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京津冀地理考試

京津冀地理考試

發布時間: 2021-02-22 01:49:05

1. 雄安新區熱點高考地理怎麼考

(1)京津冀地區位於北半球溫帶地區;位於華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脈,南面華北平原,西倚太行山,東臨渤海灣;是東北地區與中原地區交通聯絡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重要。

(2)以平原為主(2分),地勢起伏小(2分)。河流徑流量較大(2分),水流平緩(2分)。

(3)河北省植樹造林,構建京津冀生態屏障。指出此生態屏障的位置及生態效益。(12分)位置:北部和西部山地。(4分,方位和地形各佔2分。)效益:防風固沙、保護農田;凈化空氣、美化環境;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調節大氣溫度和濕度)

(4)地處山區,河流的上游,水質好;接納多條支流的來水,水量較豐富;地勢較高,可自流向北京輸水;距離較近,引水成本較低。

(5)有利於發揮優勢條件發展高端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加強與河北的產業分工與合作;分散城市職能,緩解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住房緊張等城市環境問題;發揮區域核心城市作用,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6)低原料和能源消耗;高產品附加值;從業人員技術水平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7)距離北京、天津近(保定位於河北省的中心位置或處於北京到石家莊的中間點),地理位置優越;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鐵路公路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政策支持;地價低廉;環境較好。

(8)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加大勞動力的技術培訓;合理規劃城市用地;提高行政辦事效率,降低內部交易成本。

(11)滑雪的自然條件好;距離北京近;交通較為便利;有一定的基礎設施。

(12)經濟意義:為經濟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

生態意義:改善生態環境狀況;改善水質;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緩解地面坍陷。

社會意義:解決缺水狀況;促進京津冀地區與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13)地形復雜,工程量大,投資巨大;涉及大量移民問題;調水量太少,發揮不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調水量過多,枯水期可能會使長江的水量不足,影響長江航運,可能引發長江流域自然環境生態危機。

2. 地理月考: (1)北京發展經濟的區位優勢 (2)赤城縣經濟落後的原因 (3)首都經濟圈的建設給...

(1)北京發展經濟的區位優勢
北京的基礎設施完善。城市交通、電力、通訊、能源設施完備,是全國鐵路和航空的樞紐。北京處於中國經濟發展較快並且最具發展潛力的環渤海城市群的中心。北京是智力資源聚集地,具有極其豐富的科研資源。
(2)赤城縣經濟落後的原因
第一,自然條件較差,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耕地面積少,土地質量差,多山 區,海拔高,氣候不適宜。 第二,對外開放落後,曾為北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建國後長期為列為軍事禁區,到 1996 年才獲准對外開放。 第三,基礎設施薄弱,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差,交通狀況也使得物資流通困難。 第四, 「虹吸」效應明顯,資金人才資源等向北京地區轉移的情況嚴重。 第五,政策因素影響,確保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和供水安全是赤城縣的政治義務。所以 資源被限制開發,大搞生態建設,這樣一來,經濟建設就滯後,另外北京的補償甚微。這些 原因早成了這些年赤城縣經濟發展落後,貧困狀況無法得到改善。
(3)首都經濟圈的建設給該區域城市發展帶來什麼積極影響

首都經濟圈,無論范圍怎麼確定,都是京津冀或者環渤海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地區發展水平的提升,將有利於解決區域不平衡問題;同時,首都經濟圈的合理定位,也為其他地區的定位及其與首都經濟圈的互動創造了前提條件。因此,首都經濟圈的規劃建設,將有利於推動區域的協調發展。

3. 京津冀地區城市發展的有利條件 地理題,在線等

理位置優越,東來臨我國自的內海渤海;靠近首都;交通便利、靠近海港;國家政策支持、歷史條件優越。

京津冀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範區」。

(3)京津冀地理考試擴展閱讀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要推動三大改革步伐。

一是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改革,「包括推進金融市場一體化、土地要素市場一體化、技術和信息市場一體化等」。

二是構建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包括建立行政管理協同機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機制、生態環境保護聯動機制、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科技創新協同機制等」。

