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習方法初二下冊
⑴ 八年級下冊的生物,地理學習計劃
一.強化地圖教學,提高學習能力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拐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因此,考生讀圖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地理成績的好壞.在最後的12周中,老師應指導學生將地圖裝在大腦里,培養自己圖文轉換的能力,做到腦中有圖,心中有理.
二.關注生活,關注熱點,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社會熱點,焦點,身邊的生活環境問題往往是地理考試的切入點.老師要指導學生將這些問題回歸課本,從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述和評價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生產和生活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三.重視學生考試技能的培養
首先,要加強讀題和審題能力的訓練.老師在平時訓練中,要注意經常變換題型,防止學生答題時的定勢現象.其次,要注意語言運用的准確性.答卷中用詞不準確或不完整,也會影響得分.最後,要注意檢查.特別是選擇題,得分容易失分也容易.做完後一定要認真檢查
生物復習計劃
一、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
在中考復習中,生物課還是要回歸教材,回歸到基礎知識上來。一般老師在組織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都會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路,之後隨著習題的增多和復習內容綜合性的加強,對於被動建構的知識網路、每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等,一些同學可能會重新模糊起來,這時再次梳理知識就非常必要。要盡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塊內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試大綱》中的知識體系,把散落在課本中的知識框架整理清楚,還應該把做過的或者老師曾經在學校考過的試卷再認真瀏覽一遍, 不管題目以前做對了還是做錯了都要看一下。這樣可以把主幹知識通過試卷串聯起來,這是沖刺復習的方法之一。
二、看糾錯本
檢視自己曾經出現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范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地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中考中重現。
三、加強記憶
對於生物學的學習來說,僅有對知識的理解是不夠的,大家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復習的最後階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記牢課本中的一些重要結論,如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等,這些結論往往就是答題的落腳點。另外,通過記牢課本上相關的圖解來理解課本中的主幹知識,也同樣是一種很好的復習方法。四、選做前幾年的中考題
這一階段,大家應慎做模擬題,但應該選做一些近3年的中考題,以便進一步明確中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方便最後的復習鞏固。模擬考對學生的復習效果是一次很好的檢查,它不僅評估考生的成績,更可以幫助考生檢查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所以一定要仔細分析考試中失分的原因。一般來說,有的失分顯示出復習有遺漏,表現在考生對某知識的理解含糊不清;有的失分顯示出學習習慣不好,浮躁不踏實,表現在沒看清題意等所謂的粗心而做錯;有的失分顯示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不強,表現在答非所問或應用性問題失分;有的失分顯示出基本能力較弱,表現在簡答題出錯;有的失分顯示出解綜合題能力不強,表現在解題不完整或思路混亂或不正確等等。只有仔細地分析失分原因,才能相應地制訂本階段復習策略。
五、注意應試答題技巧
第一要仔細審題,見到一道試題後,首先要弄清題目所涉及的所有概念的含義和一些重要詞語的作用,排除表面現象的迷惑,以保證對題意的理解准確無誤。其次,要抓住關鍵詞句,這樣才能找到解題的突破口。第三,要學會避陷阱、破定勢,要善於發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第四,要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將所給信息進行合理轉換,如換一種方式表述條件、將圖表轉換成文字、將文字信息轉換成圖表,將抽象的信息具體化,使隱藏的條件浮出來,從而明確問題的指向。
六、重視實驗和識圖
對有關實驗,除了要知道實驗現象,還要了解實驗過程,探究實驗還需要思考如何控制變數、設計實驗、處理數據、作出解釋等。對於各章節出現的結構圖、流程圖等,不僅要認圖識圖,還要了解相關的知識點。重視和加強對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的考查是當今中考的一項重要目標。前兩年的實驗題,主要測試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而近幾年的實驗題,目標層次又有了新的提高,增設了考生對實驗設計的評判理由的陳述等考查內容。這就要求考生除了掌握對照實驗必須控制的單一變數因素外,還必須對實驗的可行性、可信性、可靠性做出理性的思考。
七、關注熱點,強調理論聯系實際
甲型流感、無土栽培、環境保護、綠色食品、害蟲的生物防治、可持續發展等熱點問題在中考中的介入,有利於加強學生對生命科學新成果及其應用價值、發展前景的關注,對生物學實際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很好地體現了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和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系,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命題思想。
八、調整狀態
建議大家在復習時要看、練結合。可以把做題的時間放在與中考理綜或生物科同步的時間去做。這樣除了可以保證中考復習所需要的訓練量,還可以調節自己的生物鍾,保證中考時有良好的精神狀態。看糾錯本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僅僅是用眼去看,必須隨時記錄一些感想、體會,思考自己當初出現問題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還要回歸課本,澄清一些概念。
⑵ 八年級上冊地理的學習方法
1.學生的知識基礎
