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下的二級學科
Ⅰ 歷史學下設的一級學科及二級學科分別有哪些
一級學科:考古學,世界史,中國史
二級學科:
060101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060102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回
060103 歷史答地理學
060104 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古文字學)
060105 專門史
060106 中國古代史
060107 中國近現代史
060108 世界史
Ⅱ 地理學關於一級學科的問題
證書上是二級學科的~~~一級學科範圍太廣
Ⅲ 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的具體分類。
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
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根據2011修訂版,共設13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藝術學)、110個一級學科。例如,理學下有數學、物理學、地理學等十餘個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是一級學科再下設若干二級學科,如數學下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就授至二級學科,一般意義上的博碩士點數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二級學科的數目。
(3)地理學下的二級學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我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設置按學科門類,學科大類(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三個層次來設置。
2、按照國家1997年頒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的學科、專業目錄》,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和管理學12大門類,每大門類下設若干一級學科,如理學門類下設數學、物理、化學等12個一級學科。
3、一級學科再下設若干二級學科,如數學下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就授至二級學科,一般意義上的博碩士點數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二級學科的數目。
4、有了一級學科的碩士點,高校就能夠自主在一級學科下設立二級學科的碩士點了,只需備案就可以了。如果沒有一級學科的碩士點,每次申報二級學科的碩士點都要經過層層審批。
Ⅳ 考研"按一級學科招生下設級二級學科"是什麼意思
"按一級學科招生下設級二級學科"的意思是:一級學科含有若干二級學科,二級學科是要報考的專業。有一回級學科的答學校可以自行設立二級學科的專業。
一級學科在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體系設置中,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根據2011修訂版,共設13個學科門類、110個一級學科。
(4)地理學下的二級學科擴展閱讀:
國家標准學科的具體介紹:
1、國家標准學科共設5個門類、58個一級學科、573個二級學科、近6000個三級學科。門類排列順序是:A自然科學,代碼為110-180;B農業科學,代碼為210-240。
2、C醫葯科學,代碼為310-360;D工程與技術科學,代碼為410-630;E人文與社會科學,代碼為710-910。相應五個門類為科技統計使用,不在標准中出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級學科
Ⅳ 為什麼景觀生態學列為地理學下的重要二級學科
為什麼景觀生態學列為地理學下的重要二級學科
一、概念
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gy):版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生權態學分支(主要是地理學與生態學之間的交叉),他是研究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配置及其與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
二、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空間格局(結構)、生態過程(物質流、能量流、物種流、信息流和價值流)、動態變化、人類活動、生態建設等的科學
三、作用與意義
強調尺度在研究生態格局和過程中的重要性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特色之一,尤其是研究宏觀尺度上人類活動對區域生態系統的影響,揭示景觀格局與生態過程之間的關系更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1、研究大尺度地域內各種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
2、景觀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分類、評價、規劃、管理
3、原理方法對促進景觀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有直接指導作用,是人們從宏觀方面認識自然並調節人與自然關系的有力手段
4、應用領域:農業、林業、城市規劃、園林設計、自然保護、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環境治理、資源開發利用等
Ⅵ 景觀生態學為什麼成為地理學的二級學科
景觀生態學為什麼成為地理學的二級學科
景觀生態學專業主要就業去向為科版研機構、高等院校、政權府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國際環保機構等,主要從事生態學及其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
景觀生態學的主要特色是針對景觀生態和環境保護問題,重點開展生態規劃、生態評價、景觀生態監測、景觀模擬、少數民族傳統知識等方面的科學研究,為民族地區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指導。
