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二地理試卷
『壹』 緊急啊…長春市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調研測試高二地理試題卷答案
高二地理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二、非選擇題
41.(分)
(1)流域內降水豐富,流量大;流域內地形起伏大,落差大。因此水能資源豐富。
(2分)
(2)實行梯級開發(1分)
(3)土地退化 植被破壞
環境污染(3分)
(4)發電;灌溉;航運;養殖;旅遊等(答對4點即可)(4分)
42.(10分)
(1)東北 (1分
)
(2)①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良好的工業基礎為農業發展提供機械設備、化肥等生產資料。②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③開發較晚,人口密度較低。(3分)
(3)緯度較高,蒸發量小;春季有季節性積雪融水,增加土壤水分。(2分)
(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單位面
積產量;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生態環境;改善耕作制度,加強黑土培肥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科技化水平;發展水產養殖和農畜產品加工,走資源綜合開發的道路。(任答兩點得4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
不知道題目是否相同,附在下面吧
第Ⅰ卷 選擇題 (60分)
一、單項選擇題(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
1.關於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區域是地表的空間單位,區域內部性質相同
B.區域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
C.自然區域的邊界往往比較明顯,人文區域邊界具有過渡性質
圖1 城市最快出警示意圖
D.陸地是地球上最大的區域
2.讀圖1,現在許多城市110指揮中心為提高出警效率,配備了巡警車。應用地理信息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在接到報警電話後,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指揮警車到達出事地點。110指揮中心要確定哪一輛巡警車離出事地點最近,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RS .B.GPS+GIS
C.GPS+RS D.GIS+RS
荒漠化已成為當今全球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推斷,目前世界約1/4的陸地、2/3的國家和地區受到荒漠化的威脅。中國是全球荒漠化面積最大、分布廣、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區則是我國風沙危害和荒漠化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據此回答3~4題。
3.下列選項中,本身就包含著荒漠化潛在威脅的自然因素是
A.人口激增
B.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
C.乾旱的氣候條件
D.過度放牧和過度樵採
4.在西北乾旱氣候條件下,由於耕作技術落後,採取大水漫灌,可能出現的另一種荒漠化現象是
A.水土流失 B.次生鹽漬化 C.石質荒漠化 D.
土地沙漠化
圖2
讀某區域圖(圖
2),完成5~7題。
5.a地區的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利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扎設方格狀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長,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費工少,應大規模推廣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
6.c地區土地荒漠化的人為因素可能是
①修築公路 ②過度樵採 ③過度放牧 ④過度開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有關d地區農業發展敘述正確的是
A.農業發展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草地沙化
B.該地發展農業的最有利因素是利用山地冰雪融水灌溉
C.該地農業發展方向是改善灌溉技術,發展生態農業
D.大力發展淡水養殖
圖3和圖4是「2002年世界和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煤、石油、天然氣、水能)圖」。據此完成8~9題。
%
%
圖3 圖4
8.中國目前需要大量從中東等地區進口的能源在兩圖中分別是
A.甲、a B.乙、b C.丁、d D.甲、b
9.下列有關我國能源消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導致大氣污染嚴重
B.隨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煤炭的比重會有所下降
C.我國應大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迅速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一致
D.我國面臨著人均能源少,能源利用率低等問題
目前全球的熱帶雨林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減少。根據世界環境保護機構的統計,每年有大約11萬平方千米的雨林因砍伐、焚燒而毀滅。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0~12題
10.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中,最主要、最關鍵的部位是
A.土壤 B.熱量 C.植被 D.水分
11.如果亞馬孫雨林被毀,將可能造成的影響是
①大氣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氣候變暖 ②全球水循環和水量平衡將受到重大影響
③當地生態環境將可能惡化
④雨林地區物種滅絕速率將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下列雨林開發方式中,屬於保護性開發的有
①生態旅遊 ②選擇性採伐與更新造林相結合
③開辟大型農牧場 ④保護本國資源與採伐亞馬孫雨林相結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圖5為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三家境外投資工廠的原料地、加工地和產品市場示意圖」。讀圖完成13~15題。
圖5
某日本企業投資的甲廠 某韓國企業投資的乙廠
某法國企業投資的丙廠
13.圖中甲、乙、丙三家工廠依次可能是
A.紡織廠、汽車廠、服裝廠
B.紡織廠、食品廠、服裝廠
C.食品廠、紡織廠、汽車廠
D.服裝廠、食品廠、紡織廠
14.甲廠原料及產品的主要運輸方式是
A.鐵路運輸 B.航空運輸 C.水路運輸 D.管道運輸
15.三家企業的加工地都建在我國境內,其共同原因是我國
A.技術水平高 B.廉價勞動力充足
C.市場廣闊 D.原材料豐富
圖6
西部地區可開發的水能資源佔全國的72%,已
探明的煤炭保有儲量佔全國的39%,圖6為「西電東
送示意圖」。讀圖完成16~18題。
16.西電東送是把西部的水電和坑口電站的火電輸往東
東部,圖中坑口電站分布較多的是
A.A B.B
C.C D.D
17.三峽電站的電力是通過哪個通道輸送的
A.D B.A
C.E D.C
18.西電東送可以緩解東部日益嚴重的環境壓力,主要是因為
A.使東部電價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B.使東部電價降低,使用環保電器者增多
C.使東部地區煤炭使用量減少
