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情境教學模式地理

情境教學模式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17 03:37:19

『壹』 情境教學模式與情景教學法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作用和意義不同、方法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2、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並藉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

二、作用和意義不同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後才影響於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遊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2、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景教學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像,開發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

三、方法不同

1、情境教學法

創設情境的途徑一般為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六種。

2、情景教學法

採用情景教學,一般說來,可以通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來進行。

『貳』 地理教學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哪些

所謂地理問題情境是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去克服(內尋找到完成任務的途容徑、方式),而又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通過努力可以克服)的地理學習情境。當學生原有的地理知識與必須掌握的地理新知識發生激烈的沖突時,就會導致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產生地理問題情境。由於學習的願望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問題情境常常對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因此,這種以矛盾沖突為基礎的地理問題情境的產生與解決,就成為了地理教學過程與學生發展的驅動力。

『叄』 情境教學模式的特徵

有關情境學習的研究表明,通常,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學習是學習賴以發生的活動、情境和文化
的功能。情境學習不同於其它大多數課堂學習活動,後者包括的知識是抽象的、脫離背景的。然而,情境學習的研究則對學什麼和如何學、如何用的分離提出挑戰。
它座為,知識在其中得到開發和展開的活動並不脫離或附屬於學習與認知,而應該是學習與所學知識整體的一部分,情境認知強調,背景有利於意義的構建並促進知
識、技能和體驗的連接。因此,背景既是問題的物理結構與概念結構,也是活動的意向與問題嵌入其中的社會環境。情境認知暗示,當學習發生在有意義的背景中
時,才是有效的。可以說,知識正是通過活動與合作而產出的。總之,研究已經表明,學習和認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情境學習將社會性交互作用視作情境學習的重
要組成成分。由此研究中顯現出一個統一的概念,這就是「實踐的共同體」(communities of
practice)。該概念既強調,學習是通過參與有目的模仿活動而構建的(Lavc & Wenger,
1989)。同時,它也同樣地強調實踐與共同體的重要性。該概念的提出表明,知識被視作行動與成功的實踐能力;意義可理解為一種社會單元的構建,該單元共
享著某一共同情境中的支柱;學習作為一種結果,可看作是一種增強對共同體驗的情境的參與能力。總這,學習是一件構建一致性與構建理解的雙重性事業。學習者
處於這樣一種實踐共同體之中,去獲得該共同體具體體現的信念和行為。隨著學生作為一個初始者或新手逐漸從該共同體的邊緣向中心移動,他們會變得比較積極,
較多地接觸共同體中的文化,並開始扮演專家或熟手的角色。可見,情境學習之初通常是無意識的,Lave &
Wenger(1991)把這種設想稱之為「合理的邊緣參與」過程:首先,對實踐文化的參與可以是來自邊界或來自「合法的、邊緣參與」的觀察。隨著不斷地
學習和被文化所包容,參與者逐漸從觀察者的角色轉變為充分發揮作用的代理人。合法的、邊緣的參與可以使學習者不斷地將小組文化的碎片結合在一起,這就意味
著他成為小組的成員。以合法的、邊緣的方式參與的可能性使新手能廣泛地接觸並進入成熟的實踐舞台。據此,情境學習從研究傳統的學徒學習活動入手,揭示了這
種在職業訓練活動中行之有效的學習活動的基本特徵。它們指出,學徒是通過將觀察、指導和實踐聯合起一的學習方式去獲得知識、技能與相應的體驗的,因為這學
習活動能創造心智模式、知識架構並逐漸增強學習者的自信。遺憾的是,在現代,學徒期的設置在部分已被正式教育所取代。在正式教育中,活動常常聚焦於復雜問
題的表面。對專家在應用知識和完成復雜的真實生活任務時採用的推理過程和策略則注意不夠。為完善正式教育,Brown Collins &
Duguid
(1989)提出了有關「認知學徒期」的設想,試圖通過「認知學徒期」允許學生獲取、開發和利用真實領域中的活動工具的方法,來支持學生在某一領域中的學
習;加強內容知識和專家們用於完成復雜任務的思考過程之間的關系;強調經驗活動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突出學習內在固有的依存於背景的、情境的和文化適應的本
質。歸根結底,使學習者在校內外通過合作性的社會交互作用和知識的社會建構而不斷獲得進步。為此,Brown等強調需要一種用於學習的新的認識論,該認識
論強調超越概念和表徵的積極感悟。總之,情境認知強調,知識必須在真實情境中呈現,即在以規范方式包含知識的真實場景和應用中呈現,以激發學習者的認知需
要。同時,學習還需要社會性的交互作用和合作,這既是情境學習的重要組成成分,又是情境學習環境產生的重要前提。

