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初中地理教學模式名稱

初中地理教學模式名稱

發布時間: 2021-02-22 07:58:11

A. 試談初中地理課的幾種教學方法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系。
二、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三、是要提高課堂討論、辯論效果。
四、強化地圖和區域地理教學
五、聯系學生現實生活。

B. 初中地理教學課型都有什麼

重要的地理位置
國家首都
各種氣候類型以及氣候帶 及其分布特點
各種氣候的特點
各種地形以及分布特點
還有一些氣候地形的常規利用

C.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學方法有:

  1.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2. 地圖法。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3. 綱要法。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4.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5. 生活教學法。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拓展資料: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D. 初中地理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游刃有餘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

E. 在地理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呢

教師先提示課堂教學目標,把當堂課應該掌握的知識,告訴同學們,同時提出重點的專個問題讓同學屬們看書後解決。指導學生自學,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地方

F. 關於幾種地理教學模式的思考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綜合性回是其顯著特點之一。對學答科特點認知不足、經驗欠缺的教師不容易准確把握教學目標與任務,從而使地理課平庸乏味、效率低下。地理課堂精彩與否,教學過程高效與否,一個重要的衡量標准在於教學是否抓住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和中心任務。

G. 初中地理教學方法

不但要講課本知識 還要穿插部分與之相關的課外知識 這樣不但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而且容易回提起學答生的興趣,興趣最重要 。 學地理要圖文結合 當然在教學中也要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建立起這種 圖文結合的學習模式 有了這種學習模式 成績當然有所提升 當然就有興趣 講課的時候 不要只照著書講 還要進行課堂問答等 以鞏固一些重點內容 總之 學習地理一定要建立 圖文結合的模式 還要培養興趣 所以 朝著這兩個方面走 教學質量一定會有所提升 當然教學中 也不能太死板 因人而異

H.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法

下面這篇文章可供您參考(引用):

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嘗試(作者:萊蕪市實驗中學,畢翠萍)

在我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在課堂教學中也大力倡導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式學習。在這種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初中地理新課程標准提出了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學習、互動交流」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在探究中學習 在學習中探究,通過探究活動來延續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和原則,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 嘗試「探究式」學習和「非探究式」學習的有機結合

科學探究是學生的思想、行為、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學生的探究活動是求知、求真的認識活動,其中必有思想火花的閃現,它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關注種種地理現象,並鼓勵他們的探究精神。對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和研究精神,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探究式」學習畢竟不能取代「非探究式」學習的重要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還是要以「非探究式」學習為主,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千萬不要為「探究」而「探究」,當我們的教學任務確實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探究」,當某些問題必須要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我們就要科學地設計課題,提出問題,進行科學指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否則,我們就不要「探究」。例如:在學習「世界人口」一節時,我提出了世界人口增長的快慢對當今社會有何影響?正確的人口政策是怎樣的?問題提出後,即可組織學生進入探究學習的重要環節。學生可以與同桌進行討論,互相啟發;也可以在幾個人組成的小組中進行討論,集思廣益、開闊思路;也可以抓住中心和關鍵,全班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有的認為:人口自然增長率快些對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國家有好處,人口自然增長率慢些對人口增長過快的國家有好處,而有的學生還提出:在發生天災人禍或戰爭而導致大量人員死亡的時候,人口自然增長率快些會有好處等等。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本節的一個根本問題:什麼樣的人口政策才是正確的,通過這個問題的引領,才能使他們真正理解人口增長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在這個環節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答辯、爭論等探究活動,促進了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教師的適時引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嘗試把教材中的「綜合探究」與自主設計的「探究題」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科學探究內容。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最後都設計了一個「綜合探究」,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個「綜合探究」,指導學生進行活動。但是也不能完全拘泥於這一固定模式,「探究」課題的設計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圍繞讓學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的思想和活動來安排,做到融知識、能力、實踐於探究活動過程之中。或者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和聰明才智自主地設計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探究」性問題,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充分體現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課程理念。例如:在探究「中亞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時,除了完成課本上的探究題目之外,我還啟發學生根據事先搜集到的有關我們萊蕪的地形與降水量,以及小麥、玉米、果園等農作物的分布狀況,探討這種分布與我們萊蕪的自然環境的關系。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更有意義的是增強了學生面向未來、理論聯系實 際、解決問題的意識,大大深化了課本知識,讓他們體會到了地理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生活離不開地理。

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能力嘗試設計探究步驟

初中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成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過於簡單,也不能太超越學生的實際能力,所設計的問題要讓學生既感到有點難度但經過一番努力也能解決,這個結合點的把握要靠我們廣大教師去研究,去感悟,例如,我在講授歐洲西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學生從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地形D:洋流等四個方面去分析影響歐洲西部氣候形成的條件,得出本區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徵最為典型、分布面積最大的地區之後,將上述四個方面的因素轉移到東北太平洋沿岸地區,讓學生分析A、B、C、 D四個因素對這里的氣候形成的影響與歐洲西部有何異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爭辯、探究,然後讓各小組發表見解,雖然對於初一學生來講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其中有一個小組答出了「東北太平洋沿岸地區因受地形的影響,海洋、海風等因素對陸地的影響范圍減少了,從而形成這種海洋性氣候的面積也減少了」的結論。盡管這只是少數人的答案並且答案簡單一些,但充分反映出:只要引導得當,即使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學生也是可以運用知識來解決,從而達到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探究目的!