D.使東部工業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環境條件
圖7為「南水北調工程線路示意圖」。讀圖完成19~20題。
19.南水北調工程涉及華北地區,該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與下列哪些因素有關
①土地和耕地面積大 ②人口少
③水資源利用率高 ④水資源總量少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①④
20.南水北調工程
選擇「東線先行」主要原因是
①東線工程經過平原地區,
長江水可通過人工渠道自流到華北平原,直達天津
②東線工程的工程量小
③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區可擴展到整個華北和西北
④東線工程抽取長江水的水量最大
⑤東線工程大量抽取長江水,可減少長江下游的洪澇災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圖8為「世界上四個局部地區的地理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21~22題。
圖8
21.四幅圖所示區域中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內流河和內流湖發育典型的區域是
A
.a所在區域 B.b所在區域 C.c所在區域
D.d所在區域
22.圖中字母所示地點位於亞洲的有
A.a、b B.a、c、d C.a、b、c
D.a、b、c、d
圖9為「亞洲某國年降水量分布圖」。讀圖完成23~24題。
圖9
23.關於該國位置的正確敘述是
A.位於中南半島 B.位於內陸地區
C.位於熱帶地區 D.位於南半球、西半球
24.該國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干濕區是
A.溫帶季風氣候 濕潤區
B.熱帶草原氣候 半濕潤區
C.溫帶大陸性氣候
乾旱、半乾旱區 D.地中海氣候 濕潤、半濕潤區
圖10是「東亞部分地區圖」。讀圖完成25~26題。
圖10
[來源:Z+xx+k.Com][來源:Zxxk.Com]
25.圖10中甲、乙、丙三地氣候差異有
①甲—乙—丙年降水量越來越多 ②甲—乙—丙氣溫年較差越來越小
③甲—乙—丙氣候海洋性越來越明顯 ④甲—乙—丙氣候大陸性越來越明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6.日本1月0℃等溫線與38°N緯線基本吻合,中國1月0℃等溫線與33°N緯線基本吻合。該事實說明
圖11
A.中國1月0℃等溫線位置偏南受地形影響
B.中國1月0℃等溫線位置偏南受寒流影響
C.日本1月0℃等溫線位置偏北受地形影響
D.日本1月0℃等溫線位置偏北受暖流影響
圖11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27~29題。
27.日本多山原因主要是
A.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
B.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生長邊界,板塊張裂
C.位於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
D.位於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消亡邊界,板塊張裂
28.日本河流水文特徵為
A.越往南汛期越短
B.越往南結冰期越長
C.河流水能豐富
D.河流含沙量大
29.日本微電子產業集中在甲島,該島的自然帶是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D.亞寒帶針葉林帶
圖12是「世界某地區圖」。讀圖完成30~32題。
30.該區域是
A
.印度半島 B.朝鮮半島
C.中南半島 D.巴爾干半島
31.圖中陰影部分表示該地區某種農業地域類型,它是
A.大牧場放牧業
B.商品穀物農業
C.季風水田農業
D.乳畜業
32.目前最適宜由中國向圖中甲國轉移的產業部門是
A.汽車製造
B.飛機製造 C.微電子工業 D.玩具製造
圖13為世界某區域圖。
讀圖完成33~34題。
33.圖示區域的主要氣候類型是
A.熱帶草原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
34.圖示區域農業發展的有利自然因素是
①位於低緯地區,熱量充足
②降水豐富 ③水源不足
④地形崎嶇,土壤貧瘠
圖13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圖14是「南非礦產資源分布圖」。讀圖完成35~36題。
圖14
35.德班宜人的氣候受沿岸洋流影響,關於該洋流敘述
正確的是
A.屬於寒流
B.盛行西風吹拂形成
C.屬於暖流
D.
東南信風吹拂形成
36.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礦業發達 B.人口數量大
C.森林覆蓋率高 D.石油資源豐富
圖15是「埃及示意圖」。讀圖完成37~38題。
圖15
37.甲城是該國著名海港,該海港的氣候類型是
A.溫帶季風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
38.20世紀70年代,在丙河上興建了大壩,並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水庫。大壩建成帶來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①三角洲地區鹽漬化加重 ②有效防止河流下游的洪水泛濫
③入海泥沙增多,河口三角洲不斷擴大 ④由於泥沙淤積,水庫的儲水量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圖16為「歐洲局部示意圖」。讀圖完成39~40題。
圖16
39.下列關於該區域地形的正確敘述是
A.地勢西高東低
B.地形以平原和盆地為主
C.阿爾卑斯山地冰川地貌廣布
D.主要山地由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的
40.下列關於圖中①河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河航運價值低 B.該河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東[來源:Zxxk.Com]
C.該河含沙量大 D.該河是歐洲最長河流
『貳』 2013地理會考試卷50道選擇題及答案
讀圖所示的「經緯網示意圖」,回答1-3題。
1、關於圖中各點經緯度的判斷,正確的是
A.a(0°,20°E)
B.b(20°N,60°W)
C.d(0°,20°W)
D.e(60°S,60°E)
2、關於圖中各點方向的判斷,正確的是
A.b點在a點的東南方向
B.c點在a點的西南方向
C.d點在b點的西北方向
D.e點在d點的東北方向
3、圖中a、b、c、d、e五個地點,能看到陽光直射現象的地點有
A.a、b、d三地 B.a、d兩地
C.a、b、c三地 D.a、c兩地
4、我們每天看到太陽和星星東升西落,是因為
A.太陽和星星繞著地球轉
B.地球自西向東不停地自轉
C.地球自西向東繞著太陽轉
D.地球自西向東繞著星星轉
5、如果想建一棟四面窗戶都朝南的房屋,則這棟房子應建在( )
A.北極點 B.南極點 C.赤道 D.極圈
圖2是「一幅軍事部署簡圖」,讀圖回答6-8題。
6、我軍陣地與敵軍陣地的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則兩地的實際距離約是
A.3千米 B.30千米 C.33千米 D.300千米
7、敵軍指揮部位於我軍陣地的
A.西北方向 B.正北方向
C.東北方向 D.東南方向
8、我軍陣地若想攻打敵軍指揮部,最平坦的行軍路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2007年5月26日,江淮地區的衛星雲圖為綠色,說明此日該地區為
A.陰雨天氣 B.多雲天氣
C.晴朗天氣 D.台風天氣
10、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下列哪兩大板塊擠壓形成的
A.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B.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C.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
