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媽一同走進地理教學設計
① 《走進對聯》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對聯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文學形式,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讓小學生從小了解、欣賞、創作對聯,體現了「小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課題的精神與要求。
《走進對聯》從「感知對聯」、「認識對聯」、「挑戰對聯」三個環節,讓學生了解對聯的特點,進而嘗試簡單的對聯創作,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
教學充分體現生本理念,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了解對聯的基本知識。
(2)感知對聯的形式美。
(3)感受對聯的內涵美。
2、能力目標:(1)嘗試創作對聯。 (2)學習欣賞對聯。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對聯的興趣和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對聯中汲取中華文化精髓。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對聯的形式美,感受對聯的內涵美。
難點:學習欣賞對聯,嘗試創作對聯。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准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知對聯 激發學習興趣
1、「爹滿門」故事
天增歲月娘增壽,春滿乾坤爹滿門
對聯已入尋常百姓家,過年尤其要貼對聯。有句俗話,「有錢沒錢,貼個對子過年」說的就是貼對聯的重要。今天我們就「走進對聯」!
師介紹對聯:對聯又叫對子、「桃符」;對聯,在古代特別崇尚。才子佳人碰在一塊,少不了對對子.
二、認識對聯 了解對聯特點
雲白山青萬余里 江深竹靜兩三家
1、學生自由發言,談對聯的特點(學生發言後,自主板書)
① 字數相等
② 詞性相對
③ 平仄zè相合:
師釋:(平:一二聲;仄zè:三四聲)這就如同走路,手腳相對才自然,有韻味(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了解「平仄」,
④ 內容相關(關聯)
牛刀小試
如何區分上聯與下聯?(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為平聲)
1、區分上下聯
①發憤識遍天下字 ( ) 立志讀盡人間書 ( )
②臘梅吐芳迎紅日 ( ) 綠柳展枝舞春風 ( )
③雨滋春樹碧連天 ( ) 風送花香紅滿地 ( )
④春入鳥能言 ( ) 風來花自舞 ( )
2.對聯尋親
1.舊歲又添幾個喜 4.平安二字值千金
2.和順一門有百福 5.雨潤百花香
3.風和千樹茂 6.新年更上一層樓
(1 6 2 4 3 5 )
3.對聯找搭檔
1.芳草連天碧 春花—— (遍地紅 滿地開)
2.冬去——— 春來鳥語花香(山明水秀 雪花飄揚)
3.臘梅吐芳迎紅日 綠柳展枝—— (隨風飄 舞春風)
4、考試對對子:1932年,清華大學新生入學考試,教授陳寅恪別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對聯題」,上聯「孫行者」,要求學子按照對聯的格式,答出下聯。
(出示課件) 孫行者——( )從五個選項中選擇一個。
(1)豬八戒 (2)沙和尚 (3)祖沖之 (4)牛魔王 (5)王八蛋
三、挑戰對聯 嘗試創作對
點擊課件對對子:
①對一字聯:海對( ) 松對( ) 雨對( ) 車對( )
②對二字聯:大海對( ) 青松對( ) 春雨對( )
名車( )
③對三字聯:講故事——魯迅對「獨角獸」對(比目魚)
水中魚(山上虎 籠里鳥 田間蛇……)
④對四字聯:連線
白駒過隙 狐假虎威
引狼入室 鴻雁傳書
泥牛入海 放虎歸山
狗仗人勢 天馬行空
⑤重組對聯:
有一副對聯,上聯是「蝴蝶有花皆入夢」,請從下面的字中選擇七個組成下聯。
蘆葦 香 心 鴛鴦 無 魂 水 不 掉 成 家 蚱蜢
( )
⑥特殊的對聯:
析字對(填空):閑看門中木思耕心上田
鴻是江邊鳥 蠶為(天下蟲)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邊(明)
3、挑戰難度對對聯:
04年高考試題
荔枝龍眼木瓜皆為嶺南佳果。
這幅對聯是由三個名詞加一個地名詞再加一個前面三個名詞的屬類名片語成的。其實可以有好多種對法,比如:
1、 賓士寶馬豐田都是世界名車。
2、 黃山泰山華山都是中國名山。
3、 趙微周訊許晴都是影壇名人。
4、 香港澳門台北都是中國名城。
四、布置作業
1.課外繼續搜集妙聯。
2.為學校圖書館寫一副對聯。
② 走進地理,放眼世界
六分儀 確定位置
若干太平洋海區圖 告訴你方向
一桶五升淡水 喝
小型半導體收音機 拆開 可以用裡面的半導體發射信號
一箱壓縮餅干 吃
釣魚具 沒東西吃了的時候用
我會選擇 自己逃生 因為我不是安於現狀的人,也不喜歡把自己的命運期望在別人手中.
