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熱帶地理學術

熱帶地理學術

發布時間: 2021-02-21 01:34:47

Ⅰ 劉南威的主要論文

談談地球的外衣——大氣層,廣東廣播資料4輯,1957年。
雷州半島海岸地貌類型,華南師院院刊,1960年。
防城至高雪隘間地形考察報告,華南師院院刊。
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區區劃問題(與曾昭璇),華南師院學報,1960年5期。
對雷州半島地貌類型劃分問題的意見(與張傑人),1961年地貌學術會議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64年。
論自然區劃中等級單位的若干問題(與曾昭璇、李國珍、周祜生),1962年自然區劃討論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64年。
自然地理區劃理論與方法問題(與曾昭璇、李國珍、周祜生),華南師院科學研究論文集,1964年。
十萬大山自然地理(與曾昭璇),廣東師院(原華南師院)學報,1974年1期。
我國的南海諸島,廣東師院學報,1975年1期。
我國古代的航海天文(與李競、李啟斌等),北京天文台台刊,1997年;華南師院學報,1978年1期。
我國熱帶界線問題的商榷(與曾昭璇、李國珍、周祜生),地理學報,1980年1期。
我國民間的航天文,天津航海,1981年3期。
我國古籍記載和民間導航星名考釋,華南師院學報,1982年2期。
西沙、南沙群島地貌與瓊人俗名,熱帶地貌,1982年1期。
我國古代航海天文資料輯錄(與李競、李啟斌、吳鍾琤、王祚奇等),科技史文集(10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
漫話春夏秋冬,中學生之友,1983年3月。
南極和北極,中學生之友,1983年9月。
南海諸島古地名初探,嶺南文史,1984年3月。
南海諸島,網路知識,1989年3月。
日本近海的海流,地理譯極,1984年1期。
日本的六季天氣,地理知識,1984年11期。
黑潮,對馬暖流和親潮,天津航海,1984年2期。
南海諸島瓊人俗名考,華南師大學報,1985年2期。
南國師資大熔爐,地理知識,1986年12月。
日本的主要氣象災害,天津航海,1986年。
過洋牽星圖(與李啟斌、李競),中國古代天文文物論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從歷史文獻看中國熱帶地區范圍(與曾昭璇),熱帶地理,1991年3期。
盲年不宣結婚嗎(與林創家),澳門日報,1990年2月11日。
地球的左鄰和右舍,澳門日報,1991年4月30日。
地球概論課程奠基人——懷念金祖孟教授,金祖孟教授學術思想及生平,華東師大,1991年。
華南師大自然地理40年,華南師大地理系科研成果總覽,華南師大學報雜志社,1991年10月。
中國古代對南沙群島的命名,南沙群島歷史地理研究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
《台灣自然地理》序,廣東省地圖出版社,1993年。
《曾昭璇傳略》序,中華文化研究會,1993年。
廣東省地理研究簡史,歷史自然地理研究,1994年1輯;廣東省·地理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國古代航海天文發展階段,貴州師大學報,1994年增刊。
中國古代對南海諸島的命名,地理科學,1994年1期。
《世界環境問題》序,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
THE NOMENCLTU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IN ANCIENT CHINA, 中國地理科學(英文版),1995年1期。
搞好課堂教學,提高地理教學質量,陝西師大學報,1995年增刊。
《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准地名》中採用漁民慣用地名意義,歷史自然地理研究,華南師大學報雜志社,1996年2輯。
南海諸島地名審定,南海諸島地名論稿,科學出版社,1996年。
《城市生態環境學》序,科學出版社,1996年。
現行南海諸島地名中的瓊人俗名,中國地名,1996年4期。
《南沙群島自然地理》述評,熱帶地理,1997年1期。
兼容並蓄,拓展科學(與曾昭璇、徐君亮),熱帶地理,1998年1期。
《人類環境學》序,科學出版社,1998年。
中國的北回歸線地理標志,澳門日報,1998年2月15日;北回歸線專輯,台灣嘉義北迴文教基金會,1998年10月。
廣東的北回歸線地理標志,北回歸線專輯,台灣嘉義北迴文教基金會,1998年10月,
《北回歸線與廣西資源優勢》序,北回歸線專輯,台灣嘉義北迴文教基金會,1998年10月。
台灣嘉義北回歸線標志,中學地理參考,1999年3月。
中國的北回歸線標志(與鄭宗清),天文愛好者,1999年3期。
台灣花蓮的北回歸線標志,地理教學,1999年6期;澳門《華僑報》,1999年6月2日。
廣東省北回歸線標志興建的歷史回顧,中國地理學90年發展回顧錄,學苑出版社,1999年。
桂平北回歸線標志,地理教育,2002年2期。
廣西桂平北回歸線標志,地理教學,2002年10月。
廣東北回歸線標志紀念封(與黃就順)澳門日報,2002年6月23日。
厄瓜多的赤道標志,澳門教育,2002年3期;地理教學,2002年11月。
厄瓜多的基多赤道紀念碑,天文愛好者,2003年3月。
廣東地理界對北回歸線標志興建和研究的貢獻,地理學在廣東發展的回顧,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11月。
廣東高校的自然地理學教材建設,地理學在廣東發展的回顧,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綜合自然地理學在廣東,地理學在廣東發展的回顧,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澳門自然環境的考察和研究(與卓正大),地理學在廣東發展的回顧,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華南師大地理系地名學研究大事記(與張加恭),地理學在廣東發展的回顧,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
碧海丹心赴永興(與吳郁文),地理學在廣東發展的回顧,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
現行南海諸島地名中的漁民慣用地名,熱帶地理,2005年2期。
記載鄭和下西洋使用牽星術的海圖(與李競、李啟斌),地理科學,2005年6期。
《鄭和航海圖》中的導航星名考釋,經濟地理,2005年增刊。
紀念廣州北回歸線標志落成20周年,天文愛好者,2006年8期;《澳門日報》,2006年7月2日。
勤奮耕耘,善於創新,成就顯著——緬懷曾昭璇教授,熱帶地理,2008年3期。
搞好課堂講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熱帶地貌,2008年2期。
嘉義北回歸線標志100周年,中國國家天文,2008年10月。
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領土主權屬於中國的土地名依據,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4期。
紀念廣東省建成北回歸線標志25周年,熱帶地理,2011年5期。

