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優質教學設計法制教育

地理優質教學設計法制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2-16 15:45:53

A. 初中地理教學中哪些內容可以進行法制教育

、初理教情境設計 今社制社教培養相關理制面知識著積極教育意義社意義傳統教模式接受教師提問缺少情景創設導致缺乏問題意識能發現問題所包含確規律用具備知識解決問題期往使教育教發展停退究其原我課堂教忽視情境習指導情境教模式深入讓停留徒制模仿知識表象沒認知知識本質所要普及理面制知識情境教顯非重要迫切同理面制知識於枯燥味通創設情境式進行教教捷徑 (l)情境創設要符合認知結構圍繞特定理知識點理情境創設應服務於定教目標應利於關理知識理思想掌握助於理解理知識本質 (二)情境創設要符合齡特徵及其理思維發展特點理情境創設應與理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應基於近發展區 (三)情境創設要具科性、探究性、趣味性發展性即所創情境內容、結構與表述要科情境材料或應富探究性利於事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內容與問題信息量應較發展空間利於積極、廣泛思考 (四)情境創設要盡能真實貼近實際理情境創設應盡量源於脫離實際遠離實際情境易使產親切且解釋理情境相關知識花 二、理教進行環境保護制教育主要內容 進入二一世紀全球自環境直呈惡化趨勢由於全球口、資源、環境等問題漸突始認識類面臨許全球性問題自災害、環境污染、氣候變化、植破壞、資源匱乏、口問題、區經濟差異等都與理科關系理課程涉及許環境保護際《聯合類環境宣言》、《保護世界自文化自遺產公約》、《內羅畢宣言》、《南極條約》等規范性律文件環境保護制教育內容 三、理教進行環境保護制教育主要原則 一.主性向性相結合原則 作理教師舉言行都直接影響著教師本身必須強烈環境責任主維護環境律尊嚴、養環保習慣能嘴套行另套課堂教師向傳授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主要場所師要努力挖掘教材握教材滲透點理科環境教育作用非重要現行高理課本類理環境關系著眼交給關理環境基礎知識使何利用環境、改造環境保護環境、趨利避害使理環境向著更利於類產面發展基本解認識整課本知識體系球宇宙環境端歸結類環境關系;環境教育持續發展觀點貫穿於整教材始終 二.科性思想性統原則 環境保護制教育必須教內容結合起進行課進行要體現理科特點要理教具體內容發理教進行環境保護制教育教育教材科性、思想性、實踐性及嚴密邏輯性都含說服力染力本身具強烈教育作用通我口狀況習讓明白:我口增布及現口問題使認識我口計劃育政策重要性 四、理教滲透環境保護制教育途徑 理科滲透環境保護制教育沒固定間應充挖掘面教育素握機適適度滲透課堂努力尋找環境保護知識滲透點向進行科知識教育同理教程自滲透環境保護制教育幾種: 一.作滲透環境保護制教育主導者教師應熟悉環境保護律規 教師要、知作表率更要各面規范自行習慣表現其應守、用、護自覺性同教師要鑽研教材努力尋求理科滲透環境制教育結合點結合課堂本身進行教育展師雙邊讓習知識同獲環境保護知識教師要平習工作經閱讀報刊雜志收看與理關新聞節目便增加制教育解並根據理科特點教材內容教恰、適度進行滲透 二、教滲透制教育必須教內容與制教育機結合起既能理課制課能漠視教內容蘊涵制教育素要根據理科特點教材內容教恰、適度、潛移默化進行滲透 例:七級冊與同談理課閱讀材料泥沙掩蓋古文明敘述古巴比倫文明輝煌沒落原我邊指導通閱讀材料尋找古巴比倫文明沒落原邊引導憶家鄉、家沒類環境惡化現象(江挾沙量逐增、黃河河……)進步思考危害解決辦:濫伐森林、度放牧、陡坡種植收獲短期效益造期甚至永遠彌補危害、家應立制止短視行、我應遵守律規 三.滲透制教育內容要注意結合實際 類社發展今創造前所未文明同帶系列環境問題隨著口激增、工業與經濟發展環境問題明顯危及全類存繁衍引起際社高度關注理科滲透教理課特點發自覺進行延伸使既較理知識能解環境保護制教育既要聯系家建設實際內外重政治環保事件;要聯繫世界各(或區)政治、經濟發展現狀等進行聯系增強理教現實性利於滲透制教育高氣環境保護要採用導向式滲透《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維納保護臭氧層公約》等際公約讓各抒見理論事實受教育 總培養制意識進行律素質培養及提高教育僅預防減少違犯罪更重要促使養依辦事、遵紀守良習慣 既環境律知識習者環境律知識傳播者通理點滴滲透潛移默化式環境保護律規實質內容較深刻認識豐富彩理教教師能進行環境保護制教育、機掌握恰運用靈提高思想覺悟抵制靈污染定收事半功倍效我相信通努力定使我理課堂潑更具教育意義 我應重視環境教育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校教育培育保護環境由我做起意識並且身體力行促使積極、主參與環保保護環境我每應盡義務;保護環境應自我做起身邊每件事做起讓我共同攜手健康築起片純潔干凈制空促使身健康快

