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謝爾頓地理學

謝爾頓地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2-18 12:15:59

Ⅰ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地理位置: 多倫多市
•建校時間:1827年
•學校類型: 公立
•在校學生:68,000人
★ 學 校 概 況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是加拿大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學,始建於1827年,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學校坐落於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多倫多,擁有3個校區,300類大學本科專業,32座圖書館。多倫多大學科研水平高,規模大,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高,具備最新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材,擁有世界級教學設備,被公認為是加拿大綜合實力數一數二的優秀大學。憑借其規模、聲望以及影響力,多倫多大學正吸引著加拿大國內及世界各地的頂尖學生。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始建於1827年。建校以來,多大在各學科領域中成就卓著,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它既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翹楚,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研究性大學之一。
多倫多大學坐落於北美第四大城市,加拿大的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多倫多;擁有3所分校,600餘種本科專業,210多類研究生項目及34座圖書館。當你漫步於枝繁葉茂的校園,穿行於歷經百年的古典建築間,即使是在龐大浩瀚的羅伯茲研究圖書館里,你都可以感受到多倫多大學的另外一面:她細膩地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與探索都留出了足夠的空間。
多倫多大學在學術及研究方面,多倫多大學一直處於領先位置。無論科研經費、捐款、國家教授獎項、研究出版規模或藏書量皆遠超加拿大其他學府。它於過去一世紀的主要貢獻包括發現幹細胞及胰島素,發明電子起搏器、多點觸摸技術、電子顯微鏡、復制T細胞、飛行員衣,以及發現首個經核證的黑洞。多倫多大學亦為美國大學協會中僅兩所非美國學府之一(另一所即是麥吉爾大學)。

★ 學校排名
作為著名研究性學府,多倫多大學的學術聲譽部分反映在各主流大學排名上,其中:
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世界著名大學排名(2006)」中位於世界18,加拿大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及美國時代(TIMES)「世界大學排名(2010)」中位於世界17,加拿大第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及美國時代(TIMES)「世界大學學術聲望排名(2011)」中位於世界17,加拿大第一。
英國QS研究所「世界大學排名(2011~2012)」中位於世界18,加拿大第二;世界大學排名(2012~2013)名列19,加拿大第二。
《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USnews) 2011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世界第23;
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國際大學(美國外)排名(College Rankings - Best International Schools)(2011)」中位於世界第三,加拿大第一;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2011)」中位於世界26,加拿大第一;
台灣高等教育評鑒中心(HEEACT)「科研論文質量排名(Performance Rank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for World Universities)(2010)」中位於世界第9,加拿大第一;
澳大利亞「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World's High Impact Universities)(2010)」中位於世界14,加拿大第一。
曾連續十年在加拿大《麥可林》(MacLean's)雜志「國家醫學及博士類大學排行榜(研究性大學排行)」中位居榜首;2005-2012連續七年名列「醫學博士類」排名第二,2013年麥考林加拿大大學排名醫博類第3位。
以上排名如無特別說明皆為該排名最新數據。
★ 科研成就
多產生了大量傑出的科研成果,1923年弗雷得利克•班廷與麥克勞德以其(與查爾斯•貝斯特合作)對胰島素在控製糖尿病中的作用的發現而獲得了諾貝爾獎;約翰•波蘭尼於1986年以在化學方面的領先研究使得激光的開發取得突破而獲得諾貝爾獎;1987年2月,天文學家伊思•謝爾頓在位於智利的多倫多大學天文台發現了一顆脈沖星,後為人們定名為1987A超新星;1989年,那威•崔,紐曼爾•布瓦爾德和傑克•里約丹等醫學研究員,公布了他們分離出引起纖維囊腫的基因的研究成果。
其他的研究成果還包括,第一台電子心臟起搏器的研製成功、人造咽喉製造成功、發明肺葉移植術、人造胰、多點觸摸技術、首台實用電子顯微鏡、超音速飛行器、微波動力飛機以及可由生物分解、清除污染的塑料等。
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加拿大歷史地圖冊、加拿大網路全書、伊拉斯穆著作等。其中,數十卷的加拿大網路全書被認為是加拿大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大的學術出版物。
基因學的原理研究已經進行了150年之久,比關切現代分子學的改革發展方法,使得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克隆技術。課程旨在以當前的分子遺傳學觀念和技術應用於現代研究以及提供實踐經驗技術及架構,以發展學生計劃,研究和制定戰略的技能,以實現具體目標。基因學和生物學的高級技術會被廣泛應用現代基因學。本專業的研究生將進行分子遺傳學的實驗和學習,增強學生該方面的專業性知識。
★ 入學要求
本 科:GPA:3.2 ,80%;
IBT: 100 ,寫22;
IELTS: 6.5(6.0)
碩 士:GPA:3.4 ,85%;
IBT:93 ,說寫22;
IELTS: 7.0
★ 開學日期
本 科:秋季: 9 月
碩 士:秋季: 9 月

Ⅱ 美國頂尖政治學者告訴你為什麼美國要完


今年選舉中,更令人憂心的諸多面向之一是社交媒體的敗壞效應。回溯至1990年代,互聯網革命的代言人相信,這一新的技術將是革命性的;鑒於信息即權力,信息的易得性將具有民主化效應。從基輔到仰光再到解放廣場(TahrirSquare),要求民主的抗議運動似乎證明了這一觀點。(解放廣場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譯注。)

但是,互聯網固然令信息的獲取渠道得以民主化,卻不必然改進信息的質量,並且惡化了選擇性真相甚至徹頭徹尾的誤傳對政治的影響。要了解這一機制怎樣會在一個威權國家發生效力,只需要看看俄羅斯。