Ⅱ 熱帶地理的介紹

《熱帶地理》是由廣州地理研究所主辦,華南地區唯一的綜合性地理學術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Ⅲ 熱帶地理和華師學報(自然科學版)哪個好

刊名: 熱帶地理
Tropical
Geography
主辦: 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周期: 雙月
出版專地:廣東省廣州市
語種: 中文屬;
開本: 大16開
ISSN: 1001-5221
CN: 44-1209/N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熱帶地理
創刊時間:1980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刊名: 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主辦: 西華師范大學
周期: 季刊
出版地:四川省南充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673-5072
CN: 51-1699/N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曾用刊名:四川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南充師范學院學報
創刊時間:1980

前者是核心,前者比後者好 企鵝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Ⅳ 畢碩本的簡介


畢碩本,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地理學會會員、中國GIS協會會員,計算機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電氣技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網路與服務計算專業委員會委員。2006年12月被選為江蘇省教育廳「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主要從事數據挖掘、三維可視化、氣象信息融合、計算機人工智慧、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軟體、軟體工程等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先後參加和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其他省級科研項目22項。主持與參加的項目有:中國石油集團總公司科技項目「大慶油田地面建設信息系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長江三角洲地區地下水開采與地面沉降虛擬調控試驗」,863計劃項目「虛擬地理環境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南京師范大學「十五」期間「211工程」學科建設項目「田野考古發掘地理信息系統」等。已在《計算機工程》、《地理科學進展》、《測繪科學》、《計算機科學》、《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系統模擬學報》、《古地理學報》、《熱帶地理》、《計算機應用與軟體》、《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等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70篇,已出版專著1部,編著2部,教材2 部。獲得專利1項、軟體著作權4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5項、廳局級3項,。現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5人,在讀16人。

