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中的體育思想滲透
㈠ 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之我見
體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擔負著提高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的主要任務,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體育的教育目標之一。體育課是學生的必修課,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所收到的效果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在體育課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個性行為和意志,掌握其特點、遵循其規律,把德育工作滲透到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一、施教者首先應該明確德育的重要性
1.教師應起到表率作用
教師高尚文明的言行,以身作則的形象,對學生的思想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反之,如果教師忽視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設,在教學工作中,不負責任,作風浮誇,行為散漫,其後果必然誤人子弟,害人害已。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理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如在體育理論課中,可以通過我國奧運健兒為國爭光,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頑強拼搏的精神,逐漸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忱及樹立遠大理想。
2.體育教育中如何參入德育
規范課堂常規。常規是對師生提出基本要求,內容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種種常規。這些常規內容和講文明禮貌、講思想品德、組織紀律、安全教育結合在一起,並使之制度化。教師要以身作則,嚴格執行課堂常規,嚴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保證課的正常進行,培養良好的班風班貌。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里,更有助於正確思想品德的形成。
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並無先後輕重之分。教師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學校工作實際和學生思想狀況,有條不紊地重點實施,要深入分析結合對象,努力把握結合時機,有效掌握結合程度,不斷改進結合方法,保持學生共性特徵,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教學中把德育教育與體育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教育於教學之中,並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利用體育教學鮮明動態性和群體性,有組織、有計劃地通過身體練習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就能全面的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學生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長,就能保證學校體育工作質量和任務的完成,就能為全民族素質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體育教育中的德育實施方法
1.嚴格開展隊列練習
隊列和體操隊形不僅是對學生身體姿勢和空間知覺的基本訓練,同時也是一項嚴格的集體活動。它要求學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協調的動作,從而培養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朝氣蓬勃的集體主義精神,發展反應迅速、動作準確和協調一致的應變能力。
2.耐心進行思想教育
體育課的特點是以身體活動為基本特徵。由於學生各自的身體素質、體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練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存在著畏難情緒,如怕苦、怕摔、膽怯等一些現象,特別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單杠動作等難度較大的練習中更加突出。出現這種情況之後,我針對學生各種不利於練習的心理,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練習中,要以熱情的態度關心幫助學生完成動作,使學生減小畏怕的情緒。通過不斷反復的練習,學生終於有了克服困難的信心,然後進一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和勇於克服困難的思想意志品質,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世上無難事,只怕用心人」的含義。
3.精心設計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是學生們最喜愛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活動,如做「獵人打獵」(用投排球來代替獵槍)游戲,不僅能發展學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們能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做到互相協作、團結一致,為集體爭取多打獵物而努力。例如,做「胯下頭上傳球」游戲,則能培養學生機智活潑、團結負責、樂觀進取的優良品質。但由於各種游戲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
4.關心器材收拾
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後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例如,在上課之前,老師叫學生們搬運器械(如墊子)時,要求學生不許拖、拉。領取的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等等,發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應及時教育制止,對於那些熱心協助老師整理場地的同學應給予當眾表揚。這樣,不僅對保護學校體育器材有好處,而且使學生們養成了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效果。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必須同體育教學的特點、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防止只寫在計劃與教案中,或進行空洞的說教。要把德育教育內容中的抽象概念具體化,使之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能測量、能評價,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內容,使學校體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㈡ 地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個途徑
初中地理是一門綜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基礎性學科,它兼具歷史性、人文性、經濟性,是一門豐富多彩、情感凸現的學科。中學地理課程的改革使地理課成為培養學生科學態度、情感價值觀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在素質教育中承擔著重要作用,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
