選南開大學舉辦的國際會議 1998-3-2 吉林省「周恩來生平和思想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14.《西安事變若干問題的新思考》 1997-12 吉林省1997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15.《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997-12 吉林省1997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16.《毛澤東思想史稿》 1983-吉林省優秀成果獎 1986-3 甘肅省優秀圖書獎 1995-10-1 教育部全國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17.《論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 1995-7-25 吉林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學術討論會最佳論文獎
18.《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卓越貢獻》 1994-3-10 《求是》舉辦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雄寶杯「毛澤東與中國」有獎徵文三等獎 1995-12 吉林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毛澤東思想概論》 1988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2-5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2-10-20 國家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優秀獎
20.《中共黨史教程》 1991-2-15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1.《共產國際與黨的六屆四中全會》 1988-5-28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2.《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發展與反對教條主義》 1988-4-30 吉林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991- 全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黨史優秀論文一等獎
23.《論毛澤東思想的成熟及其在全黨指導地位的確立》 1988-4-30 吉林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4.《共產國際與中國黨的三次「左」傾錯誤》 1983-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5.《中國共產黨歷史講義》 1981 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北方十五省市優秀圖書獎
③匯報經驗、情況的發言,內容比較系統,它包括情況敘述、經驗介紹、體會收獲等,這幾方面的內容要連貫地寫出來,構成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
寫發言稿時,要注意三點:
①觀點要鮮明。對問題持什麼看法,要明確表態。對尚未認識清楚的問題,要實事求是的說明; 如果是匯報性的發言,要中心明確,重點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條理清楚。一篇發言稿要談幾方面的問題,每一方面問題要講哪些條目。都要安排得有條有理,讓人聽起來容易抓住重點。
③語言簡潔明快。發言要直接面向聽眾,所以,發言的語言一定要簡潔明快,盡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奧的詞句,最好運用大眾語言。還要講清楚為什麼要競選這個崗位
⑵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教師整體素質經驗發言
教學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中心,而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力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關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始終是學校工作的重心。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大發展,人事制度大變革,人才大流動,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受到沖擊,教師的整體素質有所下降,不能適應重點中學的要求。至1995年,學校共有教師143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94人,專科學歷39人,中專學歷10人,學歷不達標教師計49人,佔全體教師的34%。為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近年來做了大量工作,名師帶動,全面開花,取得可喜的成績。
(一)名師帶動
具體做法是:一推、二揚、三樹、四培。