三是加快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包括建立區域內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和勞務協作會商機制,落實養老保險跨區域轉移政策,統籌三省市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

按照領導小組安排部署,目前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體制改革的相關意見。下一步,京津冀三省市將持續加大改革力度,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抓緊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實施方案,建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制度體系。

4. 地理順口溜「東北三省黑吉遼,河北來把京津抱,背部橫卧內蒙古……」的完整版是什麼

34個行政區順口溜:

東北三省黑吉遼,(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北部邊疆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

黃河中下游京津冀晉豫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

長江中下游鄂湘皖贛浙滬蘇,(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蘇省)

西北新甘青寧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陝西省)

西南藏渝雲貴川,(西藏自治區、重慶市、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

東南閩粵桂瓊和台灣,(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台灣省)

港澳回歸慶團圓。(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其他:

中國行政區劃

東北三省緯度高,自北向南黑吉遼。

華北山西和內蒙,京津兩市河北抱。

華東七省有滬市,三江魯皖閩台島。

中南五省又一區,海南粵桂湘鄂豫。

西南三省加一區,雲貴川藏是高地。

西北兩區和三省,陝甘青寧新疆區。

三江,指江蘇,浙江和江西。

(4)京津冀地理考試擴展閱讀:

我國四大高原特徵

1、青藏高原

巍巍蒼蒼,冰峰千丈,

百里懸河;山川相間,

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2、蒙古高原

坦盪盪,平沙無際;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黃羊成幫。

3、黃土高原

禿山黃丘,川梁相間;

溝谷縱橫,地表破殘;

黃土深厚,世界罕見。

4、雲貴高原

窪地羅列,山川相間;

溶岩地表,結構奇巧。

5、我國四大盆地

四川盆地述,周圍高山矗;

成都平原闊,一把扇斜鋪。

西北盆地三:塔准柴達木,

沙漠成大片,綠州均分布。

5. 如何運用京津冀的地理背景知識來研究長江經濟帶的地理背景

長江經濟帶的地理背景是他們地處於港口比較好發展,海外貿易。

6. (10分)【地理——旅遊地理】在京津冀地區以個別城市為主題可以構成甲圖中四個旅遊圈組成的旅遊網路結構模


(1)利:旅遊資源集群性好,具有較高的美學、歷史文化和經濟價值;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客源市場廣;基礎設施完善,地區接待能力強。(4分)
弊:旅遊圈劃定受行政區劃影響,協作效應低。(2分)
(2)加強環境立法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普及環境保護教育,提倡綠色旅遊;確定合理的旅遊環境容量;建設排污、垃圾回收處理設施等。(4分)

7. 京津唐經濟區的地理知識

1.地理環境
環渤海地區,包括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是我國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之後又一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環渤海經濟區有以下優勢。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扼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京津冀地區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核心區, 而京津冀合作的核心則是京津唐地區,京津唐的區域合作對於京津冀乃至我國經濟整體協調發展都有著關鍵的作用。
今年,京津唐地區成為全國關注焦點:京津城市總體規劃相繼獲批,天津濱海新區被列入國家「十一 五」發展規劃,河北唐山曹妃甸成為國家「十一五」最大的項目集群。以京津唐城市群為代表的京津冀區域協作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黃金期」。如何抓住這個機遇,推進區域合作,構建京津唐「金三角」意義重大。

