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陸地和海洋教學反思
❶ 陸地和海洋是怎樣形成的
主要是內力地質作用形成,比如地殼運動。
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可以劃分成七大板塊。
板塊之間擴張,會形成海洋,比如說未來的紅海有可能發展成新的大洋。
板塊之間擠壓,會形成高山高原,比如說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系等等。
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包括大陸和島嶼。總面積1.489億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積的29.2%。面積廣大的陸地稱大陸,全球有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洲大陸等六塊,總面積為1.391億平方公里,約占陸地總面積的93%。
四周被海水包圍的小塊陸地稱島嶼,總面積為980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總面積的7%。陸地大部分分布於北半球,島嶼多分布於大陸的東岸。陸地表面起伏不平,有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等。
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
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1)地理陸地和海洋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特別大的影響。
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鹽分各處不同,平均約為3.5%,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無機鹽,最常見的是氯化鈉,即日用的食鹽。有些鹽來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來自地殼的岩石。岩石受風化而崩解,釋出鹽類,再由河水帶到海里去。
在海水汽化後再凝結成水的循環過程中,海水蒸發後,鹽留下來,逐漸積聚到現有的濃度。海洋所含的鹽極多,可以在全球陸地上鋪成約厚500英尺的鹽層。
最大的大陸是歐亞大陸,東、南、北3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亞的西北部瀕臨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最北點在泰梅爾半島的切柳斯金角(北緯77°44′),最南點為馬來半島的皮艾角(北緯1°15′);島嶼的最北點在北地群島(北緯81°),最南點在努沙登加拉群島的羅地島(南緯10°45′)。
亞洲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大陸最東點為楚科奇半島上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5′),最西點為小亞細亞半島的巴巴角(東經26°10′),所跨經度亦最廣,東西時差11小時。
亞歐大陸是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的合稱。這是因為,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從板塊構造學說來看,亞歐大陸由亞歐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板塊和東西伯利亞所在的北美板塊所組成。
❷ 關於陸地與海洋的問題
1.(1)A同學來需要世界地圖
(2)B同學需源要城市公交地圖
(3)C同學需要城市海拔地圖和交通地圖
2.半島是指伸入海洋或湖泊,一面同大陸相連,其餘三面被水包圍的陸地。歐洲一半是和大陸相連,不應該劃分為半島,島嶼是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環水、高潮時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陸地,澳大利亞是板塊運動形成的板塊,而不是由於水的漲落形成的地理形態,所以不能稱為島嶼
3.A 尼羅河是非洲,裏海在中亞,蘇必利爾湖在北美
4.C 蘇伊士運河是非洲和亞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北美和亞洲的分界線,土耳其海峽是亞歐的分界線,
❸ 初一地理上冊陸地和海洋演示文稿
初一地理《世界的海陸分布》ppt課件
http://wenku..com/view/1a1f4693daef5ef7ba0d3ce9.html
網路文庫 > 搜索結果 關於" 陸地和海專洋 "的檢屬索結果
http://wenku..com/search?word=%C2%BD%B5%D8%BA%CD%BA%A3%D1%F3&lm=3&od=0
❹ 地球為何有陸地和海洋存在,求解答
距今約兩萬年前,地球表面溫度急劇下降,使得冰雪線迅速的朝低緯度地區移動,
一部分由於洋版流帶動海水向低權溫地區運動,水流在低溫地帶凝結堆積,
一部分由於板塊運動至低溫地區,由強烈大氣流帶動至陸地板塊形成湖泊或者陸地冰山,
地球表面液態水量減少。由於地球長期板塊運動,擠壓,碰撞,分裂,板塊的生長邊界產生了海溝,裂谷,在板塊的消亡邊界產生了山脈,海嶺。
海溝佔用了一部分水,使海平面降低,山脈阻擋了一部分水流向大陸的運動,海嶺減緩了水流運動的速度,這些都保證了大陸不被海水淹沒。
這就是現在,陸地和海洋形成目前格局的過程。
❺ 陸地和海洋對大氣的影響有何區別
陸地和海洋的熱力性質不同,對大氣的影響不同;陸地的比熱容小於海洋,所以陸地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大;海洋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小,對應出現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 受盛行西風帶控制,位於南北緯40 至60 度間的大陸西岸大陸性氣候最顯著的特徵,是氣溫 年較差或氣溫日較差很大。 在氣溫 的年變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別 出現在 變化中,最高溫度出現的時間較早,通常在 13~14 時;最低氣溫一般出 現在拂曉前後。大陸性氣候的另一 重要特徵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節和地區分布不均勻。大陸性氣候影 響下的地區,一般為乾旱和半乾旱地 區,降水量一般不到400 毫米,甚至 在50 毫米以下。
由於海洋巨大水體作用所形成的氣候。包括海洋面或島嶼以及盛行氣流來自海洋的大陸近海部分的氣候。海洋氣候有以下特點:①氣溫年變化與日變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觀測不到日變化。年變化的極值一般比大陸後延1個月,如最冷月為2月,最暖月為8月。在高緯地區最冷月還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秋季暖於春季。②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降水日數多,但強度小。多雲霧天氣,濕度高。③在熱帶海洋多風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與中國南海是台風生成和影響強烈的地區。熱帶風暴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氣象災害。多數臨近海洋的大陸地區,都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西歐沿海地區是大陸上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區。
❻ 地理陸地與海洋分布
這個 都是書里的知識 多看看書 就可以填的
❼ 世界地理(世界的陸地和海洋)共八道題
1 B
2 D
3 C
4 D
5 B
6 B
7 A
8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