據美國情報界披露,俄羅斯黑客從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那裡竊取信息,劫持了柯林頓競選班子主席約翰·波德斯塔(JohnPodesta)的電郵賬戶,然後通過維基解密逐步披露他們的發現,試圖損害柯林頓。一些消息靈通的評論員一直在強調電子投票機的脆弱性,這引發了人們的憂懼:民主會遭到甚至更為直接的扭曲。

特朗普與俄羅斯消息源互動密切,這一點不同尋常。他堅定地拒絕批評普京,事實上在比較普京和他自己的總統奧巴馬時,對前者更多贊賞。他對自己收到的情報簡訊表示懷疑,認為泄密的源頭尚不確定,並在俄羅斯接管克里米亞的合法性問題上附和俄羅斯的立場。很多共和黨人如今已追隨他的領導,從指責奧巴馬對普京太過軟弱,到聲稱美國有必要與普京更加和睦地相處,轉變得毫無違和之感。這一切的影響可能意義深遠,但美國已不需要引入對最近一次選舉的扭曲:這樣的扭曲大多由網路驅動,而美國國內正大量形成這樣的扭曲。

特朗普展示出,他作為總統候選人可以堅持不懈地公然撒謊而不付出任何代價,由此,特朗普在更廣泛議題上無視事實的口水仗,為害甚至更嚴重。特朗普謊話連篇,更常見的是在其推特賬戶中張貼不良信息,就一些重大事項提出懷疑意見,比如奧巴馬是否出生在美國,或者犯罪率是否空前之高。他還在更多個人問題上扭曲了原始記錄:在事實面前,他仍聲稱自己不曾支持過伊拉克戰爭(盡管有先前的電視片段捕捉到了他表示支持伊拉克戰爭的話)。

在源自勞工統計局(BLS)這種統計機構的事實,和他從《國民問詢者》(National
Enquirer)之類八卦雜志上讀到的趣聞軼事之間,特朗普拒絕做出辨析。符合他的目的時,他對官方機構的中立性也提出質疑,比如聯邦儲備委員會和聯邦調查局,他毫無證據地指責它們被柯林頓陣營所腐化。最近他發出的推特稱,因為存在三百萬張非法選票,他事實上已贏得大眾投票。這一斷言缺乏經驗依據。

通過互聯網讀到的每一件「事實」看上去與其他每一件「事實」一樣重要,在此種情形下,選民世界觀的區隔化加劇了。馬克·扎克伯格可以抗議相反的情況,但相當多政治討論的自我選擇本性是無法加以質疑的,並且,對美國的政治話語而言,那一現實的相反結果也愈發如此。

因為,有相當多的美國人僅僅是不會相信他們從紐約時報或者CNN之類主流媒體信源那裡聽來的任何東西,並介入到了廣泛的陰謀論中,為令人難堪的信息辯解。比如說,他們相信,特朗普在總統競選辯論中之所以表現糟糕,只是因為柯林頓有一隻聽筒,可以通過這只聽筒接收他人提供的答案。通常來講,陰謀論思維是無權無勢狀態的產物,事實上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感受到的正是遭人無視和貶低。但他為自己的利益而鼓動這樣一些趨向,這對美國民主協商的未來而言是不祥之兆。


柯林頓民主在復仇

選舉結束差不多兩個月了,有關特朗普實際將如何施政,依舊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第一個不確定性與他的真實性格有關。他既是一位善於交易的商人,期待達成交易,又是一位立場極端的陰謀掮客,曾暗示他將推行堅定的民族主義政策。他必須去管理一個規模龐大而笨拙的政府,並與難以駕馭的外國領袖打交道:面對這一現實,他善於交易的那一面還是立場極端的那一面會勝出?

他會堅持對中國施加懲罰性關稅,並甘冒引發一場貿易戰的風險嗎?他會對敘利亞進行地毯式轟炸嗎?他會堅持推動這樣一些危險舉措,然後無視諸如世界貿易組織甚或聯合國這種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裁斷嗎?他會走得更遠,如他的一些更狂熱的意見所示,並認為不再有義務遵守長久以來約束戰爭行為的《日內瓦公約》之類協定嗎?他會授權打擊恐怖主義分子的親屬嗎?暫時無人知道。

假如特朗普的當選既是因為人們不滿於功能失調的政治體制,又是因為工人階級的困境,那麼新總統可以帶來解決不論哪一方面問題的任何希望嗎?

說到美國衰敗的政治制度,我一點也不樂觀。除了建言禁止政府官員頻繁游說,就強大的利益集團騎劫國家這個問題,特朗普並未拿出任何制度化的解決方案。眼下的問題在於政治活動中充斥巨量金錢,並且體制給予了說客較議會民主制下所能允許的遠為多樣化的渠道用來聯絡立法者。金錢問題無法基於最高法院對「巴克利訴瓦萊奧」(Buckleyv. Valeo)和「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委員會」(Citizens United v. FEC)之類案件的裁定來解決,這兩個裁定認為,政治捐獻和游說花費是言論自由的一種形式,因而受憲法保護。(「巴克利訴瓦萊奧」案於1976年裁定,「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委員會」案於2010年裁定。——譯注)

特朗普唯一公開宣稱的解決方案是,他足夠富有從而不會受到賄賂。他確實是這樣一種人:足夠富有,乃至於將拒絕40萬美元總統薪水視作其品牌的廉價廣告。他似乎強烈渴求繼續最大化其作為總統的商業利益,姑且不論這一事實,就他所申述的「抽干華盛頓的腐敗沼澤」,他也未拿出長期路線圖。

就不平等問題和工人階級的困境,他的主要建言是重新商定貿易協議並打擊非法移民活動,但這樣的建言不可能產生任何他所承諾的正面效應,事實上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這樣的報復將形成全球性的螺旋式下滑,令人回想起1930年代。性格因素將在這個時候起作用:假如特朗普發現他無法從貿易夥伴那裡得到重大讓步,他是依其立場極端的人格形象走開,抑或只是停下來,達成他所能獲得的最佳交易呢?

