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家提出的三種技術
『壹』 地理探究學習中教學設計哪些技術
這種模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採用任務驅動法,完成教學任務。
它的基本要求為:備課時,首先教師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將教學內容製作成課件或網頁;然後教師向學生呈現教學資源並提出任務
『貳』 地理科學技術包括什麼
RS(遙感),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簡稱3S技術
『叄』 以下哪一項不是地理學家應該具備的技術
以下哪一項不是地理學家應該具備的技術:
A、地理觀測、調查與信息獲取的技術
B、理論知識
C、地理實驗與分析的技術
D、地理綜合與集成的技術
正確答案: B
『肆』 地理能力主要有哪兩種劃分方法,分別包括哪些能力
(1)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地理知識、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2)地理素養是一個復合性概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一種尺度的劃分都會破壞地理素養的整體結構。但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筆者依據地理素養的內容,把地理素養分為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實際上,這三個部分也是相互包含的。(3)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4)地理素養構成要素論其重要性並不處於同一層面之中,它們在構築地理素養過程中的職能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一)地理科學素養
地理學是一門旨在解釋地區特徵以及人類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現、發展和分布情況的科學。[1]它不僅包括以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為核心的特有知識體系,也蘊涵有區域比較、區域綜合與分析、觀察、野外實踐等獨特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此外它還包含了地理學家在探索地球表層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因此,地理科學素養是公眾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備了公眾科學素養的共性特徵,也融合了地理學科的個性特徵。筆者依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未來社會的需求,把地理科學素養的構成劃分為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五個組成部分
1.地理科學知識
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是養成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和地理科學品質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指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地理基礎知識,如地理術語、地理概念、地理現象、地理空間分布、地理過程、地理因果關系、地理特徵、地理規律、地理科學史等內容。總體來說,地理科學知識涵蓋了以下幾個問題的內容:「它在哪裡?它是什麼樣子的?它為什麼在那裡?它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它產生了什麼作用?怎樣使它有利於人類和自然環境?」
2.地理科學能力
地理科學能力是學生智力、能力與地理學科的有機結合,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地理科學能力既應該包括一般科學能力,也應該包括地理學科特有的科學能力。美國《國家地理標准》將地理能力目標確定為培養五項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問題的技能;(2)收集地理問題的技能;(3)整理地理問題的技能;(4)分析地理問題的技能;(5)回答地理問題的技能。雖然這五項地理技能與地理學家的科學研究過程基本吻合,但應該說突出反映了一般科學能力,並沒有真正體現地理學科特色。盡管地理思維、想像、觀察等能力的培養要求已蘊涵在五項核心技能當中,但仍不利於突出地理科學能力的培養重點。我們試圖依據《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提到的地理學的幾個核心問題,[1]對應給出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相應能力:(1)空間定位能力;(2)區域差異的比較與概括能力;(3)空間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4)空間分布格局的覺察能力;(5)地理過程的簡單預測與合理想像能力。
3.地理科學方法
地理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地理科學對象,以及作用於地理科學對象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途徑和手段,地理科學思想方法是其核心。科學方法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各國基礎教育的重要支撐。地理科學方法教育是學生學習地理科學知識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更是地理科學素養養成的重要基礎。地理科學方法中包含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但在地理科學素養的養成中,更要側重培養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科學方法,如地理觀察、地理實地考察或野外調查、區域綜合分析、區位比較、地理實驗等方法。
4.地理科學品質
地理科學品質包括地理科學精神、地理科學態度以及對地理科學的興趣、情感和動機等。其中地理科學精神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對學生從事地理科學認識活動起著指導和制約的作用,力圖讓學生領悟與感受地理學家在科學探索和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品質和崇高精神。地理科學精神是指在地理科學研究和交流過程中逐漸地、自然地形成的約束科學家行為的價值規范或准則,即實事求是,崇尚理性,尊重實踐,不固守傳統,不迷信權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敢於堅持真理,謙虛、謹慎,不怕困難和挫折,善於團結合作,樂於思想交流,遵守科學的職業道德等。歸納起來,地理科學精神包括地理科學研究中的理性精神、求實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地理科學態度是指個體對地理科學現象和本質作出的反應,它具有理智、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
5.地理科學意識
地理科學意識指社會群體或個人對地理科學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程度。它包括正確的地理科學觀、地理科學技術觀以及正確理解和應用地理科學與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等內容。地理科學意識是正確認識地理科學價值、合理運用地理科學技術的關鍵,因此是地理科學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地理科學素養的上述組成之間並不是孤立的、分離的,各種構成彼此互相滲透、互相作用、互相聯系,構成了地理科學素養的主體。其中地理科學知識和地理科學能力屬於智力因素,而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屬於非智力因素。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也是地理科學能力發展、地理科學方法運用、地理科學品質養成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的質和量決定著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地理科學能力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也是溝通和聯系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的橋梁和紐帶。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能夠為地理科學知識的學習、地理科學技能的培養「解放思想」、導引方向。
