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思想在初中八年級地理課程中的體現

地理學思想在初中八年級地理課程中的體現

發布時間: 2021-02-17 04:03:58

❶ 如何才能在地理考試和測驗中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首先,經度只有東經和長肌拜可之玖瓣雪抱磨西經;緯度,只有南緯和北緯。
N是north(北)的縮寫,所以是指北緯!

❷ 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你是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

聯系實際,最好可以帶領學生們出去感受大自然,並在其中傳授知識,孩子們對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接受

❸ 如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因地制宜觀

地理教材的思想性在地理教材中的體現,有的可明顯看出,容易分析;但有的則是潛在的、深藏在教材之中的,如不深加分析,就不易發現.地理教師
在分析和發掘地理的思想時,必須下大功夫.因為教學的思想性都體現在教材之中,所以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最重要的是要用科學的
地理觀點闡明各種地理現象.所謂正確的地理觀點,在中學地理教學中,主要是正確的人地觀、正確的種族觀和正確的因果觀.正確的人地觀,就是科學地說明自然
環境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正確闡明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要尊重自然規律,合理的、因地制宜的
利用自然,不能濫用自然、摧殘自然,破壞自然的生態平衡.例如,講授我國土地資源時,可通過一些具體的數據,讓學生知道:雖然我國土地面積寬廣,但我國人
口眾多,特別是人均耕地資源嚴重不足,因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至關重要.長期以來,我國部分地區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土地導致了我國嚴重
的荒漠化問題.同時還可以結合我們當地沿海灘塗的過度開發利用,所導致的海岸生態遭破壞,物種減少等實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正確的種族觀,就是要科
學的說明各人種和民族的科學、文化、風俗、習慣等特性,反對種族優越論,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樹立各人種、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觀念.正確的因果觀,就
是要科學地解釋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因果關系.要正確的運用唯物辯證法,反對主觀唯心論和形而上學.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真正了解各種地理規律和地理成
因,進而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宇宙觀.