Ⅳ 中山大學出版的期刊有哪些

中山大學核心期刊目錄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2649 更新時間:2008-11-1
科學通報、中國科學.A、中國科學.B、環境化學、環境科學學報、生態學報、海洋學報、地理學報
、地理科學、自然資源、海洋科學、地理研究、經濟地理、熱帶地理、水利學報、水科學進展、海洋通報、中山大學自然學報(自然版)、氣象學報(中英文版)、大氣科學(中英文版)、氣象科技、熱帶氣象、高原氣象、南京氣象學院學報、應用氣象學報、氣象科學、中國農業氣象、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學報、中國環境科學、上海環境科學、環境污染與防治、重慶環境科學、農業環境保護、大氣環境、海洋環境科學、生態學雜志、生態學報、熱帶海洋、土壤學報、海洋與湖沼、環境遙感、自然災害學報、中國減災、災害學、泥沙研究、測繪學報、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給水與排水、中國給水與排水、環境工程、環境化學
中山大學學報編輯部現負責《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三種全國核心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另有學校的期刊中心掛靠在我部,協助學校負責校內23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的行政業務指導工作。
摘自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Ⅵ 保繼剛的科研簡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旅遊區域經濟影響評價模型及比較研究(2005-200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城市旅遊理論體系、結構功能及遊憩商業區研究(2002-20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旅遊開發的區域效應研究」,批准號:49271032,1993—1995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旅遊地理學的若干理論和方法初步研究,批准號:48900004,1990—1991,已完成。
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珠江三角洲城市旅遊地生命周期及其調控研究,批准號:00101,2001-2003。
Australian Centre for Cooperative Research in Sustainable Tourism (CRC):An Analysis of the Outbound China Market to Australia,2000-2001。(與Trevor Sofield合作,主持廣東部分)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ommunity Perceptions of Hong Kong Disneyland: Its Impacts on Tourism in the Pearl Delta Region. (與 John Ap合作,主持廣東部分) 國家旅遊局項目: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規劃(2006-)
國家旅遊局項目:新疆喀斯特湖旅遊發展規劃(2005-)
地方規劃項目:湖南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
地方委託:黃山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4-2005,已完成
地方委託:西雙版納在瀾湄次區域旅遊合作中的戰略研究,2003-2004,已完成
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國家計委、國家旅遊局:西部旅遊投資規劃(西南片),2002-2003,已完成
湖北省旅遊局:湖北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0-2001,已完成
廣東省旅遊局:「廣東省旅遊發展戰略研究」,1997-1999,已完成
地方委託:蘇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0-2001,已完成
地方委託:桂林市旅遊發展戰略研究,1999-2000,已完成。 · 保繼剛等著:城市旅遊——原理·案例,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 保繼剛等著:旅遊區規劃與策劃案例,廣東旅遊出版社,2005。
· 保繼剛:走過三大洲,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
· 保繼剛:旅遊開發研究——原理、方法、實踐(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 保繼剛等著:旅遊規劃案例,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3。
· 保繼剛、鍾新民、AlanLew主編:發展中國家旅遊規劃與管理,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3。
