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重新發現地理學系列

重新發現地理學系列

發布時間: 2021-02-19 17:56:13

A. 有什麼有關地理(能促進地理學習)的電影

1、藍色星球2

本片一上映,就被譽為「BBC史上最美紀錄片」,由大衛·愛登堡爵士主持,在長達4年的拍攝過程中, 製作團隊共執行了125次的探險,水下拍攝時數長達6000多個小時。

從北極熊出沒的北冰洋到煥發著勃勃生機的藍色珊瑚環礁,紀錄片同大家分享一些令人吃驚的新發現;邂逅在南冰洋深處神出鬼沒的奇怪章魚,觀賞巨大的鰺魚跳出水面,飛躍到半空中捕魚、騎在虎鯨的背上,同它一起沖向魚群。

2、冰凍星球

BBC耗時5年製作的紀錄片《冰凍星球》,同樣是一部耗資巨大的紀錄片,用鏡頭真實地展現正在逐漸融化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里的各種生物。

片子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從「大融化」的春天,到24小時都在光線照耀下的夏日,再到「大冰封」的秋天,最後以長夜漫漫的冬天結尾,使得觀看體驗更加流暢。

其中,很多畫面都非常珍貴:崩塌中的冰山,活火山的突然噴發,以及岩石峰,美輪美奐的融水湖和針葉林。當然,還有動物之間相互的角逐、廝殺,比如一頭雄性北極熊勇敢擊退多達10名情敵,身披血漬和傷痕,最終抱得美人歸。生動程度媲美一部好萊塢大片。

到了結尾,還科普了一些如何在極端寒冷和無法預知的惡劣的氣候下生存的技巧,確實有著不一般的教育意義。

3、地球最壯觀的景色

這部壯美的紀錄片將鎖定三個地球上季節性變化最大的景觀——斯瓦爾巴特群島,奧卡萬戈和新英格蘭——展示它們每年所發生驚人的轉變的獨特過程,揭示背後原因和野生動物為適應變化所作的應對。本片由愛爾蘭籍男演員多姆納爾·格里森解說。

當夏天的鮮艷的綠色讓位於秋天的金色和紅色時,新英格蘭成了充分展現地球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色彩變化的舞台。

北極的斯瓦爾巴特群島好幾個月是完全黑暗、冷酷無情的冬天,溫度地質-40攝氏度,但是當太陽終於重新出現,景觀神奇地從一個冰的世界變成一個豐富的苔原。

奧卡萬戈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三角洲——滋養你會在非洲看到的各種豐富多彩的生物,跟隨成群的野生動物,包括河馬、狒狒、鯰魚、翠鳥、豹子、疣豬和大象,本集將揭示了每年的洪水如何改變當地景觀和如何影響它們的生活。

4、地球的力量

本片描述了構成地球歷史的幾個重大事件,它們使生命得以在地球上繁榮,每一集將揭示一種不同的、對地球演化起到關鍵影響的作用力——包括:火山, 海洋, 大氣層以及冰層。從衣索比亞熔岩湖的潛探,到在由彗星撞擊形成的水下洞穴中進行探險,這些撞擊曾經使恐龍滅絕。

在地球形成的45億年中,是什麼力量塑造了地球如今的模樣?我們可在衣索比亞的岩漿湖、挪威的冰川與紐西蘭的火山口感受地球的奧妙,了解四大要素如何在地球上孕育生命。從這部紀錄片中,我們才得知,地球的誕生和生命的存在基於多次難得的巧合,地球是上天賜予的瑰寶。

5、紐西蘭:神話之島

位於大洋洲上的紐西蘭,雖然面積遠遠比不上鄰居澳大利亞,但它如同一個世外桃源,近年來也吸引了很多國際遊客。分為三集,分別是:孤島漂泊、極限荒野和新來物種,充分展現了紐西蘭的奇觀和各種各樣讓人大吃一驚的動物。

比如住在森林裡的黃眼企鵝,它們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種之一,目前只剩下4000隻,因為它們依賴海灣和巢穴生存,多年來被人類侵佔領地,已經無家可歸。