2。各自優勢
京津唐三地在經濟發展上各有所長,北京擁有知識經濟等優勢,天津擁有加工製造業和海運等優勢,唐山則擁有重化工業和資源以及港口等優勢,三方優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如果強化京津唐更深層次的合作,將更有利於三方合理分工、優勢互補、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天津社科院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韓士元認為,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信息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具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天津是北方經濟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物流中心。京津兩市因發揮各自優勢,在產業結構上進行協調。如在製造業領域北京致力於研發,搞關鍵技術,而天津則進行製造和研發轉化。
從第三產業來看,北京有資金、管理方面的政策優勢,天津則有物流、倉儲、加工、分裝等長處,在組織物流上有優勢,因此可以把總部設在北京,但倉儲等則可設在天津。
唐山在河北省未來發展上肩負重任。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提出,把唐山建設成河北沿海經濟隆起帶的領頭羊。唐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許向斌介紹說,唐山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冶金業是唐山第一支柱產業,不僅成規模,而且技術在升級換代,為與京津的產業對接提供了基礎。目前,首鋼已在曹妃甸與唐鋼共同組建了京唐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3。區域合作 體現輻射作用
目前,京津唐三地的合作趨勢已經顯現。記者在曹妃甸看到,天然深水良港曹妃甸正在緊張施工中,首鋼與唐鋼共同組建的京唐鋼鐵聯合有限公司也將落戶曹妃甸工業區。該項目結合首鋼搬遷和唐山地區鋼鐵工業調整,投資677億元,在河北曹妃甸新區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預計2010年達到年產鋼950萬噸、鋼材868萬噸生產水平。
京津之間,京津快速鐵路、京津第二條高速路等交通建設目前已大規模啟動。而京津塘科技新干線的建設,也為兩市高科技產業對接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北京的一些高科技公司紛紛前往濱海新區尋找商機,進入企業孵化器,而一些大型貿易公司也將物流基地設在濱海新區。
在唐山,經曹妃甸到天津漢沽的沿海高速正在修建。與濱海新區海濱大道貫通後,由曹妃甸至天津港只有20餘分鍾車程,這將為兩市今後的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對於天津濱海新區而言,以其諸多優勢正在成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的龍頭。站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濱海新區不只是天津的新區,更是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的新區。充分發揮好其龍頭作用,與京津冀緊密合作勢在必行,而構建京津唐「金三角」,則是濱海新區發揮帶動輻射作用的關鍵一步。
盡管京津唐三地之間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一些合作也已開展,但目前三地之間仍然存在著一些基礎性缺陷,如缺乏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區域認同感不強;城市間產業結構雷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性差等問題,成為區域協作發展的障礙。專家呼籲京津唐之間應通過政府推動、產業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資產整合等,推動城市間合作,從而為京津冀一體化起到帶動作用。

4、產業分工
數據顯示,北京與天津製造業的產業結構極其相似,相似系數全部在0.9以上,最高達到0.96。這一狀況直接導致了資源難以在該地區范圍內合理流動,限制了市場機制下對周邊地區輻射效應的產生。
天津社科院專家韓士元認為,京津合作要在產業結構上進行協調。從北京市情況看,2005年,第三產業的比重超過60%,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個真正達到產業結構高級階段的地區之一,消費型城市特點較明顯。但總體來說,實力不強,影響到北京對周邊地區的產業帶動。北京雖然已把首鋼遷走,但兩城還是存在太多相同的產業,要進一步融合、調整。北京不是完全不能發展工業,而是應探討京津兩城之間的優質資產如何融合,協調發展,以發揮更大效益。
比如汽車工業,北京年產達50萬輛,而天津也將達40萬輛左右,由於兩地的汽車工業都是與外資企業合作,受到外資牽制,因此兩地完全可以聯合起來,發展國產工業,北京致力於汽車研發,搞關鍵技術,而天津則進行製造。其他如電子、化工等產業也有這樣的問題。天津作為面向世界的工業基地,發展民族工業是重要目標。在製造業上北京可以發展設計、研究力量,搞成套的、高端的設備。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合理定位兩座城市,對兩城進行合理分工,從政府層面進行推動。