『肆』 情境引探教學模式適用於哪些課型

自從課程改革以來,我在課改浪潮的沖擊下,不斷地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版試與探索,希權望在課堂教學模式與課型上有所突破,但始終沒有新的思路。近幾年來,我們縣教師進修學校推出的數學學科「情境——探究式」教學模式成為我數學課堂上運用自如的教學模式,並且在運用的過程中,越來越感覺到這種教學模式對於孩子數學思維的發展有很好的推動作用,所以。自己對於新的教學模式的嘗試與探索便告一段落。
在今年漫長的寒假生活中,根據《2015年初農安縣中小學、幼兒教師研修工作安排》通知要求,每位教師要在假期開展假期專題研修活動,自學《教學模式和課型的選擇與應用》這本書。正是有了對這本書的研讀經歷,才使得我對教學模式與課型的相關內容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認識

『伍』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情景教學設計

地理實驗情境教復學方法打破了傳統教師制講授法的局限性,有利於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效率,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有利於學生更好的把握抽象的地理知識。值得關注的是在地理課程中,地理實驗情境教學除適用於季風形成原因教學之外,還可用於海水的運動、石油儲藏原理、自然井的成因等地理教學活動。因此需要地理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水平為目的,廣泛推行和運用地理實驗情境教學法,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陸』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實施情境教學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內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認真磚研和設計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著眼於誘導,抓「興趣點」能使學生「愛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著眼於疏導,抓「知識點」能使學生「學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著眼於指導,抓「能力點」能使學生「會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要通過精心導入、優化教材、講究教法,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落實「三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課堂充滿生命力,有利於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全面發展。
關鍵字:地理 課堂 教學 興趣 知識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為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教師的什麼因素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呢?研究結果表明教學行為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學行為,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通過教師有效地「教」實現學生有效地「學」。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嘗試。 一、鑽研課程標准 科學設計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南針」。從宏觀上看,初中地理課程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通過課程的實施,使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每堂課的教學又有相應的具體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鑽研課程標准,課前認真備課,既熟悉每堂課教材的內容、體系、特點和優勢,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學生實際,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獨創性地擬寫教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剖析熱點、科學的組織課堂教學進程。 二、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事物,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導語激趣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課開始時要緊扣教材精心設計一個「開場白 」,或提出疑問,或創設情境,或反激情,或以舊引新,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做到「課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領導標新二月花」。地理教學過程應是一種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美的行程。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讓學生感覺到上地理課

『柒』 情境教學模式有哪些

情景教來學模式是以案例自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英特國際英語就是運用領先的信息技術創設情景,圖文並茂,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寓教於樂,加快對英文的理解,從傳統教輔工具的「靜態學習到動態學習」的飛躍,讓學生消除學習疲勞,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等,詳細的可到他們學校去咨詢。

『捌』 如何創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吸引學生

生活實際,是學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興趣的。許多地理課的內容都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如人類面臨的水資源危機、天氣的變化等,如QQ農場、漂流瓶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適當地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就可以讓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中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結合課本知識,適時提醒學生注意收聽、收看電視台的天氣預報,然後指導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觀察、分析實際天氣的變化過程及其原因。如冬天強冷空氣南下過程出現的一系列天氣變化,又如北方大風揚沙、南方的寒潮等天氣,教師把它與教材中所描述的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的天氣變化情況進行深入地分析比較,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天氣現象的關心與探究的興趣。更有意義的是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可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學科屬於邊緣性學科,即包括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內容,是研究人類生存環境及人類與其生活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地理學的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因此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個特點。例如講到自然條件對建築的影響時,可以聯系城市建築,對比各地不同的建築風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講解,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相互關聯性。再如環境問題一章,學生們生活在城市當中,對身邊的環境問題非常熟悉,通過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情境創設,可以既完成了知識目標,又達到了非常好的德育目標。實踐證明,通過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會使教學效果非常突出。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