這片曾與其他大陸隔絕達8千萬年之久的土地,如今重新被人們挖掘,但是,旅遊業的開發和資源的不斷侵佔,「神話之島」的美譽會逐漸消失嗎?影片在探索自然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這樣的疑問。

6、黃石公園

第一集是冬天的黃石公園,雪山下面有很多噴泉,因為下面的地層有很豐富的岩漿,沒幾分鍾就出現了各種動物,帥氣的狼群、強壯的野牛、麋鹿,還有打雜的白頭鷹和烏鴉,純天然的環境下完整的生物鏈。

第二集轉到了夏天,動物寶寶們都出世了,有一種叫做鼠兔的小動物,圓乎乎的,像縮小版的小兔子,耳朵圓圓的,在夏天勤勞的儲備乾草,歡實的一沓糊塗。

第三集是秋天,動物們都為過冬做准備,麋鹿、羚羊,進入農場主的領地了,還好人類對這些野生動物還算照顧,給它們一塊棲息之地,動物們每天睜開眼睛就為食物奮斗。

7、地球脈動

《地球脈動》是由英國廣播電視中心公司製作的電視劇紀錄片,由大衛·艾登堡執導並解說,該劇於2006年2月27日在英國首播。

該劇是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系列片《行星地球》改編,講述了通過三種動物在全球環境日趨惡劣下遷徙的經歷,喚醒世人好好珍惜地球,對抗全球氣溫變暖。

B. 重新認識地理學

應該是《重新發現地理學》,是美國前幾年出版的關於對新時期地理學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的有關討論和認識,有中文翻譯版,黃潤華教授翻譯。
該書我手中有一本,是國內一位地理學院士送給我的。該書寫作的大概的背景如下:
20世紀的最後30年間,地理學在美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可以說發生了一場悄悄的革命。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在許多領域得到重視和應用。在紛繁的學科研究前沿,如城鄉規劃、區域經濟學、流行病學、人類學、生態學、環境科學、保育生態學和國際關系等領域,都廣泛應用地理學的視角,應用空間與尺度等地理學概念。地理學的影響正在遠遠擴展到它的專業從業者范圍以外。為了向地理學界以外的讀者介紹近年來美國地理學的成就,美國國家研究院地學、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地球科學與資源局,約請了16位地理學家和3位工作人員,組成了重新發現地理學委員會,負責編寫《重新發現地理學--與科學和社會的新關聯》一書,於1997年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該書的出版在美國和世界各國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國內的科苑出版社取得了該書的版權,於2002年12月出版了該書的中譯本。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的吳傳鈞院士寫了中譯本序,扼要地介紹了該書的主要內容,向我國地理學界同仁和地理學界以外的公眾推薦這本著作。該書是首次對近30年來美國地理學的綜合評估。盡管該書提供了對該學科的概括性回顧,但是,它並未花費篇幅討論地理學的定義、內容和范圍,而是通過大量實例,向地理學界以外的讀者表明,地理學的視角、方法和工具如何被教育家、商業界、研究人員和決策者所利用,來處理廣泛的科學問題和社會需求。正如本書的副標題所示,本書討論的是地理學與社會和科學的關聯。

書的目錄:

目錄
執行摘要
1 引言
報告的結構
報告涉及范圍
報告的內容
2 地理學與關鍵問題
經濟健康
環境退化
民族矛盾
醫療衛生
全球氣候變化
教育
結論
3 地理學的視角
地理學看世界的方法
綜合的領域
空間表述
地理學的認識論
4 地理學方法
觀測
展示與分析
結論
5 地理學對科學認知的貢獻
空間綜合
空間之間的相互依賴性
尺度間的相互依賴性
地理學對科學貢獻的反映
6 地理學對決策的貢獻
決策競技場
區域決策與地方決策
國家決策
摘要與結論
7 強化地理學基礎
選定區域強化地理學研究
提高地理學的競爭力
改進高等學校地理學家的訓練
8 重新發現地理學:結論與建議
改進地理學的認知
改進地理學的讀寫能力
加強地理學組織機構
個人集體各司其職加強地理學科
建議
摘要
參考文獻
附錄
A 地理學入學與就業趨勢
B 美國地理學專業組織
C 委員會成員簡歷
索引(略)

