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學業水平考試地理2015年
A. 2015廣東省初中生學業考試 地理考試卷
機密★啟用前
2015年廣東省初中生學業考試
地 理
說明:1.全卷共8頁,全部為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滿分為100分,考試用時為50分鍾。
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在答題卡上填寫自己的准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座位號。用2B鉛筆將考場號和座位號相應號碼的標號塗黑。
3.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上。
4.考生務必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時,將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豎版世界地圖以嶄新的視角展示世界。讀圖1,完成1~3題。
1.甲、乙、丙、丁位於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乙點所在的經緯度位置是
A.(30°S,105°E)
B.(30°S,105°W)
C.(30°S,75°E)
D.(30°S,75°W)
3.甲、乙、丙、丁對應的地理區域,正確的是
A.甲——南美洲
B.乙——太平洋
C.丙——南極洲
D.丁——印度洋
讀「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圖2),完成4~5題。
4.圖中春分點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當地球運行至③時
A.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B.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C.北半球晝夜平分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下的物體沒有影子
6.圖3是廣州某一天太陽東升西落的軌跡示意圖,這一天可能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
C.9月23日
D.12月22日
讀「東西半球分布圖」(圖4),完成7~8題。
7.關於世界海陸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半球
B.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南半球
C.七分陸地、三分海洋
D.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
8.有關大洲、大洋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亞洲是跨經度最多的大洲
B.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
C.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
D.大洋洲全部位於南半球
讀圖5,完成9—1題。
9.M觀景台的海拔是
A.400—450米 B.450—500米
C.500—550米 D.550~ 600米
10.M、N兩觀景台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實地距離是
A.1千米 B.10千米
C.100千米 D.1000千米
11.N觀景台的主要作用是
A.仰望飛瀑 B.俯瞰奇峰
C.近觀雲霧 D.遠眺群山
讀圖6,完成12~ 13題。
12,今年4月,尼泊爾發生的8.1級地震對我國影響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
A.青海,
B.西藏
C.新疆
D.雲南
13.關於印度半島自然地理特徵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季風氣候顯著
B.地勢南北高、中間低
C.半島南部東、西高止山對峙
D.恆河自東向西流向海洋
14.下列地區有利於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是
A.河流三角洲地區 B.河流上游地區
C.熱帶雨林地區 D.熱帶沙漠地區
讀圖7,完成15—17題。
15.以下地區全部位於「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是
A.東亞、東南亞、西亞、西部歐洲 B.東亞、南亞、西亞、東部歐洲
C.中亞、西亞、東部歐洲、西部歐洲 D.西亞、東南亞、東部非洲、西部歐洲
16.「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過的國家
A.多位於溫帶地區 B.多為發展中國家
C.多為黑色人種 D.多以平原為主
17.關於甲、乙、丙、丁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長緩慢
B.乙是中東地區,淡水資源豐富
C.丙是歐洲西部,經濟發達
D.丁是俄羅斯,輕工業發達
18.圖8的自然景觀,不可能出現在
A.美國 B.俄羅斯
C.中國 D.泰國
19.美國許多電影大片在全球獲得巨大的票房收入,其電影產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有發達的交通 B.有厚重的歷史
C.有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創新的意識 D.有眾多的人口
20.關於南極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煤礦、鐵礦、水能資源豐富
B.科考的最佳時間是6、7、8月
C.企鵝、海豹、袋鼠的故鄉
D.冰蓋面積逐漸縮小
21.讀圖9,對兩地氣候描述正確的是
A.氣溫年較差較大的是倫敦
B.兩地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C.北京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D.倫敦夏季涼爽冬季溫和,各月降水較均勻
規劃中的兩洋鐵路,是指橫跨南美洲大陸,連接太平洋及大西洋的鐵路建設項目,如圖10所示,完成22—23題。
22.關於「兩洋鐵路」修建意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溝通東部太平洋與西部大西洋的陸上交通
B.將成為南美大陸南北交通大動脈
C.減輕巴拿馬運河的運輸壓力
D.對巴拿馬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23.關於修建「兩洋鐵路」可能遇到的問題,正確的說法是
A.巴西高原的凍土問題
B.亞馬遜平原乾旱缺水問題
