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主要內容

發布時間: 2021-02-20 20:16:20

Ⅰ 「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或者叫作人的解放。

Ⅱ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有哪些特點

馬克思主義主要內容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二是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徵
1.科學性和革命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是指它以客觀事實為根據,以揭示事物的規律為己任,通過概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從而為人類正確地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集中體現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辯證法觀察事物,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反對把客觀世界和人的認識絕對化、凝固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本質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2.實踐性和階級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顯著的特徵,一是它的實踐性,全面論證了實踐在哲學中的基礎地位,強調理論依賴並服務於實踐,哲學的任務不只是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二是它的階級性,公開申明它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實踐性所決定的,也是它的階級性所要求的,在實踐性和階級性的基礎上,實現了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成為解放全人類,推動社會進步的思想武器.

Ⅲ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或者叫作人的解放。馬克思主義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延伸:人的解放和發展人的解放和發展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的過程,它是人的創造性本質和整體意志的自然,不以任何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人的解放和發展是一個不斷探索創新的過程,人的解放發展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也是不斷革新的,人類不斷為自己的解放和發展確立新的方向和目標。只要人類存在一天,這個過程就不會完結。人的解放和發展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相互作用的過程。這種相互作用主要表現為人對自然和社會物質精神環境條件的適應、利用、改變和改造,這種適應利用改變和改造形成了人類特有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和精神生產生活方式。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核心就是創造力的集中體現——生產力——物質和精神的生產力。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類具有不同的物質生產生活方式和精神生產生活方式,從而形成了與各不同時期相適應的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人類創造的文明隨著人類創造力的積累發展上升而不斷進步,人的解放和發展也不斷的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邁進。人的解放和發展的過程是長期的曲折的復雜的。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幾千年的歷史看,人的解放和發展充滿了矛盾和艱辛,血與火成了磨礪人類創造之劍的基礎,人類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不得不同自己的同類作殊死搏鬥,創造力在真善美與假惡丑、文明與野蠻、富裕與貧窮、先進與落後的斗爭中交相輝映,人的解放和發展的歷程灑滿了腥風血雨,充滿了艱難險阻。但人的解放和發展並沒有因此止步。所有的經驗和教訓都使人類為獲得新的解放和更大的發展而不斷前進。人類社會演進到今天,人類近現代以來三個最偉大的創造——科學技術、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使人類的創造力,進而使人類社會的生產力獲得了空前的大發展,使人的解放和發展進入了一個不同於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全新階段。六十五億人口的地球變成了一個村落,二百五十億光年的觀測距離使人的視野空前擴大,而虛擬世界的出現、傳統社會諸多界限的消失,人類解放和發展孜孜以求的普世價值和夢想——獨立自主、平等自由、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等,正在以新的方式和形式得以實現。當然,人類的解放和發展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問題和挑戰,而目前最大的挑戰者已不是自然和別的什麼,而是人類自己。