C.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麵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喜歡喝米酒。
回答者: 超級加無敵 - 試用期 一級 3-4 19:43
藏族的風俗習慣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區。藏民族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進藏遊客應尊重。
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民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後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為這樣: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寶),然後小喝一口,主人會把杯子倒滿,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滿,這樣喝完三次,最後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馬肉、驢肉和狗肉是從來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連魚肉都不吃。因為藏族人認為狗和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驢被視為一種很不幹凈的東西,也不會食用。所以,在西藏千萬不能提起吃驢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遊景點是寺廟。目前,西藏對遊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民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在轉經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的時候,身後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做「放生羊」,不可對這些羊進行騷擾。同時,在寺廟佛殿之內,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更不能在佛殿內錄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回答者: 糖果變形 - 魔法學徒 一級 3-5 15:12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凈。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麵粉烤制的饢。飯菜種類很多,有抓飯、肉粥、拉麵、湯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歡吃甜瓜、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維吾爾族的傳統服裝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歡穿對襟「袷袢」(長袍),內著綉有花紋的短衫。女子喜著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戴耳環、手錫、戒指、項鏈等裝飾品,姑娘多梳小辮,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輕巧、優美,以旋轉快速和多變著稱,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樂觀開朗的性格。維吾爾族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有經商傳統,同時傳統手工業十分發達,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他們製作的地毯、刺綉、絲綢衣料、銅壺、小刀、民族樂器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在牧區,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天住平頂土房。哈薩克族飲食很豐富,他們愛吃用牛、羊、山羊奶製成的奶皮子、酥油、乳酪、奶疙瘩,愛喝馬奶、駱駝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區,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鮮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並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後,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蔥、大蔥、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人還吃用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傑尼提」、饢、「包爾沙克」、抓飯等食物。
在牧區,哈薩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駝毛絮里的大衣;褲子多用牛皮縫制,名曰「夏里巴爾」。婦女喜歡穿紅色和其他顏色的連衣裙,天冷時外罩對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們穿各種綉花衣服,在花帽上以貓頭鷹羽毛作帽纓。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氈帽,婦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時戴絨頭巾,伊犁地區的哈薩克族則戴圓形皮帽。哈薩克族牧民都穿長統皮靴,冬天穿用氈子縫制的長襪,外著皮靴。哈薩克族熱情好客,招待來客要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並宰殺羊只。進餐時,主人先將帶有羊頭的一盤肉獻在客人面前,客人將盤中的羊頭拿起後,割下羊頭右面頰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給主人家年幼者,然後將羊頭送還主人。
哈薩克族男女都嫻善騎術。青年男子喜歡摔跤和刁羊,每逢節日和喜慶,牧民都要舉行各種騎術表演和比賽;「姑娘追」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娛樂項目。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系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面、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紅棗。
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頭巾。中青年婦女有佩帶耳環、戒指等金銀首飾的習慣。

俄羅斯族有1萬多人。新疆佔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內蒙古佔32.4%,其餘分布在黑、遼、京等省市。18世紀以後陸續從俄國遷來。俄羅斯族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使用俄文。主要從事商業、服務業和園藝、養畜、養蜂業等。生活習俗、服飾等基本上與獨聯體俄羅斯民族相同。多信東正教。民風勤奮。不少人在鄰邦俄羅斯有親戚。

鄂溫克族近3萬人。內蒙古佔88.8%,主要聚居區在呼倫貝爾盟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其餘分布在黑龍江和北京等省市。鄂溫克族曾有索倫、通古斯等稱謂。鄂溫克是本民族自稱,為通古斯語大山林中的人們之意。民族種源與北魏時黑龍江上中游的室韋及唐代貝加爾湖東北林區的鞠部落有淵源關系。牧區通用蒙古語文,農區通用漢語文。飼養馴鹿有經驗。宗教信仰薩滿教為主,有的殘存著對熊的崇拜。鄂溫克人好客,口頭文學豐富,民歌悠揚,舞蹈豪放。