然而,在其他領域,特朗普可能會更加成功。奧巴馬執政的八年時間里有六年為僵局左右,這是因為極化的兩黨把持不同的政府分支。奧巴馬之所以能通過《平價醫療法》和監管銀行的多德-弗蘭克法(Dodd-Frank),是因他的民主黨在國會兩院均佔多數。眼下的局面則完全不同,共和黨控制著國會兩院。2013年的預算自動減支全面限制了政府層面的支出,類似的梗阻局面將被鏟除。國會在通過預算和完成立法時將更加輕松。那不意味著立法將是高品質的,但至少華盛頓將再度開始發生一些事情。認為政府簡直「一事無成」的沮喪情緒所帶來的那種毀滅感可能開始減弱了,即令此時國會多數在意識形態上荒謬地傾向於反政府。

除開貿易,特朗普還可能在一個領域為其工人階級支持者做些好事:基礎設施。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估計,基礎設施支出方面存在兩萬億美元的虧空;特朗普和柯林頓均大手筆承諾進行投資。這樣的支出將為工人階級創造大量工作崗位,並可能提供可喜的經濟刺激。

相較於他的民主黨對手,特朗普擁有更佳的機會來成功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只是因為他是一位開發商,而且因為過去,太多反對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支出的意見來自其自身所在共和黨的茶黨一翼。假如柯林頓贏得選舉人團選票,她有可能一開始就被憤怒的國會捆住手腳:共和黨人控制的國會急切希望阻擋她的所有積極行動;相形之下,特朗普將擁有更多授權來推動一些事情。

共和黨這次大獲全勝不應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在其內部,正統的瑞安式保守派期待全球化並削減社會開支,而特朗普的工人階級支持者恰有相反的訴求,兩派之間存在巨大矛盾。當新一屆行政分支規劃首份預算之時,這場戰斗很快就將被牽扯進來。我們可能在這兩個領域都遭遇失敗:富人階層收獲大規模減稅(在特朗普任命長期供職於高盛集團的銀行家史蒂文·努欽[Steven
Mnuchin]擔任財政部長之後,這看上去成了當務之急),同時奧巴馬醫改之類社會計劃遭到削減,這一切兼具經濟上的保護主義和過火的種族偏執。

任命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首席執行官史蒂夫·班農(SteveBannon)為白宮戰略師,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雷恩斯·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為白宮幕僚長,恰恰令人聯想到那種妥協。另一方面,特朗普似乎從承諾完全廢除奧巴馬醫改的立場上後退了,而且,當意識到他無法輕易用「美妙絕倫」的什麼東西來替代奧巴馬醫改時,他可能會發現自己已受困於其前任個人特徵鮮明的成就中動彈不得。(布萊巴特新聞網是一家美國右翼或極右翼新聞網站,創辦於2007年。——譯注)

特朗普勝選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意蘊要令人不安得多。對普京等,特朗普曾表達過欽佩之情。他是首位對推動民主主義的世界秩序全然無動於衷的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而長久以來,那至少在理論上是美國的天職。他非但不樂意批評普京,反而顯得急切渴望在就任後不久即與其達成一項交易。為回應俄羅斯干預烏克蘭且並吞克里米亞,美國和歐洲啟動了對俄羅斯的制裁,那些制裁措施大約會成為這場遭遇戰的首批犧牲品。

吉米·卡特在越戰結束後奉行退卻戰略,之後的里根恢復了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不同於里根的是,特朗普很可能加速奧巴馬治下已經開啟的趨勢,即大幅度弱化美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維基解密創辦人朱利安·阿桑奇這樣的人物何以極度迫切希望幫助他傷害柯林頓,理由在這里。總而言之,即令他的當選某種程度上是對美國意識到自己世界地位衰落的應對,結果卻可能大大加劇那一衰落的趨勢。

有關特朗普的這部書依舊在寫作當中。我們必須等待未來的幾個月,看看粉墨登場的是那個善於達成交易的人還是那個極端主義者。但特朗普的勝選還表徵著朝向民粹主義的民族主義這一全球性轉向的最新階段,這一模式的意蘊正開始令人驚駭地清晰呈現。

那一趨勢包括布萊巴特和整個歐洲范圍內反歐盟、反移民的右翼政黨之興起。從某種意義上講,如同特朗普一般,這些進展是大眾對全球化及其打著自由旗號所引發的經濟和文化紊亂的延遲反應,那樣一種自由並未止步於國境線。換言之,自由民主中的「民主」部分正在發動起義,報復「自由」那一部分。假如這一趨勢在世界其他地方繼續下去,我們將註定在一個怒氣沖天的諸種民族主義相互競勝的時代受到懲罰。

Ⅲ 謝爾頓為什麼討厭地理學

謝爾抄頓討厭的不是「地理襲學」,而是「地質學」

【謝爾頓原話】:「"Geology isn't even a real science!」(地質學不是真正的科學!)
geology
讀音:[dʒiˈɑ:lədʒi]
字義:地質學
辨析:geography [dʒiˈɑ:grəfi] 地理學
——geology 和 geography 兩者不是一回事。

謝爾頓一直認為物理可以解釋一切東西,而其他諸如神經學、化學、地質學、甚至萊納德的應用物理學,他覺得不是自己創新,都是模仿古人,證明古人提出過的東西,是經驗性的學科,都不是真正科學。

Ⅳ 為什麼sheldon說地理不是科學

因為謝耳朵是研究物理學的,弦理論,探索世界本質,研究宇宙起源的.
地理學在他看來就是一些現象,沒有探索到本質,所以他會嘲諷說地理不是真正的科學.