一、中學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
中學地理德育教育的目標即為國家地理課程標准中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主要有: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增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形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二、中學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重點
1.地理教育要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用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眼光來看待事物。
初中地理內容為兩大板塊,一是世界地理,包括地理知識基礎理論、世界自然資源、世界氣候、世界人口、世界政治分區、世界區域地理;二是中國地理,包括中國疆域、人口與民族、氣候、資源、河流與湖泊、交通、經濟、中國區域地理。無論是學習世界地理還是中國地理,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基礎知識,更要注重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科學的、客觀的認識和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不能憑感覺,更不能想當然地來學習世界與中國、認識世界與中國。如學習世界自然資源中,我們認識到,目前,世界上由於地域差異、經濟差異、人文素質的差異,有很多國家、很多地區,人們文化落後,缺少科學知識,缺乏環境保護意識,使我們的自然資源數量不斷地劇減。更有甚者,一些貧困落後的國家地區的農村,人們為了求生存,還有毀林開荒、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亂采礦藏、破壞環境,造成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減少;而人口又不斷增加,生態受到威脅,自然災害頻繁多發,直接影響到世界全局性和諧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使學生明確到,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才能求得全球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2.從國情教育入手,增強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形成地是建立在對家鄉的熱愛,對自然及人文環境的熱愛基礎上。對我國基本地理國情了解的基礎上,地理課讓學生從了解家鄉開始,通過地理圖片、圖像、視頻、文字資料、數據等方式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如我國的疆域,人口民族,地形、氣候、河流等方面的自然環境,土地、水、森林、礦產等方面的自然資源狀況,經濟與文化等人文方面的現狀,各地區的地理差異等,在此基礎上,正確認識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使學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區人民的生活,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在看待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上,既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悲觀,要引導學生積極地看待和正確認識我國的國情,增強民族自豪和自尊的情感,樹立建設祖國的信心和責任感,轉化為正確的行為。使學生能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准備。
國情教育實際上是國民素質教育、基礎教育,地理知識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教育價值,通過地理科學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解決國情問題的初步能力,把個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統一起來。對我國的國情,有優點,但也不能掩飾缺點,講優點有利於學生產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滿,不求進取的思想,過分誇大缺點,又可能產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喚起學生的緊迫感、責任感和報國心。
3. 增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關心和愛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國旅遊業"一節是教材新增加的專題教學內容。就是滲透經濟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教學探索。旅遊業與交通、通訊、建築、商業、保險業有緊密聯系,同時又可以帶動這些待業的發展,發展旅遊業能增加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收入與外匯收入,是"無煙工業"。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旅遊業空前繁榮,成為我國迅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部門。它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扶貧致富的有效途徑。這就使學生樹立立足當代,面向未來和為人民為子孫後代造福的觀念,樹立發展與環境互補和對環境負責的觀念,樹立"旅遊搭台,經貿唱戲"永續發 展觀念,做自覺的環境衛士,增強了學生熱愛祖國錦綉河山、革命聖地、熱愛歷代勞動人民偉大創造的情感。
現代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問題日益明顯。在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的人民是如何根據當地自然環境和資源發展經濟,在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的成與敗的經驗教訓,地理課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人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4.地理教育中要注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專心鑽研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的精神。
當前的學生
㈢ 淺談在教學地理課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
我們知道,教學來過程是教師教自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如教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學的效果就會很好。中學地理教學採用怎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創造最佳的成績呢?我認為: 1 明確一般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困難1.1 地理教學板書、板圖、板畫內容豐富,復雜多樣,在有限的黑板上難以充分展示出來。1.2 教師在課堂上完成內容豐富的板圖、板畫往往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特別是對部分青年教師來說,圖若 畫得正確、標准,並不容易。(剩餘3386字)