苗族740萬人。貴州佔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區。苗族過去因居地、服飾不同而有不同稱謂。新中國依照人民意願,統稱苗族,是古代「南蠻」的後裔。尊奉始祖蚩尤,為我國古老民族之一。封建王朝時期有的苗區尚為中央政府管轄不了的「生界」。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多通用漢語漢文。1956年創制的拉丁拼音苗文字正普及使用。苗族的刺綉、蠟染、剪紙和首飾製品,絢麗多彩。苗族的飛歌、蘆笙舞享有盛名。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苗族節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紀念民族英雄亞努的四月八。

壯族1549萬人。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佔全國壯族人口的91.3%)及滇、粵等省。壯族由古代百越民族發展而來。自稱布壯,原漢譯為僮,1965年改為強壯的壯。壯族歷史上出現了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國農民革命將領蕭朝貴、右江人民革命領導者韋拔群等傑出人物。1955年創制了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壯鄉源於秦漢的銅鼓、岩壁畫和源於唐宋的壯錦很有名。壯族民風興尊老祭祖、熱心公益。民間喜對唱山歌,三月三歌墟遠近聞名。中元節是壯族地區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

京族近2萬人。廣西佔86.9%,主要聚居北部灣內京族三島上。其餘散布在黔、粵等省。京族曾被稱為越族,1958年按本民族意願稱京族。京族有本族語言及土俗字,但很早以來就通用漢語文。主要從事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京族青年男女喜對歌,舞蹈有跳天燈,民族樂器獨弦琴音色悠揚。

柯爾克孜族牧民住的圓形氈房稱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則遷居向陽山谷。定居的柯爾克孜族多住平頂方形土房,有壁龕和天窗,住宅周圍種有蔬菜瓜果。柯爾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豐富。乳製品有酥油、奶疙瘩等。牧民們喜歡牛羊奶、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馬等各種肉食和米面細糧。
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很講究。男子喜歡戴氈帽,上身穿白色綉有花邊的圓領襯衫,冬天穿黑、藍色「袷袢」,下身穿寬褲,著高筒靴。女子喜歡穿對襟上衣,綴銀扣;也有穿多榴長裙和下端帶皺憫的連衣裙、外套黑色坎肩和袷袢的。姑娘們普遍喜好紅色衣裙,戴紅色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老幼皆喜歡穿綉有花紋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梳許多小辮,婚後改扎雙辮。裝飾品多為銀器,如手飼、耳環、項鏈、戒指等。有的還佩帶鑄有花紋的圓銀片胸飾。柯爾克孜族人好客,重禮節,凡有客人來訪,都要拿出最好的飲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為尊敬。在遷居時,鄰居們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別或迎送。

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種植花木蔬菜。大門多朝南開。住室的窗戶和箱櫃等傢具都雕圖案,最常見的是牡丹和蓮花。錫伯族婦女擅長剪紙,紙糊的窗戶都用剪紙裝飾得十分美觀。,在飲食方面,以面、米為主食,愛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製品。
忌食狗肉。秋天習慣用圓白菜、韭菜、胡蘿卜、芹菜和辣椒腌制鹹菜,叫花花菜,作為冬春兩季的食物。還喜歡在農閑時打獵、捕魚,並用魚腌制臘魚肉。
在服飾上,婦女喜歡穿旗袍,男子穿對襟短衫,褲腳在腳踝扎緊,現在中青年男子愛穿制服、西服,婦女愛穿連衣裙。
錫伯族注重禮節。在家庭生活中,長幼有序,晚輩對尊長行「打千」禮。
錫伯族的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如春節、清明、端午等。錫伯族遷至伊犁後,將農歷四月十八從東北出發西遷時同父母兄弟分別的那一天,作為每年的紀念日,全「牛錄」(旗)老少到野外開展娛樂活動。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種青棵、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後回村收獲、過冬,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生活環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對襟長外套,系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綉數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面頰,可御風雪,已婚女子系後身圍裙,所戴圓頂綉花棉帽綴有後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氂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於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製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
塔吉克族的村莊里,大都是正方平頂,木石結構的房屋,牆壁多用石塊、草皮砌成。屋頂架樹枝,抹上拌有麥草秸的泥土。門向東開,一般都靠近牆角。頂部中央開天窗。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嬰兒的出生是件大喜事,親友聞訊前來祝福。在嬰兒身上灑麵粉以示吉利。塔吉克人注重禮節,熱情好客,誰拿走客人一件東西,意味著懇請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腳踩食鹽或食物,忌騎馬穿過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腳踢羊,這會被認為是大不敬。吃飯時忌將飯菜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離席,交談時忌脫帽。