Ⅳ 謝爾頓沖出去喊 地理不是科學是哪一集

第五季第一級

Ⅵ NBA明星畢業大學

安東尼 錫拉丘茲大學
保羅 維克森林大學
羅伊 華盛頓大學
布澤爾 杜克大學
韋德 馬奎特大學
波什回 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是美答國頂尖的理工學院,排名僅次於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
雷-阿倫 康涅狄格大學
科比是高中文化 (費城勞爾梅里恩高中)
喬大爺的學歷是北卡大學地理學學士學位
卡特也是北卡大學出來的
其實NBA從2006年選秀以後美國本土全是大學生,因為NBA規定加入聯盟的年齡為19歲,一般是美國大一學生畢業的年齡,此舉目的是維持NCAA的發展,不然好球員全都先跑到NBA,NCAA就失去吸引力了。NBA最早的高中生是摩西 馬龍 ,後來又出現了KG,科比,麥迪,小奧尼爾,德懷特 霍華德,詹姆斯等球員,誇梅 布朗是史上第一位高中生狀元,不過能力照前面幾位差太多。

Ⅶ 秘境追蹤之約翰·波德斯塔

唐納德·特朗普從一位無人嚴肅對待、丑角般的外圍參選者變身為當選總統,這是美國近期經歷的最令人意外且製造心靈創傷的事件之一。其影響尚不明朗,但在最壞情形下,可能造成美國完全放棄其全球領導地位,自由主義的世界秩序分崩離析,而自1950年代以來,美國為打造這一秩序已經耗費大量心血。
從雷傑普·塔依普·埃爾多安(RecepTaip Erdogan)的土耳其到歐爾班·維克多(Viktor Orbán)的匈牙利,特朗普牌民族主義的勝出,可以說與這些彼此截然不同的國家中威權主義的上升勢頭相映成趣。同時,這些進展令民粹主義民主活生生地威脅到個人自由,甚至對西方所鍾愛的理念構成更為根本性的麻煩。諸多事項依舊懸而未決,但隨著憤怒的民族主義者在相當多的地方呼風喚雨,我們無法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我們正在經歷一場政治動盪。
在美國,無休無止的事後檢討將圍繞特朗普的勝利原本可能如何發生而展開;多數媒體將繼續關注一些短期議題,如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JamesComey)在選舉前十一天的介入,或者是希拉里·柯林頓競選陣營的一連串泄密事件,據報道,遭泄露的資料源自俄羅斯方面。這樣的考量是合理的,或許也與目前的結果有關聯。但重要的是意識到,目前的結果根植於美國社會內部。隨著共和、民主兩黨重新評估它們的立場,它們就如下議題加以省思或者會更好:2012年以來的短短四年時間里,政治版圖是如何改變的;這樣的改變如何不只反映了競選方面的戲劇性事件,而且反映了美國自身的內部變化,即人們對經濟狀況的憂慮和對美國在世界事務中所扮演角色的一種深切不安之感。
在整個發達世界,2008年的銀行業危機令精英的權威受到質疑,是他們一手締造了這一高風險的體系。用前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阿蘭·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的著名證詞來說,「銀行業模式中存在缺陷」,削弱了精英之支持率所依託的專業知識。較西方的經濟失敗更為嚴重的是,隨之而來的不公正感變得愈發強烈。公眾所見證的是,一直在運作這一體系的所有那些富有的機構和個人均收獲援助,隨後窮人和中間群體迎來的卻是緊縮政策和失業。在美國,源自該國相對實力衰落的焦慮,加重了這些惱人觀察的破壞性影響。
喬治·W.布希時代令人痛楚地暴露了美國軍事力量在伊拉克的限度,自那之後,奧巴馬時代見證了中國依某種計量方式終結了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並似乎已做好准備,會在若干年之後全面超越美國。民族主義可以採取多種形式,但混合了懷舊情緒的民族主義可以特別有效。特朗普的承諾不只是令美國偉大,而且是「令美國再度偉大」。英國脫歐陣營的口號不只是敦促取得控制權,而且是「拿回控制權」,英國讀者或可從這樣的口號中聽到共鳴。
特朗普承諾要重新獲得的不會是美國過去一向自我想像的那種偉大。特朗普並未聲言致力於增進開放和民主,這樣的承諾有時被過多宣示了;恰恰相反,他建言推動的是一種堅決果斷但也更加世俗的政治,有可能為其他大國創造可以填補的空間,他也知道哪些大國會去填補。這樣,整體而言,當今世界可能很快就必須想方設法應付美國撤退的後果了。但首要任務是去理解,美國何以採取了這樣一種自我中心主義的轉向。為找到答案,我們又必須首先考慮美國的政治體制。