㈣ 如何在體育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體育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體育教學中如 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版教育,對順利進行體育教權學工作,完成好各項教學任務是尤為重要的.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應從如下幾方面做起: 一、加強學生對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務的認識 在學校體育中,體育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
㈤ 談怎樣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根據學習目標所選用的教材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各種體育教材內容都有一定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講解體育的目的、任務時激發學生努力鍛煉身體,以便更好地為現代化建設做貢獻而打下物質基礎;講授體育功能時,要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為提高祖國在世界的威望而努力學習。在教基本技術時,每個技術動作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寓於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學生崇拜效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為人師表,做學生表率。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模仿的榜樣。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心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崇拜的對象。老師在任何場所講話要文明,語氣要溫文爾雅,態度要和藹親切,遵守諾言,言行一致,並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潔,使之成為學生崇拜而模仿的典範。
2.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利用一切有影響的、讓學生崇拜的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去誘導學生,做疏導工作。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如田徑運動員劉翔,他是中國運動員的驕傲,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我們還有數以千計的運動員,為了祖國的榮譽,克服傷病的困擾,沖破重重障礙,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為國爭光。他們頑強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典型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使他們逐步形成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的良好品德。
三、巧抓時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練習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的過程,同時學生只有通過不同教材的練習才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1.練習和等待。在教學中經常出現有的學生練習,有的學生等待的情形。在練習中教師要重點幫助教育那些練習不認真、怕苦怕累的學生。利用好的典型教育他們樹立勇敢、頑強、不怕苦的精神。等待時學生容易出現不守紀律的現象,為防止此類現象的出現,給等待的學生布置任務。如認真觀察同學的動作,對照自己找不足,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動作等,從中進行了互相關心幫助的教育;游戲中的等待要引導學生為自己隊加油、鼓勁、給同伴增加信心,為集體爭光等。
2.反復練習。學生的運動技能是通過反復練習形成的,體質的增強是在刻苦鍛煉的實踐中獲得的,思想品德也要經過運動過程的磨煉。如反復練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過程。在反復練習中有時會有較大的運動負荷,是對學生的意志品質一個嚴峻的考驗,發現有的學生練習不認真時,要教育學生「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鼓勵學生完成練習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如果出現疲勞就中止練習,既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也達不到鍛煉意志品質的目的。
四、結合常規課堂和教學條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堂常規本身包含著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對其紀律教師要清楚的進行解釋,使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遵守課堂常規及其意義,養成遵守課堂常規的良好習慣。
1.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把品德教育的內容同道德行為的教學條件結合起來。例如在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財物上提出要求。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後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在上課之前,我們叫學生們搬運器械(如墊子)時,要求學生不許拖、拉;領取的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發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及時教育制止,對於那些熱心協助老師整理場地的同學給予當眾表揚。通過讓學生輕拿輕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養學生愛護公物意識,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主動為大家服務的意識。並且建立體育課布置場地器材的輪流制度,經常開展評比、表揚,教給各種技能方法,使學生愛勞動、勤勞動、會勞動。
2.體育教學一般都在室外進行,容易受氣候、場地器材及周圍環境等客觀條件的影響。教學條件和環境的好壞對學生的思想和情緒有不同的影響,不好的條件如果注意引導和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可起到積極的作用。如經常在室內上課的學生一到室外就會怕曬怕熱、怕冷怕風。在室外上課可以利用自然條件鍛煉耐熱、耐寒不怕風吹雨打的意志品質。
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還要求教師具有敬業精神,具有一顆愛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對後進學生千萬不可諷刺挖苦,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輔導,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與先進學生結「對子」,對後進學生的微小進步都要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
總之,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是一個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要敢於探索,勇於實踐,只要教師富有一片愛心和誠心,教學中把育人與健體有機緊密地結合起來,我們的學生,不僅思想情操高尚,而且道德品質優良,身體素質也得到提高。
