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地理學鄒逸
⑴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中國歷史地理學 藍勇 哪個好
各個學校的復試教材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你既然是要報南京師大,那你復回試就要以南京答師大的要求來准備復試專業課,
他書目是:《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陳橋驛主編,科學出版社;《歷史人文地理》鄒逸麟主編,科學出版社
而由於歷史學改成了統考,歷史地理當然也不能逃過,但歷史地理學畢竟是邊緣的交叉性學科,與通常的歷史學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所以面對初試還是要多以古今中外史的復習為主,這有:朱紹侯的兩卷本中國古代史,吳於廑的六卷本世界史,張豈之的分期的中國通史,這方面的教材還是相當多的。
歷史地理方面的書也聽多的,老鄒的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另外還有,藍勇的中國歷史地理學(觀點比較新,分的章節很細),陳代光的中國歷史地理(觀點較舊,多作為參考),還有北大的辛德勇的區域歷史地理,這些主要是教材,只是基礎性的入門書。更專業的現在作為准備考驗的人來說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顯得時間不夠了,這是靠上後重點要學習的。
⑵ 舉例論述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意義
本人抄以及寢室兩人現為歷襲史地理學研究生,研二。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建議樓主去網路文庫看歷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綜述,或者把鄒逸麟主編的中歷史地理概述的第一章第三節「歷史地理學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看一遍了。這個問題實在不好回答,還要舉例論述。。。比我們考試還難啊!
⑶ 現代歷史地理學的意義有哪些
歷史復地理學是一門學制術性強、現實意義大的學科。搜集材料,精心考證,細心整理。要做大量的書房工作。所以首先要恢復它的歷史面貌,並推出歷史規律,此其一,為學術性很強。 研究歷史地理學的學術意義:為人類活動更好地順應自然環境變化,達到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境界,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使我們今後的發展,不僅不破壞環境,還反而促進自然環境的發展。
歷史自然地理研究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對中國歷史自然地理環境的研究不斷,竺可楨《中國近5000年來氣候變遷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重大關注。例如全球氣候變暖的確認。
⑷ 歷史地理學都學習什麼書呢
我才考完研,本科行政管理報的是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差一點沒上,今年准備再拼一版把。我權當時査學校給的參考書目是:
《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鄒逸麟福建 人民出版社
《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王育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國史綱要》 翦伯贊 人民出版社
《中國自然地理》 趙濟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漢語》 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歷史地理學是歷史學和地理學的一門交叉學科,這門學科本科沒有專門的專業,碩士基本是同一起點,但是跨專業的話,本科地理學的更受歡迎。以上推薦書目基本是復試的時候才用到,初試看313歷史學基礎的輔導就行了。網上有說11本的,我當時用的教材:
《簡明中國古代史》張傳璽。《中國近代史》李侃。《中國現代史》王繪琳(上、下)
《世界史》吳於廑(六本)
因為是統考看看這些也差不多了。四川大學歧不歧視我不知道,反正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全國第一,好像推免只佔30%。不歧視。
⑸ 學習歷史地理學課程有何現實意義
平時是為了陶冶情操.
其實歷史確實是一個鏡子,看史書有時候能讓人的心靈沉澱,升華。
地理也是一個有意義的學科,能了解一些基礎的常識,比如什麼星星了,氣旋了的.
大學以後學習,就是比較專業的了。
歷史可能為了更好的了解中國和世界的文化,從中找到可以借鑒的東西甚至找到比如幾個國家之間友好/仇恨的根源等等。
地理個人認為更偏重理(盡管高考劃到文),因為他是對地球的構造,氣象等的了解,對了解地球,預測災難來說都有重大的意義。
⑹ 全國有歷史地理學專業的本科院校有哪些
一般招收歷史學研究生的大學有歷史地理學這個專業,並且歷史地理學放在歷史學里招回生。但是並不是答所有招收歷史研究生的學校都開設了歷史地理學專業。比如江西師范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雲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暨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四川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都招收歷史地理學研究生。但是如雲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等,雖然能招收歷史學研究生,但是他們沒有開設歷史地理學這個專業方向。陝西師范大學和暨南大學的歷史地理學是全國最牛的。
⑺ 歷史地理學歸屬哪個學科
教育部將歷史地理劃歸中國史下面的二級學科。但是學界大都認為屬於地理學。現在許多大學也有把他劃歸地理學院的,也有劃歸歷史文化學院的。
⑻ 關於中國海洋大學歷史地理學!
修老師,不喜歡混的學生,如果你不上進,只想混個文憑的話,你什麼機會都沒有的
如果你家裡沒有很硬的關系,想靠這個專業找個工作,很難,建議你慎重!
⑼ 中國古代歷史地理學的概念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它是地理學的年回輕分支學科,又與傳統的沿革地答理研究有密切關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歷代政區和疆域的變遷,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內容十分豐富,在西方也有類似的研究。然而,歷史地理學作為現代地理學的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歷史地理學萌芽於遠古時代,於春秋戰國時期在地形、物候、水文、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地圖和地理區劃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則出現了不少精彩的論述。
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發展;沿革地理向歷史地理的演變;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沿革地理研究在中國起源很早,東漢班固於公元一世紀撰寫《漢書·地理志》已開其端。此後歷代相繼,至宋代已形成一項獨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應麟的《通鑒地理通釋》;到清朝早期,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晚期楊守敬的《歷代輿地圖》,代表了封建時代中國沿革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