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七年級地理學科學情分析範文

七年級地理學科學情分析範文

發布時間: 2021-02-18 13:04:33

❶ 七年級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習緊巴巴的,每到中午就有一張又一張試卷向你襲來。英語難,版數學難,科學就權更是難上加難。簡直就像一個個怪獸向你撲來。哎,現在的世界啊,可真難混。╮(╯▽╰)╭

如果你跟我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投我一票吧。三克油(*^__^*) 嘻嘻……

❷ 如何做好地理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

tell -- but as for more thanthat he either
tell -- but as for more thanthat he either
tell -- but as for more thanthat he either
tell -- but as for more thanthat he either

❸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怎樣學習地理》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是分析學生的情況的,和版本沒什麼關系。要聯系你的學生來分析。

❹ 初中學生的學情分析怎麼寫

初中生學情分析

  1. 七年級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生理,心理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法律意識薄弱,大部分學生家長包辦過多過細,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很差,農民工子女集中的學校,因學生家庭環境等原因,安全隱患多。
    七年級的學生對"意志"的 內涵可能認識並不深刻,有必要讓學生對意志有更深刻的認識.另外,現在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相對比較優越,缺乏應有的鍛煉,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質水平較低.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認識意志和鍛煉意志.
    從年齡特點來看,七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同時,我校學生理論知識比較薄弱,但思維活躍,課堂敢於發言,素質整體上呈現多層次的特點。

  2. 八年級學情分析
    由於當代中學生絕大多數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所以養成了他們很多人中以我為中心的心理,他們中有些人義務意識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不關注國家、集體、社會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另外,由於中學生是弱勢群體,有可能面對侵權受到傷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護自己。因此,對他們進行權利、義務教育,使之明確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3. 九年級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受認知結構、能力水平的限制,對事物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上,學生享受著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的成果,但對於科技與教育戰略地位的認識還有待深化,一部分學生還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依據課程標准九年級的學生應該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知道與發達國家差距,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為什麼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❺ 七年級地理總結

七年級地理總結
一學期過來,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並逐漸產生了興趣,他們開始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識,也開始慢慢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學生們開始重視地理學科這位新朋友。

每位同學都懷著對世界的渴望,對自然的依戀。他們渴望認識這個世界,除了自身的社會生活體驗之外,通過其他學科,通過地理提高著自己的認知。地理教學也要求我們貫徹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求我們去培養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感的人。

地理教學讓學生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事實做材料,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通過地理教學更能啟迪學生的智能,也促進了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意識。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能的發展,注意地理知識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了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現狀,培養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從現在就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奉獻的志向。

這就是我在地理教學方面的側重點及目的的些許看法,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❻ 怎樣寫學情分析報告

學情分析能力是教師在調查學生已有知識水平、知識儲備和心理狀況的基礎上分析學生學習需要的能力。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不同學生、不同學科,不同班級學生的學情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必須知道「近水魚性,靠山知鳥音」的道理。如果你對你學生的學情不了解,盲目的進行教學,很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現代的教學設計應是為「學習而設計」,同樣的課,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講課方式必須不同,要想做好學情分析必須了解學生下列一些情況: 1、知識。我校的學生特別是初中部的學生都是好的學校選拔後剩下來的學生,可以說是有一定希望,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學生都到縣城以上的學校就讀,剩下的只有極少數基礎好一點,其餘要麼就是知識基礎差,要麼就是智力不健全的。對學生即將學習的知識認識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們的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必須充分的考慮到這一點,才能把握好你的教學尺度,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 2、情感。農村的學生對某些學科的認知缺少很多實踐基礎,特別是涉及到現代科學的學科,缺少直觀和現實的體現,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是極不端正,農村學生家庭教育較差,家長文化素質較低,小農意識強,影響了自己子女的學習意識,缺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不知道為什麼而學,老師要求學生學習,做作業都成了學生的負擔,課堂秩序較差,師生關系不和諧,師生之間缺少情感交流,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實施。 3、個性心理。我校的學生來自鄉村的各個村屯的學校,學生個性心理差異較大,多數學生缺少自我學習的意志,長期的環境影響,使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已經失去了信心,有的根本不學習,學生情緒低落,給教師的課堂管理、正常教學進程的進行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有些學科根本完成不了學習任務,給教師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壓力。 4、方法和思維。部分學生從家庭教育開始就缺乏學習方法的指導,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學習、怎樣學習,造成了學習成績欠賬,學生的認知能力特別差,影響學生的智力開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採取合作性學生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拓展他們的思維彌補他們在學習上的先天性不足。 5、環境。我校的學生都農民家庭出身,家庭的文化環境、物質環境都比較差,比較好的已到縣城以上的學校就讀,家長的文化素質低,有些家庭不和諧或是單親家庭,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有些班級沒有形成良好的班風,學生缺少自信心和上進心,學生在吃穿、享受上進行攀比,而在學習上很少有人向優秀學生挑戰,熱愛學習、關心學習的學生所剩無幾。這是我校教師所面臨的最大困難,也是急需解決的難題。

❼ 地理學情分析怎麼寫

一、高中地理課堂中學生學情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通過平時觀察交流聽課教研活動,從高一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偏差、學習風格與習慣、課堂參與、課後作業延伸及日常生活的表現等方面去了解學生,通過定性分析我們發現以下情況。
1.初、高中地理知識跨度大,致使高一新生在思想、學習方法以及地理知識和能力儲備方面一時不能適應或准備不足,普遍感覺地理難學。
2.面對地理課本不知從哪裡下手,總感覺腦子里亂糟糟的,不知道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即便是認真學了,努力背了,但還是記不準、記不全,在解決問題時,不是理解出現偏差,就是沒有解題的思路,或是有了思路答不完整。
3.課堂參與程度低,僅限於一問一答,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深入思考。
4.很多同學課堂上不願意主動發言,幾乎不質疑,更別提上升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了。
二、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教學脫離學情的原因分析
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教師互聽互評課,交流教法,探討教育理論,發現存在以下原因:
1.備課過程中重「文本」輕「學生」
在「知識本位」「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地理教學中,教師的備課時間、精力幾乎都用於研究大綱、鑽研教材、撰寫教案。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閉門造車」式的教學設計,有些青年教師往往還對多媒體課件的製作特別研究,常常花大量的時間製作出精彩生動、內容豐富的課件,然後用設計好的教案、課件機械式地上課,不能隨機應變,也不會調整教學進程和策略。
2.教學起點和要求定位不恰當,分層教學措施缺失
一方面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班級和學生,在確定教學目標、教學起點時搞「一刀切」,提出的學習要求相同,導致對有的班級和學生教學起點偏高,有的班級則相反;另一方面對課堂教學提問的問題難度、作業難度和作業量、完成時間等方面的要求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如學習興趣、認知能力和知識基礎等,難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收獲,從而出現優等生「吃不飽」,基礎薄弱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
3.不能根據學情妥善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不善於因勢利導、深入淺出,使學生對地理產生抑制情緒,這是學生感到地理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