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文化地理學的應用

文化地理學的應用

發布時間: 2021-02-18 02:25:55

地理學有哪些專業

地理學主要分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其他分支三種。

更加細化的分支:
自然地理學:生物地理學、氣候學、海洋地理學、地貌學、水文學、冰川學、土壤學、古地理學、海洋學、環境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發展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歷史地理學、語言地理學、軍事地理學、政治地理學、人口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時間地理學、聚落地理學、醫學地理學、工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人種地理學

其他: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應用地理學、方誌學、地理數量方法、地理信息系統、景觀生態學、地球空間信息學。

❷ 選修課人文地理學什麼是文化整合

所謂文抄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襲相互吸收、融化、調和而趨於一體化的過程。特別是當有不同文化的族群雜居在一起時,他們的文化必然相互吸收、融合、涵化,發生內容和形式上的變化,逐漸整合為一種新的文化體系(司馬雲傑,2001)。文化整合的概念起初由文化人類學、文化社會學界提出並關注,後漸為地理學者重視並開始研究,也是文化地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❸ 人文地理學科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價值是什麼

人文地理是相關地域歷史文化的學識類別,相關學習是社會及自然認知成長的有效路徑。
然現時代的經濟價值的應用模式是:整出故事搞旅遊、開挖礦石調河流、出走同鄉賺天下、富貴祭祖邀神佑。

❹ 人文地理學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人文地理學在城市規劃中廣泛應用於資源調查、環境評估、災害預測、國土管理、城市規劃、郵電通訊、交通運輸、軍事公安、水利電力、公共設施管理、農林牧業、統計、商業金融等幾乎所有領域。

1、在城市規劃中大型商業網點的選址要考慮到現有道路網路的結構,路面狀況、寬窄、便捷度等都有可能影響到公共設施的建築結構、建築布局等。從道路網路的角度來具體的定量分析,即如何利用現有道路網路的配置,從人們的日常生活理念出發分析商業網點的可達性,從而達到城市規劃輔助決策的作用。

2、基於GIS和RS技術的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是以土地變更調查的數據及圖件為基礎,將GIS技術與遙感圖像處理與識別技術相結合,以不同年份同一地區TM影像為基礎。提取兩個或多個時相的遙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從遙感網像上提取變化信息,並進行對比分析獲取土地利用變化信息,從而達到對耕地及建設用地等土地利用變化情況的定期監測的目的。

3、應用於城市地價動態宏觀監測,以監測樣點為核心來研究、分析價格面的變化,以點的變化情況來修正、再現面的變化,為城市地價動態監測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它利於快速決策,易於更新,將為政府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作出應有的貢獻。

(4)文化地理學的應用擴展閱讀

隨著人文地理學的理論發展,研究內容和范圍也不斷擴大,同自然地理學一樣開始分化,陸續出現了一些分支學科,並形成人文地理學的學科體系。

人種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商業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工業地理學、農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等,都是在此階段形成並發展的。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歐洲各大學地理課有許多是由歷史學者講授的,許多學者強調地理學研究,特別是人文地理學的研究與歷史學關系十分密切,而且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也長期囿於歷史人文地理的內容。

因此,歷史地理學曾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的學者H.C.達比等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開始研究歷史自然地理,使歷史地理學不僅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現象的變化,也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現象的變遷,從而成為地理學的一門獨立分支。

