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特色教學活動方案
『壹』 如何進行趣味地理教學計劃和落實方案
一、運用諺語
諺語是在群眾中流傳的固定語句,是人們對自然環境長期觀察體會的智慧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深刻的哲理。在教學中恰當運用諺語,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識,起到「一石擊破水中天」的效果。如在講天氣和氣候時,可使用「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講鋒面雨可使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講大陸性氣候時,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雖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口頭語,但三言兩語,寓意深刻。
二、競猜謎語
謎語是一種文字游戲,它曲折多致,變化多端,寓意奧妙,耐人尋味。而且能啟迪智慧,陶冶性情,培養思維和推斷能力。一則好的謎語,恰當適時引入課堂,可以起到「興奮劑」的作用。例如,今天(猜一亞洲國名),謎底是東亞的島國日本。雙喜臨門(猜我國一城市名),謎底是我國的直轄市重慶市。
三、編寫歌訣
地理歌訣以其凝練簡潔、琅琅上口、新穎有趣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獨辟蹊徑,受到教師們的重視和學生的青睞。如記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可採用: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疆)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海重內台北上天,還有港澳記心間。記經線、緯線的特點時,可採用:緯線是圓圈,又叫緯線圈,長度有短長,方向指西東。經線是半圓,又稱子午線,長度都相等,方向示北南。
『貳』 地理教學策略
00教學策略是指教學過程中為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最佳方法和技巧,即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如何教,學生應該如何學,它是實施教學設計方案,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地理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地理學科知識的點、線、面之間的聯系,考慮地理學科知識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充分利用地理教學資源、拓寬設計思路、選擇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地理教學策略的選擇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學會地理研究方法和地理思維過程。
00有效學習是一種以「教」為主的教學理論,源於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認為「學主要想實現有意義的學習,關鍵是要將當前所學的新概念、新知識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一方面之間建立起來,只要能建立起這種聯系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否則就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而且還注意到影響學習效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即情感因素的作用,提出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不同認知結構進行教學。有效學習理論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一切為學生的學習效率服務,追求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和學習結果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在有效的學習策略指導下,能以最少的時間投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活動經過自身努力,具有較高的達成度,即「有意義學習」。
00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師生是灌輸——接受的關系,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狀態,教師注意的是如何把地理知識、結論講清楚;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學生死記硬背,學習的有效性差,新地理課程標准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表述了在培養上期望學生達到的程度。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地理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的同時,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人生態度,具備科學精神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00下面是本人對新地理課程標准下,基於有效學習地理的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
001、教學互動,創設愉悅課堂氛圍策略
00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這就要求地理教學過程應當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師生的生活、經驗、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能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地理教學活動,才能可能使地理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又培養各種智力。例如:在學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時,除了運用地球儀演示地自轉和公轉外,還可以讓學生上台表演地球公轉運動;一個學生作「太陽」,一個學生作為「地球」,作為「地球」的同學一邊圍繞「太陽」公轉,一邊又在不停地自轉,下面的學生要注意觀察解釋自西向東的含義,區別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學生在這種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對這些抽象疑難問題理解較快,做到了活動與課堂講解的有機結合。