「一推」即推出去。長期以來,鍾祥一中作為湖北省重點中學,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知識淵博,基礎扎實,經驗豐富的教師,他們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學校利用一切機會,表彰先進,盡可能的把有能力的教師推出去,擴大他們的影響,讓他們成名成家,讓他們享受榮譽。鍾祥一中有特級教師11人:吳穹、王開洋、孫金榮、王德松(語文),盧克之(政治),郭克勖、鄭國晃(數學),杜旻(英語),黃燊榮、吳遠懷(物理),魏立賢(地理);專家型教師2人:孫金榮(語文),邵成雲(物理);湖北省骨幹教師5人:孫金榮、杜傳家、李統元(語文),劉朝思(政治),范德憲(數學);荊門市高中各學科帶頭人19人:王開洋、孫金榮、杜傳家、李統元(語文),鄭國晃、陳國仿、朱德林、范德憲(數學),杜旻、施平(英語),張霓斌、邵成雲(物理),李儒秀、魏太紅(化學),任愛華(生物),溫家柏、劉朝思、汪征路(政治),孟波(體育);鍾祥市高中各學科帶頭人17人:王德松、李國貴、唐慶柱(語文),蔡興剛、姚正生、李玉春、全德新(數學),程祥濤、李天明、張中江(英語),張順祥(物理),陳世廉(化學),賀斌(政治),王成、劉丁清(歷史),魯德滿、崔祖學(地理);鍾祥市骨幹教師是34人:鄒祖斌、宋學政、熊興國、夏家旺(語文),常緒珠、劉同享、周德豐、盧永金、姜家金、沈斌、王登清(數學),李顯斌、周友祥、李永紅、劉振霞、鄧大忠、朱萬朝(英語),楊應清、高遵旭、楊茂林、彭宜琴(物理),李洪安、曹永憲、易先明、肖家滿、胡德英、胡新林、鍾立松(化學),董斌、彭俊林(政治),沈旭東(地理),王忠誠、張光選、田永濤(體育)。2003年5月,根據荊門市教育局《關於評選第二屆荊門市名師的通知》精神(第一屆評選,因鍾祥尚未隸屬於荊門市,未參加評選),經全校教師投票推薦,鍾祥一中入選荊門市第二屆名師6人:王德松、杜傳家(語文);陳國仿(數學);杜旻(英語);劉朝思(政治);胡曉峰(生物)。
「二揚」即大力表揚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在學校內部造成一種「教書光榮,立功受獎」的氛圍,除了推出去的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以外,學校每年都要根據教師的實際工作業績,評選「學習錢學森,爭當好園丁」校園標兵24人。根據每年高考成績,經市教委核定的「十佳班主任」「十佳備課組長」「十佳優秀教師」「十佳治跛能手」等先進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並張榜公布,製作形象牌,以彰顯他們的成績,讓一些教學成績突出的青年教師逐步成長成為名師。
「三樹」即樹形象、立標兵,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與激勵作用。2002年秋,學校決定在新校區辦公樓至學校前大門的環形大道上建立「名師名生」一條路,經過各教研組推薦,學校公示並經行政會票決,確定了鍾祥一中第一批名師,學校撥專款為首批名師製作了形象牌,以彰顯他們的成績和貢獻。鍾祥一中第一批名師有:語文教師:王德松、王祖榮、杜傳家、宋學政、鄒祖斌、唐慶柱;數學教師:李玉春、范德憲、姚正生、郭嗣彪、曾剛、蔡興剛;英語教師:張中江、李天明、李顯斌、杜旻、程祥濤;物理教師:邵成雲、楊應清、陶利民;化學教師:李華斌、陳世廉、胡德英、魏太紅;生物教師:任愛華;政治教師:劉朝思、賀斌;歷史教師:王成;地理教師:魯德滿;體育教師:孟波。
「四培」即送出去培訓。為打造名師,培養造就名師隊伍,學校近年來注重對有培養前途教師的培養和關懷。凡有教師學習的機會,學校都積極鼓勵他們走出去學習、觀摩,以擴大視野,增長才幹,使他們逐步成為具有影響的名師。自1997年以來,鍾祥一中共有50餘位教師參加了湖北省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2002年政治教師賀斌參加了全國政治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通過外出學習、觀摩,有效地促進了名師隊伍的建設。
(二)全面提高
具體做法是:一學、二促、三幫。
「一學」即加強學習,重點是教學基本功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基本技能的學習,如「普通話通級培訓班」「微機技術培訓班」的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多媒體教學成了當前學校教學的常規方式之一,但許多教師對這一新技術是陌生的,為了普及信息技術,學校多次組織教師利用寒暑假進行電腦技術培訓,有效地提高了教師電腦技術的運用能力。經過普通話訓練班的學習,全校教師已有95%以上通級達標,達到了高中教師普通話能力的要求。二是更新觀念,更新知識結構的學習,為提高全體教師的整體素質,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了新課程培訓班的學習。2000年至2003年,全校各學科所有教師,都曾先後到沙洋師專培訓1—2次,2003年秋學校又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新課程標准》的有關論著,如《教師教學究竟靠什麼》、《誰來決定我們學校的課程》、《課程的反思與重建》等。學習新課程標准,提高了全體教師對新課程體系的認識和了解,更新了教學觀念,為實施新課程標准,奠定了基礎。三是學歷達標的學習,為促進學歷未達標教師的學習,學校鼓勵在職教師以多種形式學習,以迅速實現學歷達標,做一個合格的高中教師。目前,鍾祥一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已達98%。