D.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11、歐美發達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的根本原因是
A.經濟發達 B.生活、醫療水平高
C.出生率和死亡率高 D.文化教育水平高
圖3是「世界部分地區簡圖」,讀圖回答12—13題。
12、與亞洲在陸地上接壤的大洲是
A.歐洲、非洲
B.非洲、北美洲
C.歐洲、北美洲
D.歐洲、大洋州
13、亞洲與其他大洲的分界線,不包括
A.蘇伊士運河
B.土耳其海峽
C.馬六甲海峽
D.白令海峽
圖4是「世界主要石油運輸路線圖」,讀圖回答14—15題。
14、目前石油儲量、生產量最大,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
A.中國 B.西歐 C.北美 D.中東
15、從波斯灣出發運往歐洲和北美的石油,正確的海上運輸路線是
A.波斯灣→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歐美
B.波斯灣→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歐美
C.波斯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歐美
D.波斯灣→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歐美
這是世界上惟一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保留了不少古老的動物,被稱為「騎在羊背上」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據此回答16-17題。
16、上述材料所描寫的國家是
A.南非 B.巴西 C.印度 D.澳大利亞
17、關於該國家農牧業生產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農場規模較小 B.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很高
C.農場耗用勞動力較多 D.農牧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很小
圖5是「美國地形簡圖」,讀圖回答18—19題。
18、下列關於美國自然條件的敘述,錯誤的是
A.美國大部分國土都在溫帶
B.美國平原面積廣大,耕地廣大
C.美國森林、草地、礦產資源豐富
D.美國河流、湖泊很少,內河航運不發達
19、圖6中能正確反映美國中部自西向東地勢起伏的剖面圖是
20、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
A.內蒙古自治區 B.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區
21、「當海南島進入春耕時節,黑龍江還是一片冰天雪地」。這句話說明了
A.我國領土東西經度相差很大 B.我國陸上疆界很長
C.我國南北緯度相差很大 D.我國海上疆界很長
讀「我國四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圖」(圖7),完成22-23題。
22、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3、根據氣溫曲線可知位於北方的城市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 甲和乙 D. 乙和丙
24、造成我國南、北方農業類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 B.科技 C.市場 D. 自然環境
25、下列農業生產方式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A.在半乾旱地區開墾草原,種植糧食
B.在地勢低窪的南方地區,挖池養魚,魚塘周圍種植果樹
C.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區植樹種草
D.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的地區發展耕作業
圖8是「黃河流域簡圖」,讀圖回答26-28題。
26、圖中表示黃土高原的數字代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黃河上中游水能豐富的原因是
A.水量大 B.流經我國地勢階梯的交界處
C.地形平坦 D.水土流失嚴重
28、治理黃河的關鍵是
A.加固黃河大堤 B.在黃河下游挖沙
C.加大用水量,使水流量減少 D.加強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讀 「揚州-上海火車時刻簡表」,回答29題。
揚州 —— 上海火車時刻表
T738/5 車次 T736/7
揚州-上海 區段站名 上海-揚州
08:30 揚州 19:50
10:37 南京 18:02
12:41 蘇州 15:37
13:38 上海 14:50
29、揚州的小明想乘火車去蘇州看望朋友,應該乘坐哪次列車,至少在幾點之前登上列車
A. T738/5 ,12:41 B. T738/5, 8:30
C. T736/7 ,19:50 D. T736/7, 15:37
30、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的主導因素是
A. 快捷、便利的交通 B. 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支持
C. 氣候宜人、環境優美 D. 穩定的較大比重的軍事訂貨
31、我國南方傳統民居的屋頂坡度較大,主要是為了
A.便於接受更多陽光 B.便於空氣流通
C.便於雨水下瀉 D.便於更快散熱
32、我國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應採取的態度是
①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 ②要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
③為子孫後代的利益,要可持續使用 ④我國資源人均量少,應節約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這里有綿延的雪山,無邊的草原,成群的氂牛,膽怯的羚羊,湛藍的天空,虔誠的喇嘛,這里也是我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據此回答33-35題。
33、上述材料是下列什麼地區的寫照
A.青藏地區 B.西北地區 C.南方地區 D.北方地區
34、對人類生產生活而言,該地區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太陽輻射強 B.日照時間長
C.森林草原茂密 D.低溫、缺氧、地勢崎嶇
35、為促進區域發展,我國在該地區已建成的著名工程是
A.南水北調 B.青藏鐵路 C.西氣東輸 D.西電東送
36、為迎接奧運、增強北京的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②規劃和建設重點功能區
③建設城市快速交通軌道 ④大力發展重化工業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讀圖9,回答37-38題。
37、圖中字母B表示的城市是
A.香港 B.澳門 C.深圳 D.廣州
38、能到達A特別行政區的鐵路干線C是
A.京滬線 B.隴海線 C.京九線 D.滬杭線
讀圖10,回答39-40題。
39、圖中有我國著名的
A.遼中南工業基地 B.滬寧杭工業基地
C.京津唐工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40、該工業基地得以發展的基礎是具有豐富的
A.水力資源 B.鋁、銅等有色金屬資源 C.森林資源 D.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 2006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是「沙漠和荒漠化」。結合圖11完成41-42題。
41、圖中能反映2006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的漫畫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42、圖中漫畫所揭示的環境問題在揚州市明顯存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3、揚州市在梅雨期結束後,最有可能出現的氣象災害是