塔塔爾族的飲食,種類多,美味可口。主要有肉湯飯,克孜杜爾瑪(一種烤制的食物)、沙里瑪阿西(一種煮制的食物)、古拜底埃(用雞蛋和麵粉製成的小饢和用肉、乳酪、酥油、大米等焙烘製成),各種油煎餅、烤餅、煎蒸包子、餅干、醬汁、釀制飲料以及各種炒菜等。
塔塔爾族的房屋多用土坯、磚塊、石塊、木材等材料建築。有土、木房之分,房門一般朝陰面開。塔塔爾族多住套間,房外都建有圍牆,自成院落,廚房內還有爐灶,饢坑。為防止食品變質,每家倉庫或院內都壘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將積雪和冰塊放進去,這種食品儲藏室叫「帕孜」,牧區的塔塔爾族適應游牧生活,住帳篷。
塔塔爾族的傳統服裝,男子一般穿綉花白襯衣,外加齊腰短背心或黑色對襟長衫和黑褲,喜戴黑、白兩色綉花小帽,冬季多戴黑色捲毛皮帽。女子以鑲有珠子的小花帽為美,喜穿白、黃或紫紅色連衫帶褶邊的長裙。年長者多穿帶領、左衽的白襯衣,外加黑色齊腰短坎肩兒。一般情況下,多系布腰帶,冬秋兩季,戴皮帽,穿各式長短大衣、短襖,年長者外加套鞋。現在,塔塔爾族青年男子多穿西裝和時裝。

D. 有一個」發現世界叢書」系列的書共有幾冊,分別是什麼

32冊:
《靈感之光》、《天才之路》、《文明之旅》、《生命之謎》、《與世界偉人談心:插圖珍藏本》、《浮世繪的故事:全彩插圖珍藏本》、《激盪的百年史:我們的果斷措施和奇跡般的轉變 插圖珍藏本》、《瑜伽飲食養生全書》、《瑜伽的藝術:瑜伽至高境界的100個神話繪本故事解讀 全彩插圖珍藏本》、《西方美術簡史:全彩插圖珍藏本》、《少女杜拉的故事:120位世界美術史上的頂級大師與弗洛伊德一起講述 全彩插圖珍藏本》、《人類的藝術:插圖珍藏本》、《房龍地理:插圖珍藏本》、《佛跡畫傳:全彩插圖珍藏本 200尊世界級著名佛像中的佛陀故事》、《寬容:彩色插圖珍藏本》、《酒的故事:插圖珍藏本》、《聖母瑪利亞的故事:插圖珍藏本》、《瑜伽的故事:印度宗教文化神奇之旅 全彩插圖本》、《神曲的故事:用270幅世界名畫重新詮釋 彩色插圖珍藏本》、《植物之美:生命源流的重新審視 彩色插圖珍藏本》、《魔法的故事:插圖珍藏本》、《人類的故事:插圖珍藏本》、《希臘神話故事:用180幅世界名畫330種世界各大博物館珍藏藝術品解讀 插圖珍藏本》、《野獸之美:生命本質的重新審視 插圖珍藏本》、《中國第一佛觀音菩薩的故事:插圖珍藏本》、《唐卡的故事:全彩插圖珍藏本》、《宇宙的設計師:揭謎世界最神秘的遠古建築》、《大風暴與出埃及:揭示真正的宗教歷史》、《K2與金字塔:尋找上帝留給人類的知識神殿》、《耶穌:最後的法老 插圖珍藏本》、《所羅門 示巴女王之鷹:揭示智慧之王所羅門的真實身份》、《埃及禁果:揭開亞當與夏娃及伊甸園之謎》