初二學生通過上學期對八年級地理上冊的學習,大部分對中國的地理概況已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如中國的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中國的地形、氣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資源有了比較細致的了解,並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為本學期學習八年級地理下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要想讓全體學生都比較系統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納入新的學習軌道,還有待於今後的啟發、引導。
2.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
初二1——8班現有學生340人左右,從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在70分以上,其中最高分為98分,最低分為26分,但也有個別學生成績較低,還不具備一般的識圖、用圖、繪圖能力,知覺活動正處在擺脫盲目與被動的狀態,觀察的主動性、精確性與概括性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但大部分初二學生思維能力較強,隨著地理概念的不斷豐富,抽象思維能力已得到了初步發展,並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
3.學生的學習態度
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上課聽講認真,作業完成及時,課後及時復習,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較高。所以要充分抓住學生這一優勢,正確引導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現在的溫度,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去理解,學會某些地理知識。
4.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經過一年半的地理學習,大部分學生都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課前能做好預習,課堂上聽講能抓住關鍵,課後復習能摸准規律,不會即問,為繼續學習創造了條件。
⑶ 初二下學習地理復習資料
我有
第一單元主要內容
第1課
1、P2想一想:英國為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P2第一段。
2、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的意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3、鴉片戰爭:⑴時間:1840年—1842年⑵英國的借口:中國的禁煙。⑶爆發原因:英國要打開中國市場。⑷中國失敗的原因:①政治腐敗②經濟落後③武器落後④清政府戰和不定⑤指揮失當。⑸影響:同《南京條約》的影響。
4、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5、《南京條約》的內容:⑴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⑵賠款2100萬銀元。⑶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⑷英國商人進出口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南京條約》的影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中國開始卷進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7、魏源的《海國圖志》中表達了他「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師夷長技」為什麼不能「制夷」?魏源的主張是非常進步的。但是他對「師夷長技」的認識只停留在科技層面,而沒有西方的政治制度。在腐朽落後的舊中國,「師夷長技」是不可能「制夷」的。
第2課
1、第二次鴉片戰爭:⑴爆發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⑵時間:1856年—1860年⑶侵略者:英、法(1857年組成英法聯軍)⑷重要事件:火燒圓明園。⑸結果:中國戰敗。
2、俄國趁火打劫:⑴俄國是乘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⑵先武力強佔中國領土,然後強迫清政府簽訂條約⑶共割佔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3、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4、 太平軍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太倉、浙江慈溪等地痛打洋槍隊,並擊斃其頭目華爾。
5、1881年中俄兩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設立新疆行省。
第3課
1、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在黃海海戰中涌現出丁汝昌、鄧世昌等愛國將領。但李鴻章實行「避戰保船」,使北洋艦隊失去黃海制海權。1895年初,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中日戰爭結束。
2、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⑴清政府的腐敗⑵李鴻章的「避戰保船」⑶武器裝備落後。
3、《馬關條約》於1895年由李鴻章、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訂。內容:P18頁第一段。影響:P18頁第二段。
第4課
1、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興起於山東、直隸等地,在廊坊、楊村、北京等地抗擊八國聯軍。
2、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奧八國組成八國聯軍由大沽登陸。向天津進犯,並攻陷北京。
3、1901年,李鴻章與八國簽訂《辛丑條約》。內容:P22,影響:P23。
八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湖南版)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漢庄中學 楊華偉 2004年12月
1、中國位於 東部, 西岸,屬於 半球和 半球;首都 ,位於 區(時區)。
2、中國疆域東西跨度約 經度,經過 個時區即 區至 區;南北跨度為 緯度;陸地面積約 平方千米,陸地面積居世界第 位,我國陸地南北跨度約 緯度。陸地面積世界排名前兩位的國家是 和 。
3、我國瀕臨的海洋,由北到南排列依次是 、 、 、 。我國的領海寬度是 海里,海岸線長約 千米,海域管轄面積約 平方千米,陸上邊界長約 千米,陸上與 個國家接壤;我國最大的島嶼是 。我國的兩大內海是 和 。
4、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 、 、 、 、 、 等。
