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地理學家的貢獻
A. 洪堡和李特爾對地理學方面的貢獻分別是哪些
【洪堡】:
亞歷山大·洪堡( Humboldt,Alexander)1769~1859 德國著名博物學家、自然地理學家,19世紀科學界中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洪堡被公認為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洪堡的科學活動和學術思想為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使自然地理學從地理學中獨立分化出來,使得千百年來純經驗性的地理描述,進入到科學的行列。揭示了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性「和」區域性「的特點,運用了成因分析方法把自然地理學推入新的階段。
著作:《宇宙》5卷,《中部非洲》3卷和《新大陸熱帶地區 旅行 記》30卷等。
【李特爾】:
李特爾(Ritter,Carl,1779~1859),德國地理學家。近代地理學創建人之一。
最早闡述了人地關系和地理學的綜合性、統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學的基礎。認為地理學是一門經驗科學,人是整個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頂點。創用「地學」一詞。主張地理學和歷史學結合。堅持目的論的哲學觀點,認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從事教學培養了一大批學生,很多著名德國的地理學家都是他的弟子。
著作:《歐洲地理》、《地學通論》等。
【參考資料】:
李特爾與洪堡
http://www.docin.com/p-578141940.html(第三頁下)
洪 堡:http://ke..com/link?url=oCWXmG0Jt8bcYpmYzYEhWaCK3-W6fGC7o2q-LTokgLrWcdd3MiqP3_4MpR5Yi-vITppSfdfU9FpTBYlx6CirPK
李特爾:http://ke..com/link?url=
B. 俄國近代(16世紀40年代---20世紀)的地理學家有哪些,他們有什麼貢獻
(1)普爾熱瓦爾斯基(1839——1888)
19世紀後半期,俄國軍人尼古拉·米哈依洛維奇·普爾熱瓦爾斯基對中國西北塔里木盆地的探險,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極大關注。
從1870~1885年,普爾熱瓦爾斯基攜帶助手和幾個哥薩克兵士,先後4次在蒙古、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和青海各地探險。當時,這些地方並不對外開放。在歐洲人心目中,它們仍然是那樣神秘莫測。
1870年,普爾熱瓦爾斯基開始了第一次探險。他從靠近蒙古邊境的俄國城市恰克圖出發,經過庫倫(今蒙古烏蘭巴托)來到中國北京,目睹了紫禁城的雄偉壯麗。
離開北京後他往北抵達呼倫湖。他被呼倫湖的美麗傾倒,為呼倫湖繪制了一幅全景圖。然後他再上路拐往南行,來到包頭。不久,他又穿過鄂爾多斯高原,往西南進發,考察了青海湖。
美麗的青海湖堪稱鳥的天堂。這里是大雁、天鵝、丹頂鶴等鳥類的棲息地。鳥鳴不絕於耳,鳥蛋隨處可撿。這種情景,真讓「業餘生物學家」普爾熱瓦爾斯基流連忘返。他恨不得自己也成為青海湖的一隻鳥,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離開青海湖後,普爾熱瓦爾斯基繼續往南,深入柴達木盆地,登上了巴顏喀拉山脈,成為向黃河和長江上游挺進的歐洲第一人。他原想去拉薩,但是經費用完了,更重要的是時令已進入冬季,青藏高原早已大雪封山。普爾熱瓦斯基只得中途而返,越過大戈壁,仍回到出發地恰克圖。歸來不久,他將這次探險經過整理編寫成著名游記《蒙古,黨項人的國家,以及北西藏的荒漠之地》。
游記的出版即刻引起歐洲的轟動,很快被全文或者節譯成歐洲許多國家的文字,並一版再版。普爾熱瓦爾斯基也就在一夜之間成了歐洲的名人。
普爾熱瓦爾斯基的第二次探險是在1876~1877年間。時間不長,行程也只有4000多公里,然而這是一次有重大地理發現的學術探險。
他從伊寧出發,沿伊犁河谷地前行,沿途滿目蒼翠,楊柳依依。他跨越了天山山脈,又從庫爾勒涉過塔里木河,發現了喀喇布朗和喀喇庫什兩個湖泊。湖水很淺,有的地方都已底朝天。野生動物很多,有好些連普爾熱瓦爾斯基這位頗有造詣的業餘生物學家也叫不出名來。它們瞪著雙眼,打量著這個陌生人。湖邊長滿了蘆葦。普爾熱瓦爾斯基躺在葦草上稍事休息,腦子卻轉個不停。探險家的敏感使他沉思:這是不是神秘的羅布泊?