5、概況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是指首都北京、中央直轄市天津和冀東重要城市唐山之間三角地帶的廣大地區。土地總面積4.2 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0.4 %),人口2975.8萬人(佔全國的2.4 %)。她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華北地區與東北地區間的結合部。北枕燕山,西倚太行山,東臨渤海灣,為華北全區從太平洋彼岸到歐亞內陸的主要通道和歐亞大陸橋的主要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以北京這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軸,是聚集競爭力最高、發展最快的都市經濟圈之一。她的輻射帶動作用將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方向,成為國內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龍頭。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地貌類型多樣,以平原、山地為主。主要河流分別屬於海河、灤河水系。境內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無霜期較長,氣候溫和,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這里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棉花、蔬菜、干鮮果品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稱的唐山市,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礦產資源以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為主,分布有開灤煤礦、京西煤礦、遷安鐵礦等全國聞名的礦產地。 海岸線總長349.8公里,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黃金海岸」有廣闊的海岸環境容量,中國四大鹽場之一的長蘆鹽場,大港油田、任丘油田,渤海灣的主要漁場均分布在這里,為京津唐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旅遊資源豐富,尤以北京為代表。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使這里成為名勝古跡的陳列館,成為中外觀光者競相游覽的勝地。這里有堪稱世界古代奇跡之一的萬里長城,有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北京故宮,有集歷代皇家園林之大成、薈萃南北私家園林之精華的頤和園,有古人類文化聖地北京猿人遺址,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天壇,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清東陵,素有「薊北鎖鑰」之稱的薊縣黃崖關長城等,還有那充滿濃郁地方特色的北京四合院、天津小吃三絕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京津唐都市經濟圈以首都北京為核心,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也是潛力最大的區域,近年來各項經濟建設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改革開放以來京津唐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遞增10.1%,200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033.3億元,是1979年的20.4倍;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6914.1元, 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4倍。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0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36.8億元,比上年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22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1.5%;第三產業增加值2471.0億元, 比上年增長10.9%。一、二、三次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依次為6.7、44.2、49.1。
京津唐是中國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已初步建成棋盤路、環形路和放射形幹道為骨架的城市道路交通網。首都機場是中國航空交通樞紐和周轉中心,已開通國際航線69條,通往36個國家和地區的56個大城市。新建成的北京西站是亞洲最大的現代化鐵路客運中心。天津港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對外貿易海港。同時這里還是中國與世界各國郵電通訊的主要樞紐,通訊能力達到國內領先,基本上能與國際接軌。為了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美化人民生活,京津唐加緊城市供水、供暖工程建設,生態環境質量也有了很大改善。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擁有門類齊全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汽車、機械、電子、化工、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實力雄厚,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逐漸成為了帶動工業發展的龍頭。200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92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061.5億元,創利稅599.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24.1%和44.2%。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成為了吸引外商投資最多的區域。2000年,外貿進出口總值419.4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215.0億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0.6億美元,佔全國的10.2%。經濟圈內共建有國家級開發區10個,為外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擁有全國最高的科技文化水平,是國內一流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和開放式的教育中心。科教優勢,已成為該經濟圈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源。2000年統計,該區域的中等教育人數達1362.4萬人,高等教育人數(北京、天津) 達318.7萬人。擁有科技活動人員約28萬人, 佔全國的比例為8.8%, 發明專利批准量約佔全國發明專利批准量的五分之一。
隨著北京成功取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申辦權,京津唐都市經濟圈的發展更成為了世人矚目的焦點。不遠的將來這里將成為中國與世界經濟技術與科學文化的合作和交流窗口,成為更具吸引力的一塊寶地!