002、教學起點的問題化、興趣化策略
00按照有效學習理論、學習內容對學習者越有價值、越有意義,學習的效果就好。根據這一觀點,在地理教學中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要努力使學習內容興趣化,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存動力,而來自學生身邊的問題是產生學習興趣的最直接發源地,地理知識內容豐富多彩,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與人們的衣食住行聯系密切,通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充分認識生活離不開地理,感受地理的魅力,產生地理學習的興趣。
00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在吸引力,或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絢麗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或採用直觀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創造地理意境,把學生帶入想像的「王國」中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藉助直觀手段展示與已有知識矛盾的事實,形成問題情境;或創設問題情境;或者通過知識因求果與知果索因的辦法產生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003、教學過程活動化策略
00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時間、有空間,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這不僅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創新精神,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而且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形成獨立人格。活動的方式主要有:①地理游戲活動,如地理拼圖,地理謎語等;②地理報告會、地理辯論賽;③地理實踐活動、社會調查;④撰寫地理小論文等等。
00當然,地理課堂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的是不能按上述的活動來設計,此時可以先將學習內容布置給學生,並結合教學內容提出若干難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前帶著問題預習、自學,查閱資料,解決問題,教學時再由教師總結,既點撥學生較模糊的內容,突出重點,又可以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建立知識結構。
004、教學文字內容圖像化,圖像內容簡單化策略
00地理圖、表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性教具,是傳遞地理信息的最有效、最重要的媒體,它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感知宏大的地理環境中復雜地理事物現象、地理景觀和地理演變過程,擴大視野。地圖本身就是一種經過抽象化的知識載體,可以圖解各種地理理性知識,學生通過閱圖可以「發現」新的知識,挖掘更深的內涵,一定程度上還能彌補教師課堂上教學的遺漏,完善教師在課堂上的各種設問。
00為了充分有效地發揮圖像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不僅要運用好「三板」圖和電化教學媒介的作用,更要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系列與圖像系列相互關系的基礎上,盡可能使文字內容圖像化、圖像內容簡化,做到圖文結合,相輔相成。變文字為圖像,形成「模式圖」、「綱要圖」、「關系圖」,學生可以一目瞭然,記憶深刻;變繁圖為簡圖,變「死圖」為「活圖」,同樣可以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叄』 如何優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方案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回,必須鼓勵學生答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現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應抱歡迎、鼓勵的態度給與肯定,並做出正確的解釋。
『肆』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巧妙設計地理課堂活動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內、自主探索與容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忘我地投入課堂活動時動起來,這樣的課堂才能迸發出生命的活力.
『伍』 地理公開課教案
我這個是初二的,希望能對你有用。
2.1 地形的分布(縱橫交錯的山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國主要走向的山脈名稱和分布。
(2)知道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山脈形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
2.過程與方法
(1)閱讀地形圖、景觀圖,概括我國主要山脈的特點。
(2)用列表的形式,按照不同的走向,將山脈歸類。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不畏艱險,勇於攀登和探索。
二、教學重、難點
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