C.熱帶雨林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D.防範野象群攻擊的問題
讀「廣東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圖」(圖11),完成24~ 25題。
24. 1990年~2010年廣東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趨勢是
A.勞動力人口比例不斷增大 B.兒童比例不斷增大
C.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下降 D.人口年齡結構20年保持不變
25.針對廣東省人口年齡結構的問題,可以採取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規模
B.提高人口素質
C.調整計劃生育政策,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
D.積極引進青壯年人口,彌補勞動力不足
26.讀「我國沿36。N地形剖面圖」(圖1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海拔高,雪山連綿 B.乙地地表崎嶇,多喀斯特地貌
C.丙地溝壑縱橫,黃土層深厚 D.丁地有黃河注入,是我國內海
分析我國某地氣候資料,完成27—28題。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氣溫(℃)
-7.3
-2.5
5.3
11.7
16.7
20.5
22.4
21.0
15.9
9.4
1.6
-5.7
降水( mm)
10
12
22
48
74
86
200
150
82
43
21
13
27.該地氣候類型是
A.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
28.在這種氣候條件下適宜種植的水果是
A.蘋果 B.菠蘿
C.荔枝 D.香蕉
讀圖13,完成29—30題。
29.關於黃河流經地形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源頭位於唐古拉山脈
B.上游全部流經青藏高原
C.中游主要流經黃土高原
D.下游流經江淮平原
30.黃河徑流量較小的主要原因是
A.長度較短,結冰期較長
B.中游為地上河,沒有支流注入
C.流域內降水量小,蒸發量大
D.含沙量大,汛期較短
讀「我國四大區域圖」(圖14),完成31~32題。
31.①區域與③區域相比具有的優勢是
A.水能資源豐富
B.地熱資源豐富 ,「
C.天然氣資源豐富
D.太陽能資源豐富
32.②、④區域的糧食作物分別以小麥和水稻為主,
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熱量 B.降水
C.土壤 D.光照
讀「我國四大工業區圖」(圖15),完成33—34題。
33.目前國家重點振興的老工業區是
A.甲工業區 B.乙工業區
C.丙工業區 D.丁工業區
34.丁工業區針對近年來出現的「用工荒」問題,採取的合理措施是
A.吸引海外務工人員 B.產業升級和設備更新
C.減小企業投資規模 D.延長工人工作時間
35.今年4月公布的全國空氣「十佳」城市中,珠汀三角洲佔一半。這源於珠江三角洲
A.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環境保護 B.全面關停污染企業
C.禁止外地機動車進入 D.單一發展輕工業
讀「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示意圖」(圖16),完成36—37題。
36.輸水總乾渠經過的省級行政中心有
A.邯鄲、石家莊
B.鄭州、石家莊
C.南陽、邯鄲
D.鄭州、南陽
37.南水北調工程對北京的作用是
A.可以解決水資源季節分配不均的問題
B.可以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
C.可以緩解經濟發展與水資源不足的矛盾
D.可以緩解環境保護與水資源污染的矛盾
讀「貴廣高鐵示意圖」(圖17),完成38—39題。
38.貴廣高鐵的橋梁和隧道特別多,主要原因是
A.地形復雜
B.降低成本
C.氣候多變
D.保護耕地
39.貴廣高鐵的開通,便於我們
A.觀海潮
B.登泰山
C.游灕江
D.看大漠
40.圖18所示信號燈頂部的裝置是把____轉化為電能。
A.太陽能
B.沼氣能
C.風能
D.核能
41.國務院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我國汽車油耗
降一半的要求。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大力發展
A.電動汽車
B.大排量汽車
C.柴油汽車
D.無人駕駛汽車
42.新疆的喀什被譽為「中國的西大門」,其設立經濟特區的優勢是
A.我國陸上通往中亞的唯一通道
B.土地資源豐富,海陸交通便利
C.科技力量雄厚,經濟發達
D.位於西北邊陲,利於鄰國經濟貿易往來
讀「我國某地區農業土地利用變化過程示意圖」(圖19),完成43—44題。
43.該地區位於
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平原
C.黃河三角洲 D.東北平原
44.該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氣溫不斷升高 B.降水不斷減少
C.市場需求變化 D.土壤肥力下降
45.我國大陸遊客到台灣「自由行」,直接利於台灣____的發展。
①工農業 ②旅遊業 ③金融業 ④餐飲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民間把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的較大降水過程稱為「龍舟水」,據此完成46 ~47題。
46.每年「龍舟水」期間,廣東開展的民俗活動有
A.猜燈謎,吃湯圓 B.賽龍舟,吃粽子
C.賞明月,吃月餅 D.逛花市,買鮮花
47.「龍舟水」期間廣東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有
①沙塵暴 ②泥石流 ③寒潮 ④雷暴 ⑤冰雹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48.廣東省發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中,提示中小學生停課的是
49.位於南海之濱的國際金融中心,素有「購物天堂」之稱的城市是
A.高雄 B.澳門
C.基隆 D.香港
50.下列有關海洋資源開發活動正確的是
①海水淡化 ②石油開采 ③煤炭開采 ④珊瑚礁開采 ⑤旅遊觀光 ⑥海水養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B. 誰有2015年六月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地理,政治)的試卷和答案
猿題庫有
C. 尋求廣東省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地理,政治,歷史的各類試卷