A.寒潮 B.沙塵暴 C.春旱 D.伏旱
44、「南水北調」的起點位於揚州市的
A.江都境內 B.邗江境內 C.高郵境內 D.廣陵區境內
45、在揚州市境內,運輸量最大的河流是
A.里運河 B.長江 C.淮河 D.新通揚運河
46、關於揚州市地形地勢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全部為平原 B.江淮平原是高平原
C.平原廣闊,地勢低平 D.地勢北高南低
47、揚州市的氣候類型是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
48、關於揚州市農業生產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農業結構以水產養殖業為主 B.農業耕作制度是一年三熟
C.農業生產以自給為主 D.觀光農業發展迅速
49、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揚州特色藝術是
A.揚州評話 B.揚州清曲
C.揚州木偶戲 D.揚州畫派
50、2006年揚州獲得的榮譽稱號是
A.聯合國人居環境獎 B.中國人居環境獎
C.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D.中國文明城市
評分標准:每題2分,共100分
1.B 2.D 3.A 4.B 5.A
6.B 7.A 8.D 9.C 10.C
11.A 12.A 13.C 14.D 15.B
16.D 17.B 18.D 19.B 20.B
21.C 22.D 23.C 24.D 25.A
26.A 27.B 28.D 29.B 30.B
31.C 32.D 33.A 34.D 35.B
36.D 37.B 38.C 39.A 40.D
41.C 42.D 43.D 44.A 45.B
46.C 47.A 48.D 49.B 50.A
『叄』 太原五中2013-2014第二學期期中高二地理答案
太原五中高二地理期中參考答案2014、4
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分)
1—
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共60分)
41.(13分)
(1)種植業向北擴展使該區域森林、草原遭到嚴重破壞,導致①地區荒漠化加劇,②地區水土流加劇。(2分)
(2)優勢條件:光照充足,氣溫日較差大,灌溉水源便利(3分);
不利條件:降水少,冬季氣溫低,土壤鹽鹼化和風沙危害嚴重。(2分)
(3)發展高能耗工業,如煉鋁工業,鋼鐵工業,煤炭化學工業等,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等(4分);
42.(13分)
(1)該縣第一產業比重過高,且種植業和畜牧業比重偏高,會出現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現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重;該縣重工業(包括採掘業)比重很高,如果在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不注意環境保護,就會出現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重,同時還會出現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9分)
(2)(4分)甲地應選擇方案Ⅱ。理由:甲地降水超過450mm,提高森林覆蓋率,能降低土壤侵蝕強度。在降水量較大地區恢復植被比較容易;但在坡度較大的溝坡應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
乙地應選擇方案Ⅰ。理由:乙地降水量小於450mm,植被生長的降水條件較差,應以工程措施為主,降水量較小,選擇需水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適宜。(若甲、乙都答,按甲地要求判分)
43.(10分)
(1)山上種樹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為村莊和梯田提供優質而充足的水源;山腰冬暖夏涼,水源潔凈,適宜居住,村莊為梯田提供充足的肥料;山下海拔較低,熱量充足,水、肥可順地勢自流至農田,利於水稻種植。(6分)
(2)梯田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為下游的村莊提供優質水源。(4分)
44.(13分)
(1)林業區分布在虛線之外(乙河流域)理由:地勢相對平坦,靠近城鎮,利於耕作;林業區分布在甲河流域(虛線之外),理由:地勢相對較陡,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發展林業可保持水土,維持生態平衡;(6分)
(2)甲河以林業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眾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積;與乙河河口相比,受夏季海風影響大,海浪的侵蝕作用強,甲河流速快,泥沙不易對堆積;甲河流城鎮少,人類的破壞作用小;(4分)
(3)增加就業;加快了城鎮化的進程;優化了產業結構;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緩解了人地矛盾,有利於生態的良性發展;有利於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3分)
45.(11分)
(1)城市面積增加,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上升(2分)
(2)有利,隨著城市人口增加對水果需求增加,帶來廣闊市場。不利,城市發展使農業用地減少,水果種植受到影響。(5分)
(3)城市化使城市不斷發展,成為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又促進城市的發展。(4分)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地理)文試題
一、選擇題:共4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
2010年5月,蘭州大學陳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對中國南北分界線給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處約26.42千米,最寬處約195.41千米,將「線」還原成「帶」。讀圖1,完成1~2題。
1.與該帶最窄處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A.漢江谷地B.淮河
C.秦嶺山脈D.大巴山
2.該分界帶是我國
A.亞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
B.半乾旱地區與濕潤地區的分界
C.冬小麥與春小麥的種植分界
D.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
1999年以來,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相繼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據此完成3~4題。
3.賀蘭山在海拔2400—3100米的陰坡分布有天然林帶,其原因是
A.海拔較高,日照較強,輻射量達
B.氣溫低,蒸發微弱,水分條件較好
C.氣溫高,年溫差大,日溫差大
D.迎風坡,降水較多,光熱條件好
4.賀蘭山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主要表現在
A.它是寧夏平原灌溉農業的水源地B.它遏制了西部沙漠繼續向東部擴展
C.它是我國森林與草原的重要分界D.它保障了河西走廊農耕業的發展
圖2示意改革開放以來東北三省煤炭資源供需變化。讀圖完成5~6題。
5.20世紀90年代以來,東北三省煤炭資源供需矛盾不斷加劇主要表現為
A.區域煤炭資源趨於枯竭B.煤炭運力嚴重不足
C.煤炭的生產量持續下降D.煤炭生產和消費造成環境惡化
6.解決該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A.加快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B.實現重化工企業向內地的轉移