希拉里精英捕獲與否決制

美國政治體制的功能失調大大影響到2016年總統選舉的結果。巨量金錢和強大的特殊利益正以犧牲普通民眾為代價,腐蝕國會並充實精英們的錢包,這一指控將從右翼到左翼的兩位外圍候選人特朗普和伯納德·桑德斯團結到了一起。兩人均控訴希拉里·柯林頓,視其為這一類腐敗的化身,因柯林頓夫婦早已通過收取既得利益群體的金錢而自肥。兩人都將批評的矛頭對准了高盛這樣的華爾街銀行,將它們視為特別邪惡的力量。隨著選舉年乏味地向前推進,右翼更將指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特朗普譴責包括聯邦給調查局(盡管只在其赦免柯林頓時)、聯邦儲備委員會和全美選舉行政機關在內的美國機構腐敗。極具破壞性的保守派人士馬特·德拉吉(MattDrudge)甚至暗示,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出於政治目的而誇大了颶風「馬修」的威脅。
美國的政治體制確實變得功能失調了;麻煩在於,特朗普和桑德斯這樣的批評者並未找對問題的根源,並且未能提供任何真正的解決方案。
問題的真正部分根植於美國社會的特質,部分根植於美國的制度。就人種、民族、宗教、地理和文化而言,從每一個可以想見的角度來看,美國人都是高度多元繁復的。過去二十年間,他們也變得高度分化。這種極化反映在美國人選擇居住地點方面,在那些地方,意識形態上的親近往往較人種或者宗教更為重要;也反映在國會中,在那裡,最溫和的共和黨人要比最保守的民主黨人保守很多。這極不同於過往二十世紀的情形,那時兩黨之間的共識令兩黨得以從新政到羅納德·里根減稅等諸多重大政策上達成一致意見。
除了意識形態上的分化,美國還經歷了數量龐大的利益群體的興起。那些利益群體坐擁巨量財富,組織完備,其中不只包括企業說客,還包括環境組織、提倡為治療人類已知的幾乎每一種疾病花錢的人士,以及個人富豪捐贈者,如賭場巨頭謝爾頓·安德森(SheldonAdelson)或聲名狼藉的科赫兄弟,即查爾斯·科赫(Charles G. Koch)和大衛·科赫(David H. Koch),他們能憑借一己之力籌集到與兩黨中任何一黨幾乎一樣多的資金。自1990年代晚期以來,美國政治活動中金錢的數量已經遞增了一個數量級以上;募資如今成了所有官員念茲在茲的重大急務,特別是眾議院議員,他們必須每兩年一次為連任打拚。(謝爾頓·安德森生於1933年,至2018年8月擁有財富約322億美元。查爾斯·科赫生於1935年,大衛·科赫生於1940年,兄弟兩人共同擁有科赫實業集團。——譯注)
從建國之父們那裡繼承下來的憲政架構加劇了兩極分化和利益群體捕獲效應。相較於西歐的議會民主制,美國的體制將權力廣泛分散在政府內部彼此相競的分支中。這樣的總統制下,行政和立法部門之間理當相互有效制約;立法部門的參議院必須擁有超級多數(一百票中的六十票)才能通過普通法案;最高法院可以推翻國會的法令,並在最近數十年間已承擔起制定社會政策的責任;真正重要的權力依舊由州和地方保留。這些權力中心的每一個都可否決整個體制的行動。
這樣一種體制加上兩極分化和強大利益群體的崛起,結果就是我所稱的「否決制」。即這樣一種局面:特殊利益群體可以否決對他們有害的舉措,與此同時,致力於公共利益的集體行動變得極難達成。否決制於美國民主而言並不是致命的,但確實形成了質量低下的治理。這在政府最基本的職責之一即形成年度預算方面顯而易見。
今天,聯邦預算無法在所謂「常規出貨」(regularorder)程序下獲得通過,這一局面已持續十多年。每一年,民主黨人和共和黨的茶黨人士之間都出現攤牌局面,茶黨人士威脅說,要麼根本不通過預算案,要麼不提高債務上限(這樣的拒絕荒謬絕倫,因其會牽涉美國的主權債務違約)。2013年,此種邊緣政策造成政府完全停擺,這期間,聯邦工人哪怕僅僅出現在工作崗位,也將面臨刑事制裁。
否決制尚有其他惡劣影響。一萬頁的美國稅典是個恥辱,其免稅和補貼目錄晦澀費解,以往在妥協中緩慢確立的特殊權益層疊往復、積重難返。美國的企業稅率居於世界最高之列,也成為媒體頭條;若能削減這一稅率以避免所有政府停擺事件發生,美國會有更優異的表現。兩黨的預算專家原則上均同意,特別是為鼓勵美國的跨國公司將它們藏匿於海外的兩萬億美元現金取回國內使用,這一稅率理當削減。但在實踐中,飽受否決之礙的國會甚至無法廢止令人憎惡的「附帶權益」條款,該條款給予私募股權投資者和對沖經理較其他所有人都更低的稅率。
我將「政治衰敗」定義為組織完備的利益群體對政治權力的捕獲,這些群體以犧牲更廣泛的公眾利益為代價,為謀求自身利益而扭曲體制。另外,一個衰敗的體制無法整飭自身,因為那些根深蒂固的利益和思維方式阻礙了改革。最近幾十年裡,隨著組織完備的精英利用否決制維護他們的利益,美國的政治體制已歷經衰敗。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國家不再民主,而是說,當一些美國人在政治進程中比他人擁有更多分量,代表性方面即出現危機。對不公正的這種認知,形成了影響到這次選舉結果的第二大社會條件即不平等。