5、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 、 、 三級,共 個省級行政單位, 個省, 自治區, 個直轄市和 特別行政區。陸上鄰國最多的省(區)是 。
6、分別列舉出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的名稱。
7、依照以下思路默寫出各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
(1)由北向南沿海一圈(共12個)
如:①黑龍江:黑、哈爾濱,…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南寧
(2)雲南周邊一圈(共5個)
(3)河北為起點由北向南走(包括河北省4個)
(4)河南與湖南東側的(共2個)
(5)河北為起點由東向西走(不包括河北省共6個)
(6)東西跨度最大的省(區) : 、 。 (1個);中國大陸最南端的省(區) : 、 (1個);台灣: 、 ;香港: 、 ;澳門: 、 。
8、在下圖寫出下列各省區輪廓的全稱、簡稱、行政中心。
9、2000年我國人口總數為 ,佔世界人口的 %,人口數居世界第 。
10、省級行政單位中,人口數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人口最多的直轄市是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區)是 。人口密度分界線是 到 一線。
11、我國成立後,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出生率不斷上升是因為 和 。
12、我國的人口特點是:人口 大、 快、 不均勻及城鎮人口 ,農村人口 。
13、我國人口與 、 、 、 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為此,我國把 當作一項基本國策,具體內容是 、 。
14、我國共有 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數最多的是 族。
15、我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 」。漢族主要集中在 部和 部,少數民族則分布在 、 、 地區。
16、我國地勢特徵是: , ;地形 ; 山脈 。
17、第一階梯的地形以 為主,第二階梯以 地形為主,第三階梯以 地形為主。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重要分界山脈是: 山、 山和 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重要分界山脈是 、 、 、 。
18、中華五嶽是指:東岳 山,位於 省內;西嶽 山,位於 省內;南嶽 山,位於 省內;北嶽 山,位於 省內;中嶽 山,位於 省內。
19、被稱為「世界屋脊」的是 高原;地勢平坦開闊的是 高原 ; 高原雪山連綿;黃土高原形成了 的地表形態, 高原地形崎嶇,山間多壩子。
20、我國的山區佔全國總面積的 ,山地佔全國總面積的 ; (山地/山區)包括崎嶇的高原、丘陵等。
21、准噶爾盆地緯度偏高,受 影響較大,降水略 (多、少);有火焰山,有我國陸地最坻處,是我國最大的沙漠的是 盆地, 盆地有「聚寶盆」之稱。四川盆地被稱為 盆地和 之國。
22、華北平原定由 河、 河和 河沖積形成的,因此也稱 平原,其主力是 河。被稱為「魚米之鄉」的是 平原。
23、看圖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稱:
24、我國氣候的特徵是 、 ,我國氣溫的特點是冬季 ,夏季 ,造成冬季氣溫差異的原因是 。
25、列舉我國從南到北依次劃分的溫度帶及其作物熟制、主要作物,並說出這是按什麼劃分的。
26、我國降水的特徵是 、 。
27、科學家是依據 來劃分干濕區的。列舉出我國四種干濕區及其對應的植被類型。
28、我國的氣候類型有 、 、 、 、 。
29、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夏季盛行來自 (大陸/海洋)的偏 風,冬季盛行來自 (大陸/海洋)的偏 風。
30、我國的雨帶每年4月由 向 推移,9月後由 向 撤退,雨帶的進退失常會導致 災害,如果雨帶在南方待的過久會導致 ,在北方待的過久會導致 。
31、我國西北地區 嚴重,大陸性氣候較強,主要表現在氣溫的 和 較大,我國與世界上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氣溫冬季明顯偏 (高/低),夏季明顯偏 (高、低)。
32、我國的多特殊天氣主要有 、 、 、 等。
33、 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 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災害。
34、最終注入海洋的河流稱為 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 河;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高山的 。且多為 性河流。
35、分析水文特徵主要從 、 、 、 入手。
36、我國有天然湖泊 多個,主要分布在 和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湖。
37、長江發源於 山,流經 個省(自治區),全長 千米最終注入 海,是我國第 長河,世界第 長河,長江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段是在 游,目前長江上已建成和正在興建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有 工程和 工程,它們具有 、 、 、 、 、 、 、等綜合效益。長江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貨運量的60%,自古以來就有 的美譽。
38、黃河是我國第 長河,源自 山注入 海,黃河大量的泥沙大多來自 游的 高原。
39、簡述黃河形成災害的現象種類及其形成原因並說出其解決措施。
40、黃河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有 、 、 等,它們在 、 、 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41、自然資源包括 、 、 、 、 、 。
42、下列屬於自然資源的是( )
A、天然寶石 B、皮革 C、煤礦 D、陽光 E、水泥 F、石油 G、風景 H、森林 I、銅礦
43、判斷,然後歸納出自然資源的特徵:①自然資源是一成不變的 ( ) ②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 ③自然資源在任何地方質量都是一樣的( )。
自然資源的特徵是: 、 、 。
44、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國情是 ,土地資源的類型有 、 、 等,其中 面積較廣,所佔比重大, 所佔比重最小。
45、我國的林地主要分布在 、 、 部的山區,草地主要分布在 和
的東部與南部。
46、我國土地資源質量的差異很大,北方耕地多,但 低、 少,以 為主;南方多山地丘陵,但 高, 豐沛,以 為主;西北內陸光照充足, 較豐富,但乾旱嚴重 不足,以 和荒漠為主。青藏高原 充足,但 不足,土地生產能力較低。
47、結合我國土地資源的現實情況,談談我們應如何做到「珍惜每一寸土地」?