B.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初中地理教學情境設計
當今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相關地理法制方面的知識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提問,缺少情景創設,導致學生缺乏問題意識,不能發現問題中所包含的正確規律,而無法用己具備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長期以往,使教育教學的發展不停的後退。究其原因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在對學生情境學習指導和情境教學模式的深入,只是讓學生停留在學徒制的模仿中,學生只是學到了知識的表象,而沒有認知到知識的本質。所以要普及學生地理方面的法制知識,情境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同時地理方面的法制知識過於枯燥無味,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是教學的捷徑。
(l)情境創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圍繞特定的地理知識點。地理情境創設應服務於一定的教學目標,應有利於學生對有關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於理解地理知識的本質。
(2)情境創設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及其地理思維的發展特點。地理情境創設應與學生的地理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應基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3)情境創設要具有科學性、探究性、趣味性和發展性。即所創情境的內容、結構與表述要科學。情境材料或活動應富有探究性,利於學生從事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在內容與問題信息量上應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利於學生積極、廣泛地思考。
(4)情境創設要盡可能真實,貼近學生實際。地理情境的創設應盡量源於學生的生活,不脫離學生的實際。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不易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且在解釋地理情境的相關知識上花時過多。
二、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可以進行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的自然環境一直呈惡化趨勢。由於全球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日漸突出,人們開始認識到人類面臨許多全球性問題,如自然災害、環境污染、氣候變化、植被破壞、資源匱乏、人口問題、地區經濟差異等都與地理學科有很大關系,在地理課程中還涉及許多環境保護的國際法。如《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保護世界自然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內羅畢宣言》、《南極條約》等規范性法律文件中也有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內容。
三、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主要原則
1.主動性和方向性相結合的原則
作為地理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教師本身必須有強烈的環境責任感,主動維護環境法律的尊嚴、養成環保習慣,不能嘴上一套,行動上是另一套。課堂教學是老師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場所,老師要努力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滲透點。地理學科在環境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現行高中地理課本從人類和地理環境的關系著眼,交給學生有關地理環境的基礎知識,從而使學生對如何利用環境、改造環境和保護環境、趨利避害,使地理環境向著更有利於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面發展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整個課本知識體系是以地球的宇宙環境為開端,最後又歸結到人類和環境的關繫上去;環境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貫穿於整個教材的始終。
2.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
環境保護法制教育必須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進行,在課中進行要體現地理學科的特點,要從地理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教育。因為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實踐性以及嚴密的邏輯性,都含有很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它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教育作用。通過對我國人口狀況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明白:我國人口的增長和分布,以及出現的人口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四、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途徑
在地理學科中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沒有固定時間,應當充分挖掘裡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適度滲透,在課堂中努力尋找環境保護知識的滲透點。在向學生進行學科知識教育的同時,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作為滲透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主導者,教師應熟悉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教師要在學法、知法上作學生的表率,更要在各方面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表現出其應有的守法、用法、護法自覺性。同時,教師要鑽研教材,努力尋求地理學科滲透環境法制教育的結合點,結合課堂活動本身進行教育,開展師生的雙邊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環境保護知識。教師要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經常閱讀報刊雜志,收看與地理有關的新聞節目以便增加對法制教育的了解,並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和教材內容,在教學中恰當、適度地進行滲透。
2、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教學內容與法制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地理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教學內容中蘊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和教材內容,在教學中恰當、適度、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與同學們談地理」一課中,閱讀材料「泥沙掩蓋了古文明」敘述了古巴比倫文明的輝煌成就和沒落的原因,我一邊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尋找古巴比倫文明沒落的原因,一邊引導學生回憶家鄉、國家有沒有此類環境惡化現象(長江挾沙量逐年增大、黃河成為地上河……),進一步思考危害和解決辦法:濫伐森林、過度放牧、陡坡種植收獲的是短期效益,造成的是長期甚至永遠無法彌補的危害、國家應當立法制止人們的短視行為、我們應當遵守法律法規。
3.在滲透法制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要注意結合實際。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但同時又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隨著人口的激增、工業與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明顯地危及全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在地理學科的滲透教學中,從地理課的特點出發,自覺地進行延伸,使學生既較好地學到地理知識,又能了解環境保護法制教育。既要聯系國家建設的實際和國內外重大的政治環保事件;又要聯繫世界各國(或地區)政治、經濟發展的現狀等。這樣進行聯系之後,就可以增強地理教學的現實性,有利於生動地對學生滲透法制教育。如在學到高一大氣環境保護時,就要採用導向式方法滲透《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和《維也納保護臭氧層公約》等國際公約,讓學生各抒己見,從理論事實中受到教育。