應該可以的救 這個要看當時的情況
不過我這種人喜歡拼一拼,就算自己沒有成功,但是卻盡力了,人嘛活著也就幾十年,至少我經歷過了,也就不遺憾了.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見解
請勿見笑
③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呢? 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過去,我們教學地理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地圖表格、地球儀等,以及幾年來電子信息、電子備課等多種手段。在地理課上,老師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奪得了輝煌的成功。這一點,人人皆知,不可否認。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新課程.新課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大大促進了地理教育者進行地理改革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他們對地理的教育教學探討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他們一致認為:地理的教育教學要開啟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對這些有著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2、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3、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進行分析,然後從「怎麼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 二、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1、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設計。 (2)設計教學策略,即教學策略設計。(3)進行教學評價,即教學評價設計。 2、地理教學的設計過程(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陳述,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與學的目標是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 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可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的背後,必然會有相應的理論或原則作為指導,有時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四)了解實際環境條件 為了使教學方案更加具有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應以一定的因素為基本依據,其中包括三個內容,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作為教師在這里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這三個因素。(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策略解決戰略問題,而教學方法解決戰術問題,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確定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定義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繫上的組合形式。 (七)教學媒體的選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傳遞策略重要的內容,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眾多的可供使用的媒體,我們需要回答怎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依據什麼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選擇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媒體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八)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 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方案 需要將前面各部分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落實,要充分考慮前面各項研究,匯集各種研究內容,將其綜合化、系統化和具體化,最後產生一個由一系列表格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方案。 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只有你設計的空間越大,學生思考的面就越廣,學生的思維更容易發展。如果你的設計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無懈可擊的真理,那麼說明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學設計的含義。
④ 讓生活走進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於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地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只有讓生活走進地理教學,讓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現,才能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符合「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生活有用,對學生的終生發展有用」的新理念。如何把地理教學生活化,成為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從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方面提出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搜集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地理教學要回歸生活,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各種能力。因此,教師要在對教材解讀的基礎上再進行大膽創新,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來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多用學生熟悉的地理現象來引導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在當今商品房的開發熱潮中,開發商、購房者各要考慮哪些地理要素?通過把生活實例適當的引入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運用生活經驗,培養合作探究。