8. 高中區域地理中國地理重點知識點

高中區域地理中國地理重點知識點:
一、中國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 跨緯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 南北相距5500千米;
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處 跨經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爾高原 相差5個時區相距5000千米;
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帶位置: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北回歸線穿過台、粵、桂、雲四省區;
優 越 性:緯度位置和南北氣候差異,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條件;
(3)瀕臨的海洋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太平洋;
領海:海岸基線至12海里的海域,領土的一部分——約300萬Km²
內海:渤海和瓊州海峽;
大陸海岸線長18000千米,從鴨綠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侖河口(中越界河);
台灣島、海地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6000多個;
海陸位置的優越性:東部深受季風影響,有利農業生產,沿海便於發展海洋事業同海外各國交往,西部陸上交通可同中亞、西亞和歐洲直接往來;
(4)陸界和鄰國
陸界:長2萬千米;
東:朝鮮;
北:俄羅期、蒙古;
西北: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爾、不丹;
南:緬甸、寮國、越南;
東:韓國、日本;
東南:菲律賓;
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二、行政區劃
(1)三級行政區
劃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鎮);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附1:我國鄰國記憶
十五鄰國陸上環, 朝鮮俄國和蒙古, 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緬老南 ,隔海六國要記全, 印尼馬文菲日韓。
附2:我國省級行政中心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國省級行政區歌訣
東北三省黑吉遼,最東最北緯度高;華北山西內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華東六省上海市,三江魯皖閩台島;中南五省加一區,兩湖兩廣南到;
西南三省一區市,川雲貴藏添重慶;西北三省加二區,陝甘寧青新疆好.
三、我國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2000年我國總人口:12.95億,平均人口密度:135人/ Km²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東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線:黑龍江的黑河至雲南的騰沖一線.人口密度線東南——面積佔43%,人口佔94%;
(3)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比重小;
城市發展政策: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小城市,建設新型鄉鎮,大小城市有機結合,城鄉人口合理布局.;
(4)華僑(中國國籍或雙重國籍)與華人;
僑鄉 :廣東、福建;
(5)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四、我國的民族
(1)分布:我國的民族分布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區.
(2)分布特點:小聚居,大雜居;
(3)人口最多少數民族:壯族;
400萬人口以上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等8個.;
(4)少數民族節日:
傣族——潑水節、孔雀舞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摔跤;
五、地形
1.地形概況
(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三級階梯的情況:
海拔(米) 主要地形類型
第一級階梯 4000米以上 高 原
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①關註:階梯交界處的水電站
②德國地形的三級階梯:由南向北——阿爾卑斯山脈、巴伐利亞高原、北德平原
③我國沿不同經緯度的地形剖面圖:
沿經線作剖面:30°N、38°N、45°N
沿緯線作剖面:90°E、100°E、110°E
大陸架的分布:黃海、渤海全部、東海大部(最寬廣)、南海一部分;
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使許多大河東流、溝通東西交通;
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地段,產生巨大水能;
(2)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五種基本地形齊全:為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佔三分之二不利於發展種植業,在林、牧、礦、旅遊等方面有優勢;
2.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脈——構成地形骨架,成為地形區之間的分界線
東西走向:北:天山—陰山;中:昆侖山—秦嶺;南: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東:台灣山;中:長白山—武夷山;西: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最雄偉,主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尼泊爾邊境,海拔8848米;
其他走向: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南北走向:橫斷山脈、賀蘭山;
