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理念
㈠ 簡述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㈡ 地理課教學怎樣把握新課標理念
一、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這就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確立,師生關系角色的扮演。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講者,教師在講台把知識點說得頭頭是道,學生在課堂聽得津津有味,一動也不動,學生不能有提問或發表見解的機會。在新課標理念下,學生的個性越來越突出,舊的師生關系就越來越不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要求。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要沖破師生之間「管理--服從」的單向關系,變為雙向關系。如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是嚴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該是醫生,為學生開良方;學生碰到挫折而垂頭喪氣時,教師應該是他們的朋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轉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突出地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徵。
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由教學的管理者變為指導者
在新課程標准理念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的課堂氣氛,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出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高中地理課「工業生產和工業布局」一節課上,我就設計了:①什麼是臨空型工業布局?②臨空型工業布局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它需要哪些條件才能形成?世界上典型的地區有哪些?我國的高科技園區中關村與臨空型工業布局有什麼關系?③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小組就上述某個問題收集有關資料並展開討論。④學習小組代表上台發言,分析小組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虛心傾聽,並可與之進行辯論。⑤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得出科學結論。由於這些問題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又貼近現實生活,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既學到了新的知識,又使師生關系在交流中更加融洽,教師的角色也由管理者轉變為指導者了。
三、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地理課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要把握其在社會地理生活中的規律,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親身實踐,體驗生活,用自己的經歷去領略社會生活的內涵。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表現欲,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得到發現的樂趣。
㈢ 新課程倡導什麼樣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1)鼓勵學生參與教學。
(2)創設智力操作活動。
(3)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並加強訓練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1)知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過程
(2)知道學生了解學科特徵,掌握學科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1)結論和過程的關系:教學相長。
(2)提倡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的意義。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1)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理念的局限: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
(2)關注人的教學理念的表現: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3)地理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理念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課堂上教師、學生的活動交替安排,形成有機的整體。
2、課堂練習要當堂完成,須背記的內容要當堂熟練背記。
3、課外作業量要適度。
4、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推介不同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探求並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教師要督促學生充分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並檢查學習效果。
㈣ 新課程理念下應從哪些方面進行高中地理教學
「關注課堂的有效教學」是當下課程改革的熱點之一,也是前沿問題。有效教學的實質是對預期教學目標的圓滿完成。有效教學關注的是學生的全體發展和全面發展。然而,新課程的實施帶來了新變化也帶來了新問題。如:因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透徹而導致備課低效或無效,課堂教學實施的低效運作,對探究性學習的誤解導致教學迷失目標。一些主管部門對「作秀課」的過分宣傳和部分教師對探究性學習的誤解,對課堂教學評價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和錯誤的做法。課堂過分要求教師圍著學生轉,新「八股」再次上演,學生分組學習、匆忙討論、角色表演、假問題充斥課堂,表面上看熱鬧非凡、活動豐富,但教學的隨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約束與反饋調節,淡化了教學內容、目標,使得教學中的關鍵和重點沒能突出,難點也沒能很好地突破,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而那些踏踏實實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卻被冠以「落後的教學方法」而大加批評,很多教師對「引導」「講授」等教學方式產生了一種排斥和恐懼心理,避之唯恐不及,從而導致當前中學教學中存在嚴重的「華而不實」現象,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探討並逐步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使高中地理教學能體現課程理念、落實課程目標、達到課程標准、完成時代賦予高中教育的神聖使命。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既要轉變陳舊落後的觀念,又要有自己對教育信念的堅持,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自己的教學機智和教育智慧。教學不但要體現新課程理念,更要回歸到教學目標上,讓學生在快樂享受過程的同時,能夠有所發展。為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真正貫徹新課程基本理念,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在課程目標上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
「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地理課程的核心內容。地理素養的培養通過高中地理課程總體目標的實現才能達到,即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及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課程目標具體分解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有機結合的維度。教師在安排相關教學活動時,可讓學生對不同觀點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分析、鑒別,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例如,在學習「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相關內容時,建議注重兩個方面的闡釋:一方面說明地理是人類活動的外部條件,但並不是決定性條件;另一方面要向學生指出,在特定的場合,地理環境可以成為人類活動的決定性條件。通過這種辯證的分析,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觀。
二、在課程實施上重視指導學生開展觀察、實踐、探究