❺ 人文地理專業學些什麼

人文是個大專業,其中也分很多小專業。這些專業名稱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人文內涵」呢?或者說,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性格,更適合哪一個專業呢?
秘書學專業:最適合那些可以安下心來、處理瑣碎事務的人群,這一專業看上去似乎比較簡單,但辦事不細心、沒有條理性的人還是不適合的。另外,這一專業的就業起點比較低,要可以從基層做起、耐得住寂寞的人。
漢語言文學專業:這是我們一般意義上對「中文系」的狹義理解,沒錯,它學的就是文學,一般要涵蓋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古代漢語、外國文學、文藝理論等等基礎課程,它適合對文學有天然愛好的人們,以及思想比較深邃、可以一下子抓住事物本質的人。
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這是很多人都覺得很枯燥的一個專業,整天與「故紙堆」打交道。說實在話,每天翻閱那些沒有句讀、豎排版、繁體字的古代文獻,不僅要有相當的耐心和敬業精神,還絕對需要古文天賦和深厚的專業知識。山東大學的古文獻學全國首屈一指。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在本科學習階段,古代文學和現當代、外國文學、文藝理論等等是一起上的,都是作為中文系文學類的本科生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到了本科快要畢業、寫學位論文的時候,就要涉及這一方向比較專門的知識了。它要求我們要熟練、精確掌握古代文學知識,這是必然,另外還有古代文論--從很大程度上說可以算作我國古代與文學有關的「哲學」理論,還有相當的古文字功底。比較適合準備繼續深造的考生。這一專業比較「強」的是一「南」一「北」--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
戲劇戲曲學專業:有些高校的此專業名稱為「影視戲曲」等,是文學與藝術學相結合的學科,適合想像力豐富的同學們來大展身手。但此專業在高校中並不算普及,最棒的當然是中國傳媒大學(即前北京廣播學院)。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不喜歡中國傳統文學?我可以理解,就像我有一個學哲學的朋友,就是喜歡西方哲學,打死也對中國哲學不感興趣,一個道理。我們在高中時後接觸的「閑書」,大多是「世界名著」,外國文學對我們的文藝感覺有「啟蒙」之功啊。要想向這一方向努力,首先,多看著作;其次,學好外語;再次,有在比較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天賦(因為對外國文學的研究都是伴隨著與中國文學的對比進行的);最後,學好文藝理論。適合比較活潑、接受能力強的同胞選擇。
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這個專業與「古代文學」專業同理,是本科的基礎學習之後的向一個固定方向的精深發展。就看你對當代文學感興趣,還是對古代文學感興趣了。還有,「現當代文學」的意思,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文學,一般認為改革開放以前叫做「現代」,開放以後叫做「當代」。武漢大學的現當代專業實力在國內無二。
漢語言文字學專業:雖然也有「語言」,但這個專業的主要研究重點還是在「文字」,以研究文字為主、研究語言為輔助,這一方面的人才將來一般從事對外漢教的工作或者專門的研究、教學工作。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這才是真正專門研究語言學的專業了。可以說,語言學與文學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如果說文學的感性因素多一些的話,語言學簡直就是文科中的「理科」,需要科學的實據(語料調查)和嚴密的推理。近幾年語言學在我國的發展非常火爆,因為下設的應用語言學可以用於對外漢教、計算機語言處理等等領域。北京大學的本專業無人可比,很多名師、大家。
文藝學專業:「文藝學」是什麼?它即不是文學,又不同於藝術,通俗的說,就是進行文學、藝術創作或欣賞的指導性理論,我們學習這個專業,要做的就是結合作品闡述理論,或者結合理論分析、評價作品,是人類文藝欣賞和創作經驗的總結。適合善於哲思、邏輯性強的同胞們選擇。
地理是個大專業,其中也分很多小專業。在葉寶明主編的《人文地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中,主要分支學科劃分為:1.人口地理學 2.資源地理學 3.經濟地理學 4.政治地理學 5.文化地理學 6.旅遊地理學 7.歷史地理學 8.聚落地理學 9.社會地理學 10.社區地理等、
我佷贊同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的觀點:
他認為:首先,開展通識教育!
這也是實際上世界各個高校努力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所輻射帶來的結果。
牛津、劍橋、哈佛這樣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採用了通識教育的培養模式,在這些學校,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一個主體部分,各個學科課程逐漸向科學與人文、專業與通識緊密融合的方向發展。其次,上世紀90年代後,科技飛速發展,技術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 大學里所學的知識實際上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 事實上,現在不少國內外名企在招聘畢業生過程時,已經不看重學生在大學里所學的專業,他們更看重能力與綜合素質。 如果你有能力,經過培訓以後馬上就可以滿足職業化的需求。 比如他所指導的研究生,學的是半導體物理,以前去微電子行業發展的比較多;金融危機後,該領域對這類畢業生的需求減少,他的學生就轉到其他領域工作,到銀行、保險公司總部、證券公司,甚至房地產公司。在許多非主流領域都表現較為出色。
所以說學為所學,學為實用,學用泛用的最終目的是要:杷我們的大學教育去引導學生不僅僅單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教育體系。而是向學生傳遞一種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
現在教育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單純的專業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要,教育改革也就呼之欲出。 通識教育逐步走進中國的大學校園,目標就是要尋求人文精神的回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使學生在知識的融會貫通中,集聚智慧,獲得心智的提升,使他們不僅要具備創新精神,批判性的思維以及熟練掌握跨學科知識,同時,也應該要具有愛心、責任心、崇高的道德水準,人與人和諧共處、共贏的健全的人格。通識教育逐步走進中國的大學校園,目標就是要尋求人文精神的回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使學生在知識的融會貫通中,集聚智慧,獲得心智的提升,使他們不僅要具備創新精神,批判性的思維以及熟練掌握跨學科知識,同時,也應該要具有愛心、責任心、崇高的道德水準,人與人和諧共處、共贏的健全的人格。
這就是專業學些什麼?該學些什麼!
說了些文不對題的話,我想也引人深思!