48、說出我國水資源的特點,並回答我們應如何做到「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49、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是 、 、 、 。
50、我國的四大漁場是 、 、 、 。其中最大的漁場是 。
51、我國主要的海水養殖品種有 、 、 、 、 、 、等。
52、我國沿海大陸架上 和 資源比較豐富;我國 的礦砂儲量比較豐富;海水已經確定含有 多種化學元素和豐富的 ,我國較大的兩個鹽場是 鹽場和 鹽場。
53、我國海洋資源所面臨的嚴峻問題有哪些?對此應採取什麼措施?
54、秦嶺淮河一線是 帶和 帶的分界線;是 地區和 地區的分界線;經過一月份 度等溫線和 毫米年降水量線;從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看是 區和 區的分界線;是 水系和 水系的分界線。秦嶺的主峰是 山,北側是 平原,南側是 谷地。
55、對比四大地理區域,填寫下列表格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位置
范圍
約佔全國土地%
約佔全國人口%
地形特徵
氣候特徵
主要河流
主要礦產
主要農作物
56、我國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四個地理區域,分別是 地區 、 地區 、 地區 、 地區,其三條重要界線是 線 線和 線。
57、我國森林資源的寶庫是 、 和 。東北三寶是指 、 、 ;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兩大工業基地是 工業基地和 工業基地。
58、我國第一、二大的油田分別是 油田和 油田,煤礦以 省的 煤礦著名。
59、南方地區包括 地區、 地區和 地區,有 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區)是 ,有 個少數民族。
60、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是 、 和 ;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是 、 和 ;我國重要的畜牧基地是 、 、和 。
61、南方地區的礦產主要有:雲南東川和江西德興的 礦。江西大余的 礦、雲南個舊的 礦、貴州銅仁的 礦。 「袁隆平」被稱為 。
62、分別列舉出我國熱帶、亞熱帶、溫帶的經濟林果及其主要作物。
63、青藏地區是 江 江 江 江和 河的發源地;被稱為高原之舟的是 ,因為它的毛厚而長,因此 力強,體矮身健,善於 ; 被稱為沙漠之舟的是 。
64、藏族人民信奉 教,俗稱 教,聖地是 ,他們給遠方客人獻 ,請客人喝 酒 茶,跳 舞。主食是 。
65、被稱為聚寶盆之稱的 盆地,其 儲量居世界前列。
66、列舉青藏地區的五條公路的名稱及其起止點
67、青藏鐵路南段是世界上 和 的高原鐵路,其起止點是 到 。
68、「三山夾兩盆」中的三山是指 山、 山、 山,兩盆是指 盆地和 盆地。「三山夾兩盆」位於 (省/自治區)。
69、西北地區位於 、 、 、 沿線以北, 山以西,其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是 。是我國主要的 區。出產 、 、 、 等產品。
70、西氣東輸工程西起新疆 盆地的 氣田,東至沿海各大城市,
71、蒙古包具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蒙古族人民喜歡用蒙古包?
72、西北地區瓜果質量比較高的原因是什麼?