弗朗西斯·福山不平等與階級不滿
過去一個世代之間,不平等上升了。有關最頂端1%人群中最頂端10%人群的財富和收入聚集狀況的概括性數字廣為人知。直到這次競選,較少為人意識到的是,其他99%的人群是怎麼生活的。
美國的左翼人士考慮不平等問題時,依慣例首先想到的是城市內部的非洲裔美國人、非法移民或者其他生活在邊緣狀態的少數族群。這些群體中的貧困依舊是大問題,但不平等增長的負擔落到了不同的社會階層身上:年長的白人工人階級,如今他們已飽受三個世代的去工業化之苦。如來自政治光譜對立兩端的社會觀察人士查爾斯·默里(CharlesMurray)和羅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所記錄的那樣,美國最重大的社會分裂不再是種族或者族群,而是階級,這由受教育水平決定。(查爾斯·默里生於1943年,政治學者、社會學者,自由至上主義者。羅伯特·帕特南生於1941年,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譯注)
大學畢業生和輟學者之間的財富分化令人震驚,這樣的分化不止在收入統計方面顯而易見,比如,只接受過基本教育的工人通常比他們的父親或者祖父掙錢要少;涉及家庭解體、毒品成癮等社會功能失調問題時也是如此:初選季中,在白人佔多數、鄉土氣息濃厚的新罕布希爾州,頭等議題成了海洛因濫用。脫氧麻黃鹼的使用已蔓延至美國鄉下,單親家庭中的兒童正遭到拋棄,只得自己照顧自己。在農村地區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那裡存在巨大的疏離感和不滿,他們的不滿在於,那些生活在城裡的同胞無視他們的困境。(脫氧麻黃鹼別名「冰毒」。——譯注)
兩黨沒有哪一個充分代言了白人工人階級。共和黨精英來自企業化的美國,他們提倡自由貿易和開放的移民遷徙政策,這可以叫做《華爾街日報》的世界觀。白人工人階級可能會基於槍支或墮胎之類文化議題投票支持共和黨人,但共和黨執政集團並未展示出對他們經濟利益的關切。在煽動民眾隨之而來的憤怒方面,特朗普顯得技巧熟稔;今天,他的支持者對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PaulRyan)這樣的正統派共和黨人往往比對民主黨人更為憤怒。
但民主黨人也一樣中斷了與白人工人階級的接觸。他們曾拼湊包括不同身份群體在內的聯盟,藉以贏得全國選舉,那些群體包括非洲裔美國人、西班牙裔人士、亞裔人士、環保活動人士和LGBT社群人士。女性的地位一樣重要,但或許受過一定程度教育、帶有女權主義傾向的女性尤其重要:特朗普吹噓他曾如何觸摸女性身體,相較於工人階級姐妹,受教育女性對那段錄音的感受更為強烈,而前一群體中的多數是支持特朗普的。直到最近,白人工人階級仍然是一個身份群體,甚至不被認為處在特別不利的境地;結果是,民主黨人大多無視他們。
這一轉變歷時許久。回溯至1930年代,農村地區的絕大多數白人支持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聯盟;他們往往是諸多改革動議的主要受益者,其中之一是設立田納西州河谷管理局(TennesseeValley Authority),該機構為南方的鄉下帶來了電力。民主黨人1960年代通過一系列民權立法之後,他們開始流向共和黨方面,特別是在里根時代大量轉投共和黨。比爾·柯林頓在1990年代令他們中的很多人回心轉意,奧巴馬也能籠絡住足夠多的支持者,得以兩次當選總統。但他們與民主黨人之間的疏離在這樣一個年份爆發了:他們的候選人說著幫助他們的正確廢話,但似乎與他們之間隔著一個文化上的世界。
因之,2016年民粹主義的成功並不令人震驚。2008年的金融危機要由經濟界的精英來擔責,但結果是普通工人階級民眾失去了工作崗位。因兩黨均未向白人工人階級提供一間房屋,經濟上的邊緣化便與政治體制中的邊緣化不謀而合,這個體制偏愛那些擁有金錢和地位的人士。真正的驚奇應當是,這樣的民粹主義暴動沒有來得更早些。

奧巴馬整飭現狀

今年選舉中,更令人憂心的諸多面向之一是社交媒體的敗壞效應。回溯至1990年代,互聯網革命的代言人相信,這一新的技術將是革命性的;鑒於信息即權力,信息的易得性將具有民主化效應。從基輔到仰光再到解放廣場(TahrirSquare),要求民主的抗議運動似乎證明了這一觀點。(解放廣場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譯注。)
但是,互聯網固然令信息的獲取渠道得以民主化,卻不必然改進信息的質量,並且惡化了選擇性真相甚至徹頭徹尾的誤傳對政治的影響。要了解這一機制怎樣會在一個威權國家發生效力,只需要看看俄羅斯。
據美國情報界披露,俄羅斯黑客從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那裡竊取信息,劫持了柯林頓競選班子主席約翰·波德斯塔(JohnPodesta)的電郵賬戶,然後通過維基解密逐步披露他們的發現,試圖損害柯林頓。一些消息靈通的評論員一直在強調電子投票機的脆弱性,這引發了人們的憂懼:民主會遭到甚至更為直接的扭曲。
特朗普與俄羅斯消息源互動密切,這一點不同尋常。他堅定地拒絕批評普京,事實上在比較普京和他自己的總統奧巴馬時,對前者更多贊賞。他對自己收到的情報簡訊表示懷疑,認為泄密的源頭尚不確定,並在俄羅斯接管克里米亞的合法性問題上附和俄羅斯的立場。很多共和黨人如今已追隨他的領導,從指責奧巴馬對普京太過軟弱,到聲稱美國有必要與普京更加和睦地相處,轉變得毫無違和之感。這一切的影響可能意義深遠,但美國已不需要引入對最近一次選舉的扭曲:這樣的扭曲大多由網路驅動,而美國國內正大量形成這樣的扭曲。
特朗普展示出,他作為總統候選人可以堅持不懈地公然撒謊而不付出任何代價,由此,特朗普在更廣泛議題上無視事實的口水仗,為害甚至更嚴重。特朗普謊話連篇,更常見的是在其推特賬戶中張貼不良信息,就一些重大事項提出懷疑意見,比如奧巴馬是否出生在美國,或者犯罪率是否空前之高。他還在更多個人問題上扭曲了原始記錄:在事實面前,他仍聲稱自己不曾支持過伊拉克戰爭(盡管有先前的電視片段捕捉到了他表示支持伊拉克戰爭的話)。
在源自勞工統計局(BLS)這種統計機構的事實,和他從《國民問詢者》(National
Enquirer)之類八卦雜志上讀到的趣聞軼事之間,特朗普拒絕做出辨析。符合他的目的時,他對官方機構的中立性也提出質疑,比如聯邦儲備委員會和聯邦調查局,他毫無證據地指責它們被柯林頓陣營所腐化。最近他發出的推特稱,因為存在三百萬張非法選票,他事實上已贏得大眾投票。這一斷言缺乏經驗依據。
通過互聯網讀到的每一件「事實」看上去與其他每一件「事實」一樣重要,在此種情形下,選民世界觀的區隔化加劇了。馬克·扎克伯格可以抗議相反的情況,但相當多政治討論的自我選擇本性是無法加以質疑的,並且,對美國的政治話語而言,那一現實的相反結果也愈發如此。
因為,有相當多的美國人僅僅是不會相信他們從紐約時報或者CNN之類主流媒體信源那裡聽來的任何東西,並介入到了廣泛的陰謀論中,為令人難堪的信息辯解。比如說,他們相信,特朗普在總統競選辯論中之所以表現糟糕,只是因為柯林頓有一隻聽筒,可以通過這只聽筒接收他人提供的答案。通常來講,陰謀論思維是無權無勢狀態的產物,事實上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感受到的正是遭人無視和貶低。但他為自己的利益而鼓動這樣一些趨向,這對美國民主協商的未來而言是不祥之兆。