· 保繼剛等:湖北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1-2020),中國旅遊出版社,2003。
· 保繼剛、鍾新民等:桂林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1-2020),中國旅遊出版社,2002。
· 保繼剛、楚義芳:旅遊地理學(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保繼剛、潘興連、GeoffreyWall主編:城市旅遊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 保繼剛:旅遊開發研究--原理、方法、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 保繼剛、彭華主編:韶關市旅遊發展規劃研究,廣州:地圖出版社,1996。
· 保繼剛、楚義芳、彭華:旅遊地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 陳傳康、保繼剛:北京旅遊地理,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89。
· Stephen L.J. Smith 著,吳必虎譯,保繼剛校:遊憩地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 Ⅰ 旅遊理論、方法、綜述
· 保繼剛:中國主題公園的發展反思及國際主題公園進入中國的透視,風景園林,2005年第2期,26-30。
· 保繼剛、甘萌雨:廣州舊城城市遊憩商業區比較研究,風景園林,2005年創刊號,80-83。
· 宗曉蓮、保繼剛:解構納西古樂神話——對一項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商品的人類學分析,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 保繼剛、劉雪梅:房地產開發主導下城市濱水區更新的反思——以廣州濱江東為例,規劃師,2005年05期。
· 張朝枝、徐紅罡、保繼剛:世界遺產地內索道乘客的特徵、滿意度及其影響——武陵源案例研究,旅遊學刊,2005年03期。
· 保繼剛:研究規范——中國旅遊學術研究的基本前提,旅遊學刊,2005年03期。
· 保繼剛、龍江智:城市旅遊驅動力的轉化及其實踐意義,地理研究,2005,24(2):274-282.
· 龍江智.保繼剛:城市旅遊發展的動力: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年01期。
· 周常春、保繼剛:肇慶城市旅遊競爭力研究——兼論城市旅遊競爭力的分析框架,地域研究與開發,2005,24(2):78-83。
· 劉雪梅、保繼剛: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剖析國內外生態旅遊實踐的變形,生態學雜志,2005,24(3):348-353。
· 李麗梅、保繼剛:基於旅遊者—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人地關系研究——以廣西陽朔為例,中國旅遊研究(China Tourism Research),2005,1(1):4-16
· 孫九霞、保繼剛:社區參與的旅遊人類學研究:陽朔遇龍河案例,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7(1):85-92。
· 朱竑,胡麗芳,保繼剛:三峽旅遊空間拓展影響下的湖北恩施旅遊業發展研究.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版),2005,44(1):112-116.
· 田美蓉著(保繼剛點評):遊客對歌舞旅遊產品真實性評判研究——以西雙版納傣族歌舞為例.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6(1):12-19
· 保繼剛、鄭海燕:蘇州城市旅遊地生命周期的系統動態研究,規劃師,2004,11期:13-16。
· 保繼剛、蘇曉波:歷史城鎮的旅遊商業化研究,地理學報,2004,59(3):427-436。
· 保繼剛、甘萌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旅遊目的地地位變化及因素分析,地理科學,24(3):365-370。
· 戴光全、保繼剛:西方事件及事件旅遊研究的方法,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5(3):13-16,21。
· 戴光全、保繼剛:西方事件及事件旅遊研究文獻分析,世界地理研究,2003,12(4):78-83。
戴光全、保繼剛:西方事件及事件旅遊研究的概念、內容、方法與啟發(上),旅遊學刊,2003,18(6):111-119。
戴光全、保繼剛:西方事件及事件旅遊研究的概念、內容、方法與啟發(上),旅遊學刊,2003,18(5):26-34。
· 保繼剛、孫九霞:旅遊規劃的社區參與研究――以陽朔遇龍河風景旅遊區為例,規劃師,2003,7期:32-38。
· 甘萌雨、保繼剛:城市旅遊競爭力研究初步,現代城市研究,2003,4期:22-25。
· 保繼剛、徐紅罡、李麗梅:從桂林旅遊規劃看中國旅遊規劃的發展,載:發展中國家旅遊規劃與管理(保繼剛、鍾新民、劉德齡主編):21-35,2003,科學出版社。
· 保繼剛、陳勇、鍾韻:桂林市城市旅遊的空間結構,載:發展中國家旅遊規劃與管理(保繼剛、鍾新民、劉德齡主編):147-158,2003,科學出版社。