73、讀漫畫,回答下列問題:
(1) 這幅畫反映的主題是
(2) 針對漫畫內容,談談應如何防止這類問題的發生。
⑷ 怎樣速記初二下冊地理知識
1.特點記憶法任何地名都具有其特有的歷史、宗教、位置、輪廓、自然、經濟、交通等特點。如能注意這些特點,引起並激發興趣,也能起到幫助記憶地名的作用。例如西亞死海,一聽名稱就感到驚奇,油然起興。讀到死海附近地勢最低,湖水鹽分最高,湖內魚蝦絕跡,周圍草木不生,失足跌入湖中並不沉沒的奇怪現象時,自然想像出「死海死海真奇怪,不會游泳也能玩」的意境,從而可以牢記不忘。此外墨西哥是「仙人掌之國」,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摩納哥是世界小賭國,梵蒂岡是世界最小的宗教國等等,都屬於特點記憶。2.興趣記憶法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注意力必然集中,記得快,記得牢。因此一定要把「死」地名變成「活」地名,學得生動活潑,記憶地名輕松而有興趣。例如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可以這樣講:(1)首先在地圖上指出該城市的位置,並拼寫拼讀數遍。(2)理解:聖弗蘭西斯科是美國西海岸的大港口。中國人習慣叫它「舊金山」。舊金山的開發與華工的血汗勞動是分不開的。1848年在這附近發現大金礦,美國掀起了採金熱,大量招募華工。我國東南沿海農村有不少貧苦農民背井離鄉,來到這里當苦工。他們櫛風沐雨,披荊斬棘,修築鐵路,建設城市。因為該城是在採金業中迅速發展起來的,所以華僑最初稱它為「金山」。後以區別於澳大利亞墨爾本新發現的大金礦,便改名「舊金山」。舊金山是美國華人的最大集中地,市內有一條「唐人街」,聚居著華僑及華裔7萬多人。這條街充滿了中華民族的鄉土色彩,到處可以見到廣東酒家、北京飯店和餛飩店、豆腐店等;每逢春節,街上就有耍龍燈、玩獅子、打腰鼓、放鞭炮的,說明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團結力。這樣有目的地串插歷史故事,就能使學生興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既進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又為難記的地名,打下了記憶的基礎。3.讀練記憶法要想牢記地名,單聽教師口講不行,應該眼、耳、口、手一齊活動,互相配合,共同參加記憶。一般記地名可遵循如下幾個步驟:(1)在地圖上指出地名的正確位置。(2)在地圖冊或課本插圖上找出同一地名的位置。(3)工整地寫出地名(有條件的還可以寫出外文進行對照)。(4)工整地進行填圖或記筆記。(5)拼讀地名(由慢到快,反復念讀)。(6)在課前、課後進行指圖練習或填板圖。4.分散記憶法一堂地理課上往往會出現很多地名,在短時間內要求學生全部記憶是有困難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散記憶,就是先統計教材中出現的所有地名。對於其中必須記的、不一定要記的、應該先記的或後記的都要心中有數,然後集中力量,逐個解決。這樣既可減輕負擔,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北美洲」一章中出現的地名有很多,但如果仔細分析,就能發現其中有的可以暫時不記(如貝里斯和一些州名等),有的是已學過的(如格陵蘭島等)。經過這樣化繁為簡,記憶這些地名就不會感覺困難了。5.聯想記憶法聯想記憶包括聯想和對比: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因此教地名必須注意聯系:地理學科具有區域性,因此教地名又必須注意對比,聯系與對比的過程,實際就是訓練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思路和發展智力的過程。例如亞馬孫河水量最大,應與剛果河水力最豐作比較;阿塔卡馬沙漠最乾旱,應與乞拉朋齊雨水最多作比較;巴拿馬的科隆港,應聯繫到西德的科隆市……如此等等。這樣既是講新課,又是溫習舊知識,天長日久,不知不覺就記憶了很多地名。
⑸ 初二下學期地理主要學習什麼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第二節 北方地區回答和南方地區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第六章 認識省級區域
第一節 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二節 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第三節 祖國的神聖領土——台灣省
第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第一節 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第二節 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第一節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第二節 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 這些都是重點!
⑹ 初二怎麼學習地理
首先,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點要做好筆記,最好做到背地理筆記時圖不離手,文字和圖雙重記內憶,印象會更深刻,容有時圖像會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然後就是要有學習地理的熱情,善於從身邊發現地理常識,活學活用。不用下太多功夫搞得自己很累,學地理靠的就是興趣和態度,我不贊成死記硬背摳書摳很久,學的時候多注重實踐,多從生活中發現地理的樂趣,這樣有助於你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理解記憶比死記硬背強百倍,這樣同時會為你高中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我就是個地理比較出眾的文科生,其實有些東西死記硬背誰都記不住,包括老師也不一定全都記得很清楚,關鍵是要培養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 望採納
⑺ 有什麼好方法學習地理,現在是初二下冊,就快中考了。。急求啊
多看書 多做題 把它當做一種常識來學
⑻ 初二下學期正確學習方法是什麼,初二生物地理要結業,可是四門主課也不能落下。
結業考試不要擔心,很簡單的,只要你在考試前認真記老師發給你們的復習試卷,那個結業考試上的題有百分之70左右都是老師發給你們的復習試卷上的,平時就專心你的主課就行
⑼ 地理的學習方法
地理可以買本地理基礎知識手冊,很不錯的。還有就是要結合地圖記憶,另外自己也要多總結,多理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