(二)地理人文素養
地理人文素養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識和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兩個部分。人文地理知識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經濟、旅遊、人地關系等相關內容。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關「人對自然的基本態度」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識、「尊重自然、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人口道德」意識、「資源道德」意識、「環境道德」意識、國家意識、地理美等內容。[3]
圖2 地理人文素養的構成
(三)地理技術素養
地理技術素養是指對地理技術的正確辨別、全面理解與綜合應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術知識、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三個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專業性很強,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習者要求的廣度與深度應有所不同。
1.地理技術知識
地理技術知識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基礎,也是養成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地理學在工程技術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拓寬地理學應用領域的同時,也給中學地理素養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地理技術知識主要包括3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的防治技術;景觀生態設計;不同區域尺度多維要素的規劃技術;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的預測、防治技術;地理多媒體教學技術;等等。
2.地理技術能力
地理技術能力是地理技術素養的核心,是對地理技術知識的深化與應用。圖3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地理技術能力主要包括:(1)運用3S技術進行地理信息處理的能力;(2)運用區域規劃知識進行城鄉規劃、旅遊規劃的能力;(3)對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進行防治的能力;(4)對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進行預測與防治的能力;(5)利用地理多媒體技術製作地理課件的能力;(6)正確選擇並運用地理技術的能力。
圖3 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
3.地理技術觀點
地理技術觀點是地理技術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主要包括:(1)知曉地理技術的正面和負面影響;(2)明晰地理技術與地理科學、社會的關系。
如果認為我回答的好記得給贊哦。
bewmmjotsy60484771662016-12-16 14:54:36
『伍』 地理科學與遙感技術的區別
「地理科學」來這一概念是在源1986年由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理論層次(基礎科學)、技術理論層次(技術科學)、技術層次(工程科學)。一般認為,基礎理論層次包括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部門地理學(如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及其分支);技術理論層次主要是研究應用的地理理論,如建設地理學、應用地貌學、應用氣候學等;技術層次包括災害預報、生態設計、區域規劃、計量地理學、地理制圖、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實際應用技術。
遙感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探測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感測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並最後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地理國情監測雲平台上有關於遙感技術的應用。
『陸』 對地理學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 三種技術 是
地理學不限於研究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內地研究其組成容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它著重於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徵和時、空變化規律。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分為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綜合的復雜程度也不同。高層次的綜合研究,即人地相關性的研究,是地理學所特有的。
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是一個橫斷學科,它與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個層圈或某一個層圈中部分要素的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如研究大氣的大氣物理、研究岩石圈的地質學、研究人類圈的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等等。地理學從這些學科中吸取有關各種要素的專門知識,反過來又為這些學科提供關於各種要素及與其它現象間聯系的知識。
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研究又有區域性的特點。由於不同的地區存在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一種要素在一個地區呈現出的變化規律在另一個地區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研究地理區域就要剖析不同區域內部的結構,包括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區域整體中的作用,區域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發展變化的制約關系。地理區域性研究的內容包括區域內部結構和區際關系兩個方面。
『柒』 科學家治理沙漠的三種新技術分別是針對沙漠中的什麼現狀入手研究的
答案:
從沙漠中缺乏綠色植物
缺水植物無法生存
風沙流動
科學家治理沙漠的三種新技術分別是從沙漠中缺乏綠色植物、缺水植物無法生存和風沙流動不能固定的現狀入手研究的
『捌』 簡要說明所學習的三種地理信息技術有何聯系與不同
RS_遙感(人抄視力的延伸襲,只要相當於「看」的就選)應用於環境監測,資源普查,氣象監測,災害監測,農作物長勢等等,重在信息收集獲取;
GPS_全球定位系統.功能是定位和導航.比如車載導航儀,手機帶的導航和定位功能等.由三部分組成(用戶部分,衛星,地面接收站)。但是要注意只有用戶有GPS接收機才能對其導航和定位。
GIS_全球定位系統(相當於地圖的延伸)只要是「分析」「統計」「設計」等相關字眼就是用GIS,因為它是地圖的集合,相當於呈現多張地圖.所以怎麼用地圖就是怎麼用GIS
『玖』 地理信息科學三大技術核心之間的關系
地理信息科學三大核心技術之間的關系是緊密聯系的,互相依靠的。
『拾』 地理學家需要具備的技術有哪些
地理學家需要具備的技術有哪些?地理學家,地理學家要具備的就是識別識別方向的能力,然後還有嗯,檢測地理含含含各種礦物質的能力,發現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