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與風水學

地理學與風水學

發布時間: 2021-02-19 08:31:43

1. 風水地理學是什麼 有哪些原則

一般我們所說的風水它主要遵循三大原則,分別是:太極泛存觀;場氣萬有觀;場氣導引觀。

1、太極泛存觀:風水學認為,一個城市,一個村鎮,一個庭院,一幢建築、一戶住宅,一個房間等,都是一個太極,只是層次不同而已。住宅建築布局,既看其自身的太極,也看建築組群的太極,建築群布局,應以地形方整、太極完整為宜。不宜缺殘某部分建築的位置,建築地段布局應十分注意太極圖的場氣效應。

2、場氣萬有觀:風水學的五大要素龍、穴、砂、水、向,其本質是氣。尋龍,捉穴,察砂,覓水,定向,是在於察尋適於人體的吉氣,避開不利於人體的煞氣,趨吉避煞,在於對氣的趨,避。物物之間存在場,氣來自場。現代科學已初步察證,人體有場氣,植物有場氣,建築物有場氣、萬物之間皆有場氣。恰如萬有引力一樣,場氣也是萬有的。一幢建築可以我足輕重,但如組成建築群,場氣可能劇變。

3、場氣導引觀:風水之氣,是宇宙場氣、地球場氣、地域場氣、建築組群場氣、植物場氣和人體場氣的統一場氣中的氣。宇宙、地球、地域的場氣,為大場氣。大場氣,虛處來,實處止。陽宅多選在類似盆地、半盆地(山環、山灣)中,這種地域,土肥水上,宜於民生,利於接納大場氣。

風水地理學既是一個整體又是兩門學問,從古代來說,我們會說風水是迷信,但是在現代來說,我們知道風水有結合地理知識,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反映,我們就可以相信了。當然,我們也不能全盤吸收,要有所取捨。

2. 地理可有「風水」一說

風水是我國古代先民對地理的一種總結,是自然科學和哲學的產物,它和堪內輿一樣,都是中國古代地容理學的支脈。風水學研究的內容與今天的地理並不一致。它是將山川河流的走向與人類生活聯系起來,告訴人們什麼樣的地方適宜居住,什麼地方適宜建城,適宜造房,是對人們生活規律的一種總結。
由於風水學是古時產生的一門世俗的學問,其中自然會混入一些迷信的內容,這是由於先民對世界的認識上的局限性造成的,就像古代醫學也嘗嘗摻雜很多迷信的成分,但不能說中醫是迷信。由於風水學往往被人用來尋找陰宅,所謂的風水寶地,又常被一些方士術士用來欺騙大眾,近代以來被人們片面的當做封建迷信來對待,這是錯誤的,應當將風水學中科學的和迷信的內容剝離開來,區別對待。
但是風水學和現代地理學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風水學主要是規律的總結,而現代地理學是一門系統的科學,通過研究地球的構造,大氣的特點,來解釋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氣候、環境的變化,現代地理學可以解釋風水學得出的結論,他們之間是相通的。
可以說,風水學是我國古代先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應當用現代地理學的方法對古代風水學留下的規律進行深入的研究,正確利用先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