C.加強節能改造,實現清潔生產D.開發與調配臨近地區的煤炭資源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其宣傳主題「土地滋養生命----攜手遏制退化」,旨在喚醒社會公眾對土地與生命關系的清醒認識,倡導綠色理念和鼓勵公眾參與,形成防治荒漠化的自覺行動,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據此完成7~8題。
7.乾旱是我國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搖籃」。西北地區乾旱形成的原因是
①深居大陸內部②終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③山脈和高原對水汽的阻擋④緯度位置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下列措施有利於遏制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是
A.大面積植樹造林B.封沙禁牧禁樵禁采
C.修築水平梯田D.大力發展灌溉農業
某大型電子產品製造企業為世界眾多品牌組裝電腦等電子產品。2010年8月,俄企業開始在鄭州等地建設生產基地,在深圳的工廠則將逐步停止招工。據此完成9~10題。
9.該企業由深圳向鄭州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A.追求更大的消費市場B.降低勞動力的成本
C.深圳原材料日趨枯竭D.鄭州科技實力增強
10.該類企業的轉移將
A.增大遷入地的就業壓力B.推動遷出地的城市化進程
C.利於遷出地的產業升級D.改善遷入地的生態環境
11.圖3是1990~2009年珠江三角洲三次產業產值圖。對圖中信息解讀有誤的是
A.1990~2009年工業化快速發展B.1990~2009年城市化快速發展
C.2000年後進入後工業化發展時期D.2007年第二產業產值高於第三產業
1998年長江中游流域出現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圖4為1998年6—9月長江中游某水文站觀測到的水位、流量變化示意。讀圖完成12~13題。
12.圖示表明1998年夏季長江
A.最大流量與最高水位同時出現B.最大降水量與最大流量同時出現
C.流量與水位變化呈負相關D.水位最高時流量並未達到最大值
13.圖示這種現象表明
A.長江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B.長江上中游地區植被得到恢復
C.長江中下游地區濕地破壞嚴重D.長江中游地區湖泊調蓄能力增強
城市人口凈遷入率指一定時期、一定地區遷入人口與遷出人口之差,與該時期、該地區平均人口數之比。讀我國三大地區城市人口凈遷入率比較圖,完成14~15題。
14.圖示時期
A.東部城市人口凈遷入率的變幅最大
B.西部城市人口增量最大
C.西部城市化水平超過中部
D.三地區城市人口數量穩步增長
15.圖示時期西部城市人口凈遷入率一直大於中部,主要原因是
A.邊境貿易的快速發展B.礦產資源開發
C.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D.基礎設施完善
目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在全球尋求資源的最佳配置,這使全球生產體系出現混合型多層次分工的結構。讀圖6回答16~17題。
16.該模式中,法國所佔據的位置主要是依靠本國的
A.原料B.技術C.市場D.政策
17.該模式中,美國為世界性跨國生產提供初級產品,其收益主要得益於
A.耕地面積廣大B.勞動力素質高
C.種植歷史悠久D.生產成本低
下表是我國江南某鄉鎮變化資料。據此,回答18~19題。
1995年
2006年
丘陵為主,土壤貧瘠
修建水庫,營造湖島風光
糧食種植為主
淡水養殖及加工為主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嚴重
森林覆蓋率提高,一片青山綠水
文化生活單調
「漁村一日游」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多
鄉鎮企業就業機會多
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人均年收入超過11000元
18.導致該鄉鎮面貌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是
①自然條件的改變②產業結構的調整③勞動力數量的大量增加④環境的綜合整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9.該地區在今後發展中應
①大力發展工業,以此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②鼓勵農民外出打工,減輕本區域環境壓力,並促進勞務收入增長③嚴格控制鄉鎮企業的污染,保護環境④根據環境的承載量,合理規劃旅遊業的發展,積極發展生態旅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三峽大壩名列全球15個人造世界奇跡之中。同時,我國正著手在長江上游(金沙江下游)建造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4座大型水電站,總發電量將是三峽電站的兩倍。回答20~22題。
20.長江上游水能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未得到充分開發,主要原因是
①地質條件復雜,工程技術難度大②周邊地區能源需求量小
③其它能源資源豐④可能誘發地質災害⑤移民難度大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
21.長江流域和田納西河流域的共同點是
A.水汽均來自於太平洋B.水能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利用
C.流域一度水土流失嚴重D.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22.田納西河為了有效控制洪水災害,採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設巨大航運網B.保護環境,發展旅遊業
C.發展林業,改善氣候D.興建眾多大壩,疏通河道
圖7為深圳市1986~2010年勞動用工需求變化圖。讀圖回答23~24題。
23.圖示變化反映了深圳市
A.近年來第二產業比重上升B.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逐年提高
C.近年來產業升級正在加快D.勞動人口平均年齡明顯減小
24.深圳市這種變化將導致
A.土地資源更加短缺B.環境更加惡化
C.「民工潮」更加洶涌D.資金、技術向周邊地區擴散
讀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8(單位:mm),完成25~26題。
25.影響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農牧活動②距海遠近
③季風風向④緯度位置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26.關於甲乙兩地的敘述,可信的是
A.甲地降水較豐富,有豐富的水能、森林資源
B.乙平原緯度偏高,低溫凍害利於農作物生長
C.甲地耕地多為旱地,人均耕地少
D.乙平原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雲南西雙版納農墾區和新疆石河子農墾區是我國兩個著名的農墾區,前者以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種植為主,後者以小麥、棉花,瓜果生產為主。回答27~28題。
27.關於兩墾區農業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西雙版納墾區的農業地域類型屬於水稻種植業
B.市場是決定西雙版納種植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因素
C.水資源不足是石河子墾區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
D.石河子墾區為保護生態環境今後應實行全面退耕
28.在西雙版納和石河子兩墾區農業發展中,最易引發的環境問題分別是
A.土壤污染、泥石流B.森林減少、旱災
C.洪澇災害、沙塵暴D.水土流失、土壤鹽鹼化
讀圖9,回答29~32題。
29.圖中①處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水源B.地形