· 保繼剛:西部旅遊開發的四大問題,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4(1):5-6。
· 保繼剛、古詩韻:廣州城市遊憩商業區(RBD)形成與發展,人文地理,2002,17(5):1-6。
· 保繼剛、徐紅罡、戴光全:「告別三峽游」的影響及理論解釋,地理研究,2002,21(5):608-616。
· 朱竑、柳意雲、保繼剛:老工業城市的旅遊規劃探索,經濟地理(增刊),252-257,2002。
· 鄭海燕、保繼剛:桂林海外客源市場的空間結構演變,經濟地理(增刊),266-271,2002。
· Jigang Bao, Chao Zhang, Life Cycle Model in China 's Tourism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Danxia Mountain in Guangdong Province , Reg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Durban , South Afica ,2002.
· Jigang Bao, Tourism geography as the subject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 China , 1989-2000. Tourism Geographies 4(2), 2002, 148-152.
· 古詩韻、保繼剛:廣州城市遊憩商業區(RBD)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地理科學,2002,22(4):489-493。
· 保繼剛、鄭海燕、戴光全:桂林國內客源市場的空間結構演變,地理學報,2002,57(1):96-106。
· 保繼剛、劉雪梅:廣東城市海外旅遊發展動力因子量化分析,旅遊學刊,2002,17(1):44-48。
· 保繼剛、文彤:社區旅遊發展研究述評,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3(4):13-18。
· 鄭海燕、保繼剛:廣東省居民潛在出遊力的地區差異分析,地域研究與開發,2001,20(3):70-74。
· 保繼剛、徐紅罡、李麗梅、JohnAp:香港迪斯尼樂園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旅遊學刊,2001,16(4):34-38。
· Xu Honggang, Bao Jigang. A System Dynamics Study of Resort Develop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n Tourism Region: A Case Study of Guilin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Thinking in Management, 250-256, Australia , 2000. Editors: G. Altmann, J. Lamp, P.E.D. Love, P. Mandal, R. Smith and M. Warren.
· 丁健、保繼剛:特類喀斯特洞穴旅遊生命周期探討——以雲南建水燕子洞為例,中國岩溶,2000,19(3):284-289。
· 李麗梅、保繼剛:大學生旅遊行為研究——以中山大學為例,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11(4):45-49,54。
· 保繼剛、朱竑、陳虹:基於雙贏戰略的澳門-珠海旅遊互動發展,熱帶地理,1999,19(4):348-352。
· 保繼剛、吳必虎、陸林:中國旅遊地理學20年(1978-1998),載《世紀之交的中國地理學》,吳傳鈞、劉昌明、吳履平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 李貞、保繼剛、覃朝峰:旅遊開發對丹霞山植被的影響研究,地理學報,1998,53(6):554-561。
· 古詩韻、保繼剛:城市旅遊研究進展,旅遊學刊,1998,14(2):15-20。
· 保繼剛: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與旅遊規劃,建築師,1998,6期,41-50。
· 保繼剛、古詩韻:城市RBD初步研究,規劃師,1998,4期,59-65。
· 保繼剛:主題公園發展的影響因素系統分析,地理學報,1997,52(3):237-245。
· 保繼剛:科學認識旅遊業及旅遊規劃,廣東旅遊,1997,第2-3期,16-17。
· 保繼剛、陳雲梅:宗教旅遊開發研究——以廣東南華寺為例,熱帶地理,1996,16(1):89-96。
· 戴凡、保繼剛:旅遊社會影響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學英語態度為例,人文地理,1996,11(2):37-42。
· Fan Dai, Jigang Bao. The 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A Case Study in Dali, Yunnan Province , China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996 ,( 2 ):132 -144 。
· 劉曉冰、保繼剛: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研究進展,地理研究,1996,15(4):92-100。