3. 地理風水學如何入門

想學風水就要看你學習的目的,看陽宅?陰宅?還是算命?其實這些都存在一點通性,也有《易經》、《八卦》繁染出來的,比如九星是風水中是一門~但也有好幾門不同的學術,長生學就說九星是一種謬論,關鍵在於你能不能遇到好的師傅,不是說在街上隨便買幾本書看著就是風水師了,那麼容易學到的就不是什麼智慧了,那麼容易出版的就不是什麼好書~
例如分金吉度、水法來說也分N種門派~要學的東西有羅盤每層的用法,這個可以看《羅經透解》這書,雖然有錯的地方,但都大同小異。入門是60花甲~然後天乾地支相生相剋相刑~各種五行的用法(五行有十多種,如玄空五行、納音五行等),然後就是24山坐向啊~水法啊~明氣啊~分金啊等~當然選擇九星學還要理解河圖洛書,但個人的學派里是反對九星學說的,認為用九星的是害人(但現在用九星的灰常多)~
如果想學帶兵再學奇門遁甲(貌似現在沒什麼用了),陳子性那本原書感覺不錯,但不是大街有賣的那本,那是翻N抄版,不如不看,聽說峨眉山有原書。日家來說感覺彭家有一書真不錯,現在我有這本書,裡面的六丁六甲之術真神,每用每應驗,例如我做過一個墳,書說當日時辰到了會有一對鴛鴦飛到墳堂中心,開始不信想驗證下看看,結果真來了,在場的人都傻了眼~
好~就先說這么多~如果想學習玄學就必須先找個真有實力的人拜師,大街上的書看壞人的,不如不學~

4. 風水與環境地質學

古人崇尚自然,從定居時代以來,對選擇居所環境不斷總結,得出一套樸素的符合環境地質學的原則:依山傍水、乾燥向陽;水沖不著、寒風刮不進;前無山石阻擋,視野開闊,後無陡崖逼人,作勢欲撲。這些總結,都合乎科學原理。

依山傍水,後面依山就有安全感,前面傍水,生活用水方便。潮濕易得病,乾燥使人爽朗。傍水易被山洪沖走,或被大水浸漫,所以要選擇高地。向陽在北半球是指朝南,宜陽光入射,既帶來溫暖,又能紫外線殺菌。視野開闊,可看到藍天白雲、遠山蜿蜒,大海碧波連天、大江煙波浩渺,令人心胸開闊,心曠神怡。後高崖陡壁,釋去壓迫感,心情順暢。這些都是原始選宅,置縣城的精華要義,是合乎環境地質原理的,是樸素的人居選擇原則。

相傳伏羲發明八卦,他將天地自然萬象濃集於八個卦象中,這八卦又相互關聯,詮釋出相濟相剋、優劣轉化等一系列復雜的辯證關系。從八卦中誕生出易經,可以作占卜預測,定生死問吉凶,詮釋成哲理邏輯神書。

一些考古專家認為八卦的初義是指示方位。在文字發明初期,先祖發明象形字,這些都有具體形象可依,而東南西北抽象的方位則無法表達,聯想早先結繩記事,應用單雙兩種繩結,用三種排列,可得八種圖案,分別代表八個方位,於是誕生了八卦。而八卦中心的陰陽雙魚,則代表黑夜與白天的循環轉化,魚眼示日月雙星。黑夜裡月亮帶來光明,白晝中太陽送來溫暖。

後來人們將幾種主要自然現象與八卦聯系起來,一種卦代表一種自然現象,於是有了乾三連代表天,坤六段代表地;坎卦、坎中滿(早期「水」的象形字),川流的河代表水;離中虛,與它對應的圖像就代表火。這四種最重要的自然現象之後,空餘的四卦:巽下斷代表風,震仰盂代表雷,艮覆碗代表山,兌上缺代表沼澤。

原始人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總認為自然界演變有神力控制,所以產生了原始天帝諸神。有了神,相應就誕生出神的意志,洪水、地震、山火、雷電都是神發怒的表現。風和日麗,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神的獎勵與恩賜。有了天神子民,中間需要有代表去溝通,於是巫師應運而生。他可以與天神對話,他能「揣測」天意。為了「客觀」地反映天意,於是有了陰陽雙爻,任意投擲三次,三次陰陽示意便得出一卦。這大概就是八卦巫占預測的來由。

風水,主要是看山水,山水布局由地質作用所控制,山水形態與外力地質作用相關。各地山水各有特色,山水形勢千變萬化,人們建城蓋房,要在繁雜的地理形態中選擇最優地段,這就引發了勘察尋穴的風水學。原始如環境選擇,經過占卜、天乾地支、四時八季與方位聯系,與自然力的聯系,上升為十分抽象的陰陽五行,吉時地利正配,終於演變成極富迷信色彩的風水學。