總之,從小培養中小學生法制意識,進行法律素質培養及提高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從小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學生既是環境法律知識的學習者,又是環境法律知識的傳播者,通過地理的點滴滲透,潛移默化的學法方式,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實質內容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在豐富多彩的地理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能把進行環境保護法制教育的方法、時機掌握恰當,運用靈活,對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抵制心靈污染,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相信通過努力一定會使我們的地理課堂生動活潑而更具有教育意義。
因此,我們應重視學生的環境教育,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學校教育中,培育學生「保護環境,由我做起」意識,並且身體力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環保活動。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保護環境,應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我們共同攜手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築起一片純潔干凈的法制天空,促使他們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C. 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地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意義
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正處在生理、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培養中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地理學科進行法制教育有其獨特的優越條件,因為地理教材中和法制教育相關的內容豐富多樣。地理教學是真實具體的,不流於說教,地理教材直觀形象。我們要注意充分挖掘中學地理課程中有關法制教育的內容,對中學生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教育,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在地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抵制心靈污染。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
二、地理教學中的法制教育內容
教育人者先受教育。一個法律知識貧乏、法制意識淡薄的教師是不可能靈活、機智、有效地在學科中滲透法律知識的。教材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滲透法制教育內容必須依託教材,離開了教材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於知識之中,呈隱性狀態。只有充分駕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諦,探尋到知識教學與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點,即教學中進行法制教育的「滲透點」。中學地理教材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法制教育內容,如在刑事處罰和行政處罰方面涉及《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在國家安全方面涉及《國家安全法》、《國防法》、《兵役法》、《反分裂國家法》、《領海及毗連區法》、《海島保護法》等,在環境及資源保護方面涉及《環境保護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礦產資源法》、《煤炭法》等,在行政法律法規方面涉及《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製法》等,在民商法方面涉及《文物保護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等。在地理課程中還涉及許多國際法如《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內羅畢宣言》、《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國際油污損害公民責任公約》、《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的活動原則的公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關於消耗臭氧層的物質蒙特利爾議定書》、《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大陸架公約》、《南極條約》、《海洋法公約》、《控制危險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保護植物多樣化國際公約》、《防治沙漠化公約》。此外,我國的《農業法》、《國籍法》、《城市規劃法》等相關法律無論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都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法律知識,從而很好地結合教材靈活駕馭。因此,只有不斷學習和豐富法律知識,才能增強法律意識。
三、地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在地理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要注意簡單化、牽強化的形式主義。這里說的是滲透,既不是強加附會,更不能喧賓奪主。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以教材為依據,找准切入點,因材施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找准「滲透點」。我認為,在《祖國心臟——北京市》的教學中可以滲透《文物保護法》、《城鄉規劃法》、《環境保護法》等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三個活動和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思考,北京市的城市規劃與《城鄉規劃法》,沙塵暴與《環境保護法》,人口的增加與交通、水資源的匱乏等,增強學生的環境和文化遺跡的保護意識。通過對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的閱讀和北京旅遊的介紹,學生了解文化遺跡作為一種旅遊資源,是能帶來經濟效益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應當加以保護,從而學習《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
2.聯系實際,把知識性與現實性結合在一起。
法制教育要因材施教,動情曉理,「情動」而「知書達理」,這就是說滲透的方法、形式、時機都應有利於創造最佳的滲透氛圍,即學生認知與接受滲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為滲透而置教學知識於不顧,牽強附會,強行滲透,不能只顧及教學,對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過境遷才勉強滲透。這樣會破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應。在《「天山南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教學中,結合冰川和冰雪融水、荒漠和綠洲、綠洲農業、能源開發等知識點可以滲透《環境保護法》、《水法》、《農業法》、《節約能源法》等相關法律知識點,增強學生珍惜愛護節約水、土地、能源等資源的法律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結合疆獨等反動勢力分裂祖國、製造恐怖的邪惡罪行,本節的法制滲透重點還在於愛國主義與國防知識教育。
利用多媒體教學,用新疆的「疆」字,概括新疆的地形特點,形象直觀地讓學生記住「三山夾兩盆」的特點,以及漫長的國界,面積最大的省份,鄰國最多的省份等相關知識點。並播放「新疆打砸搶燒事件」新聞視頻,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並歸納總結,讓學生知道:這是一場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斗爭。《憲法》規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
教師總結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鞏固新疆邊防安全及新疆穩定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有獻身國家安全、獻身祖國邊防的責任感。一旦祖國需要,就要履行《憲法》規定的義務依法服兵役,按照《兵役法》、《國防法》的要求保衛邊疆,為鞏固國防作貢獻。
3.緊跟國際時事及國內要聞,把握法制滲透教育的契機。
在《祖國寶島——台灣省》的教學中結合近年所發生的釣魚島風波、黃頁島事件與「台獨」分裂活動等現實,滲透《憲法》、《反分裂國家法》關於國家統一的思想,並加強對《領海及毗連區法》《海島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結合台灣省地圖及我國在處理釣魚島事件中提供的相關依據給學生講解,讓學生知道台灣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釣魚島、黃頁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從而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總之,在地理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既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又加強了學生的法制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需要,是培養中學生學會利用法律保護合法權利,明確作為社會成員必備的社會責任,了解公民應盡的義務,增強學生的守法意識。我相信通過努力一定會使地理課堂氛圍生動活潑而具有教育意義。