· 保繼剛、彭華:旅遊地拓展研究——以丹霞山陽元山景區為例,地理科學,1995,15(1):63-70。
· 保繼剛、蔡輝:旅遊開發對南崑山的經濟影響研究,人文地理,1995,10(2):18-24。
· 李海東、保繼剛:漂流專項旅遊開發研究——以廣東樂昌漂流為例,經濟地理,1995,15(2):108-112。
· 保繼剛:喀斯特洞穴旅遊開發,地理學報,1995,50(4):353-359。
· 保繼剛、彭華:名山旅遊地空間競爭研究——以皖南三大名山為例,人文地理,1994,9(2):4-9。
· 保繼剛:大型主題公園布局初步研究,地理研究,1994,13(3):83-89。
· 保繼剛:喀斯特石林旅遊開發的空間競爭研究,經濟地理,1994,14(3):93-96。
· 保繼剛:論旅遊地理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7(2):11-18。
· 保繼剛:引力模型在遊客預測中的應用,中山大學學報,1992,31(4):133-136。
· 保繼剛、梁飛勇:海濱沙灘旅遊資源開發的空間競爭分析——以茂名市沙灘開發為例,經濟地理,1991,11(2):89-93。
· 保繼剛:旅遊者空間行為規律在賓館選址中的意義初探,人文地理,1991,6(3):36-41。
· 郭來喜、保繼剛:中國旅遊地理學的回顧與展望,地理研究,1990,9(1):78-87。
· 保繼剛:首都幾個重要公園遊客量預測,北京旅遊發展戰略,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185-194。
· 保繼剛、楚義芳:七篇旅遊地理碩士論文評介,旅遊學刊,1989,4(1):62-66。
· 保繼剛:旅遊資源定量評價初探,乾旱區地理,1988,11(3):57-60。
· 保繼剛、唐新民:區域旅遊發展戰略理論初探,雲南社會科學,1988年5期,14-19。
· 陳健昌、保繼剛:旅遊者行為研究及其實踐意義,地理研究,1988,7(3):44-51。
· 保繼剛:頤和園旅遊環境容量研究,中國環境科學,1987,7(2):32-38。
· 保繼剛:旅遊者行為研究,社會科學家(桂林),1987(6):19-22;另載:人文地理研究(吳傳鈞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294-304。
Ⅱ 旅遊開發
· 保繼剛、古詩韻:珠海市RBD發展研究,城市旅遊的理論與實踐,p.10-15,保繼剛等主編,科學出版社,2001。
· 徐頌軍、保繼剛:廣東發展農業生態旅遊的條件和區域特徵,經濟地理,2001,21(3):371-375。
· 保繼剛、柳意雲:武漢市主題公園發展探討,地域研究與開發,2000,19(1):66-69。
· 保繼剛:珠江三角洲主題公園發展回顧,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11(2):15-19。
· 保繼剛、朱竑:珠海城市旅遊發展,人文地理,1999,14(3):7-12。
· 朱竑、保繼剛:廣東文化中的弊端對廣州都市旅遊的負面影響,嶺南文史,1999年3期,59-61。
· 保繼剛、朱竑、劉曉冰:珠海市旅遊發展模式及驅動機制研究,特區探索,1998,(5):19-21。
· 保繼剛:深圳市主題公園的發展、客源市場及旅遊者行為研究.建築師,1996,第70期,4-20,26。
· Jigang Bao, 1996. Theme Parks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China . Abstract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92nd Annual Meeting , Charlotte , North Carolina .
· 劉舸、保繼剛:都江堰市旅遊區位分析與旅遊業發展研究,經濟地理,1994,14(2):86—88。
· 保繼剛:廣東小坑國家森林公園旅遊開發可行性研究,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4,10(2):51—55。
· 保繼剛:深圳、珠海大型主題公園布局研究,熱帶地理,1994,14(3):266-272。
· 保繼剛:雲南省旅遊區劃及其分區開發研究,雲南地理環境研究,1993,5(增刊):40-48。
· 保繼剛、蔡靜影:潮州旅遊業:困境、機遇、發展,廣東旅遊,1993年12期,9-13。
· Bao Jigang,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enzhen, Technical Program Abstracts of the 27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Washington.
· 保繼剛:深圳市客源市場、賓館酒店與旅遊資源對應開發關系,深圳市旅遊發展規劃(陳傳康等主編),同濟大學出版社,1992,36-59。
· 保繼剛、王雲鵬:德宏旅遊區位分析及其資源開發研究,德宏經濟,1990年,1、2期合刊,36-44。
· 史靜一、保繼剛:遵義旅遊區開發研究,貴州社會科學,1989年9期,24-28,37。
· 保繼剛、戴金榮:黔東南旅遊資源開發探討,貴州社會科學,1988年1期,41-45。
· 保繼剛、周之穗、唐新民:試析滇中「三湖一山一市旅遊區開發的層次結構,雲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文稿,1988年7期,16-22。
· 保繼剛、周之穗等:雲南省旅遊業開發,雲南國土,1988年總第十三期,13-27 。