柯林頓民主在復仇
選舉結束差不多兩個月了,有關特朗普實際將如何施政,依舊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第一個不確定性與他的真實性格有關。他既是一位善於交易的商人,期待達成交易,又是一位立場極端的陰謀掮客,曾暗示他將推行堅定的民族主義政策。他必須去管理一個規模龐大而笨拙的政府,並與難以駕馭的外國領袖打交道:面對這一現實,他善於交易的那一面還是立場極端的那一面會勝出?
他會堅持對中國施加懲罰性關稅,並甘冒引發一場貿易戰的風險嗎?他會對敘利亞進行地毯式轟炸嗎?他會堅持推動這樣一些危險舉措,然後無視諸如世界貿易組織甚或聯合國這種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裁斷嗎?他會走得更遠,如他的一些更狂熱的意見所示,並認為不再有義務遵守長久以來約束戰爭行為的《日內瓦公約》之類協定嗎?他會授權打擊恐怖主義分子的親屬嗎?暫時無人知道。
假如特朗普的當選既是因為人們不滿於功能失調的政治體制,又是因為工人階級的困境,那麼新總統可以帶來解決不論哪一方面問題的任何希望嗎?
說到美國衰敗的政治制度,我一點也不樂觀。除了建言禁止政府官員頻繁游說,就強大的利益集團騎劫國家這個問題,特朗普並未拿出任何制度化的解決方案。眼下的問題在於政治活動中充斥巨量金錢,並且體制給予了說客較議會民主制下所能允許的遠為多樣化的渠道用來聯絡立法者。金錢問題無法基於最高法院對「巴克利訴瓦萊奧」(Buckleyv. Valeo)和「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委員會」(Citizens United v. FEC)之類案件的裁定來解決,這兩個裁定認為,政治捐獻和游說花費是言論自由的一種形式,因而受憲法保護。(「巴克利訴瓦萊奧」案於1976年裁定,「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委員會」案於2010年裁定。——譯注)
特朗普唯一公開宣稱的解決方案是,他足夠富有從而不會受到賄賂。他確實是這樣一種人:足夠富有,乃至於將拒絕40萬美元總統薪水視作其品牌的廉價廣告。他似乎強烈渴求繼續最大化其作為總統的商業利益,姑且不論這一事實,就他所申述的「抽干華盛頓的腐敗沼澤」,他也未拿出長期路線圖。
就不平等問題和工人階級的困境,他的主要建言是重新商定貿易協議並打擊非法移民活動,但這樣的建言不可能產生任何他所承諾的正面效應,事實上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這樣的報復將形成全球性的螺旋式下滑,令人回想起1930年代。性格因素將在這個時候起作用:假如特朗普發現他無法從貿易夥伴那裡得到重大讓步,他是依其立場極端的人格形象走開,抑或只是停下來,達成他所能獲得的最佳交易呢?
然而,在其他領域,特朗普可能會更加成功。奧巴馬執政的八年時間里有六年為僵局左右,這是因為極化的兩黨把持不同的政府分支。奧巴馬之所以能通過《平價醫療法》和監管銀行的多德-弗蘭克法(Dodd-Frank),是因他的民主黨在國會兩院均佔多數。眼下的局面則完全不同,共和黨控制著國會兩院。2013年的預算自動減支全面限制了政府層面的支出,類似的梗阻局面將被鏟除。國會在通過預算和完成立法時將更加輕松。那不意味著立法將是高品質的,但至少華盛頓將再度開始發生一些事情。認為政府簡直「一事無成」的沮喪情緒所帶來的那種毀滅感可能開始減弱了,即令此時國會多數在意識形態上荒謬地傾向於反政府。
除開貿易,特朗普還可能在一個領域為其工人階級支持者做些好事:基礎設施。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估計,基礎設施支出方面存在兩萬億美元的虧空;特朗普和柯林頓均大手筆承諾進行投資。這樣的支出將為工人階級創造大量工作崗位,並可能提供可喜的經濟刺激。
相較於他的民主黨對手,特朗普擁有更佳的機會來成功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只是因為他是一位開發商,而且因為過去,太多反對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支出的意見來自其自身所在共和黨的茶黨一翼。假如柯林頓贏得選舉人團選票,她有可能一開始就被憤怒的國會捆住手腳:共和黨人控制的國會急切希望阻擋她的所有積極行動;相形之下,特朗普將擁有更多授權來推動一些事情。
共和黨這次大獲全勝不應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在其內部,正統的瑞安式保守派期待全球化並削減社會開支,而特朗普的工人階級支持者恰有相反的訴求,兩派之間存在巨大矛盾。當新一屆行政分支規劃首份預算之時,這場戰斗很快就將被牽扯進來。我們可能在這兩個領域都遭遇失敗:富人階層收獲大規模減稅(在特朗普任命長期供職於高盛集團的銀行家史蒂文·努欽[Steven
Mnuchin]擔任財政部長之後,這看上去成了當務之急),同時奧巴馬醫改之類社會計劃遭到削減,這一切兼具經濟上的保護主義和過火的種族偏執。
任命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首席執行官史蒂夫·班農(SteveBannon)為白宮戰略師,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雷恩斯·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為白宮幕僚長,恰恰令人聯想到那種妥協。另一方面,特朗普似乎從承諾完全廢除奧巴馬醫改的立場上後退了,而且,當意識到他無法輕易用「美妙絕倫」的什麼東西來替代奧巴馬醫改時,他可能會發現自己已受困於其前任個人特徵鮮明的成就中動彈不得。(布萊巴特新聞網是一家美國右翼或極右翼新聞網站,創辦於2007年。——譯注)
特朗普勝選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意蘊要令人不安得多。對普京等,特朗普曾表達過欽佩之情。他是首位對推動民主主義的世界秩序全然無動於衷的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而長久以來,那至少在理論上是美國的天職。他非但不樂意批評普京,反而顯得急切渴望在就任後不久即與其達成一項交易。為回應俄羅斯干預烏克蘭且並吞克里米亞,美國和歐洲啟動了對俄羅斯的制裁,那些制裁措施大約會成為這場遭遇戰的首批犧牲品。
吉米·卡特在越戰結束後奉行退卻戰略,之後的里根恢復了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不同於里根的是,特朗普很可能加速奧巴馬治下已經開啟的趨勢,即大幅度弱化美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維基解密創辦人朱利安·阿桑奇這樣的人物何以極度迫切希望幫助他傷害柯林頓,理由在這里。總而言之,即令他的當選某種程度上是對美國意識到自己世界地位衰落的應對,結果卻可能大大加劇那一衰落的趨勢。
有關特朗普的這部書依舊在寫作當中。我們必須等待未來的幾個月,看看粉墨登場的是那個善於達成交易的人還是那個極端主義者。但特朗普的勝選還表徵著朝向民粹主義的民族主義這一全球性轉向的最新階段,這一模式的意蘊正開始令人驚駭地清晰呈現。
那一趨勢包括布萊巴特和整個歐洲范圍內反歐盟、反移民的右翼政黨之興起。從某種意義上講,如同特朗普一般,這些進展是大眾對全球化及其打著自由旗號所引發的經濟和文化紊亂的延遲反應,那樣一種自由並未止步於國境線。換言之,自由民主中的「民主」部分正在發動起義,報復「自由」那一部分。假如這一趨勢在世界其他地方繼續下去,我們將註定在一個怒氣沖天的諸種民族主義相互競勝的時代受到懲罰。