❻ 討論人文地理學科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價值

從某種程度上講, 人文地理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其生命力就在於應用性,在於能對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實踐發揮作用。認為 地理學的研究主題包括仁弟關系的傳統,區域研究的傳統以及 空間分析的傳統,這些都促使人文地理學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學的傳統實踐領域主要集中在國土整治、區域規劃、生產力布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城鎮體系布局、旅遊規劃和投資環境規劃等領域。

人文地理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極大的作用,從最初的選擇最佳居住環境到如今的企業區位選擇,人文地理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人文地理學對於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如最佳居住城市的選擇,企業最佳布局等。人文地理學的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的特性更加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人文地理學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並不像其他學科一樣順利,在建國之初,人文地理學被認為是為帝國主義服務的偽科學,所以在這一時期人文地理發展緩慢,主要體現在經濟地理學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在此期間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促進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而從1980年以後,人文地理學全面發展,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有課較大的進展。 人文地理學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和認識活動,不僅具有科學認知的價值,而且還能直接知道和參與社會實踐。人文地理學對中國社會的貢獻和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科學地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人文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它的存在肯定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當今地理學的研究始終離不開地球表層,離不開人類環境,離不開人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在中國社會不斷發展的時候,以人居環境為例,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為只要是大城市就適合居住,而是認為當今最適宜的居住環境是綜合各方面來看的,如近幾個月進行的中國十大宜居城市的評選以及幸福城市的評選,這些都體現了人文地理學對科學認知的貢獻。

在如今人文地理學的范圍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起初的經濟建設方面,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擴展到了環境保護民族關系等方面,以環境保護為例,中國飛速發展的GDP有一部分是建立在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上的,有了環境保護等政策的陪伴,經濟會更加健康的發展。

(二)、為國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和技術方面的作用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其發展形成的理論是對社會經濟建設實踐的總結,這些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決策者正確進行決策。 以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為例,一個區域的決策者應該根據該地的自然條件如水源,日照植被等判斷該地區是否適合土壤開發,並根據以往開發的歷史確定該地區適合進行何種類的開發。