2011年6月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卷
本試卷共8頁,7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鍾。
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試室
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A)填塗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
2.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塗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後,將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0小題,每小題1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列天體屬於衛星的是
A-火星 B.太陽 c.月球 D.金星
答案:C
2.下列企業最應布局在居民區下風向地區的是
A.服裝廠 B.飲料廠 c.手機裝配廠 D.水泥廠
答案:D
3.赤道低氣壓帶近地面大氣的運動狀態和性質分別為
A.下沉擴散、乾燥 B.輻合上升、濕潤
c.下沉擴散、濕潤 D.輻合上升、乾燥
答案:B 圖1為不同國家人口增長模式示意圖,讀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4—5題。
4.圖中與目前我國人口增長模式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5.圖中丁國將面臨的人口問題是
A.人口老齡化嚴重、社會負擔重 B.少年兒童比重大、失業率高
C.人口總數少、自然增長率高 D.人口數量多、勞動力過剩
答案:A
6.地面輻射
A.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大氣逆輻射 B.大部分被大氣吸收
C.隨溫室效應強度的增大而增強 D.屬於短波輻射
答案:B
7.下列城市的氣候類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是
A.北京 B.東京 C.倫敦 D.新加坡
答案:C
8.許多城市在近郊都有鮮奶廠,其布局的主導因素是
A.氣候 B.地形 C.水源 D.市場
答案:D
9.當地中海沿岸處於炎熱乾燥季節時,下列現象符合實際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B.廣州晝短夜長
C.北京盛行偏北風 D.長江進入枯水期
答案:A
10.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導致全球變暖、冰雪融水增多,這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A.差異性 B.整體性 C.恆定性 D.周期性
答案:B
11.下列自然災害中,由外力作用推動的是
A.地震 B.海嘯 C.火山爆發 D.乾旱
答案:D
12.許多海外華僑樂意回自己家鄉投資建廠。下列影響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個人偏好 B.氣候宜人 C.交通發達 D.資源豐富
答案:A
13.我國從中亞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最適宜的運輸方式是
A.鐵路運輸 B.航空運輸 C.海洋運輸D.管道運輸
答案:D
14.圖2是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圖中序號③表示的是
A.搬運作用
B.侵入作用
C.變質作用
D.風化作用
答案:C
15.太陽活動增強可能導致的現象有
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大陽高度角增大
B.地球兩極地區出現極晝、極夜現象
C.地面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干擾
D.地球不同緯度自轉角速度差異增大
答案:C
16.下列自然地理要素中,不具備地帶性分布規律的是
A.植被 B.岩石 C.氣候 D.土壤
答案:B
17.能夠正確描述地球自轉的是
A.自轉的方向是自東向西 B.自轉的周期是1年
C.不同緯度的自轉線速度相同 D.自轉軸的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
答案:D
18.根據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列日常行為中不值得提倡的是
A.分類放置生活垃圾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自備購物袋購物 D.經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D
19.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等級越高的城市,城市
A.數量越少,服務范圍越小 B.數量越多,服務范圍越小
c.數量越多,服務范圍越大 D.數量越少,服務范圍越大
答案:D
20.決定一定區域內人口承載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
A.資源狀況 B.民族構成 C.人口密度 D.城市化水平
答案:A
21.9月10日我國教師節的這一天
A.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 B.北半球晝短夜長
C.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D.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答案:A
22.城市內部商業區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氣候類型 B.科技發展水平
c.居民受教育程度 D.市場和交通狀況
答案:D
23.圖3各天氣系統示意圖中,能表示台風大氣運動狀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24.聚落分布與地形有著密切的關系。山區聚落
A.呈帶狀分布在寬闊河谷地帶 B.以團塊狀集中分布於山脊
c.呈放射狀分布於陡坡 D.以同心圓狀分布在山間峽谷
答案:A
25.城市化進程可能導致的結果是
A.城市人口不斷減少 B.城市面積不斷擴大
c.城市中第三產業比重逐漸降低 D.鄉村人口比重不斷增大
答案:B
26.對工業區位布局影響日益減弱的因素是
A.原料 B.勞動力素質 C.市場 D.科技
答案:A
27. -些發達國家人們在遷出城市若干年後又迂迴城市,是由於
A.鄉村用地日益緊張 B.鄉村地區交通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C.城市環境日益改善 D.城市地價不斷上漲