㈥ 怎樣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體育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巧技能,而且還能發展智力,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增強組織性、紀律性。體育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利於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體育教師良好的習慣和修養有利於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體育教師的榜樣作用對青少年學生良好個性有促進作用。總之,體育課堂教學既擔負著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任務,又擔負著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
一、在體育訓練中,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體育教師的審美素質對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鑒賞力、形成高品位的欣賞情趣將發生重大影響。「好習慣終生受益」,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將成為今後體育教學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培養訓練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必須與培養學生對活動的興趣、愛好相結合。興趣表現出具有的積極情緒,導致了行為上愛好某項活動,從而形成行為習慣。如果缺乏對某一活動的興趣,就不可能產生對該活動的愛好,也就不可能形成從事該活動的習慣。反之,隨著對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形成和愛好的增長,習慣性也就越強。
二、在體育訓練中,注意學生團結協作的培養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明確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重視學校體育。在球類課教學中,提倡集體主義、團隊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奮勇拼搏,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
如籃球是初中生體育課堂必修的一門基礎球類運動。在NBA賽場上出現的籃球明星,他們的精湛技藝使比賽中的藝術籃球成為球迷們最為嚮往的享受。球星們在賽場上用他們的青春、個性和才華演繹著籃球,使籃球運動發揮其無窮的魅力,如喬丹扣籃時凌空飛翔的飄逸,科比扣籃時霸氣十足的張揚,庫里關鍵時刻三分線外的「百步穿楊」,體會到籃球運動是一項充滿青春活力、展示速度、力量與自由的運動,激烈的對抗性、刺激性、技戰術與合作性深深的吸引著學生,在高水平籃球比賽中,雙方攻防對抗激烈,鬥智斗勇,頑強拼搏,隊員們依靠高超的技術,針對賽場上攻防態勢的變化,在用智慧打球。籃球運動的特性就是追求比賽的快樂,從比賽中增強體質,從競賽中提高技術、技能,從競賽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通過比賽提高學生的興趣,從比賽中熟悉各種身體姿勢和動作,並分析運用技術、戰術的合理性,使學生學會打籃球,並從籃球中獲得最大快樂,在快樂中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在籃球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理解、領會、練習基礎的投籃和控球動作與技巧後,體會傳球時的「蹬、伸、翻、撥」,接球時的「伸臂迎球,接球緩沖」的方法,之後配上一些比賽型的籃球運動,引導每個競技類集體項目都需要強烈的團隊合作的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競爭的精神,完善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㈦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體育教學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巧和技能,而且還能發展智力、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組織性、紀律性。但它的後幾種功能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認為智育是硬任務,為了抓智育而可以不管或少管體育教學。可是,我們應該知道,體育教學除了鍛煉學生的體魄外,還能發展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下面我就膚淺地談談體育教學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幾種做法。 一、嚴格開展隊列練習 隊列和體操隊形不僅是對學生身體姿勢和空間知覺的基本訓練,同時也是一項嚴格的集體活動。它要求學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協調的動作,從而培養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朝氣蓬勃的集體主義精神,發展反應迅速、動作準確和協調一致的應變能力。 二、耐心進行思想教育 體育課的特點是以身體活動為基本特徵。由於學生各自的身體素質、體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練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存在著畏難的情緒,如怕苦、怕摔、膽怯等一些現象,特別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單杠動作等難度較大的練習中更加突出。出現這種情況之後,我針對學生各種不利於練習的心理,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練習中,要以熱情的態度關心幫助學生完成動作,使學生減小畏怕的情緒。通過不斷反復的練習,學生終於有了克服困難的信心,然後進一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和勇於克服困難的思想意志品質,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世上無難事,只怕用心人」的含義。 三、精心設計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是學生們最喜愛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活動,如做「獵人打獵」(用投排球來代替獵槍)游戲,不僅能發展學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們能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做到互相協作、團結一致,為集體爭取多打獵物而努力。例如,做「胯下頭上傳球」游戲,則能培養學生機智活潑、團結負責、樂觀進取的優良品質。但由於各種游戲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 四、關心器材收拾 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後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例如,在上課之前,老師叫學生們搬運器械(如墊子)時,要求學生不許拖、拉。領取的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等等,發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應及時教育制止,對於那些熱心協助老師整理場地的同學應給予當眾表揚。這樣,不僅對保護學校體育器材有好處,而且使學生們養成了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 總之,體育教學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支持和推動它,使它在學校教育中有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