注意:跨三級階梯的山脈——秦嶺;位於第三級階梯的山脈:長白山、南嶺、武夷山、台灣山脈.;
省區界線附近的山脈:太行山(山西、河北)、賀蘭山(內蒙古、寧夏)、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嶺(湖南、廣東)、大巴山(四川、陝西)、巫山(重慶、湖北)、祁連山(甘肅、青海);
流域界線:巴顏喀拉山(黃河、長江)、南嶺(珠江、長江)、岡底斯山(雅魯藏布江、怒江)、唐古拉山(怒江與瀾滄江、長江);
(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地形區名稱 分 布 特 點;
青藏高原 我國西南部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②多大山,但相對高度較小;
③多雪山、冰川、大河源頭、多湖泊;
內蒙古高原 我國北部
祁連山麓——大興安嶺 ①我國第二大高原
②地面坦盪
黃土高原 祁連山東端——太行山
長城——秦嶺之間 ①世界上最廣的黃土分布區
②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雲貴高原 雲南東部、貴州大部 ①地勢西高東低
②石灰岩廣布
③地面崎嶇,有許多「壩子」
塔里木盆地
准噶爾盆地 新疆境內天山南北 ①周圍高山環繞
②內部平坦、沙漠廣布,邊緣多綠洲
柴達木盆地 青藏高原東北部 ①典型的內陸高原荒漠盆地
②東部多沼澤、鹽湖
四川盆地 四川省東部 ①周圍山嶺、高原環繞
②內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
注意:塔克拉馬干沙漠是我國最大沙漠,世界最大流動沙漠.吐魯番盆地我國大陸最低-155米.察爾汗鹽湖——柴達木盆地;內蒙古自治區黃河幾字灣內部分仍屬於內蒙古高原;
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以東地區屬於東北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名 稱 分 布 特 點
東北平原 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
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 ①我國最大
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坦盪
③黑土廣布、低地多沼澤
華北平原
(黃淮海平原) 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黃海之間 ①我國第二大平原
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
長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東到海濱 ①我國第三大平原,東西呈狹長型
②地勢低平,典型的水鄉和「魚米之鄉」
主要丘陵:與平原交錯分布在第三級階梯上,主要有遼東、山東和東南丘陵
關註:①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②各地形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③泥石流:多發生在青藏高原邊緣雲南、四川等西部山區.東部低山丘陵與平原交界處也會出現.
六、氣候
1.衛星雲圖
藍色——海洋;綠色——陸地;白色——雲雨區.白色愈濃,表明雲層愈厚,雨愈大.
2.氣溫分布與溫度帶
(1)特點
冬季南北溫差很大.原因:①南北太陽高度;②晝長時間;③地形阻擋冬季風南下,南方降溫小(東北溫低與西北風順大興安嶺地勢而下,冬季風風力大有關);④距冬季風源地遠近.
夏季南北普遍高溫(青藏高原和天山、大興安嶺除外).
讀一月等溫線圖注意:
①0°C等溫線——秦嶺—淮河
②等溫線的疏密(與7月等溫線比)
③幾處等溫線拐彎處:
橫斷山山河相間處:山谷等溫線向北凸,山嶺等溫線向南凸;
雅魯藏布江谷地:等溫線向上游凸
蘭州附近河谷
④地形對冬季風的影響: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島、台灣難以受冬季風影響.
⑤最低溫處——漠河
讀七月等溫線圖注意:
①汾河、渭河、黃河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等溫線彎曲原因
②吐魯番盆地高溫、閉合原因
③台灣島、海南島等溫線閉合原因
(2)比較我國冬、夏季風的區別:
分類
內容 冬季風 夏季風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亞 太平洋、印度洋
風向 偏北風 東南季風、西南季風
性質 寒冷乾燥 溫暖溫潤
影響范圍 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台灣和海南島以外的廣大地區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以東
活動規律 每年9,10月至第二年4、5月,爆發式活動,快速南下 由南向北推進.5月到南部沿海,6月到長江流域,7、8月到華北、東北,9月南撤,10月退出大陸
對氣候的影響 使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 到達地區降水增多
(3)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
溫度帶 范圍 ≥10℃積溫 作物熟制
寒溫帶 黑龍江省北部、內蒙古東北部 8000℃ 水稻一年三熟.甘蔗.
跨溫度帶最多的省區:甘肅
比較秦嶺、淮河南北的自然條件和農業差異.
秦嶺、淮河以南 秦嶺、淮河以北
溫度帶 熱帶、亞熱帶 暖溫帶、中溫帶
一月均溫 大於0℃ 小於0℃
干濕狀況 濕潤地區 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年降水量 大於800毫米 小於800毫米
河流結冰否 冬季河流不結冰 冬季河流結冰
植被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溫帶落葉闊葉林
耕地類型 水田 旱地
糧食作物 水稻 小麥、玉米、高粱
經濟作物 甘蔗、油菜、棉花 甜菜、大豆、棉花
1.降水
(1)地區分布規律: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減少.800mm等降水量線.
讀降水量分布圖注意:
①東北800mm年降水量——長白山以東
②新疆西部迎風坡
③雅魯藏布江谷地
④湟水谷地
⑤東南部濕潤區的山地迎風坡
⑥台灣島、海南島東西部降水差異
⑦降水最多——台灣火燒寮年均6558mm.原因:地形、夏季風
降水最少——吐魯番的托克遜年均5.9mm,原因:地形、內陸