答案:C
28.我國北方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溫室大棚、地膜覆蓋等技術,目的是
A.增加降水量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日照時數 D.改善熱量條件
答案:D
29.下表為某地農民平均年收入構成情況,該地的農業地域類型最可能是
A.水稻種植業C.混合農業B.商品穀物農業D:大牧場放牧業
答案:C
30.全球氣候變暖產生的影響有
A.青藏高原抬升 B.海平面上升 C.南極永久冰川面積擴大 D.旱澇災害頻率降低
答案:B
31.下列企業布局的主導因素基本相同的是
A.有色冶金廠、製糖廠 B.啤酒廠、麵包廠
C.服裝加工廠、水泥廠 D.電子設備製造廠、火電廠
答案:B
32.圖4所示風帶,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的是
圖4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33.下列地區的氣候不受沿岸洋流影響的是
A.亞洲溫帶大陸性氣候 B.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
C.非洲熱帶荒漠氣候 D.南美洲熱帶雨林氣候
答案:A
34.下列在同一區域集聚的各組工廠中,彼此之間在生產上完全沒有產業鏈聯系的是
A.鋼鐵廠、汽車廠、橡膠廠 B.麵包廠、制傘廠、水泥廠
C.服裝廠、機械廠、造船廠 D。塑料廠、織布廠、印染廠
答案:B
35.假設某河流自西向東流,流水對北岸的侵蝕比南岸嚴重,而且在該區域一年中有兩次
太陽直射,則該河流所處的緯度可能是
A.20°S B.20°N C.30°S D.30°N
答案:A
36.我國南方的傳統民居屋頂坡度比北方大,主要是考慮
A.熱量差異 B.降水差異 C.文化差異 D.人口差異
答案:B
37.大型物流企業的中轉倉庫一般位於
A.城市中心區 B.住宅區 C.商業區 D.近郊區
答案:D
38.下列行為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是
A.定期休漁 B.竭澤而漁 C.毀林開荒 D.刀耕火種
答案:A
39.在GIS中,將城市交通圖層與人口分布圖層疊加起來可以進行
A.城市水域面積計算 B.工農業生產總值估算
C.商業網點選址分析 D.環境質量實時監測
答案:C
40.下列河流中,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是
A.塔里木河 B.珠江 C.淮河 D.海河
答案:A
41.國家大力推行「退耕還林」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木材產量 B.改善生態環境 C.確保薪炭林供應 D.提供就業機會
答案:B
42.圖5為台灣島鐵路分布示意圖。影響台灣島鐵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河流 C.氣候 D.地形
答案:D
43.導致內蒙古高原草場載畜量東西部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日照時數 B.海拔高度 C.年降水量 D.風速大小
答案:C
44.下列行為中,能造成明顯水體污染的是
A.蓄水發電 B.網箱養魚 C.封山育林 D.南水北調
答案:B
45.下列區域通常具有明確邊界的是
A.乾旱區 B.自然帶 C.氣候帶 D.行政區
答案:D
46.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是
A.市場 B.勞動力數量 C.科技 D.原料
答案:C
47.下列各組地域單元中,區域劃分依據相同的是
A.珠江流域、長江三角洲、乾旱地區
B.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C.中緯度、亞歐大陸、華北平原
D.非洲、蘭州市、濕潤地區
答案:B
圖6是某地近地面氣壓變化示意圖,讀圖並結合所學知識,完成48~49題。
48.7—9日控制該地的天氣系統是
A.熱帶氣旋 B.溫帶反氣旋 C.急行冷鋒 D.准靜止鋒
答案:A
49.該天氣系統控制期間,最可能出現的天氣是
A.細雨連綿 B.狂風暴雨 C.秋高氣爽 D.艷陽高照
答案:B
50. -艘貨輪在大洋中航行,為了准確找到它,必須知道該貨輪
A.排水量、體積 B.航向、航速
C.所處經度、緯度 D.所處海域風向、洋流流向
答案:C
二、單項選擇題Ⅱ: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水體污染造成的水資源短缺稱為水質性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環不活躍造成的水資源
短缺稱為資源性缺水。據此回答51~52題。
51.下列城市中,資源性缺水最嚴重的是
A.杭州 B.廣州 C.南昌 D.石家莊
答案:D
52.我國目前重點治理的「三湖」(江蘇太湖、安徽巢湖、雲南滇池)地區水質性缺水問
題突出。其污染物未源不包括
A.化肥農葯殘留物 B.生活污水 C.原油泄漏 D.工業廢水
答案:C
53.當今全球氣候有變暖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我國將來可能會
A.一月份0°C等溫線將整體向南推移
B.內蒙古草原將會變成亞寒帶針葉林
C.海南島的陸地面積將會比現在小
D.喜馬拉雅山雪線降低
答案:C
圖7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的餅狀圖。對比分析回答54—55題。
54.該地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表現是
A.過度開墾 B.過度放牧 C.過度砍伐 D.過度養殖
答案:A
55.該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於
A.開墾陡坡,發展大牧場放牧業 B.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C.填水域造耕地,擴大種植規模 D.因地制宜,開展多種經營
答案:D
一位遊客由遼寧大連出發向西去新疆旅遊,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
觀。據此回答56—58題。
56.該遊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觀可能有
A.「塞外江南」→「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層層梯田層層綠」
B.「碧海藍天」→「風吹草低見牛羊」 →「黃沙滾滾」
C.「林海雪原」→「滾滾麥浪」→「椰風海韻」
D.「三江並流」→「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 →「東方不夜城」
答案:B
57.該遊客看到的景觀自東向西變化,體現了