景觀生態學專業具體要求是:具有扎實的地理科學理論基礎,較好地掌握景觀生態學以及保護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了解學科發展的現狀和動態;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科技手段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方法,能理論聯系實際和獨立從事景觀生態學研究,勝任本領域科研、教學和相關管理工作。
Ⅶ 地理學有哪些專業
地理學主要分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其他分支三種。
更加細化的分支:
自然地理學:生物地理學、氣候學、海洋地理學、地貌學、水文學、冰川學、土壤學、古地理學、海洋學、環境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發展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歷史地理學、語言地理學、軍事地理學、政治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時間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醫學地理學、工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人種地理學
其他: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方誌學、地理數量方法、地理信息系統、景觀生態學、地球空間信息學。
Ⅷ 地質學二級學科
人類對地質的認識,首先是從被視為靜止物體的礦物和岩石的研究開始的。通過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提出了古生物學的理論與方法,並運用於劃分地層,把歷史的觀念引入了地質學。
早期的地質學以研究地殼表層某個地區的岩石為基礎,礦物學、岩石學、地層學及古生物學、構造地質學、區域地質學都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歷史地質學則是概括這些地質實體的發展歷史的綜合性學科。
地質學與物理學、化學結合而產生的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是地球科學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動地質學向現代科學水平發展的重要方面。
現代地質學把地球作為一次整體來研究,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板塊構造說,就是吸收了地震研究、海洋地質調查和古地碰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科學成果,較好地解釋了全球構造問題。
至20世紀80年代,地質學已發展成為包含有下列分支學科的理論體系。這些分支學科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探討基本事實和原理的基礎學科;一類是這些基礎學科與生產或其他學科結合而形成的學科。
礦物學
是研究礦物的化學成分、內部結構、形態、性質、成因、產狀,共生組合、變化條件、用途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科。
岩石學
是研究岩石的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形成條件、分布規律、成因、成礦關系以及岩石的演變歷史和演變規律的學科。
礦床地質學
是研究礦床的特徵、成固、分布及其工業意義的學科。
地球化學
是研究地球各圈層和各種地質體的化學組成、化學作用和化學演化,探討化學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存在形式、共生組合、集中分散及遷移循環的規律的學科。
以地質作用及其留下的形跡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包括下列各分支。
動力地質學
是研究各種地質作用,包括引起這些作用的動力在地球各圈層活動的規律的學科。火山地質學、地震地質學、冰川地質學等均屬這個學科中有特殊內容的分支。
構造地質學
是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構造變形,包括斷裂、褶皺等各種構造形跡及不同類型構造單元的分布、形成、演化和發展,是從總體上研究地質體的構造在時間上及空間上的發展規律及成固和動力來源的學科。大地構造學也屬於構造地質學范疇。
地貌學
地質學
是研究地表形態特徵及其發生、發展和分布的規律的學科。又稱地形學,是地質學與自然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地球物理學
是研究各種地球物理場和地球的物理性質、結構、形態及其中發生的各種物理過程的學科,是地質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邊緣科學。地球物理學在狹義上只研究地球的固體部分,又稱固體地球物理學;廣義的地球物理學還包括對水圈、大氣圈的研究。
地質力學
是運用力學原理研究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及其起因的學科。
以地質歷史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包括下列分支:
古生物學
是研究地球歷史上的生物界及其進化過程的學科。主要是對保存在地層中的化石的研究。
地層學
是研究成層岩石的時空分布規律,包括地層的層序和時代及其地理分布、地層的分類、對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學科。
地層對比
歷史地質學
是研究地球的發展歷史和規律,包括地球上生物的進化歷史,古沉積相的分析和古地理面貌的復原,以及地殼地質構造和有關地質作用的演變等方面的研究,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古地理學
是研究地球歷史上的海陸分布及其他自然地理特徵與發展過程的學科。
地質年代學
是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的順序及其延續的年代數據,地質年代表是其研究的最終成果。
綜合一個地區的地質調查成果,研究闡明該地區地質的總體特徵,探討各種地質作用的相互關系的學科稱為區域地質學。
此外,將地球及其他星球作為一個天體來研究,形成了行星地質學、天文地質學。對地球深部的研究,是剛剛開拓的新領域。
地質學為了開發利用地下資源及改善和利用地球環境,解決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形成了既有理論意義又有生產應用價值的下列各分支學科。
水文地質學
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運動的規律,以合理開發地下水、防治地下水的危害,以及利用地下水的化學、物理特徵找礦、預報地震和防治地方病、保護環境。
工程地質學
是以調查研究和解決各類工程建設中的地質問題為任務,包括評價地基的地質條件,預測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選擇最佳場所、路線,為工程設計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