❹ 簡述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❺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以情動人,以趣激情,要做到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精神放鬆,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熱情和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情感教育尤為重要。那麼,在課堂上怎樣激起學生內心的浪花,進行情感教育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要樹立良好榜樣
作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初初中生具有求知慾強,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特點,教師的素質尤為重要。因為教師的影響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每位教師都應該處處起模範作用,為人師表,以嚴謹的教學態度,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孜孜不倦的精神影響和教育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可能會對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該學科的情感及個性品質的形成,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尤為重要。
作為初中地理教師,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實、自我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墨守成規,只憑經驗辦事,一張嘴巴講到底,而應開動腦筋,勇於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創造性地進行工作。對教材的處理、教法的設計、教學手法的運用,都應該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地上好每一節課,創設良好地理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從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並能成為他們的榜樣。
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建立和諧、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能否參與教學過程,取決於課堂的教學氣氛。在森嚴肅穆的氛圍中,在教師的嚴厲呵責下,學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現他們的個性和靈氣,不可能積極地參與教學、大膽幻想、勇於創新。反之,教師態度和藹、親切、不壓抑、不專橫,熱愛學生,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精神放鬆,則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熱情與積極性。
作為地理教師,我堅守著地理課堂中民主平等師生關系,重視教學相長,不斷學會控制自己情緒,把微笑和激勵帶進課堂,相信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尊重他們對地理的看法和觀點。採取開發、平等、誠實的態度與學生共同研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究思考,克服學生缺乏自信或產生自卑的心理,使學生和教師的思想脈搏融為一體,學生的思維就會充分地得到調動,使學生在愉快而和諧、充滿民主的教學氣氛中,激勵思考、勇於創新、不怕露短與出錯,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地去獲得地理知識。
二、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要用飽含感情的語言教學
靠教師運用飽含感情的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繪聲繪色地將學生引入神聖的地學殿堂。同時,根據初中地理學科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鄉,遠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點,這些廣博的知識對喜歡言古論今,談天說地的初中生來說是有刺激性的。
如在講到陸地地形類型時,我是這樣導入話題的:「我們的地球家園無比美麗,自然景觀千姿百態,五彩繽紛。有綿延不絕、雄偉高峻的喜馬拉雅山脈,有被譽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韻的青藏高原,有鬱郁蔥蔥、神秘莫測的亞馬孫熱帶叢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東非大裂谷……」一段熱情洋溢的引言,在學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畫面,學生不禁發出陣陣唏噓之聲。這樣不但激起他們對地球的熱愛,而且很自然地引發他們要去研究的熱情和興趣。
如在介紹巴西時,聯系這次的2014巴西世界盃,讓學生了解這個國這,並與中國相比校。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現代化科學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憂國心」,激勵學生樹立胸懷祖國、艱苦創業、立志報國的奉獻精神,使個性得到優化,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八年級的黃河的治理一課中,我講到黃河的憂患時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同時,還聯系本地的河流治理與植被保護,今昔進行對比。引發學生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產生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師生動、活潑、優美的語言,能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對地理科學的熱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這樣,學生就會學而忘倦,樂而習之。
三、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要創設情境,激情起趣
老師上課就像演員表演,要讓學生緊隨你的思維行動,完全置身於你的教學過程中,你就要想辦法創設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輕輕鬆鬆中就能獲取知識,增長見識,發展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技術已進入課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將其製成課件,利用多媒體將它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領略到動感的、立體的視聽效果。在講到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冬夏季風這一節時,我就採用課件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講解七年級地理上冊的地球公轉規律和現象示意圖時,將地球、太陽、赤道、南北回歸線、地軸等均製成動畫效果,立即使學生眼前一亮,很自覺地就去總結歸納地球公轉的全過程。又如:分析冬夏季風示意圖時,緊緊抓住高氣壓向低氣壓流向位置的關系,採用動畫效果,很自然、很直觀地使學生明白了冬夏季風各自所屬的發源地、風向及海陸走向的情況。通過使用多媒體,將教材的平面效果轉化成立體效果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獲取了大量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地理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豐富多彩、時空廣闊、文理兼備的地圖、圖表和景觀圖等資料,就一定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同時教師要對教材中感染學生、培養情感的部分充分挖掘,並在形象和情感上加工潤色,強烈激勵學生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授學生識知的同時,對學生也進行了情感教育。

❻ 為什麼說地圖是地理思想的表現手段中學地理課程教學中,學生地圖閱讀主要包括哪些環節

地理思想很多,如地理事物時空分布,在分布圖和示意圖常可見到;如綜合性,在圖中常可見自然環境五要素的相互影響及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學生閱讀地圖首先讀圖名,然後讀圖例,之後讀出某種地理事物的位置和特點,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❼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體現思想教育