D. 地理優質課怎麼上

地理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如何選擇正確途徑, 為提高學生的素質服務, 是擺在每一個地理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地理學科與人類生產、生活包括吃、穿、住、行等方面關系密切,學好地理是現實生活和工作的必然要求,如何幫助學生學好地理,大有文章可做。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談一些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學科研究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 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 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 課堂不能只注意傳授給學生知識, 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現代教育思想更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 打破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無關現狀, 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 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情景, 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能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事實證明,課堂效果如何, 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作為地理教師, 必須不斷地學習國內外教育理論, 密切注視教育發展的新動向, 認真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把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 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 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而且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 把課堂教學當一門科學藝術來研究, 改向經驗要效率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題海戰術要質量為向教學改革要質量。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地理教師切實以素質教育為教學重心,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 以改革為動力, 在新條件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 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 堅持理論實踐研究,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及科研水平,努力提高地理課堂教育效果。

二、激發學習興趣,融洽師生關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興趣了學生還能學好地理知識嗎?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 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 學生要麼是感覺地理知識過於淺顯, 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 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 要麼是覺得知識過於抽象、空洞、難以理解, 沒有學習意義, 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挑戰慾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 抓住這一心理特徵, 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 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 剌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 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讓學生願意上你的課, 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中學生處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 他們往往是喜歡一個教師就會去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 課堂上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教師詼諧的語言、優雅的教態、淵博的專業知識、高尚的職業素養、某一個特長等等, 這些都可成為學生崇拜的焦點, 也是良好關系建立的條件。這樣就可形成自崇拜到願意和你接近, 願意上你的課, 教學效果自然會達到最佳效果。 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 包括道德、思想、業務及工作素質, 還有業余愛好特長素質。