E. 中央十套探索與發現出過哪些全集

《探索·發現》是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大型人文歷史與自然地理類的紀錄片欄目,於2001年7月9日開播。《探索·發現》欄目以紀錄片的手法,講述以中國為主的歷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尋自然界的神奇奧秘,挖掘歷史事件背後鮮為人知的細節和人物命運,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國的地理探索,中國的歷史發現,中國的文化大觀」。

《探索·發現》倡導「娛樂化」紀錄片的理念,採用講述精彩故事,設置引人入勝的懸念,運用生動的電視聲畫手段,向觀眾呈現出一部部既有較高文化品位、知識內涵,又有很強觀賞性和娛樂性的電視節目。

「在未知領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領域重新發現」,是《探索·發現》的欄目宗旨和始終如一的追求。

《探索·發現》開播四年多以來,製作和播出了1000多集的節目,其中有一大批節目,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如大型系列節目《考古中國》(45集)、《世界遺產之中國檔案》(30集)、《秘境追蹤》(38集)、《極地跨越》(148集)、《走進非洲》(102集)、《喪鍾為誰而鳴》(7集)、《歷史不容忘卻》(53集)等;

兩台大型直播節目:《古文明 新發現—埃及金字塔考古行動》和《嘿!火星》;

常規節目形成了以《滇緬公路》、《北洋水師》、《解放戰爭》為代表的「戰爭調查」系列;以《三星堆:消失與再生》、《濮陽星圖之謎》、《發現虞弘墓》為代表的「考古發現」系列;以《照片背後的故事》、《發現大熊貓》、《東方紅衛星傳奇》為代表的「歷史揭秘」系列;以《紅柳的故事》、《尋找滇金絲猴》、《「 外星人」遺址揭秘》為代表的「自然探奇」系列。

《探索·發現》開播以來,有三部作品榮獲國際電視節目獎:《紅柳的故事》獲2002年法國儒勒·凡爾納電影節「科技與社會獎」;《尋找滇金絲猴》獲 2002年英國自然銀幕電影節「TVE」大獎;《楠溪江》獲2002年聯合國國際環境、自然和文化遺產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擴版後的《探索·發現》欄目,將在保持原有的品質基礎之上,開拓新的題材領域,在選題的時效性和貼近觀眾的興趣點上下工夫,使節目更具觀賞性。

土豆網可以在線觀看http://www.tudou.com/

F. 探索發現一共有幾個系列

《探索·發現》是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大型人文歷史與自然地理類的紀錄片欄目,於2001年7月9日開播。《探索·發現》欄目以紀錄片的手法,講述以中國為主的歷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尋自然界的神奇奧秘,挖掘歷史事件背後鮮為人知的細節和人物命運,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國的地理探索,中國的歷史發現,中國的文化大觀」。

《探索·發現》倡導「娛樂化」紀錄片的理念,採用講述精彩故事,設置引人入勝的懸念,運用生動的電視聲畫手段,向觀眾呈現出一部部既有較高文化品位、知識內涵,又有很強觀賞性和娛樂性的電視節目。

「在未知領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領域重新發現」,是《探索·發現》的欄目宗旨和始終如一的追求。

《探索·發現》開播四年多以來,製作和播出了1000多集的節目,其中有一大批節目,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如大型系列節目《考古中國》(45集)、《世界遺產之中國檔案》(30集)、《秘境追蹤》(38集)、《極地跨越》(148集)、《走進非洲》(102集)、《喪鍾為誰而鳴》(7集)、《歷史不容忘卻》(53集)等;

