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形圖判讀教學設計
① 初中地理教案探索新知部分怎麼寫
初中地理教師資格認定試講題目
1、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二課時——?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兩個框題。
2、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第一課時——?等高線地形圖?一個框題。
3、七年級上冊《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海陸的變遷》第一課時——?滄海桑田?、?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兩個框題。
4、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第四節世界的氣候》第一課時——?氣候的地區差異?、?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兩個框題。
5、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一課時完成)。
6、七年級下冊《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第二節自然環境》第一課時——?地勢起伏大,長河眾多?一個框題。
7、七年級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第二節東南亞》第二課時——?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熱帶旅遊勝地?兩個框題。
8、七年級下冊《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地區和國家第一節中東》第一課時——?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寶庫?兩個框題。
9、七年級下冊《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第二節巴西》第一課時——?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發展中的工農業?兩個框題。
10、七年級下冊《第十章極地地區》第一課時——?獨特的
自然環境?一個框題。
11、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第一節疆域》第一課時——?優越的地理位置?、?海陸兼備的大國?兩個框題。
12、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一節地形和地勢》第一課時——?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一個框題。
13、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二節氣候》第一課時——?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一個框題。
14、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三節水資源》第一課時——?時空分布不均?一個框題。
15、八年級上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第二節農業》第一課時——?農業及其重要性?、?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兩個框題。
16、八年級下冊《第六章北方地區第一節自然特徵與農業》(一課時完成)。
17、八年級下冊《第六章北方地區第二節?白山黑水?——東北三省》第一課時——?山環水繞 沃野千里?、?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兩個框題。
18、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南方地區第二節?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第一課時——?江海交匯之地?、?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兩個框題。
19、八年級下冊《第八章西北地區第二節乾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一課時完成)。
20、八年級下冊《第九章青藏地區第二節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一課時完成)。
篇二: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初中地理試講教案《氣候》
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初中地理試講教案《氣候》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氣候》教案免費下載
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的氣候特徵。
2、學會從氣溫、降水兩要素分析氣候特徵的方法。
3、知道我國是個災害性天氣頻發的國家,明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境相互協調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學習重點:學會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分析氣候特徵。
學習難點: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分析氣候特徵。
課前預習
預習自測
一、 季風氣候顯著
閱讀課本P30-32頁內容和圖完成:
1、比較我國冬、夏季風的差異
2、總結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3、讀課本30頁圖2-2-1「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完成下列問題:
(1)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定義:受 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
(2)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的界線是:(括弧中填「以東」或「以西」)
4、讀教材35頁閱讀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華南地區 月進入雨季
(2)江淮地區 月進入雨季
(3)華北地區 月進入雨季
篇三:中學地理說課稿模板匯總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匯總
② 地理地形圖的判讀
看這個圖就全明白了
③ 七年級地理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如何判斷鞍部 山脊和山谷
鞍部 就在兩山中間 也好判斷 你可以去網路一下這些地方的圖片 看看大致的樣子
山脊比較好判斷 等高度向凸出的方向遞減 你想像一下嘛 就可以看見山了
山谷就要看等高線了 等高度向凸出的方向遞增
④ 初一地理怎麼判讀地圖呢
判斷地圖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了。至於南北回歸線,給你個網址,自己看吧回,呵呵答 北回歸線 http://ke..com/view/93931.html?wtp=tt南回歸線 http://ke..com/view/94021.html?wtp=tt
⑤ 初一地理地形圖的判讀
山頂:閉合曲線,外低內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外側,坡度向外側版降低 盆地:閉合曲線,外高內權低,四周高,中間低,示坡線畫在等高線內側,坡度向內側降低 山脊:等高線凸向低處,從山頂到山麓凸起的高聳部分,等高線凸向低處連線叫山脊線,也叫分水線 山谷:等高線凸向高處,山脊之間低窪部分,等高線凸向高處連線叫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鞍部:相鄰山頂中間處,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相鄰兩山頂間山脊線最低處 陡崖: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處,近於垂直的山坡,稱峭壁。峭壁上部突出處,稱懸崖 平原:等高線稀疏,值小,海拔一般低於200米,平坦,與高原相似,以數值進行區分 丘陵 :類似山地,值小,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小,與山地類似,以數值進行區分
⑥ 初中地理地形圖山地丘陵那些怎麼看
在初復中 其實不會出什麼題目叫制你判斷哪個是丘陵 哪個是山地的
只會叫你判斷山脊 山谷 鞍部 盆地 等等
這些你看書就可以的 上面都有畫著的
至於丘陵 山地 你可以看它們的海拔 如果沒記錯 書上應該有的 如果沒有 就說明這東西 就不用考的。不用考就別去看了唄
俺是過來人 相信我一次
⑦ 初一地理怎麼判讀地圖
判讀地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如有特殊地圖的某個角會有方向指示,面對地圖豎線就是經線,如東經,橫著的線或狐是緯如北緯!
⑧ 初一上冊地理地形圖怎麼判斷鞍部和山谷.請給張圖給我
①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 ②盆地或窪地:等高版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權向四周逐漸升高 (如果沒有數值注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於等高線的短線) ③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凸,就是山脊(如圖中MN處). ④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凸,就是山谷(如圖中HI處). ⑤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如圖中D處). ⑥緩坡與陡坡及陡崖:等高線重合處為懸崖(如圖中C處).等高線越密集處,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處,坡度越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