C.光照D.土壤
30.圖中②④所在地區緯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B.海陸位置
C.地形D.土壤
31.由圖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斷②所在的省區,開發潛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陽能、水能B.風能、石油
C.太陽能、石油D.水能、天然氣
32.圖中③所在林區比東北林區樹種更為豐富,其根本原因是該地
A.年降水量大、氣溫高B.光照和熱量條件好
C.緯度低、相對高差大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讀圖10,判斷33~34題。
33.南京市建國以來三大產業結構變化的趨勢是
A.第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產業比重變化不顯著
B.第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先升後降,第三產業比重先降後升
C.第一產業比重先升後降,第二產業比重先降後升,第三產業比重先升後降
D.第一產業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先升後降,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上升
34.目前,南京市屬於
A.輕、重工業都發達的城市B.工業和服務業並重的重工業城市
C.第三產業為主的中心城市D.農工貿並重的中心城市
濕地作為與森林、海洋並稱的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被稱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據此回答35~36題。
35.湖泊是重要的濕地形式,除了補給河流、調蓄洪水之外還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下列選項中與表中所示現象發生無關的是
總面積/km2
面積大於1km2的湖泊數/個
20世紀50年代
83400
2848
20世紀80年代
70988
2305
減少數量
12412
543
A.大規模圍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縮B.過度引水灌溉,導致湖泊補給不足
C.水體富營養化,水華大量出現D.人口增長,用地規模擴大
36.烏魯木齊市北郊的青格達湖周邊有30平方千米的濕地,被稱為「烏魯木齊的肺」,這里也是數萬只候鳥的遷徙棲息地。2005年11月,這塊濕地周邊村莊發生了禽流感。這說明
A.新疆氣候乾旱,濕地不能充分發揮其生態作用
B.濕地周圍被大量開墾增加了人、畜與候鳥的接觸
C.為了防控禽流感的發生人類應該填平濕地,阻止候鳥
D.濕地面積與禽流感發生的范圍呈正相關
棉花遙感識別是棉花種植面積遙感估算的關鍵,圖7是我國北疆地區不同日期棉花、番茄和玉米的光譜信息分析圖。圖中4個波段分別為藍波段(0.45~0.52um)、綠波段(0.52~0.6um)、紅波段(0.63~0.69um)和近紅外波段(0.76~0.9um)。讀圖完成37~38題。
37.容易將棉花從其他作物中識別出來的最佳波段是
A.藍波段B.綠波段C.紅波段D.近紅外波段
38.根據圖中信息可推斷
A.6月份近紅外波段易識別蕃茄B.6月份綠波段易識別玉米
C.9月份近紅外波段易識別玉米D.9月份藍波段易識別棉花
GIS將不同類型的地理空間信息儲存在不同的圖層上,疊加不同的圖層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關系。回答39~40題。
39.城市交通圖層與城市人口分布圖層的疊加,可以
A.計算城市水域面積B.分析建築設計的合理性
C.估算工農業生產總值D.為商業網點選址
40.對2000年與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圖層進行分析,能夠
A.計算交通流量的變化B.預測洪澇災害的發生
C.了解城市地域結構變化D.預測城市降水變化趨勢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5小題,共60分。
41.讀某地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3分)
(1)簡述圖示區域種植業分布地界的變化對①、②兩區域生態環境分別產生什麼影響?(4分)
(2)圖中③地發展農業的優勢條件和不利條件有哪些。(5分)
42.閱讀下列圖表,完成有關問題。(13分)
下面左圖為黃土高原降水分布圖,右表為乙所在省北部某縣某年的經濟結構表。
(1)結合圖表信息,分析說明該縣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有哪些?(9分)
(2)有關學者提出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兩種治理方案:
方案I: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壩為主;同時種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復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為侵蝕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須與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結合。
請你在圖中的甲、乙兩地區任選一地,選擇該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並闡明選擇方案的理由。(4分)
43.雲南元陽的哈尼族人民利用當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條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在梯田上方攔腰築溝,通過引水、沖肥至梯田,種植水稻,創造了獨特的農耕文明奇觀。甲圖為元陽梯田生態系統示意圖和梯田景觀圖。乙圖為各個部分的功能結構示意圖。結合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請從人地關系的角度,說明哈尼人「山上種樹、山腰居住、山下種田」的優點。(6分)
(2)根據圖中哈尼梯田的結構特點,簡述梯田濕地的生態環境效益。(4分)
44.依據圖文材料及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13分)
某沿海亞熱帶季風區人口約2萬,面積為500平方公里,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後,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區域最高海拔為1428米。
(1)判斷圖中虛線內外的林業區與種植業區的空間分布,並說明理由。(4分)
(2)甲河相對於乙河沒有形成明顯的三角洲,試分析甲河河口沒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6分)
(3)分析該地區開發礦產資源帶來的有利影響。(3分)
45.讀圖及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1分)
山東省總面積15.78萬平方千米,2007年城鎮化水平為46.75%,已經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崛起,黃河經濟帶的振興,2000年到2006年山東從事第二產業的人口從1286萬增加到1870.3萬。近年來山東已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1)從圖中可以看出山東省城市化快速推進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2分)
(2)山東省是我國著名的水果之鄉,你認為城市化對該地區的水果生產是否有利,試說明理由。(5分)
(3)簡述山東省城市化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4分)
『肆』 高二地理2013~2014學年3a創新卷(十五) 求答案
答案在網路
『伍』 福建省晉江市季延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你想幹嘛?