祖國是家
組織地理特別美好的地方,圖片或視頻
組織旅遊
旅行家日記
尤其是革命聖地
·····

❽ 地理課程是如何體現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區域性的

地理學科屬於一門綜合性的科目,兼具綜合性和地域性的特點,內容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部分。在教學中運用區域地理材料,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學生的應變能力。在講述華北地區環境問題時,結合淮北地理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 ,以及整改的措施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同時對於家鄉發展旅遊業和特色果樹種植有了清晰的認識,提高了他們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突出了地理的學科特色,重視在新課程實施中對學生綜合能力、地理素養的培養。因此,利用區域地圖為載體,要求考生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對題目負載信息的提取、認定、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以考查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是地理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考生在高考中要順利、有效、正確地解答區域類綜合題,教師必須做好針對性的復習,重視對學生進行該類題目解題策略的培養。在學習中,只有把學到的地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 ,才能達到課標對地理學科的教學要求「教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形成地理素養」,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識。因此,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教師一面要鼓勵學生多讀報,多關心國家的時事政治之外,也要將知識向生活中延伸。如在復習交通運輸這部分內容時滲透近年來我國的一些重要鐵路工程,如分析青藏鐵路建成後對西藏經濟的促進作用;南昆鐵路的修建的經濟意義和對我國邊境貿易、聯系珠三角等方面作用;在復習農業問題時結合世界糧食問題等。表達是思維的外在體現,學生對任何題目的思維狀況和思維能力如何,最終都要用文字來反映,而教師對學生思維的判斷也只能藉助單一的文字來完成。近年來,學習地理的綜合題基本上都是以簡述題的形式出現,而地理簡述題能夠很好地拓展了學生答題的空間,能夠加大學生自己組織答案的自由度,可見學習地理試題對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所以, 「進行文字准確、條例清楚、邏輯嚴密的表述」也是地理學科的一項重要能力,而實際上學生普遍存在對文字表述能力不重視,往往出現答案思維方向正確,但無法用文字准確、完整、規范地表達出來,或表述缺乏層次性、邏輯性,要點不突出,不能科學准確地應用地理術語等情況。在復習中,教師要耐心、持之以恆地督促學生注重基本原理的表述、文字的錘煉、答題的層次,以幫助學生突破文字表述的鴻溝,提高得分率。 新課程標准下區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綜合性學習的載體,更體現了地理課程的區域性。地理教學強調「以人為本」,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掌握「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所以地理教學中利用區域地理中的材料和知識作為地理綜合學習的載體,把地理知識與當地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進而提升地理素養和人地和諧觀念。 區域地理教學是用區域地理知識培養教育中學生的教學活動 。它作為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性學習的載體,教學過程中通過多途徑、多方式、多內容、多層次的實踐活動 ,讓中學生直接感知家鄉的地理環境,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也為學生提供將書本知識用於實踐的機會和條件,真正實現《地理課程標准》中「學習對生活有用」、「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功能,並在實踐與探究中「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所以區域地理教學應該能在「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等,有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區域地理進入課堂會激發學生興趣 ,調動學生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慾發起的原動力,是思維培養和理論提高的最好「誘餌」。並且,培養興趣 ,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也是中學地理對課堂改革的基本要求。另外,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愛追問,如果在這個時候適當加入客觀存在於學生生活之中的生動、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在很好的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之時,又能激起學生的興趣 ,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地理課的質量。 例如,在講述不同地形類型的不同利用——山地的利用時,可以結合當地的土地利用類型情況,因為我們區山區面積廣大,佔全區的95%以上,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山地的利用特點(優點和缺點),再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最後教師小結。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於課本知識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而且將身邊的事物和理論相連接,同時活躍了整個課堂的氣氛,特別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而達到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教學效果。初中的孩子在理性認識上還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在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時存在困難,而教材所選擇的事例往往離學生比較疏遠。這就需要教師重新搜集資料,而在我們周圍就有許多學生非常熟悉的、實實在在的地理材料,把它們作為事例講解,學生就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到垂直地帶性分布時,為了讓學生認識海拔高度對自然環境及其成分的影響,我就以我們相山為例,給出大家熟悉的圖片景觀,從現象講到本質,這樣就有使學生很好的理解了此內容,並且對本地的自然環境有了更深層次認識的基礎上具備了理論依據。 區域地理的教學和材料運用,都是從身邊的事物入手,然後分析總結出相應的地理規律,久而久之就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觀察是思維最重要的能源,只有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獲得更多具體的感性材料來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抽象的地理現象和原理。在講解「華北地區的氣候」時,給學生講解了該區域的氣候特徵後,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種植了哪些農作物,種、收的時間為何時,影響農作物生長的主要因素是什麼?一年四季中河流的水文特徵怎樣,主要影響因素是什麼?最後通過學生匯總,知識點基本全面,因為是自己動手獲得的知識,所以印象深刻,教學效果良好。另外,通過區域地理知識在教學中的運用,能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家鄉伴隨自己成長而發生的變化,這些學生切身感受到的生動的事實,遠勝於一般地理教學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圖片展示或錄像等音像展現的還面。這就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的家鄉,了解家鄉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因後果,並明了家鄉的發展方向。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繼而熱愛自己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情,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區域地理材料綜合地進行教學,可以使地理課堂更加貼近生活,變得豐滿而具有趣味性。它對於活躍地理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地理問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更加透徹的認識自己的家鄉,增強對家鄉的熱愛,繼而喚起學生對祖國和世界環境的熱愛,從內心深處產生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