Ⅶ 《熱帶地理》,這個期刊怎麼樣

您好,該雜志來之前是核心期源刊,14年之後沒有評審上核心期刊,但是影響力還是很高的,簡介如下:

《熱帶地理》是由廣州地理研究所主辦、華南地區唯一的區域性綜合地理學術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1980年創刊,雙月刊(逢單月5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報道熱帶亞熱帶地區地域特色明顯的具有知識增量意義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學及其各分支學科、相鄰或交叉學科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論文,特別歡迎反映現代地理學發展方向的優秀綜述性論文,研究簡報,地理學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介紹,學術、科研動態及開放實驗室介紹等。不拒絕全國尺度、國際尺度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但不接收在研究地域上具有明顯偏離的來稿。

Ⅷ 地理學領域最新核心期刊排名那裡下載啊

1.地理抄學報
2.地理研究
3.地理襲科學
4.人文地理
8.乾旱區地理
6.中國沙漠
7.經濟地理
5.地理科學進展
9.乾旱區研究
10.濕地科學
11.經濟地理
12.山地學報
13.地球科學進展
14.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15.熱帶地理
16.乾旱區研究
17.極地研究
18.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19.湖泊科學
這是最新版核心K9、P9類的排名。

Ⅸ 熱帶地理這個雜志是什麼級別

《熱帶地理》是由廣州地理研究所主辦,華南地區唯一的綜合性地理學術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Ⅹ 蔣忠誠的近年來發表的論著