三、常備直觀教具,教學形象生動

地理教學與其它學科有不一樣的地方,直觀教具的使用就非常必要了。地球儀、掛圖、自製教具等運用得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生識圖時,我聽說有一種地圖拼圖游戲玩具,就去買了一個回來,這個拼圖是由許多小塊組成的,每一小塊代表一個地區。在課堂上我當著學生把拼圖推亂,然後再根據旁邊的整體圖形的式樣,通過自己的智力拚圖,還原成原來的圖形。在講中國疆域時,每一小塊拼圖代表一個省,我讓學生參加分組活動,親自動手將亂推的拼圖,還原出一幅中國地圖。 在拼圖過程中,學生就記住了地名和這個地名在整個圖形中的地理位置了,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掌握了地理知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現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 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

地理課堂上適當使用多媒體,能調動學生多種感知器官參與學習,手、腦、眼、耳並用,化抽象為形象,激發學生的地理興趣,幫助學生把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我們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適時運用 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 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 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於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 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 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 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效果。

E. 法制教育教案

教學目標:

1、大致了解安全常識,盡量保護自己。

2、基本理解常用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

3、知道與生活相關的安全知識,會在不同情況下應用和保護自己。

教學重點:有關安全的一些常識

教學難點:在發生特殊情況下的處理方法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祝你平安》導入主題:

祝你平安,祝願在場的每一個人一生都平安!但是,天有不測風雲,生活當中也充滿了一些意外。安全第一,自己的生命健康總歸是第一位的,在遇到一些緊急情況的時候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

二、1、 生活當中有哪些意外情況,或者在哪些方面,我們要注意安全?(個別+補充回答)

比如有:火災、用電安全、煤氣中毒、交通事故、突發病症,遇見被偷被搶等等。

2、 遇見這些緊急情況我們能不能慌張?為什麼?

不要慌張,在情緒上要鎮定,因為越是慌張,對事情的處理其實越不利。

三、接下來,我們逐一看遇見緊急情況如何處理。

1. 案例情景1。隔壁鄰居家著火了,煙霧很濃。而且有蔓延的趨勢。這個時候,你應該怎麼辦?(討論回答)B

方法:打119火警電話。講清楚自己的地點,附近有什麼標志性建築,在什麼路附近。在消防車還沒有到來之前: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如果火勢蔓延了,千萬不要只顧著財物,可以拿濕毛巾捂嘴巴,千萬不要坐電梯,也不要輕易跳樓等。如果火勢不大,要學會一起用消防設施滅火。但是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2. 用電用煤:情景2.用電時候不小心,觸電了。怎麼辦?(討論回答)

如果還和電器接觸,千萬不能拿手去碰,要拿乾的木頭挑。然後立刻打120急救電話。

3. 案例情景3:半夜起來,忽然聞到煤氣味道,怎麼辦?(小組討論回答)

千萬不能開燈。然後,立刻開窗通風,關掉煤氣閥門。第二天請人來檢查煤氣管道。

4. 案例情景4.遇見被偷被搶,你應該怎麼辦?(小組討論回答)

老師提示:分事前和事後兩種情況。前提:要因地制宜,在保證自己安全情況下與歹徒周旋,要智勇雙全。當時發現,要大聲呼喊,恐嚇歹徒,請求周圍人的幫助,利用時間,及時撥打110報警,事後,可以去公安局報案或者撥打110求助。

5. 案例情景5.:自己突然感到不舒服,彷彿要暈倒,或者周圍有同學突發一些突發疾病。(討論回答,補充回答)

首先要暗示自己,要鎮定,不要驚慌,盡量讓自己坐下來,向周圍人求助。如果是其他人,要及時撥打120求助,在救護車沒有到來之前,也要因地制宜進行搶救,向附近人求助。

6. 過馬路和騎車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

紅燈停,綠燈行。要走人行道。騎車要慢一些,不要飛跑,不要和機動車比賽,不要騎到機動車道上,不要一邊騎車一邊聽音樂,不要三五成群一起走。

三、請同學復述發生以上情況怎麼辦,請同學講講自己有沒有這個方面的經驗和經歷,或者聽到的,看到的,都可以。

四、活動總結:

生命可貴,希望大家記得以上各點,以防萬一,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

F. 地理教學設計與反思

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設計評價方案,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