Ⅷ 高中班會主題 我理想的大學 怎麼說

首先說說你理想中的大學是什麼樣的,可以從學習,生活,兼職,實踐經驗等方面來說,然後還可以憧憬一下你將來大學的樣子,美好的風景,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呀,什麼之類的都可以

Ⅸ 美國軍事防禦實力

其實,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航母什麼的外向型的軍事資源,也是其防禦資源,看怎麼運用,有觀點說:進攻是最好的防禦。
美國的軍事防禦實力肯定是世界第一了,俄羅斯這幾年還難和美國抗衡,看下美國的軍事量
美國陸軍現役部隊50萬左右。主要作戰部隊為10個師、4個獨立旅及裝甲騎兵團、1個特種作戰司令部和5個特種作戰大隊。

美國海軍員額為30萬左右,編為5個艦隊:大西洋第2艦隊、太平洋第3艦隊、印度洋和紅海的第5艦隊、地中海第6艦隊和西太平洋第7艦隊。現役11個航母戰斗群、12個兩棲戒備大隊(其實算是航母了)、57艘攻擊潛艇、116艘水面作戰艦艇和10個艦載機聯隊。

美國空軍目前有現役人員近40萬人,20個現役空軍聯隊(每個聯隊約72架作戰飛機)。冷戰後美國空軍在歷次局部戰爭中都有出色表現,越來越成為美國進行軍事干涉的首選軍種,美國空軍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獨立達到戰爭目的。

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一支長期處於戒備狀態、擅長登陸作戰和具有高度機動性的作戰部隊,是對瞬間爆發的危機迅速有效作出反應的手段。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額為17.22萬人,編為3個師和3個勤務支援大隊,裝備3個飛機聯隊(約21個中隊)。

美國軍事力量之強不是10年20年能趕上的,在說世界上美國的盟國大都是實力較強的國家,歐盟,日本等。而且美軍的高科技含量很高,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太大了,就以中國最好的陸軍來說,我們以為很強大,其實還是沒老美強。

美國精選後備役人員86.52萬人,待編後備役人員約3萬人。精選後備役人員中,陸軍後備隊20.5萬人,海軍後備隊9.03萬人,陸戰隊後備隊3.96萬人,空軍後備隊7.37萬人;陸軍國民警衛隊35萬人,空軍國民警衛隊10.66萬人。

另外,其經濟能力、科技實力、政治制度、軍事思想也是其防禦能力的重要部分。美國在這方面的能力不言而喻。

Ⅹ 七年級上冊地理課程的感受

對高中有幫助。。之類的正面感受,必須是優點,不能寫「好煩啊,好難啊,學著沒用。。」這一類東西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