A.自然帶的周期性更替規律 B.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C.隨海拔升高而變化的垂直分異規律 D.『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答案:D
58.該遊客看到的自然景觀依次變化,主要是
A.人工改造自然的結果 B.水分差異形成的結果
C.自然災害影響的結果 D.熱量差異造成的結果
答案:B
59.圖8為城市某功能區工作日內不同時段的人口流動狀況示意圖,由此判斷該功能區是
A.商業區
B.住宅區
C.工業區
D.行政區
答案:B
60.我國不同地區農業生產與其主導因素組合正確的是
A.南疆的棉花種植—熱量
C.河西走廊的棉糧種植—水源
B.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市場
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光照
答案:C
三、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O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兩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全選對得3分,只選一項且正確得1分,其餘情況均不得分。
61.某大型肉食品加工企業將生產基地由廣東遷往湖南,是因為湖南
A.氣候適宜 B.水質優良 C.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低 D.原材料豐富、廉價
答案:CD
62.我國西南地區植被類型多樣,原因是
A.位於中高緯度,光照充足 B.位於中低緯度,水熱充足
C.山地面積廣,地形起伏大 D.人工栽種的外來樹種多
答案:BD
63.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下列防護
林與其主要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A.「三北」防護林—防風固沙 B.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保持水土
C.沿海防護林—防止赤潮 D.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消煙除塵
答案:AB
64.圖9所示局地熱力環流,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答案:AC
65.下列省區有大范圍石質荒漠化現象的是
A.黑龍江省B.貴州省 C.雲南省 D.江蘇省
答案:BC
66.下列水域容易發生富營養化的是
A.地下河 B.湖泊 C.山間溪流 D.河口
答案:BD
67.若要監測和分析某市的土地利用變化狀況,最快捷的技術是
A.遙感 B.地理信息系統 C.全球定位系統 D.電子通信
答案:AB
68.洞庭湖、鄱陽湖等長江沿岸湖泊面積萎縮,造成的後果可能有
A.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加劇 B.長江上游枯水期流量減小
C.湖區地下水位上升 D.湖區水生生物多樣性減少
答案:AD
69.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有
A.開發新能源,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烴類製冷物質
C.植樹造林,增加綠地面積 D.將石油和煤炭轉化為氣態燃料
答案:AC
70.下列地區與其主要農業生產類型對應合理的是
A.華北平原—水產養殖業 B.鄱陽湖平原—水稻種植業
C.四川盆地—大牧場放牧業 D.塔里木盆地—綠洲農業
答案:BD
D. 求廣東省高中地理學業水平測試復習提綱
1.晝夜長短的變化:
1)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極點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半球,晝短於夜,緯度越高,晝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夜現象。 2) 某地全年的情況:夏至日晝最長,冬至日晝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
4) 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日出、日落時(晨昏線上)時太陽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為正午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 某時刻全球的情況: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況:北回歸線以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大值,12月22日出現最小值;南回歸線以南地區,6月22日出現最小值,12月22日出現最大值;回歸線之間地區,最大值出現在直射點經過該緯度的時候(即太陽直射)。
3.季節的形成和劃分:氣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帶的形成和劃分:以回歸線和極圈來劃分。 1.3.4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數遞增(或西經度數遞減)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為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若北極圈為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1.4地球的結構
1.地球的外部結構: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外部圈層。
2.地球內部結構: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跟地幔分界線是莫霍界面;地幔跟地核分界線是古登面)
3.岩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岩石組成。 第二章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1 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
2.1.1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 1.岩漿岩:有侵入岩和噴出岩兩種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崗岩;噴出岩:玄武岩 2.沉積岩: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頁岩,砂岩,礫岩等)