新課程要求教師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生活、關注生活,並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有意義的學習,構建開放式小組合作探究的地理新課堂。學生運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學的思維方式來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成為探究活動的重要環節。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同時激發了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探究、創新能力。
三、利用現代媒體,使生活地理化。
現在,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為學生學習地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很多學生正是通過這些媒體從接觸地理到關注地理,進而熱愛地理。教師可以藉助現代媒體收集社會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識,然後針對一些熱點問題,從地理的角度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如海嘯、地震等。由於資料新,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有利於師生情感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生存環境的責任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以致用」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目的,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是地理學科的一大任務。因此,地理教學應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並改變自己、影響他人的行為方式和道德觀念。如在生活中,為避免「白色污染」應自備籃子或布袋購物;生活垃圾應分類進行回收利用;為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應採取各種節水措施;使用利於環保的再生紙。在生產活動中,不能以損害環境的方式去謀利,應當採用清潔生產技術等。
總之,以生活的理念進行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更著眼於學生的發展,給學生以生活的意義,使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⑤ 《我的家鄉在哪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家鄉在哪裡,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方向,知道家鄉的地理位置,培養識看地圖的能力,知道家鄉所屬的行政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看一看、找一找、說一說等豐富的活動,了解自己的家鄉在哪裡。 3、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對地圖的認識,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增強對家鄉的感性認識,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培養孩子勤於思考、樂於探究、善於學習的好習慣。 學習重難點 重點:認識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能說出家鄉相鄰的縣市。 難點:如探尋家鄉的地理位置,培養初看地圖的能力。 學習過程: 一、視頻導入,激發動機。 1.課前聽春鑼《贊萍城》。 2.問:這首歌唱的是什麼地方?學生回答後聽導言:萍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我們的家鄉。今天我們要了解、認識我們自己的家鄉。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家鄉在哪裡嗎?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我們的家鄉是江西萍鄉。 二、識看地圖,尋找家鄉 聽導言:想知道萍鄉在哪兒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地圖樂園去看看吧! 1、 識看地圖 展示給學生一張中國地圖,提問:你從地圖上知道了什麼? (祖國版圖的形狀猶如一隻傲然挺立的雄雞,雄赳赳氣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2.小組合作,了解方位 學生分學習小組學習要求如下: 認知方向圖標,正確感知各個方位。 查看地圖,嘗試找一找祖國的東西南北分別有哪些城市? 我再補充講解:中國由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 2個行政特區組成。 3、尋找家鄉 導言:我們祖國有23個省,我們的家鄉在哪個省呢?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嗎?請學生找找江西省在哪,並請一名學生上來指一指,說一說他是怎麼找的。告訴學生,江西地圖像一個婦女的頭。 3.打開江西省地圖讓孩子們找到萍鄉。 4.找鄰居。 課件出示:萍鄉在江西省的什麼位置?形狀像什麼?他的鄰居都有誰?他們分別在萍鄉市的哪個方位?學生分小組討論。 5、畫一畫 找到了家鄉,讓我們把它樣子畫一畫吧! 三、贊美家鄉。 (1)導言:萍鄉是我們的家鄉,我們的家鄉有許多的名人和特產。同學們在課前進行了搜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2)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 (3)教師補充: 萍鄉名人: 浩氣長存的文廷式,萍鄉市人;抵禦外侮的吳希,蓮花縣人;勤勉治學的李有棠,上栗縣人;黃海懷,萍鄉市人,劉鳳誥(1760-1830),萍鄉市人;張國燾,萍鄉上栗人;柳斌,萍鄉上栗人;凱豐,萍鄉湘東人等。 萍鄉特產: 1、花果(用水果作為原料,味道比較甜,現在基本只有外地人買,本地人一般都不吃) 2、煙花爆竹(以所轄的上栗縣產量為最大,但這個特產屬危險品,攜帶不便) 3、臘肉(萍鄉人很喜歡吃,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生產,但全國叫得響的品牌少,在市內一村、福林兩個牌子的臘肉算是比較好的) 4、鹽果子(味道還可以,但多在街頭小販攤上賣,衛生狀況不理想) 5、工業陶瓷(工業用品,萍鄉產量全國第一) 6、煤炭(萍鄉有江南煤都之稱,是長江以南的重要煤炭產地) 7、玻璃(萍鄉有多家浮法玻璃和工程玻璃工廠,在全國有著重要地位) 8、電瓷(不是電池,也是工業用品,所轄的蘆溪縣是全國最大的電瓷產地) 四、課後延伸、熱愛家鄉。 1.以"我為家鄉建設出力"為主題,自己能為家鄉做的事情寫在心願卡上。 2.繼續搜集有關家鄉的資料。 板書設計: 我的家鄉在哪裡 縣市 萍鄉市 上栗縣 稱號 贛萍 名人 特產 反思:《我的家鄉在哪裡》情感線在於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為此,我在上課伊始便讓學生先觀看萍鄉春鑼(這是萍鄉的一個文化特色),使學生在欣賞萍鄉風光的同時,了解家鄉的風俗,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然後通過「找家鄉」、「畫家鄉」、「贊家鄉」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家鄉,為自己是一個萍鄉人而驕傲。在上完這課之後,我覺得自己有點偏重於上地理課了,位置的認識花的時間多了一些。
⑥ 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