『陸』 有成都市2013~2014高二上期期末學業質量檢測地理的答案嗎
『柒』 上海高二地理等級考 試卷
、單項選擇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1.現代旅遊六要素中核心要素是:()A.宿B.游C.娛.行2.現代旅遊六要素中基本條件是:()A.宿B.游C.娛D.行3.一個人要成為旅遊者需具有的基本條件不包括:()A.要有自由支配的收入B.要有適宜出遊的身體條件C.要有出遊的時間D.要大學畢業,有一定文化素質4.現代旅遊,就目的性來講,占絕對優勢的是:()A.探親訪友B.娛樂、消遣C.科學考察D.采風問俗2010年5月1日,41屆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行,期間約有7000萬人次的遊客,其中海外遊客約有350萬,世博會為上海創造了3100億人民幣的旅遊收入。據此答5-6題5.材料反映了現代旅遊的一個特點:()A.旅遊主體的大眾化B.旅遊空間的擴大化C.旅遊形式的多樣性D.旅遊目的的娛樂化6.入境旅遊對中國的重要意義表現為:()①回籠貨幣,穩定市場②增加外匯收入③平衡國際收支④促進經濟發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②④7.下列關於旅遊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旅遊可以增加旅遊者的生活閱歷,提高旅遊者的文化素質B.旅遊可以強身健體,提高旅遊者的身體素質C.旅遊可以飽覽祖國河山,感受歷史文化,提高旅遊者的道德素質D.旅遊可以引導超前消費,不利於旅遊者傳統美德的養成8.旅遊資源的核心是:()A.具有經濟價值B.可以開發利用C.產生社會效益D.對旅遊者有吸引力9.下列事物或現象中,不是旅遊資源的是:()A.旅遊飯店B.上海的東方明珠C.大型商貿會D.蓬萊閣的海市蜃樓10.下列旅遊資源中屬於人文旅遊資源類型的有:()A.安徽黃山B.傣族潑水節C.桂林山水D.青海的青海湖11.下列我國的世界遺產中,全部屬於自然遺產的是:()A.泰山、黃山、龍門石窟B.九寨溝風景名勝區、泰山、長城C.北京故宮、廬山國家公園、平遙古城D.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12.下列世界遺產與其所在省區的連線,對應正確的是:()A.大足石刻——重慶B.黃龍——安徽C.龍門石窟——雲南D.麗江古城——山西13.關於旅遊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旅遊資源通常劃分為自然景觀和天然景觀兩種類型。B.自然景觀的表現在教育性旅遊方面。C.人文景觀對於探險、游樂、療養等性質的旅遊具有重要意義。D.人文景觀的表現在教育性質旅遊等方面。14.關於人類活動與旅遊資源開發的敘述,錯誤的是:()A.人類活動對優美自然環境資源的被認識、提升其文化內涵具有重要影響B.人類活動對一些旅遊景點、景區的形成起主導作用C.人類活動對旅遊景區的影響,只有在單純的人造的景區中可以體現D.在古代,我國的規劃師與建築師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15.如果按照緯度從南到北排列,正確的順序是:()A.平遙古城皖南村落開平碉樓避暑山莊B.避暑山莊平遙古城開平碉樓皖南村落C.開平碉樓平遙古城避暑山莊皖南村落D.開平碉樓皖南村落平遙古城避暑山莊16.2007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我國旅遊市場異常火爆。讀「中國重點城市旅遊實力比較圖」,有關圖中各城市的敘述是:()A.上海、廣州、深圳是發展中旅遊城市B.大連旅遊人次比值大於西安C.大連、西安的旅遊資源類型相同D.北京的旅遊實力是最強大的17.有「山石一是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稱的樂山大佛,觀賞要求是:()A.把握觀賞時機B.發揮想像,移情於景C.特定位置遠眺D.置身其中,求質求真18.「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反映了泰山的:()A.形象美B.色彩美C.動態美D.朦朧美19.自然景觀的美感是多方面的,在自然景觀構成中:()A.地貌是基礎B.水文是基礎C.植物是基礎D.動物是基礎20.與雲南元陽梯田景觀形成有關的自然因素是:()①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帶來降水②來自怒江的水汽帶來降水③人類修渠灌溉④山地崎嶇,海拔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1.關於把握觀賞自然美景良機的正確敘述是:()A.到黃山、廬山旅遊,秋季的觀賞效果最佳B.游覽海拔較高的風景名山,選擇雨過天晴的時候最佳C.觀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宜選擇陽歷8月18日D.反映哈爾濱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夏季的觀賞效果最佳讀我國山水風景區最宜欣賞時間與緯度關系圖,回答22-23題:22.我國南北方山水風景區欣賞時機主要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3.按規律推理,④處欣賞時間較短的原因可能是:()A.緯度低B.地勢高C.雨季長D.氣溫高24.下圖為世界地圖上的一段緯線。P點以西為海洋,Q點以東為海洋,PQ為陸地。讀該圖,判斷下列四項,屬於X地所在國的是:()A.澳大利亞大堡礁B.泰姬陵C.好望角D.格林尼治天文台25.下列不屬於旅遊規劃的基本內容的是:()A.旅遊吸引物和旅遊活動B.旅遊者C.旅遊設施和服務D.旅遊交通條件26.旅遊活動的規模與環境承載量的關系是:()A.活動規模不受環境承載量限制B.活動規模應小於環境承載量C.活動規模與環境承載量應相適應D.活動規模越大,環境承載量也越大27.旅遊地造成生態結構失調,導致環境功能減退的主要原因是:()A.修建道路、旅店、餐館等服務性設施所致B.旅遊地居民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所致C.旅遊者的觸摸、拍照等所致D.個別旅遊者的不文明行為所致28.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A.動植物資源的利用B.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C.保護旅遊資源D.制定旅遊法29.在進行旅遊景區規劃過程中,保護和營造旅遊資源特色的工作有:()①研究旅遊區的歷史文化格局②設計保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方案③營建高雅的旅遊環境④改善交通條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11年五一假期期,安陽市某高中的張三想約幾個同學一起外出旅遊。李四提出去香港,王五提出最好去海南三亞,麻六想去日本,侯七提出去嵩山。但他們每人只有五百元的花費,又想讓旅行社全包。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據此回30-32答。30.他們最宜選擇的旅遊風景地是:()A.日本B.三亞C.香港D.嵩山31.選擇的主要理由是:()A.旅遊費用B.交通條件C.身體狀況D.旅遊安全32.影響旅遊地選擇的最主要的主觀因素是:()A.