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七上地理教學進度
❶ 七年級上地理提綱 商務星球版
一.地球地圖
1.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周期及產生的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地理意義:晝夜交替
地球公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地理意義:四季交替.
2.知道經緯線的劃分.
緯線:指示方向:東西,長度:不等(赤道最廠,向兩極遞減),形狀:圓圈,條數:無數條.特殊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經線:指示方向:南北,長度:相等,形狀:半圓,條數:無數條.特殊線:本初子母線,180度經線,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的經線圈.
3.記住特殊的經緯線,知道它們的地理意義(0度緯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0度經線,西經20度,東經160度)
0度經線又叫"本初子母線"是東經度和西經度的分界線.
0度緯線又叫"赤道",是南北半球,南北緯度的分界線.
南回歸線是南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
北回歸線是北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
南極圈是南溫帶和南寒帶的分界線.
北極圈是北溫帶和北寒帶的分界線.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度,東經60度.
4.通過經緯線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5.知道地球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1)地圖上的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即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有數字式,文字式,直接段式三種形式.一般字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2)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相反,比例尺越小則范圍越到,內容越簡略.
(3)一般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有經緯網的地圖上,有根據經緯線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向,緯線指示東西向.
(4)地圖上用來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叫圖例;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叫注記.
6.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
二.世界地理
1.運用地圖說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主要特點.
七大洲: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知道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附近,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南北兩側,終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部和中部.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全年高溫,旱雨季節分明.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亞熱帶地區的大陸東岸.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地中海氣候:緯度30度到40度的大陸西岸.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濕潤.
溫帶季風氣候:北緯35度到50度亞歐大陸東岸.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海洋氣候:緯度40度到60度大陸西岸.終年溫和多雨.
高原山地氣候:高山高原地區.氣候特徵:垂直變化.
3.知道板塊學說以及地震與板快運動的關系.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___________;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方,地殼比較___________.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的地帶.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讀圖指出世界幾個主要的國家:
(1)日本(2)印度(3)埃及(4)德國(5)俄羅斯(6)澳大利亞(7)美國(8)巴西
❷ 星球版七年級地理秋季學期教學總結
首先,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地理是認識世界的基礎, 學生渴望認識這個世界,除了自身的社會生活體驗之外,通過其他學科,通過地理提高著自己的認知。地理教學也要求我們貫徹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求我們去培養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感的人。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要求學生樹立探索自然的信念。
其次,在教學中,地理教學讓學生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事實做材料,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再次,地理教學更能啟迪學生的智慧,促進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意識。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能的發展,注意地理知識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了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現狀,培養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從現在就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做貢獻的信心。 總之,本學期的地理教學就按照以上思路,具體工作,學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足之處,沒有很好的
❸ 請問七年級地理人教版的教學總目標是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的教學總目標是
加強教材、課標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級專上冊地理教學任務屬。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內容,地理的學習方法,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布、地形、氣候等自然特徵,同時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點。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讀圖、析圖能力。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❹ 七年級地理上冊授課進度
周 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1
9•3——9•4
學期初教育(2) 1、竊讀記(2)
2
9•5——9•9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1)3、走遍天下書為侶(2)4、我的「長生果」(1) 詞語盤點一(1)
3
9•12——9•16
口語交際與習作一(3) 回顧與拓展一(1)
5、古詩詞三首(2)
4
9•19——9•23
6、梅花魂(2) 7、桂花雨(1)
8、小橋流水人家(1) 詞語盤點二(1)
5
9•26——9•30
口語交際與習作二(3) 回顧與拓展二(1) 9、鯨(2)
6
10•1——10•7
國慶放假
7
10•10——10•14
10松鼠(1) 11、新型玻璃(2)12、假如沒有灰塵(1) 詞語盤點三(1)
8
10•17——10•21
口語交際與習作三(3) 回顧與拓展三(1)
13、釣魚的啟示(2)
9
10•24——10•28
14、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1)15、落花生(2)16、珍珠鳥(1) 詞語盤點四(1)
10
10•31——11•4
口語交際與習作四(3) 回顧與拓展四(1)半期復習、質量檢測
❺ 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提綱
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要點
第六章 了解地區
2.1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馬來群島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2萬多個大小島嶼的總稱。馬來群島的大多數島嶼地勢崎嶇,山嶺河多,平原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被稱為「火山國」。日本被稱為「地震國」
地區 地形特徵 河流特徵
中南半島 山河相間 由北向南
馬來群島 地勢崎嶇 短小湍急。
馬六甲海峽: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富饒的礦產: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欖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馬來西亞的錫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區和島嶼的熱帶雨林地區則人口稀少。
2.2 南亞
南亞次大陸:南亞指位於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與印度洋之間的廣大的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總面積約430萬平方千米。
三大地區:喜馬拉雅山↓恆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為3-5月為熱季;6-10月為雨季;11至次年2月為涼季
宗教與社會: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蘭教。
人口與經濟: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人口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
2.3 西亞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裏海;紅海;阿拉伯海。亞洲;非洲;歐洲。
這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
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農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國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國家: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世界石油寶庫:佔世界總產量的25%。通過波斯灣運出。石油輸出路線:
2.4 歐洲西部
位置與范圍: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包括30多個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雄厚的經濟實力: 繁榮的旅遊業:
2.5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冰雪世界: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北極圈內的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在北極圈內,長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萬。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 極地科學考察:中國的長城站(6213′S;5858′W)中國的中山站(6925′S;7610′E)
八年級上的第一章第二章.
一、遼闊的疆域
1、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東半球、北半球,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從緯度位置看,南北跨緯度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有少數地區屬熱帶,無寒帶;②從海陸位置看,我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國土遼闊: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①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鄰國14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爾、不丹,南部緬甸、寮國、越南) ②我國領土四至:最北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緯度相差49度,距離相離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節差異);最東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西是帕米爾高原(東西經度相差60度,距離相距5000千米,因而產生了晨昏差異); ③臨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領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管轄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 ④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主要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和舟山群島,有6個海上鄰國(自南向北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34個省級行政區:我國的行政區域分為三級:省、縣、鄉。我國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本節重點:熟記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位置分布與大概輪廓(即課本7頁圖1.7)
二、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佔世界人口1\5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兩次人口增長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國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①我國人口的特點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人口密度分布特點是:人口東多西少。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
②會計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東多西少: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積57%,人口僅佔6%,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雲南省的騰沖縣。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 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地區分布(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 民族政策:我國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2、中國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