「二促」就是積極鼓勵、嚴格要求、促進青年教師提高素質,成熟到位。學校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備、教、改、導」等環節對全體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求每個教師每學期都要完成「四個一」,即寫好一份教案,上好一節公開課,出好一套試題,寫好一篇論文。對剛分配到校的青年教師還要求他們上好達標課,過關課。對已具備一定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則要求他們上好優質課,鼓勵他們積極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優質競賽課。對於能夠為學校爭光,拿回獎勵的教師學校還另予獎勵。自1995年以來,我校有20多名教師獲省優質競賽課獎勵,有50多名教師獲荊門優質課獎勵,其中數學教師高顯政因課堂教學成績突出,獲湖北省青年教師數學優質課一等獎,省教研室專邀他說課並製成錄像,向全省推廣。
「三幫」即以老帶新,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幫助他們盡快成熟。在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上,學校規定每個學期各教研組的計劃中須有一條,要求每個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必須和青年教師結成對子。以老帶新,互幫互學,幫助青年教師成熟到位。同時還鼓勵本校教師向外校乃至外市外省名師拜師學藝,我校語文教師夏家旺於1997年向湖北省特級教師、武漢六中語文老師胡明道拜師學藝,定期觀摩,學習胡明道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從而提高了自己課堂教學水平,成長為鍾祥市的語文骨幹教師。
總之,在打造名師隊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方面,鍾祥一中採取了得力措施,取得了可喜成績。
⑶ 地理課代表發言稿
眾所周知,只要你活在世上,不可以不懂地理。不論你將來做什麼,找什麼工作,以什專么方式謀生,都會用上地屬理。不懂地理,你便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 今天,我要競選這個地理課代表的職務,一是希望坐上這個寶座,二是要鍛煉一下我的演講能力。 如果我是語文課代表,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地理,這樣以便於解答同學們不會的問題。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只有我成績好,這個班也不能叫做優秀班級。所以,只要是我會的題,一定會絲毫不留的告訴同學們,與他們一起進步。 如果我是地理課代表,我一定會對的起這個名稱,對的起同學們和老師對我的信任。每天,我會及時把作業上交給老師,記下沒完成作業的同學們的名字,利利索索的干好老師交代給我的任務,幫助成績不是很好的同學,讓他們也跟上隊伍。沒有興趣和情感,就學不好地理。我一定會盡我最大的努力,讓他們對地理感興趣,喜歡上地理~~~~~
⑷ 高三開學青年教師代表在高三教師會上的發言稿
演講稿
各位老師,領導:
大家好!
八月的~~,秋老虎依然氣勢洶洶,居高不下的氣溫就好像今天聚在這里的各位的熱情。高三的沖鋒號已經隆重吹響,三年的持久戰已經進入最後的戰略階段,不久我們就會攻下屬於我們的戰略高地。再為巴蜀的高考歷史添上閃耀的一筆。
當然擺在我們面前的戰略任務是具體而艱巨的!xxxx級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但確有很多困難之處,但我始終相信咱們xx級是個光榮而又戰鬥力的優秀集體,10個月後一定不辱使命,為巴蜀再添光。今天我非常榮幸能夠就代表我們年級的所有年輕人表態,立下我們的軍令狀!
第一,要特別關愛學生。在這一場殘酷的高考戰役中,學生就是我們親密無間的戰友!他們直接關系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關心關愛他們就是關心關愛我們自己。考高是一座煉獄,對學生而言不僅是智力和學業的博弈,更是心理狀態的比拼。所以非常時期我們要更加貼近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多泡班,多對話,把關心普及每一個學生,不拋棄不放棄,與學生形成真正的戰友關系。
第二,要特別團結抗戰。「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奮戰一直是我泱泱巴蜀的優秀傳統。我們也會高舉這面大旗,老中青三代教師並肩作戰,各科教師協調配合,一定能夠實現戰略資源的優化配置,打造出精良的巴蜀戰隊,在高考戰場上所向披靡!
第三,要特別有信心和毅力。本著「敵弱我強,敵強我更強;敵進我也進,敵退我還進」的宗旨,一定要在這場戰爭中樹立信心,不因過程中一點點挫折而氣餒,不因奮戰中一點點成績而驕傲。要有最後戰勝所有兄弟學校的信心和毅力,在這張持久戰里比勇氣,比耐心!要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打好一診二診三診的陣地戰,穩妥推進巴蜀戰艦的戰斗水平,為最後一戰充分准備!
第四,要特別注意落實。備課充分,講解透徹,批改細致,有針對性的檢測,有目的性的輔導是落實;經常到班,經常談心,聯系家長,也是落實;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關注學生的知識誤區,反應及時,措施得當,還是落實。落實落實再落實。總之,落實是根本。是巴蜀軍團的秘密武器!
第五,要特別激情備考。高三苦,但我們不是苦行僧。我們始終要以飽滿的熱情,持久的激情備考,感染學生,感染家長。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來。要始終處於亢奮狀態,在一級戰備的狀態下,大練兵!
相信,明年盛夏的果實,一定屬於xxxx級。
我不是文科老師不懂得煽情,最後以一副對聯與各位戰友共勉!
三年磨劍,昂首向天,敢問千軍哪家敵手?
試鋒六月,揚眉出鞘,勇除萬難我輩威風!
這是我幫我一個好朋友寫的
借給你用啦!
看在你離重慶這么遠的份上,應該不會和他撞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