「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游、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這一地理新課程的重要理念,要求高中地理課程的實施更加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在學習「旅遊與區域發展」的內容時,可以「旅遊區生態環境問題調查」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可按下列程序指導學生:一是指導選題。教師簡要介紹旅遊業的發展可能給旅遊區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說明保護旅遊區生態環境的意義,激發學生研究旅遊區生態環境問題的興趣,引導學生確定研究課題。二是組織課題組,制定研究計劃。研究計劃內容包括課題名稱、研究小組負責人、指導教師、實施步驟、資料和設備等。三是提供思路指導實施研究。四是指導撰寫調查報告,提出改進建議。五是組織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討。各小組向全班展示本小組的調查報告,並最後形成一個基本反映全班調查結果的總報告,提交有關部門。
三、採用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方式和不同的課程結構,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也正是高中地理課程的重要理念。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以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需要。在全體學生共同學習必修課程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在選修課程中進行選擇,還可以學習高中地理教育的山地鄉土區域地理課程和學校課程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適應學生差異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探索、實踐:(1)教學目標的設計體現層次性、適應性。(2)教學方法的設計力求多樣性、創造性。(3)教學實例的選擇具有鄉土性、新穎性。(4)課堂提問追求廣泛性、開放性。(5)練習和作業的設計注重梯度性、自主性。(6)地理活動的策劃要講究研究性、實踐性等。
四、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利用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迅速發展,無論是在工農業生產領域還是商貿、金融等流通領域,無論是在科技、教育、軍事領域還是在大眾生活領域,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都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獲取、加工、運用信息的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學生未來生活能力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還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優化地理教學手段和方法,促進學生自主、主動且富有個性化地學習高中地理課程。例如,在講「鋒面系統」時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分析「鋒面氣旋對我國天氣的影響」,豐富和完善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動態模擬過程,把復雜問題表達得很直觀、形象。
五、在課程評價上注重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評價目標追求多元化,評價內容力求全面化,評價手段倡導多樣化、評價主體注重多元化,且強調地理學習評價的三個「相結合」,即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在地理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善於鼓勵,努力創造寬松環境,培養學生的自信。第二,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第三,教學相長,積極啟發學生思考,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經過適當的訓練與培養後,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學習和社會生活工作中,運用這些技能、方法,這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最終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把批判性思維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總之,教學過程以形式為載體,形式以結果為目標,無論我們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去組織教學活動,教學目標都應該是一堂課的起點和歸宿。我們應該以新課標為准繩,以教材為載體進行有效的教學。准確把握課程理念,正確反映人們對課堂教學的價值評價,對今後的課堂教學起著指引和導向作用。
㈤ 新課標指導下的地理課課程開展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新課標指導抄下的地理課課程開襲展的基本理念是:(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5)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5)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
㈥ 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回,提供未來公答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㈦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
素質教育要求由「學來科中心源」轉向「活動中心」,由「知識本位」轉向「技能培養帶知識「由」「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
一、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象在講解地理知識時,要處處以生活為切入點,聯系生活實際。提出生活中的問題,解釋生活中的現,結合生活經驗,聯系生活實際。
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不教死知識,要側重於熱點知識如人口、資源環境等的學習,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地理思維,形成科學理念等。比如可持續發展、和諧的人地關系
三、改變地理學習的方式,要求我們改變過去那種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立足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就是說必須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四、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強調地理課程要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教師要轉變觀念,多渠道的開發和利用地理課程資源,從課內走向課外。
五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環境。包括多媒體應用,網路,電視等。
六、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
㈧ 高中地理新課程理念是什麼
太多了,到網路里搜索一下「高中地理新課程理念」就會列出一大堆,你可以慢慢細看
㈨ 如何才能在地理考試和測驗中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首先,經度只有東經和長肌拜可之玖瓣雪抱磨西經;緯度,只有南緯和北緯。
N是north(北)的縮寫,所以是指北緯!
㈩ 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評價基本理念是什麼
2、新課程倡導來的教源學評價基本理念是什麼?
(一)促進學生發展。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不僅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的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地研究並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學生發現、探究與質疑,高效實現目標。在教學效果評價上,要以評學為重點,「以學論教」,並以此來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
(二)促進教師成長。評價方向是面向未來的。重點是診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此來制定教師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個人發展需求。
(三)以學論教。「以學論教」即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強調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的情緒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目標達成狀態為參考,來評價教師教學質量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