⑧降水與建築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3)時間分配規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多集中在5—9月.一般來說,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
雨帶的推移規律:
5月中旬:華南一帶.注意南嶺對雨帶的影響
6月中旬:長江中下游.梅雨季節.注意湟水谷地.江淮准靜止鋒:冷暖氣團勢均力敵
7月中旬、八月:華北、東北.長江中下游——伏旱.注意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
9月:退至長江以南.昆明准靜止鋒、天山准靜止鋒:華南、西南和天山北側——冬半年——地形影響——鋒面坡度小,降水面廣,強度小.
10月:夏季風在大陸消失.
(4)年際變化:南方小,北方大
(5)干濕區——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
讀「我國干濕地區劃分圖」:
①東北濕潤區面積比800mm降水量范圍大的原因:蒸發量小
②湟水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區面積大,但半濕潤區面積小、半乾旱區面積大,新疆西北部地區400mm、800mm降水量區均為半乾旱區的原因:蒸發量大.
③海南島西側的半濕潤區原因:降水少,蒸發量大.
④跨干濕區最多的省區:甘肅、西藏、陝西、內蒙古
4.氣候特徵
(1)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同緯度地區多沙漠的原因.
(2)雨熱同期.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水稻、棉花種植界限偏北.
(3)氣候復雜多樣:適合多種農作物、動植物生長.
七、河流湖泊概況
1.內流區和外流區
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額爾齊斯河)
內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與200mm等降水量線接近.
內、外流區
區 域 范圍 佔全國面積 佔全國總水量
內流區 內流河的流域 1/3 不到5%
外流區 外流河的流域 2/3 95%以上
注意:黃河幾字灣內的內流區;黑龍江省松花江與黑龍江之間內流區;阿爾泰山南側的外流區.
2.水系形態
(1)影響水系形態的主導因素:地貌
黃土高原河網密度、樹枝狀水系與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與盆地地形
橫斷山區南北狀排列河流與平行狀山脈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平行水系與冰川侵蝕地貌
(2)與自然災害
扇形水系:水流匯集、易成洪澇
正常年份:可錯開洪峰
南北對稱狀水系(長江)
異常年份:同時到達,易成洪峰
東西對稱水系(黃河中游):易成洪澇
東西不對稱水系(淮河):北部支流眾多,南部支流較少,易成洪澇.
3.水文特徵
(1)河流水文特徵的含義:從水位、流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來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徵及成因:
時間 水量 水位 結冰期
夏季風盛行時 大 上漲、形成汛期 無
冬季風盛行時 小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嶺—淮河以北普遍有
(3)外流河水文特徵差異及原因
地區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無結冰期
東北 黑龍江、松花江 水量豐富(流經濕潤半濕潤區) 汛期較短(有春汛、夏汛) 少(森林茂密) 長(緯度高,位於寒溫帶、中溫帶)
秦嶺—淮河以北 遼河、海河、黃河 水量較小(流經半濕潤、半乾旱地區)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 短(位於暖溫帶)
秦嶺—淮河以南 長江、珠江 水量豐富(降水量大,流經濕潤地區) 汛期長(雨季長) 小(流域內植被好) 無(亞熱帶,冬季均溫0°C以上)
(4)內流河水文特徵
①分布地區:西北內陸
水源補給: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徵 季節性河流:夏季為豐水期,其他季節水量少,甚至斷流.
流程:不長(蒸發、下滲、灌溉用水多)
③ 塔里木河:7~9月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態環境問題:
下遊河段來水量銳減,河道乾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嚴重沙化,生態環境惡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區不斷開墾土地,農業用水急增,加之溫室效應,蒸發加強,導致下遊河流水量減少甚至乾涸.
塔里木盆地的坎兒井:
附:坎兒井的神奇
中國古代是科技大國,而位於中國西部地區的新疆、四川一帶,其古老的科技成就更是名不虛傳.坎兒井,《史記•河渠書》稱為「井渠」.它是維吾爾等族人民利用地下水通過地下渠道灌溉農田的水利設施.坎兒井主要流行於新疆吐魯番、哈密一帶乾旱地區.其流程樣式如圖所示:
坎兒井的開鑿程序是:從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長度不一,最長可達20~30公里.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豎井,各個豎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漸減小.暗渠水流近田莊處始經明渠流出地面,灌溉農田.勤勞智慧的維吾爾族人民發明創造了坎兒井技術後,又通過絲綢之路將它傳入中亞和西南亞等國家.王國維的《西域井渠考》敘述了這一傳播的概況.
開鑿坎兒井的工程相當浩大,往往耗時好幾年.要使坎兒並經久耐用,還要常年修理保養,要在暗溝清除淤泥,支撐樑柱,甚至還要加掘上游暗溝,以增加水源,工程極為艱巨.古代中國人民為獲得水源,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地同大自然作斗爭的成就堪稱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觀.
3.湖泊
分類(按湖泊所在流域特點)內流湖→內流區→基本上是鹹水湖
外流湖→外流區→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區: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區,占我國湖泊面積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湖泊