環境地質學
是研究地質環境質量和人類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關系的學科。
災害地質學
是研究地質災害的發生、分布規律、形成機制和對人類的影響及其預測預防的學科。
生態地質學
是研究各種生態問題或生態過程產生的地質學機理、地質作用過程及其背景的一門學科。生態地質學尚處於探索階段,大多採用植被地理學、地質學、水文地質學的方法和遙感技術研究植物(生物)與地質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今後的理論發展將更側重於地學與生態學的滲透與融合,在植物(生物)與地質因子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梁,突出兩者的協同效應。
其他
金屬礦產地質學、非金屬地質礦產學、石油地質學、煤地質學是把地質學基礎理論用於研究這些礦產資源的成因、分布規律等的學科。這些學科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又有基礎研究性質。
找礦勘探地質學是綜合運用地質學理論和現有的找礦方法、手段尋找礦藏的學科。
礦山地質學是以解決礦山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地質問題為任務的學科。
還有些自成體系、自有理論、與地質學相輔相成,對地質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的技術學科,屬於廣義的地質學或地質科技的范疇。它們包括:運用物理的、化學的方法去取得野外地質資料的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學勘查;運用鑽探或坑探的手段直接向地下取得地質樣品的探礦工程;對各種地質樣品進行實驗測試的實驗室技術;為地質調查提供地形底圖並繪制地質圖件的測繪學;能在遠距離處取得地質資料的航空測量技術和遙感技術以及用於處理地質資料的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等。
隨著研究深度的增加,新的分支學科還在不斷產生各個學科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建立一個更加充實、完整的有關地球的知識體系,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Ⅸ 碩士研究生的「一級學科」與「二級學科」是什麼意思
一級學科復是學科大制類,用四位碼表示。
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用六位碼表示。
這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設置的學科分類,所有學科被分為幾大學科門類,如文學、理學等,學科門類下設很多一級學科,比如管理學、地理學等,一級學科下設許多二級學科,如管理學下設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等,我們通常說的專業,大部分是二級學科,報考的專業是二級學科,但課程開設既有一級學科的課程(打基礎)也有二級學科的課程(專業課學習),一級學科是基礎,二級學科也就是專業。具體分類情況如下:
四位碼為一級學科,
六位碼為二級學科。
[注].二級學科無法申請成為一級學科,但是可以申請成為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而一級學科一旦申請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級學科都可申請成為博士學位授予點。
Ⅹ 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的區別
區別:
一級學科是大類,相當於專業。
二級學科是下面細分的小類,相當於方向,一般是有水平的學校自己開設的。
附:我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設置按「學科門類」、「學科大類(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三個層次來設置。
按照國家1997年頒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的學科、專業目錄》,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和管理學12大門類,每大門類下設若干一級學科,如理學門類下設數學、物理、化學等12個一級學科。
一級學科再下設若干二級學科,如數學下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就授至二級學科,一般意義上的博碩士點數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二級學科的數目。
拓展資料:
學科發展
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即是指在這個一級學科下的所有二級學科都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也就意味著,一個學生只要選擇了這個學科中的任何一個專業,進了校門就可以從本科一直念到博士。這能反映出一個大學或科研院所在這個學科的實力和水平。
但要看這個學科是否全國領先,就要看它裡面的二級學科有沒有國家重點學科以及重點學科的多少。 我國高校學位點(碩士)的申報一般是依託二級學科來進行的,學位點申報成功後,也多設在二級學科之下。重點學科基本屬於二級學科範疇。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二級學科(相當於專業)的地位和作用是決定性的。
所以,從本科專業目錄到研究生專業目錄的修訂工作,都把解決專業設置過細偏窄問題放在首位,都是朝不斷拓寬專業的方向努力。
教育部將高等院校里的學科門類分類為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目錄。
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用四位碼表示。
二級學科是其下的學科小類,用六位碼表示。
二級學科無法申請成為一級學科,但是可以申請成為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而一級學科一旦申請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級學科都可申請成為博士學位授予點。
基本條件
(一)與所屬一級學科下的其他二級學科有相近的理論基礎,或是所屬一級學科研究對象的不同方面。
(二)二級學科要具有相對獨立的專業知識體系,已形成若干明確的研究方向。
(三)社會要對該二級學科有一定規模的人才需求。
(四)學位授予單位應具備設置該二級學科所必需的學科基礎和人才培養條件,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能開設培養研究生所需的系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