四、根據學校的實際教學條件嘗試設計探究題目

由於種種原因,各個學校的教學條件各不相同,同是農村中學,其硬體設施也相差很大。而地理新教材是針對全國的平均水平和大多數學校的基本狀況設計的,所以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所設計的探究性問題一定要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條件達不到就不要牽強附會,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教學條件和軟硬體設施的配備情況,學生家庭的實際狀況,只有這樣,在教學中進行的「探究式」學習才能落到實處。例如:在學習「地球和地圖」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球與地球儀的關系,我安排學生用乒乓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材料 製作簡易地球儀。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僅明白了地球與地球儀的關系,而且理解了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等抽象知識,實現了本節的學習目的。而對於課本上一些疑難問題,我根據課本需要和學校的實際為學生提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例如;學習「世界人口問題」一節時,我製作了關於人口過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在觀看擁堵的馬路、鴿樓似的住房、苦難的母親和飢餓的非洲兒童的動感畫面的同時,深刻體會到了人口問題對當今社會的影響。

五、嘗試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形式

探究式學習首先是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所謂自主性學習,就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氣氛中,學生通過主體意識,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主動參與學習的一種活動。例如,在講授一個新的區域或國家之前,教師可根據該地區的地理特色,創設 「問題情境」,提出一些啟發思維、引起興趣的問題。在學習「日本」一節時,我提出日本在成為當今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過程中,是如何揚長避短利用本國地理條件的?與日本相比美國的發展,恰又得益於優越的地理條件,而這些條件又是什麼呢?又如在中東,除石油之外,海灣戰爭背 後還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海灣地區為什麼會引起美國糾纏不休?有哪些值得美國去爭奪的呢?從發展中國家較成功的範例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和借鑒呢?等等。這些「問題情境」的設置,很象推理小說中一個個懸念,可以起到引 人入勝的作用,使學生在認知興趣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學習,教師的指導,最後不難找到問題的答案,使求知慾不斷得到滿足,繼而又產生新的求知慾。

但是,在這個探究過程中,絕不是說不要教師的指導了,越是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教師的指導越顯得必要和重要,教師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引路人和領航員。當學生在分析某一問題陷入困境時,需要教師指點迷津;當學生在分析某些問題時誤入歧途而難以自拔時,需要教師用科學的方式把他引出來,使他步上正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任何時候都需要教師的適時有效的指導。當然這種指導並不是要教師代替學生的思維,越俎代庖,要注意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和教師指導作用的有機結合。例如:在探究「北美洲地形、氣候、河流之間的關系」時,在學生閱讀北美地形圖分析北美地形特徵時,我不時的提示北美的地形類型分為幾種?主要分布在哪裡?北美的地勢是怎樣的?在學生分析北美的氣候時,我又提出北美洲為什麼會有大面積的溫帶大陸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什麼分布在西部的狹長地帶?北美中部平原南北溫差為什麼變化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隨時引導了學生的思路,實現了「探究式」學習的初衷和最終目的。

總之,探究式學習是一種自主性學習,是一種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知識的創造性學習,是一種人際互動的社會性學習。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是我們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一種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作為一個嶄新的課題有待於我們廣大教師去積極探索,總結成功經驗,以便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實施素質教育。

望採納~

I. 初中地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

一、探究式教學及其本質
探究式教學改變了以往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充分參與其中,從而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
探究式教學就是用探究的方式達到尋求真理、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是以探究為基本特徵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
探究式教學的實質就是著眼於學習者自身學習過程中的「有意義學習」,即在探究式教學里,學生們不僅僅是獲得知識,而且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學會學習。正因為如此,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已將探究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理念提出,即探究教學已不再局限於純粹的科學探究。那種認為只有從問題的提出、證據和資料的收集,到實驗過程、解釋的形成及檢驗和結論的得出都是由學生自主發現、獨立完成的活動才算探究,實際是將探究式教學神化而人為地抬高探究式教學模式門檻的狹隘認識。當然,我們也反對教學中隨意地結合一些人們早已熟悉的教與學的形式貼上探究的標簽的做法。只有對適宜探究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探究才能真正發揮探究式教學的作用。
二、中學地理探究式教學適宜性分析的思維框架
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的教學策略之一。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選擇了適當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只是眾多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是否選用該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要視知識的特點而定。通常所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表明教學方法設計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同樣探究式教學方法有其自身的特點、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
1.探究式教學應服從於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是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而服務的。教師需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對於較低層次的地理教學目標,可選擇教學信息傳輸量較大的教學方法,比如,系統講授法和圖示講授法、講演法等。對於較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則可選擇探究式教學方法等。
2.探究式教學應符合教學內容特點
不同地理知識探究性的強弱或適宜探究的深度有所不同。有些知識內容,不易於設計成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去獲取;一些內容的學習,用探究的方式不僅效率低,而且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學習。
以現代認知心理學關於廣義知識的定義來考察,地理知識可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三類。地理陳述性知識是回答「在哪裡」「是什麼樣」的知識,如地理術語、地理名稱和地理分布等地理事實性知識。地理陳述性知識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一般以觀察、記憶為主,通過聽講或閱讀就可以為學生掌握

J.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哪些模式

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渠道。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教育體制和要求,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工作作風,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