旅遊者的動機和偏好B.旅遊者的資金和閑暇時間C.旅遊者的出遊方式D.旅遊地的美學價值某旅行社組織了「重走霞客路」大型旅行考察活動。下為考察路線示意圖,據此回答33—35題。33.旅行團在黃山、衡山、泰山、華山考察中都能見到的自然帶是:()A.山地常綠闊葉林帶B.山地針葉林帶C.山地落葉闊葉林帶D.山地冰雪帶34.旅行社在本次考察中設計了下列主題活動,其中不可能實現的是:()A.a—c:喀斯特地貌之旅B.c—d:江南奇山異水之旅C.d—f:南北景觀之旅D.g—f:西北大漠戈壁之旅35.旅行考察隊沿線四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建議,其中合理的:()A.甲地——立足氣候優勢,發展花卉生產B.乙地——利用土地優勢,發展糧食生產C.丙地——瞄準國際市場,發展出口農業D.丁地——退耕還林還草,發展立體農業36.風景區不少攤販出售景區內捕殺和採挖的動植物資源,如此會造成:()A.環境污染B.對正常社會秩序產生沖擊C.對文物古跡的破壞D.生態環境失調,資源枯竭37.目前,許多地方提出了「綠色旅遊」的口號,主要是針對:()A.旅遊活動對動植物的破壞B.旅遊活動對文物古跡的破壞C.旅遊活動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D.旅遊活動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38.河南省某著名景點旅遊旺季遊客爆滿,非常擁擠。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增加淡季的吸引力B.和周邊景區合作,做到客流的協調C.實行限時游覽D.禁止遊客旺季前來游覽2004年2月13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布,我國的廣東丹霞山、河南雲台山、雲南石林、黃山、廬山、嵩山、張家界、五大連池等八處為「世界地質公園」。回答39-40題。39.其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五大連池B.石林C.嵩山D.廬山40.其中離我國主要的旅遊消費市場較近且接待能力較強的是:()A.五大連池B.嵩山C.石林D.廬山二、主觀題部分(共40分)41.讀A、B、C、D四國某年旅遊業資料表,回答下列問題(10分)國家國際旅遊收入(億美元)出口總額(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億美元)國際旅遊就業人數(萬人)就業總人數(萬人)(1)從表中可以看出,國際旅遊收入最高的是國,國際旅遊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值最高的是國,達%,反映出發展旅遊業可以促進的發展。(2)國際旅遊收入占出口總額比重最高的是國,反映出發展跨國旅遊能夠增加國家的收入。(3)國際旅遊就業人數最多的是國,國際旅遊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比重最高的是國,反映出發展旅遊業能擴大。(4)在國際旅遊就業人口中,人均旅遊收入最高的國家是國。4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黃山,1985年入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這里山峰劈地摩天,雲凝碧漢,氣象萬千;青松蒼郁虯勁,千姿百態;煙雲翻飛飄渺,浩瀚似海;巧石星羅棋布,惟妙惟肖;溫泉終年噴涌,五色無嗅,可飲可浴。(1)黃山位於______省南部的江南丘陵,地處我國地勢的第_____級階梯,由______岩構成,植被類型主要是___________。(2)黃山的標志性景觀是______________。(3)黃山「四絕」中,屬於氣象與氣候景觀的是___________。從旅遊資源的類型來看,它們都屬於_____________________。(4)想觀賞到「黃山雲海」,最佳季節是_______,最佳天氣是_______。(5)游覽黃山的「怪石」時,欣賞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時必須_________。43.(10分)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南省2009年各月接待遊客數量統計表。材料二三亞市擁有海南島最美麗的海濱風光,被稱為「東方夏威夷」。在約兩百公里的海岸線上密布亞龍灣(又稱「天下第一灣」)、大東海、鹿回頭公園、天涯海角、海山奇觀、南山文化旅遊區等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下面為三亞市旅遊景區分布圖。(1)簡析海南省接待遊客數量的季節特徵,並說明其原因。(4分)(2)據題中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對三亞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做簡要評價(6分)44.(10分),簡答(1)請說出河南省內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產。(2)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五嶽劍派分別在現在得哪個省。問答題參考答案41.讀A、B、C、D四國某年旅遊業資料表,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從表中可以看出,國際旅遊收入最高的是C國,國際旅遊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值最高的是B國,達12%,反映出發展旅遊業可以促進的國民經濟發展。(2)國際旅遊收入占出口總額比重最高的是A國,反映出發展跨國旅遊能夠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3)國際旅遊就業人數最多的是C國,國際旅遊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比重最高的是D國,反映出發展旅遊業能擴大就業。(4)在國際旅遊就業人口中,人均旅遊收入最高的國家是B國。42.共10分,每空1分⑴安徽三花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⑵迎客松⑶雲海自然景觀旅遊資源⑷夏季雨過天晴⑸選擇特定的觀賞位置43.共10分(1)冬季接待遊客較多(2分)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而海南溫度適宜,是避寒度假的理想目的地(2分)(2)旅遊資源豐富,旅遊資源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較好,游覽價值高;處在海南島最南端,臨海,地理位置優越,有高速公路、飛機場,交通便捷;靠近珠三角、港澳、東南亞等地區,市場距離近;經濟較發達,基礎設施完善,地區接待能力強;景區空間大,旅遊容量大。(答出3點即可得6分)44.共10分(1)龍門石窟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每空1分)(2)北嶽恆山山西,南嶽衡山湖南,西嶽華山陝西,東岳泰山山東,中嶽嵩山河南(每答對一省份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