(三)、為文化及教育發展做出貢獻

作為一門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研究各國和地區的人文地理特徵,是一門基礎學科,為了揭示全國各地人文現象的分布的規律性,從中總結經驗,協調好人地關系,更好的為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服務,就必須積極而有計劃的向社會宣傳和普及人文地理學及其主要分支學科的知識。通過人文地理學的學習了解各地的不同文化掌握當今世界特別是我國的人文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演化規律,使他們正確理解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認識本國國情,充分不同地區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趨利避害,和諧發展。 總而言之,人文地理學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它在我國經濟,政治及文化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對於自然和社會的關系有了較為全面的科學的認識,要求以智力資源為依託,充分考慮資源利用的環境效應,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從而使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產業支撐下的可持續發展又有了新的內涵。由於可持續發展一直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研究領域,所以知識經濟時代人文地理學將繼續並深化可持續發展研究。

❼ 應用文化生態學研究文化地理問題應注意什麼

文化理研究類文化空間組合門文理支科文化組部研究表各種文化現象布、空間組合及發展演內化規律及關文化景觀容、文化起源傳播、文化與態環境關系、環境文化評價等面內容
文化理研究旨探討各區類社文化定型景觀發利用影響類文化改變態環境程所起作用及該區區域特性文化繼承性研究類文化空間變化
除外文化與自環境關系文化理研究內容例乾旱、半乾旱區適合發展耕作業發展牧業進形游牧文化社組織作制度文化文化理研究象所說文化產與發展與自理環境關系

❽ 文化地理學的發展簡史

文化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經過近9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穩定的學科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作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與遠在希里多德、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和斯特雷波(古希月邵地理學家)時代的學者有重大關系。被稱為現才劃也理學之父的德國地理學家卡爾·里特爾(1822年),關心人類文化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里特爾以後的幾十年,美國學者G .P.馬什『1864年)研究了人類活動改變陸地的方式。可是另一位地理學家弗里德里克·拉采爾(1 891年)為人類文化的地理研究或給他創造的人類學一詞提供了一個線索。他在1866一1875年考察了美國和墨西哥,被美洲生活方式的各種文化類型(德國人、中國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的貢獻所感動。他闡述了由文化的結合所引起的地理模式的總的思路。與拉采爾泊兔國發現了人類地理學的同時,法國地理學家維達爾(1899年)帶動了法國文化地理學的發展。維達爾在他開辟的索幫被任命為主席,他提出了人類文化與他的地理特徵。他發展了作為繼承人類集聚特徵的生活方式的概念。
1822年,李特爾便對人類文化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興趣。幾十年後,拉采爾倡議研究人類文化地理,提出了「人類地理學」一詞,論述了歷史景觀,認為文化地理區是一個獨特集團的、各種文化特徵的復合體,而且很重視對文化傳布的研究。與此同時,維達爾·白蘭士在19世紀末提出生活方式的概念和人類文化及其地理影響的思想。
20世紀初,美國人類學家克羅伯認為地理因素替代時間居於突出地位。在他的這一思想和早期的文化地理學思想影響下,索爾提出了關於文化地理的重要論點,主張用文化景觀來表達人類文化對景觀的沖擊。他認為文化地理學主要通過物質文化要素來研究區域人文地理特性,文化景觀既有自然景觀的物質基礎,又有社會、經濟和精神的作用,他還強調人文地理學是與文化景現有關的文化歷史研究。受索爾影響的美國文化地理學者們被稱為文化地理的伯克利學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文化地理的研究除了對文化景觀、區域文化的歷史的探討之外,瑞典地理學家哈格斯特朗將空間擴散分析法應用到文化傳播的研究中,形成了文化地理的瑞典學派。
中國文化地理的思想起源很早,歷代各類著作、方誌中有大量文化地理資料記載,但很少有人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當代的中國歷史學家、民族學家、人類學家等只從本學科研究的需要出發考慮文化的地區差異和文化起源的地理背景,歷史地理學、聚落地理學、地名學等地理學研究中亦有所涉及,但文化地理學尚未成為獨立研究的學科。

❾ 闡述地理學的理論知識和學科思維在環境學領域有哪些應用

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文現象為研究主體,主要研究地球表專面人類活動與地理屬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側重於揭示人類活動的空間結構及其地域分布的規律性。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及其演變不僅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而且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