1、Jiang Zhongcheng, Yuan Daoxian, Discussion of 『Hydro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forestation of the stone karst aquifers of south China』 by Peter
W.Huntoon, Ground Water, March一April, 1993
2、Jiang Zhongcheng, An analysis on formation of fengcong depressions in China, Carsologica
Sinica,vol.15, No.1-2, 83-90. 30屆國際地質大會口頭發言論文, 被編入荷蘭VSP出版社出
版的30屆國際地質大會論文集《Environment Geology》,1996
3、蔣忠誠、謝運球,章程等,北京西山地區岩溶景觀資源的保護方案研究,《自然資源》,1997年第6期
5、蔣忠誠,廣西弄拉白雲岩地區的岩溶地球化學研究,《中國岩溶》, Vol.16,N0.4,1997
6、蔣忠誠, 論中國岩溶峰叢窪地的形成,30屆國際地質大會論文集中文版《環境地質》,地質出版社,1997
7、蔣忠誠,中國南方表層岩溶帶的特徵及形成機理,《熱帶地理》, 4期, 1998
8、蔣忠誠,西南岩溶石山的生態特徵與環境治理方法探討,《全國農業地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地質出版社,1998
9、蔣忠誠,論西南岩溶石山生態恢復和環境治理,《當代經濟發展與改革文選》,西南科技出版社,1998
10、Jiang Zhongcheng,Yuan Daoxian,Source-sink of CO2 in Karst areas of China,《Epsodies》,Vol.22(1),1999
11、蔣忠誠,岩溶動力系統的元素遷移,《地理學報》1999,54(5)
12、蔣忠誠 袁道先,中國南方表層岩溶帶的結構、岩溶動力學特徵及其地意義,《地球學報》,1999,20(3)
13、蔣忠誠、試論廣西洞穴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廣西旅遊資源》,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
14、蔣忠誠,中國南方表層岩溶系統的碳循環及其生態效應,《第四紀研究》2000年3期
15、蔣忠誠,論南方岩溶山區生態環境的元素有效態,《中國岩溶》,2000,19(2),
16、蔣忠誠、蔣小珍、雷明堂,運用和溶蝕試驗數據估算中國岩溶區大氣2的匯,《中國岩溶》,2000,19(3),
17、蔣忠誠,岩溶峰叢窪地生態農業優化模式探討,《廣西科學》,2001,7(4);
18、蔣忠誠、王瑞江、裴建國等,我國南方表層岩溶帶及其對岩溶水的調蓄功能,《中國岩溶》,2001,20(2),106-110
19、蔣忠誠,岩溶峰叢窪地石山區的土地整理,《廣西國土資源研究文集》,廣西科技出版社,2002
20、蔣忠誠,阻擊石漠化,《中國地質調查》,2002年4期;
21、Jiang Zhongcheng,David Dian Zhang, Labile content of elements in karst environments and its effects to vegetation in south China,《Newsletter IGCP 448》,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3
22、蔣忠誠 袁道先,2003,西南岩溶區的石漠化及其綜合治理綜述,《中國岩溶地下水與石漠化研究》,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3-19
23、蔣忠誠、劉再華、裴建國等,我國西南典型地區表層岩溶水自動化監測初步成果,《地下水調查技術與方法論文集》,地質出版社,2004
24、蔣忠誠,廣西及其生態環境領域近十年來的主要研究進展,《南方國土資源》,2004,23(11):19-22
25、蔣忠誠等,岩溶峰叢窪地生態重建技術與示範,《中國地質科學院1999-2003年科技成果匯編》,地質出版社,2004
26、蔣忠誠等,貴州盤縣老廠竹根水成因分析,《地球與環境》,2005,33(1):11-15
27、蔣忠誠 夏日元 時堅等,西南岩溶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效應與潛力分析,《地球學報》,
2006,27(5):495-502
28、蔣忠誠,西南岩溶典型地區表層岩溶水的調查與開發,《中國西南地區岩溶地下水資源開發與利用》,地質出版社,2006:1-11
29、徐勝友,蔣忠誠,我國岩溶作用與大氣溫室氣體CO2 源匯關系的初步估算,《科學通報》,
vol.45(14), 1997
30、袁道先、蔣忠誠,IGCP379「岩溶作用與碳循環」在中國的研究進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0年1期,49-55
31、姚長宏、蔣忠誠,西南岩溶地區植被喀斯特效應,《地球學報》,2001,22(2):159-164
32、周遊游、蔣忠誠、韋珍蓮,廣西中部喀斯特乾旱農業區的乾旱程度及乾旱成因分析,《中國岩溶》,2003,22(2):144-149
33、勞文科、蔣忠誠、時堅等,洛塔表層岩溶帶水文地質特徵及其水文地質結構類型,《中國岩溶》,2003,22(4):258-266
34、何子平、蔣忠誠、呂維莉等,岩溶動力系統對典型石灰岩土肥力特徵的影響,《中國岩溶》,2001,20(3):230-235
35、裴建國、蔣忠誠,水城盆地岩溶水資源現狀分析, 《中國岩溶地下水與石漠化研究》,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48-154
36、鄧艷、蔣忠誠、藍芙寧、李恩香,廣西木論兩種瀕危植物的元素背景值比較,《中國岩溶》,2002,21(4):299-302
37、李恩香、蔣忠誠、鄧艷,萬華岩地下河系統,《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2期
38、藍芙寧、蔣忠誠、鄧艷等,廣西岩溶區森林群落及其生態因子的比較研究,《中國岩溶》,2004,23(1):30-36
39、李恩香、蔣忠誠、鄧艷,廣西弄拉岩溶植被不同演替階段的主要土壤因子及溶蝕作用的特徵,《生態學報》,24(6),2004
40、鄧艷、蔣忠誠、藍芙寧、侯滿福,弄拉典型峰叢窪地生態系統中青岡林群落的小氣候特徵比較,《廣西科學》,2004,43(3):236-242
41、鄧艷、蔣忠誠、曹建華等,弄拉典型峰叢岩溶區青岡櫟葉片形態特徵及對環境的適應,《廣西植物》,24(4):317-322
42、王瑞江、姚長宏、蔣忠誠,貴州六盤水石漠化的特徵及成因研究,《中國岩溶》,2000,20(3):12-17 1、《北京西山岩溶》,廣西師大出版社,1996,(合著)
2、《中國岩溶動力系統》,地質出版社,2002,(合著)
3、《碳循環與岩溶地質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合著)
4、《中國西南岩溶生態系統及其生態環境建設》,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合著)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