兩台大型直播節目:《古文明 新發現—埃及金字塔考古行動》和《嘿!火星》;

常規節目形成了以《滇緬公路》、《北洋水師》、《解放戰爭》為代表的「戰爭調查」系列;以《三星堆:消失與再生》、《濮陽星圖之謎》、《發現虞弘墓》為代表的「考古發現」系列;以《照片背後的故事》、《發現大熊貓》、《東方紅衛星傳奇》為代表的「歷史揭秘」系列;以《紅柳的故事》、《尋找滇金絲猴》、《「外星人」遺址揭秘》為代表的「自然探奇」系列。

《探索·發現》開播以來,有三部作品榮獲國際電視節目獎:《紅柳的故事》獲2002年法國儒勒·凡爾納電影節「科技與社會獎」;《尋找滇金絲猴》獲2002年英國自然銀幕電影節「TVE」大獎;《楠溪江》獲2002年聯合國國際環境、自然和文化遺產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擴版後的《探索·發現》欄目,將在保持原有的品質基礎之上,開拓新的題材領域,在選題的時效性和貼近觀眾的興趣點上下工夫,使節目更具觀賞性。

G. 王緝慈的學術著作和譯著

⒈ 王緝慈等,2010:《超越集群:中國產業集群的理論探索》,科學出版社
⒉ 童昕,內王緝慈等譯,2009:《創新經濟地容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⒊ 王緝慈等,2001:《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
⒋ 黃潤華譯,王緝慈譯審,2005,《重新發現地理學》,學苑出版社
⒌ 王緝慈譯審, 1998:《世界高技術園區》(Castells and Peter Hall: Technopoles of the World),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國家科委火炬辦公室組織翻譯出版
⒍ 王緝慈參著,1998,北京科技咨詢業協會,中國智密區研究所.《中關村十年之路》,改革出版社,1998年5月
⒎ 魏心鎮、王緝慈,1993:《新的產業空間-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與布局》,北京大學出版社
⒏ 王緝慈編著,1994:《現代工業地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⒐ 王緝慈、班武奇,1990:《山河風情(東北卷)》,台灣錦綉出版公司

H. 誰有《重新發現地理學》中文版急用!

I. 法國 科學幻想之父 凡爾鈉所著的三部曲是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J. 中央電視台有一個欄目叫什麼地理

國家地理,主要涉及到地理、歷史、人文、自然、天文等等知識和科學。
國家地理頻道(國際)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s International, NGCI) 透過不斷創新的節目,邀請全球觀眾一起重新思考對於原來認知的電視及世界的看法。秉承國家地理學會的核心價值,國家地理頻道(國際)旗下8個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國家地理高清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HD)、國家地理野生頻道(Nat Geo Wild)、國家地理野生高清頻道(Nat Geo Wild HD)、國家地理悠人頻道(Nat Geo People)、國家地理悠人高清頻道(Nat Geo People HD)、國家地理音樂頻道(Nat Geo Music) 、國家地理音樂高清頻道(Nat Geo Music HD)共同致力於探險發現、環境保護及教育等方面的推廣工作。 國家地理頻道於1997年9月首先在歐洲成立,而後陸續在亞洲、拉丁美洲和美國開播。 目前,全球有171個國家及地區,超過4億4千萬個家庭用戶,可以通過48種語言收看到國家地理頻道。 憑借無與倫比的視覺品質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國家地理頻道榮獲了多項專業紀錄片製作大獎,其中包括一次奧斯卡金像獎和兩次金像獎提名,129座艾美獎和超過1000個影視媒體專業獎項,製作水準自然毋庸置疑。國家地理頻道獨一無二的精彩節目將繼續利用令人信服的故事,精美生動的畫面,引領觀眾到達未知的領域,使高品質觀眾期待更多。 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內容主要涵蓋:最新科學與尖端科技、歷史與人文、焦點事件調查、自然野生、主題系列特別呈現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