於是,普爾熱瓦爾斯基回俄國後宣稱他找到了羅布泊。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傳出,地理學界大嘩。因為普爾熱瓦爾斯基說的羅布泊的位置,與地圖上標示的羅布泊相距400公里,當時地理學界權威、德國的利希特赫芬對他的說法進行了猛烈的指責。後來的考察使學術界的意見趨於一致:兩人都沒錯,原因是羅布泊是一個頻頻變遷的湖泊,其位置受流入湖內水量的多寡的影響。
普爾熱瓦爾斯基的第三、第四次探險,目標都是西藏。第三次,他深入西藏腹地,到達離拉薩只有270公里的地方,遭到當地駐軍的阻止。神奇的「日光城」在他的心目中,就像絢麗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第四次他來到了西藏東北部,然後回國。
在第三次探險時,普爾熱瓦爾斯基在新疆羅布泊附近的一塊綠洲邊,意外地發現了一群正在吃草飲水的野馬,一匹匹驃肥體壯,可愛極了。他渾身的熱血立即沸騰起來,舔了舔乾裂的嘴唇,打一聲響亮的唿哨,策馬猛追。野馬受到驚嚇狂奔起來。普爾熱瓦爾斯基發現追不上,拿起槍打倒了兩匹,費了好大勁把它們拖回營地,再製成標本運回俄國。
俄國的生物學家驚喜地發現,這種野馬是『世界上一切野馬之母」。他們歡呼普爾熱瓦爾斯基找到它們是「了不起的探險發現」。俄國沙皇親自將這種野馬命名為「普爾熱瓦爾斯基馬」。
http://ced.xxjy.cn/Resource/Book/E/KPTS/TS001033/0024_ts001033.htm
(2)謝苗諾夫
1856~1857年間,俄羅斯地理學家和探險家謝苗諾夫在伊塞克湖和天山進行考察,並著有《天山游記》一書.這也是近代研究天山的主要著作。後來,由於這次卓越的探險,他被稱為「天山的謝苗諾夫」,謝苗諾夫開始迷戀起這片神奇的土地,為此他重新給自己起了新的姓:天山斯基(Tien—Shanskiy)
後來的俄羅斯登山者在最初的啟蒙里都少不了天山這一課,這是因為俄羅斯雖然領土廣闊,但是高山全部集中在中亞的帕米爾高原和天山一帶。如果想攀登更高的山峰,中亞的海拔7000米級別的山峰無疑是最好的攀登訓練場所。
但是,由於托木爾峰位於前蘇聯和中國邊境線上,再加之兩國關系緊張,很快就被從名單中剔除,由鄰近的汗騰格里峰(海拔6995米)替代。
時過境遷,前蘇聯的解體導致新的國家產生,邊境的大門被打開,但是山還在那裡。1990年,托木爾峰又重新回到名單中。從那以後,人們的攀登不再是為了登上報紙標題。這些山峰不再屬於前蘇聯,或屬於塔吉克,或屬於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邊境分享山峰的所有權。http://www.xj.cninfo.net/tour/TOMUR/xuebao.html
(3) 道庫恰也夫(Докуцаев1846—1903)
俄國自然地理學家、土壤學家。在他之前,英、法、德的土壤學家一直認為土壤是基岩崩解粉碎產生的,土壤的分類都按基岩進行分類,諸如前寒武紀土壤、泥盆紀土壤等等。他通過對俄羅斯平原土壤的研究,指出:土壤不僅僅是岩石崩解產生的,而是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五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其中氣候與植物的作用比基岩大得多,土壤是歷史發展的自然綜合體。土壤是景觀的一面鏡子,土壤的地帶性規律反映了景觀的地帶性規律。道庫恰也夫創立了自然地帶學說,劃分了自然土壤帶,論證了自然現象的地帶性規律。這一思想直至目前仍然是自然地理學的理論基礎。道庫恰也夫著有《俄國黑鈣土》、《關於自然地帶學說》等著作。他是十月革命前俄國地理學的優秀代表,也是世界最優秀的地理學家之一。在道庫恰也夫前後俄國地理學家最著名者還有謝苗諾夫——天山斯基、沃耶科夫和阿努欽。其中沃耶科夫對地理學發展的實際貢獻比較大,他開創的比較氣候系統研究,注重地理學農業方面的應用,按照他的建議在喬治亞成功地種植了茶樹,在土耳其斯坦成功地種植了棉花,在烏克蘭播種了小麥。他重視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是報導人類土地利用破壞性後果的歐洲第一人。
http://anglepanda.spaces.live.com/
C. 地理學家徐霞客的貢獻有哪些
地理學家徐霞客的貢獻是創造了地形分類,發展了實地考察自然、系統描述自然、對內比分析、探究本容質、提高到理論高度的研究方法。
《徐霞客游記》不光在地理學上有巨大的貢獻,它在文學上的造詣也頗 高,是一部文筆精湛的游記文學。它所描述的大自然風光,質朴綺麗,被人稱 贊「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它還描述了大自然的雨、霧、晴、晦等各種 氣象變化,也描述了山、水、奇岩、怪木等自然景象。讀徐霞客的書,彷彿山水 之景就在眼前,大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他的文字帶領著我們循著他的足跡跋 涉奇山勝水、奇峰峻岩,激流險灘。使人忍不住為祖國的山水而驚嘆,對祖國 產生出無限的深情。
D. 歷史上哪些人為中國地理事業作出貢獻
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內,明朝南直隸容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的作者。被稱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風雨虎狼,與長風雲霧為伴,以野果充飢,以清泉解渴。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16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游記》中對各地名勝古跡、風土人情,都有記載。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2014年11月25日,中國徐霞客游線標志地認證活動在京啟動,主辦方將在2015年5月19日公布第一批認證入選名單。