我國千年文化傳承中,有精華,有糟粕,有科學,有迷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鏟除了迷信,去除了糟粕。新中國成立以來直到20世紀80年代,天地一派清明,神鬼遠離民間。那個時代,風水沉寂地下,城市規劃依自然特點而定,房屋興築據街道走向而立,工礦企業、社團事業圈地建院、蓋屋選樓,從不講究風水,也沒人考慮吉凶。

不幸的是自20世紀80年代起迷信抬頭,愈演愈烈,村村建小廟,喜慶翻黃歷,婚娶合八字,蓋房講風水。更可悲的是有的堂堂黨政大院也講起風水來,用照壁、假山、石獅來趨避禍水凶氣,就連大門的朝向、道路設置也要迎承紫氣福星,新建的辦公樓也求風水先生指點,辦公室的選擇、辦公桌的安置也與風水相關。過去集市上的拆字先生、算命先生如今高舉易經研究學會招牌在給人算命、起名,寺廟里求簽的香火旺盛,求法師指點迷津。

總體而言,如今市上流行的絕大部分講風水的書籍,主體宣傳的是封建迷信思想,徒具形式,其中極少量內容還可肯定,如屋後有森林,排水溝宜加蓋,針對房門不宜置床等。

5. 什麼是風水地理學

風水學起源於我抄國古代,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一門綜合了哲學、地理學、生態學、建築學和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自然科學。集陰陽、數理、五行、天道、八卦而成的術數大綱.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順應自然的同時,創造出良好的居住與生存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易經》的中心思想是簡易、變易、不易。易者,變也。順應自然,改變現狀是「易」的精髓所在。人類從原始社會開始就不斷地改變居住環境,以變求生存,並且一直延續到今天的文明社會。我們研究應用風水學的目的就是在繼承古老文化的同時,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對人類的不良影響,發揮風水學的靈動性,使天道、地道、人道達到和諧完美的境界。

6. 地質和風水之間有什麼關系嗎

風水學是由地之形勢而察其精神的學問。經雲:龍神二字尋山訣,神是精神龍是質。龍即是地之物理形態,神即是此物理形態所蘊含的地之精神。地形的形成,必然與地質學有關。太陽活動 板塊漂移 火山 地震 海嘯 洪水 泥石流 風化 沉積等等,風水學可統稱之為,天地間的陰陽消漲。陰陽消漲活動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地形,不同的地形蘊含著不同的精神。風水學通過對地形的考察,包括山巒形態(尖圓方直曲,窩鉗乳突等) 山脈走向 河流湖泊形態等,體認地之精神,這就是「尋龍」。

研究風水的目的,是講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即利用有利地形和風景氣候等因素,讓人更適合的居住。這些理念和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氣象學、環境景觀學、宇宙星體學、建築學理念有一定的吻合。研究以上所說的這些學科也是為了讓人類有更好的居住環境!在人類居住選址這一塊,很多搞風水的都信奉「大河彎彎藏吉凶」,那我們從地質學角度來講解釋一下,河流如何給人類聚落帶來吉凶。




7. 風水地理學亡命學是什麼意識

亡命學?都沒聽過,誰胡編亂造的?
風水是涉及到地理學、天文學,實際上還版有心理學等社會學科,權
怎麼還能出來個亡命學?明顯是有人故意創造名詞來忽悠人的。
風水學確實涉及到死亡後的靈魂、陰氣等科學未能論證的問題。
但這也構不成一個學科,還亡命學呢,典型大忽悠。