Ⅳ 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是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的世界觀,是工人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階級爭取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它是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特別是19世紀歐洲重大社會科學成果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簡單來說,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即人的解放學。國際無產階級領袖和革命導師卡爾·亨利希·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立的思想體系,無產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按照列寧在1913年的提法,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根據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論》也可作此分類)。另外,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還對其哲學分別做了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角度的解讀。由於馬克思學說涉及領域之廣,使得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分別都在自己的領域內對其進行闡釋,因此還可以根據學科分工考察其內容。「馬克思主義」一詞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學說的總稱在馬克思在世時已經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末法國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中曾廣泛使用,但內容受到歪曲,馬克思對此提出尖銳批評。恩格斯在80年代初開始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並在1886年專門作了說明。
主要組成部分
作為無產階級思想體系的馬克思主義,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3個組成部分。這三個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們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徵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是在同各國工人運動和革命斗爭實踐的結合中發展的;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斗爭中發展的;是在對時代發展提出的新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進行創造性研究過程中不斷發展的 。 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後,他們的繼承者繼續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帝國主義理論。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制定了關於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學說。他總結了蘇維埃俄國的實踐經驗,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使馬克思主義進到一個新階段——列寧主義階段。在中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中國歷史、社會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只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抽引出來的,實質上可以歸結為以下 3個規律:從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辯證法是關於一切運動最普遍的規律的科學。運動的根源在於矛盾。矛盾雙方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之中。人們要認識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必須通過實踐,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個別人的認識又是有限的,這個矛盾要在無窮無盡的、連綿不斷的世代中解決。
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兩者的結合構成生產力。人們在發展生產力時也發展著一定的相互關系,即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總合起來就構成為社會關系。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性質隨著生產力的改變而改變。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等;所以每一個歷史時代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礎。從原始公社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是在現實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個人在歷史上有一定作用,每個時代都需要而且能夠創造出自己時代的偉大人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基礎的各個時代的生產關系,尤其是著重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創立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深刻、最詳細的證明和運用。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的規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商品生產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生產的重要特點是自由僱傭勞動制,工人的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維持和再生產勞動力而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馬克思發現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創造的價值同它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雇傭工人每天除了補償自身勞動力價值以外,還必須額外工作若干小時,馬克思稱之為剩餘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稱之為剩餘價值。還對剩餘價值率、絕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剩餘價值的分解等等作出科學分析。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揭示資本家剝削的秘密,成為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馬克思把社會產品按價值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 3個部分,從而分析了資本主義實現價值和剩餘價值的深刻矛盾。論證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社會性和私人資本主義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日益暴露和周期性經濟危機的不可避免性。馬克思闡明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指出資本積累必然造成社會兩極分化,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對抗更為尖銳。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同資本主義私有制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從而資本主義不可避免地要讓位於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 唯物史觀的發現,使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成為可能。剩餘價值的發現,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性質及其運動規律。這為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奠定了理論基礎。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它的任務是研究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歷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本身的性質。它是最直接又全面指導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斗爭的行動科學。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合乎規律的結果,推翻資本主義並實現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是通往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為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在低級階段,各方面還存在舊社會的痕跡,實行的是等量勞動的交換;在高級階段,隨著個人的全面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那時將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共產主義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要保證社會主義革命獲得勝利並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工人階級必須組成與有產階級一切舊政黨對立的獨立政黨。工人政黨要有一個新的科學世界觀作為理論基礎,它比其餘無產階級群眾更善於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始終代表著整個運動的利益,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共產黨在為實現自己綱領的斗爭中要實行正確的戰略策略,要使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要善於爭取各種同盟者,善於同其他政黨採取種種共同行動。
馬克思主義除了以上 3個主要組成部分之外,還包括政治學、軍事學、歷史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內容。

Ⅳ 馬克思主義學說 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

第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簡稱馬哲。包括唯物論和辯證法,這是最基礎的,是高中政治的主要學習內容。

第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主要講價值規律和剩餘價值等,以及與之相關的政治體制。

第三,科學社會主義。主要講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建設發展。

同時,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會有新的內容,與社會主義國家實際結合後產生新的發展。包括前蘇聯的列寧主義,中國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時俱進等。

(5)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經接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從1841年下半年起轉向 L.A.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他們吸取G.W.F.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而擯棄其唯心主義,吸取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而擯棄其形而上學和社會歷史問題上的唯心觀點,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基礎的各個時代的生產關系,尤其是著重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創立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其前身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深刻、最詳細的證明和運用。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的規律。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它第一次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指明正確的道路,而且為各門科學的發展提供銳利的武器。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一百多年來,它指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取得重大勝利,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在進行深刻的科學研究工作的同時,親身參加和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建立無產階級的革命組織,指導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在運用中必須同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俄國的領導者——列寧在世界歷史進入帝國主義的時代向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各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在結合本國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

Ⅵ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說,即人的解放學。

Ⅶ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Ⅷ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是

馬克思主義主要內容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二是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回哲學是科答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歷史形態.唯心主義的根源、基本觀點及主要形態.舊唯物主義的成就和缺陷.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的偉大發現.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開放並不斷發展著的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代科技革命.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Ⅸ 《地理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斯特拉來波的《地理學》共分自17卷:其中頭2卷是引言;第3卷至第10卷講述了歐洲地理,特別是西班牙、高盧、不列顛、義大利、日耳曼、斯基泰、巴爾干半島等地區的地理狀況;第11卷講亞洲的概貌;第12卷至第14卷講小亞細亞;第15卷講波斯和印度;第16卷講兩河流域、敘利亞、阿拉伯;第17卷講埃及和北非地區的地理狀況。這種將歐亞非三大洲囊括其中的世界地理學,充分顯示了羅馬帝國時期人們視野的開闊和空間觀念的拓展,直到哥倫布航行美洲之前,該書一直是涉及歐洲已知世界全部的名作。

Ⅹ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基本內容是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基本范疇,是其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理論表達。這些基本原理和范疇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

(10)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產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嶄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經接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從1841年下半年起轉向 L.A.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他們吸取G.W.F.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而擯棄其唯心主義,吸取費爾巴哈哲學中唯物主義而擯棄其形而上學和社會歷史問題上的唯心觀點,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哲學觀念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稱,其前身是德國古典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