「中國徐霞客游線標志地」,指的是依據《徐霞客游記》基本記敘和其他佐證材料,經過實地對應考證並由專門認證機構認定的、構成徐霞客游線重要節點的徐霞客確曾游歷考察的地區。
E. 地理學發展的代表人物及其貢獻
自遠古至18世紀末,是古代地理學時期,主要以描述性記載地理知識為主,而且這些記載多是片斷性的,缺乏理論體系,地理學內部尚未出現學科分化,各國的地理學基本上是在該國封閉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
在早期,以中國和古希臘的成果最顯著。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到了後期,歐洲地理大發現涌現出了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地理探險家,他們的發現極大的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學時期。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是德國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兩書的問世。
洪堡德為自然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以後德國的李希霍芬、法國的德馬東為自然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美國的戴維斯和德國的彭克分別創立了侵蝕輪回學說和山坡平行後退理論,標志著地貌學的建立;奧地利沃漢恩的《氣候學手冊》、俄國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氣候及俄國氣候》、德國柯本的世界氣候分類,為氣候學奠定了基礎;英國的華萊士對世界動物區劃分為動物地理學奠定了基礎;俄國道庫恰耶夫的土壤地帶學說為土壤地理學奠定了基礎;李特爾和德國的拉采爾建立了人文地理學等等。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現代地理學時期。現代地理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其標志是地理數量方法、理論地理學的誕生和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衛星等應用的出現。現代地理學強調地理的統一性、理論化、數量化、行為化和生態化。
F. 將下列地理學家與他們的貢獻相連
1。李四光 E.發現了中國的含油地層
2。竺可楨 A.積累了大量我國氣候資料
3。徐霞客 B.系統研究了我國的岩溶地貌
4。酈道元 C.對我國河流進行了深入研究
5。魏閣納 D.大陸漂移假說的首創者
G. 地理名家以及他的成就
1、徐霞客
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 ,「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2、阿爾弗雷德·魏格納
1880年11月1日生於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蘭考察冰原時遇難。德國地質學家、氣象學家,大陸漂移說創立者。
3、莫霍洛維奇
克羅埃西亞地球物理學家。他發現了地殼和地幔之間的界面;後來這個界面就被命名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他生於伊斯特拉半島的沃洛斯克。
4、埃拉托斯特尼
公元前276年出生於昔蘭尼,即現利比亞的夏哈特;公元前194年逝世於托勒密王朝的亞歷山大港,希臘數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詩人、天文學家。埃拉托斯特尼的貢獻主要是設計出經緯度系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
5、酈道元
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酈道元年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少時博覽奇書,後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
酈道元撰《水經注》四十卷。且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H. 請將下列地理學家與l們的突出貢獻連線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8s質學抄家,發現了中國8含油層;
竺可楨是我國著名8氣象學家,一生研究並積累了大量8關於我國8氣候資料,為我國氣象研究打下深厚基礎;
徐霞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8s理學家,著有《徐霞客游記》,系統8研究了我國8岩溶s貌;
酈道元是我國著名8s理學家,著有《水經注》,對我國大河進行了深入研究;
魏格納是大陸漂移假說8創造者.