三、教學准備
教師製作包含有錄像、景觀圖、地理圖表和FLASH動畫等的PPT課件;並為每組同桌學生准備一張空白的中國輪廓圖。
四、研究方向
在新授課教學中,發揮地圖在地理教學的作用,探索學生參與地理教學的途徑,通過引導學生看圖、查圖、繪圖、辨圖等形式, 達到激發參與興趣,擴大參與面,提高參與成效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
本節內容是七年級《中國地理》第二章地形地勢的第一節內容,主要學習我國縱橫交錯的山脈,包括山脈的走向、分布和典型的景觀特點。教學設計中,以新穎的連線游戲情境引入,引起學生參與興趣;在讀圖查找主要山脈的環節,讓學生動眼、動手,同桌間合作互助,擴大參與面,培養參與能力;對不同地區山脈景觀的辨析、比較,提升思維參與的品質。
教學過程 自我點評
1.引入:
出示五種地形類型名稱和景觀圖片,要求學生將其連線。
簡要復習五種地形類型的特徵。
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縱橫交錯的山脈構成大地的「骨架」,出示課題:縱橫交錯的山脈。
2.尋山:
出示中國山脈分布圖,說明地圖中山脈的圖例。
講授「山脈走向」概念。
要求學生根據圖例符號判斷某種山脈走向,並用規範文字表達。
出示中國主要山脈網格圖,要求學生判斷我國主要的山脈走向。
布置讀圖、繪圖練習:請學生查找教材中山脈分布圖,按次序說出我國東西走向,東北—西南走向山脈各三列。以及南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和弧形山脈。
出示輔助動畫示意圖。
要求同桌學生共同在空白中國輪廓圖上繪出這些主要山脈的位置。(教師在大屏幕上示範)
出示分層設色中國地形圖。
要求同學熟悉這些山脈的位置。找出海拔最高的山脈,說出其大致海拔。
要求學生在山脈分布圖中找出作為國界、省界的山脈。
3.觀山
出示中國山脈分布圖,並配以秦嶺的景觀照片。請學生觀察其所處的位置,介紹其我國東部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線的地位。
出示中國山脈分布圖,並配以北方太行山和南方武夷山的景觀照片。請學生對比辨別。
教師介紹我國山脈「北雄南秀」的特點。
出示中國山脈分布圖,並配以東西部不同山脈的景觀照片。請學生對比辨別,並嘗試對其特點加以歸納。
4.登山
播放2008北京奧運火炬在珠穆朗瑪峰傳遞的新聞片斷。
請同學找出地形圖中珠峰的位置和海拔高度。並說說火炬在珠峰頂傳遞可能遇到的困難。
5.練習小結
出示動畫練習:將主要山脈的序號拖動到地圖上相應的位置。 連線游戲,形象直觀,引發學生參與興趣。
讀圖訓練中既查閱地圖,又動手在圖上標注,同桌間相互合作且參與面廣。
通過對南北、東西不同地區的典型山脈景觀圖加以觀察、辨析,得出我國山脈特點。鍛煉積極思維的參與。
六、教學反思
機會難得,教研員李功愛老師聽了我的這堂課,並且在課後給我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給我啟發很大。因此,這堂課的反思,可以說真正是在「專家引領」下的個人反思。
這節《中國的山脈》,教學內容是《中國地理》(七年級)2.1地形分布中「縱橫交錯的山脈」部分。
因為這堂課是學校組織的教學展示活動,所以,在教學中既要契合我校提出的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總體理念,同時又要體現出地理學科教學中的特點,還要適當考慮創設「展示課」本身應當具備的一些亮點。當然,這三者,應當是統一在本課的教學目標下的。
單獨抽取「山脈」作為地形分布的第一課時,一來是使教學內容集中、緊湊(個人感覺:似乎展示課上「攻其一點,稍作拓展」的策略還是不錯的);二來「山脈」作為中國地形的骨架,對學生形成我國地形的基本構架,也值得多花點時間。
對整堂課,我將其劃分成三個部分:(1)尋山——落實「知識技能」目標,學生根據山脈的走向,來查找地圖上的山脈,並配以學生在空白輪廓圖中描繪主要山脈的活動,這樣一來,通過「地圖」這一工具的使用,既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又讓學生在看圖、找圖、畫圖中得到了充分的參與。(2)觀山——熟悉主要山脈的自然景觀。主要著眼於讓學生對我國南北部、東西部不同地區的山脈景觀進行綜合比較,以此來培養比較、歸納的能力。(3)登山——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以奧運火炬珠峰傳遞的素材,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反思這節課,特別是在教研員李功愛老師的評講中,我感到還可以做如下的改進:
(1)對於主要山脈的名稱和分布,我採用的是先講山脈走向,再以此來要求學生按走向類別查找。今後,是否可以嘗試先讓學生在地圖上查找記憶這些主要山脈,然後再對其進行分類。
(2)我設置了一個讓學生在空白輪廓圖上繪出主要山脈的活動,但沒有進一步深入挖掘它的功能。譬如在課的結尾處,以布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回去將此圖描繪得更細致、美觀,下次進行交流展示。另外,這還可以延伸到下面其它地形區分布的教學。
『陸』 教研活動怎樣讓地理課精彩起來
巧設問題讓地理課堂「精彩」起來新課程改革已全面深入展開,一堂好的內地理課,需要教師能通容過問題的設計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每次備課都要下一翻功夫設計課堂上的提問,既讓學生感興趣,又使學生能聽得懂問題。下面我結合地理課堂教學工作的實踐,談幾點關於問題設計的方法。一、設計問題要注意趣味性和懸念性趣味性的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樂趣之中接受知識的熏陶。懸念能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從而增加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挪威的哈默菲斯特位於北極圈內,是濱臨挪威海的一個港口,那裡的冬天有兩個半月不見太陽,長夜漫漫,路燈連續幾個月不滅,人們只能在燈光下工作和生活。同學們聽了異口同聲地「哇」,通過這些描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慾望。這時,教室里靜靜悄悄的,每個同學睜著兩只大眼睛望著老師迫不及待想知道為什麼。然後指出發生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就出現在南緯66.5°以南和北緯66.5°以北的地區教研活動怎樣讓地理課精彩起來
『柒』 地理社團活動方案
基本框架,就是時間、人物、地點、幹了什麼事。
活動目的要交代,社團的專名稱要提到,時間得明屬確,指導教師要有,參與人員要標明,活動內容要寫好。
如果是初高中的話有這些就應該夠了,大學的話,就是活動策劃書了,有需要的話我這有,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