8. 什麼是風水地理學,有誰清楚可以介紹一下嗎

你好,大家都知道風水是門學問,它包括東西多得很,風水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並且在如今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而沒有被淘汰,也就是證明著風水有著它自己的存在的意義,所以說它不是一個迷信說法,那麼什麼是風水地理學,下面就來了解看看。 風水學講究藏風聚氣,山環水抱,地理風水點穴遵此原則,但是在風水師的眼中,相應地,世界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龍穴砂水。倘若點穴能一矢中的,受正千里來龍所引導而來的後氣,即正受.必定享福深厚而久長.雲:「特至為正受之穴世罕有;萬水千山給我墳,兒孫慶澤壤久.」亦雲:「正龍正受,寶貴長久.」 地理風水點穴基本知識 四山高則畏壓,穴當高; 四山低則畏風,穴當下; 朝山伏則穴下,朝山聳則穴高; 朝山近則穴高,朝山遠則穴下; 龍虎低則穴下,龍虎高則穴高; 龍有力則倚龍,虎有力則倚虎; 左單提則左挨,右單提則右插; 堂水聚右則右插,堂水聚左則左挨; 地理風水尋穴證秘訣 古經雲:「覆宗絕嗣,多因水盡山窮.滅族亡家,總是山飛水走不問何方,允為凶兆.」意思是說山窮水盡,山飛水走之處,均不適宜立墳安葬的. 點穴先尋穴證,凡真穴結穴處,必有朝顯的佐證。在穴前四周,要朝山秀美,兩旁龍虎砂環抱有情,明堂水聚勢旺,三者當推朝山為最要,穴前之山叫朝脈,以近案有情為主,朝山高則宜穴高,朝山低則宜穴低。朝山近鞏被凌壓,穴宜上聚;朝山低鞏防氣散,宜就下砂尋穴。 尋龍點穴中的龍亦即山脈也.按其所處地貌形態有高崗龍,平崗龍,平洋龍之分.山脈或起或伏,或躍或騰,或盤或距.山脈可以渡海,過湖,穿田,過峽,起伏升空,可以渡海,過江綿延數千公里.如我市龍脈皆從大別山而來,綿延百里,渡過長江逆江而來,止結於西山 龍或隱或現,或斷或續.龍導生氣行走,氣隨龍脈行轉.龍長生氣亦雄厚,龍短氣亦短.所謂「千里來龍,千里結穴;百里來龍,百里結穴」.是也. 術家按龍脈起伏形成,將山脈綜合概括為如下九種: 一回龍 :形勢盤旋,回首舐尾,如盤蛇,如虎之擺尾. 二騰龍 :形勢高遠,險峻聳立,如騰如躍,如人之奮起. 三降龍 :形勢聳秀,從天而降,或落於平原,或落於山崗. 四生龍 :形勢秀美,生動活潑,形態婉轉,活靈活現. 五飛龍 :形勢奮翔,如鷹展翅,騰空而起,飛翔雲端. 六卧龍 :形勢蹲踞,安穩止息,如眠如弓,如虎伏,如象駐. 七隱龍 :形勢跌宕,脈理隱延,或隱呀藏,或斷呀續. 八潛龍 :形如潛伏,或潛於水,或沉於田野,蓄勢待飛 九游龍 :龍形張牙舞爪,行龍擺尾,左竄右行,無意停頓. 以上關於風水地理相關事項就介紹到這,這邊友情提示一下: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對人類的不良影響,發揮風水學的靈動性,使天道、地道、人道達到和諧完美的境界。大概就是這些了,以上內容可供參考哦,很高興為你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覺得給力的話豎個大拇指唄,祝你生活愉快。

9. 風水和地理有區別嗎

風水是漢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青囊,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風內就是元氣和容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再平常不過的了。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為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中華建築風水研究協會理事高煜翔主張辨證研究風水,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解釋風水現象,只可用於趨吉避凶,不可痴迷其中。

10. 地理風水學入門書籍

地理風景水入門書籍多?未知你要學習-(入門傳)(風水學),(地理五訣)(玄空學)(搜地龍)初步入門羅經透解等等書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