3.變質岩: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①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一般會沿河或者沿海分布;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帶狀分布在深切河谷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上;山區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上。
②交通線路盡量選擇平原和河谷地形,避開陡坡、斷層、沼澤等不利因素;在山嶽地區,人們通常會把線路地址選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在山嶽地區修建公路和鐵路一般需要迂迴前進。公路和鐵路的布局和走向受地形影響較大。 (2)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 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①最明顯的後果之一: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 ②影響農業生產——高緯增產,中低緯減產
③影響整個水循環過程——極端天氣增多(洪澇、乾旱等) 2.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多 3.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如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量,世界很多國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效率,採用新能源); ②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如植樹造林和採用固碳技術);
③適應氣候變化(如培養新的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規劃和建設防止海岸侵蝕的工程等);
④政府可能採取的政策手段(如實行直接控制、應用經濟手段、鼓勵公眾參與等措施); ⑤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3)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1.分類: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除礦產資源為非可再生資源外,其餘均為可再生資源。 2..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農業社會時代——人類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國的分布。 (2)工業社會時代——對資源性產業和工業布局有決定性的影響。如大慶、鞍山等城市的發展。
(3)後工業化時代——自然資源的作用相對下降,後天性資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資源、信息網路)的地位上升。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范圍日益廣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產業布局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減小。
(4)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是指能夠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
2.分類:按成因和過程,自然災害劃分為: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和氣象災害(洪澇、乾旱、暴雨、寒潮、台風等)、生物災害(病蟲害等)、海洋災害、天文災害。 3.自然災害的危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還有各種間接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和持續發展。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發生頻率最高、影響范圍最廣的自然災害是洪澇和乾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4.寒潮:由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圍的劇烈降溫,並伴大風 、雨雪、凍害等現象。
時間:秋末、冬季、初春
影響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西藏、雲貴地區所受影響較小。 危害:嚴寒、大風、霜凍 5. 台風:
時間:夏秋季節
11/24頁
影響地區:廣東、台灣、海南、福建。我國沿海其他省區也都受到過台風的襲擊。 危害:狂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台風也有功勞:解除或緩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旱情。
地理必修Ⅱ復習提綱
一、人口與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主要因素:社會因素(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人口政策)。但人口增長的快慢,歸根結底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E. 2017年6月廣東省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卷和答案誰有
1、錄取的是本學校的最高分沒有太多參考價值,不過能顯示該學校的熱門程度,越高,就越熱內門。平容均分是將該學校錄取的所有人的分數加起來除以人數,體現的是被錄取者的平均水平。差值肯定很大,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最低分,一般最低分是該學校的提檔線(考慮加分因素)。2、如果你就是當年考生,分數過了當年錄取平均線就一定能上,其實只要過了提檔線(也可以算是最低分)就能上。但如果是看往年的分數線作為參考,平均分還真不一定準,每年根據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分數線會上下浮動,但是過了往年的平均分基本保證能上,而不是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