故答案為:
I. 地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貢獻。。。急求,望高手解答,,,謝謝
古希臘羅馬 古希臘羅馬地理學繼承了古埃及地理學運用數學探討地理現象的傳統,成為西方地理學發展的源流。其早期重要奠基人,是公元前 5世紀的希羅多德,他最早探索了歷史上的人地關系、討論了區域的界線;希波克拉底創立了人的 4種氣質學說,探討了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稍後,德謨克利特對宇宙的無窮性、大氣現象的原因、生物對氣候的依存以及地理環境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進行了觀察和推測。柏拉圖從唯心論出發,認為圓是最完美的對稱形,演繹出圓的地球位於宇宙中心,這是球形說最早的概念。柏氏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則唯物地認為地球和天體都是原質構成的,從實驗材料和實地觀察中進行了歸納判斷,科學地證實了大地球形說。
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是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和《管子·地員》。《尚書·禹貢》按地理特徵將古代中國版圖分為九州,並概要記載各地自然條件、經濟活動和物產交通,堪稱世界上第一部綜合地理作品。《管子·地員》探索了中國土地的分類和山地植物的垂直帶譜,是世界上最早對土地進行系統分類的作品
連年征戰、麥加朝覲和商業航海活動,使伊斯蘭世界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樞紐,涌現了許多偉大的穆斯林旅行家,如馬蘇第等。十進位制和羅盤就是此期由中國經印度和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的。古代阿拉伯地理學的成就是不應忽視的。如921年,巴爾基搜集了阿拉伯旅行者的氣候觀察,編成了第一本《世界氣候圖集》;稍後,馬克迪西提出將世界分成14個氣候區的方案;11世紀早期,阿維森納觀察中亞山區,提出褶曲抬升山嶽的運動和侵蝕切割地形的均變過程。
中國 這個時期在方誌、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顯的《法顯傳》、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至今仍是研究中亞、印度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酈道元的《水經注》至今仍為考證中國水資源和水環境演變的要著;沈括的《夢溪筆談》一書提出了河流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並用以解釋華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較西方類似的見地早4個世紀。
(19世紀初~19世紀後期) 最傑出的人物是德國 A.von洪堡和C.李特爾(見彩圖)。他們不僅是德國,也是全世界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J. 中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有哪些分別有哪些成就
裴秀(223~271年),字季彥,西晉時著名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他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制圖六體」。而且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制圖理論。
酈道元(約466~527),字善長,北魏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他一生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並對我國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調查、考證和研究工作,以《水經》為藍本,撰寫出了一部地理學巨著——《水經注》,共計40卷,約30萬言,記述了大小河道計1252條。使原先僅記述137條河流、僅一萬余字的《水經》擴大了20餘倍,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水經注》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江陰人。21歲開始出遊,30年間歷盡艱險,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將其觀察所得,按日記載。被後人編輯整理成60餘萬字的《徐霞客游記》,不但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譽為「千古奇書」。
魏源(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人。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侵入中國,而中國人對外國知之甚少,於是他決定編寫《海國圖志》。這本書的基礎是林則徐主持編寫的《四洲志》,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僅僅半年就完成了五十卷的《海國圖志》,後來又花四年時間精心擴充到六十卷,到1852年,編成一百卷。這本書是近代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的介紹世界各國國情的著作。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而且在書中魏源還重點介紹了自己抵抗侵略、民族自強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