東部平原湖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南部,是我國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區,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都分布在這一地區
各湖泊所在省區:
青海湖——青海省 鄱陽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洪澤湖、太湖——江蘇 巢湖——安徽
4.主要河流——長江、黃河
5.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東江匯合而成,西江是主幹.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長,水量僅次於長江,水能豐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盤江和紅水河,開發後形成「西電東送」南部通道.水運發達,內河年貨運量僅次於長江,西江梧州以下航運條件較好,珠江三角洲航運最為發達.
長度:1800千米
概況 流經省市:京津冀魯蘇浙
6.京杭運河 溝通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歷史上:溝通南北
現 在:蘇浙境內仍是重要的運輸線
7.紅水河梯級開發
(1)區位優勢:亞熱帶季風區,流經雲貴喀斯特地形區,流量、落差較大,水能豐富;加之鄰近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具有廣闊開發前景.同時資源豐富,人口稀少是大規模開發的保障。
(2)開發現狀:將建成西電東輸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橋(黔桂交界)、岩灘、大化(桂)水電站建成發電。
附:都江堰的魅力
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灌縣西北岷江中游的綜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孕育了古代蜀國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古代朗江水源旺盛,自山區轉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決,水災特別嚴重.公元前251年,秦國蜀太守李冰及其兒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礎上訪察水脈,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制定了「深淘灘、低作堰」的歲修原則,以及「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針.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了都江堰的排洪、泄沙、引水工程體系.都江堰控制岷江激流,使水勢轉為平緩,既免除水災,又灌溉田地,於是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世號陸海」,「都江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李霍芬的贊美之詞道出了都江堰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豐碑」的特殊地位.都江堰的興建,一去兩千餘年,她像一座歷史的豐碑,傲然屹立在祖國的西南四川盆地之中,隨著開發西部宏偉戰略的實施,這顆水利工程史上的燦爛明珠,將放射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魅力無比的都江堰帶來了四川的風調雨順,水土滋潤,它永久性地灌溉了天府之國,也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

9. 簡述京津冀地區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徵

地理位置:

河北省環抱首都北京,地處東經113°27′~119°50′,北緯36°05′~42°40′之間,橫回跨華北答、東北兩大地區,總面積18.85萬平方公里,省會石家莊市。北距北京283公里,東與天津市毗連並緊傍渤海,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

地形地貌:

河北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復雜多樣,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類型齊全,有壩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

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由首都經濟圈發展而來,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莊、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衡水、邢台、邯鄲。

(9)京津冀地理考試擴展閱讀

發展模式:

發揮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全方位對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聯系,支持中關村科技創新資源有序轉移、共享聚集,推動部分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合作。

功能定位:

京津冀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範區」。

10. 簡述京津翼地區的地理位置

京津冀抄都市經濟圈,主要襲包括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張家口、保定、廊坊、秦皇島、承德、滄州、邯鄲、邢台、衡水。隨著京津冀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天津被確定為北方的經濟中心,以及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處於環渤海地區和東北亞的核心重要區域),越來越引起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矚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