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地理單元教學分析
❶ 八年級下冊地理全解
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材分析:
教本組成
本冊教科書由以下三大部分版組成。
第一部分是對中國地理區域差異的宏權觀介紹。簡略介紹了「四大地理區域」。
第二部分是分四章分別對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個區域的差異進行具體介紹。分別選取了東北三省、黃土高原、北京,長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門、台灣省、塔里木盆地、三江源地區等作為具體的案例對中國的各區域內部在自然、人文或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差異做出具體的分析。
第三部分是全書,乃至全套地理教科書的結束語中國在世界中,先從中國出發,介紹我國在綜合國力上的整體提高,取得哪些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再談我們在發展中面臨哪些的挑戰,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最後提出中國要做負責任的大國,始終把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使教科書有比較高的立意。
❷ 八年級下地理各章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知識要點及思維導圖:
1、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城中體現歷史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也令人流連忘返。
2、北京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現為故宮博物院。
3、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4、南鑼鼓巷是我國唯一完整地保存著元大都里坊風貌的傳統民居區。
5、前門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有許多中華老字型大小。
6、南方地區的位置:南方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東海和南海。
7、地形特點: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8、南方地區的主要地形區有: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9、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屬於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是本區氣候的主要特徵。
10、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
11、南方地區盛產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12、成為「魚米之鄉」的原因:這里以平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這里河湖眾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區。
13、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14、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灌溉水源,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於其對外聯系③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工業用水,淡水產品。
15、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還有蘇州、揚州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華門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堡。
16、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上海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
17、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和杭州西湖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8、江蘇的周庄、同里,浙江的烏鎮、西塘等,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19、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是首都北京的符號,故宮、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號,「鳥巢」「水立方」是現代北京的符號。
20、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21、北京的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22、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23、南方地區被稱為「紅土地」,四川盆地被稱為「紫色盆地」,雲貴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區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棉花、油菜等。
❸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
可以向地理教師及地理教研室索取。
❹ 如何寫初中地理單元教材分析
文庫:http://wenku..com/view/aca69b00b52acfc789ebc964.html
❺ 求八年級下冊地理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復習課教學設計
第七章:
1、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 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珠江三角洲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是港澳地區),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3、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發展外向型的經濟。
4、 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5、 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6、 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7、 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8、 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9、 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10、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11、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第八章: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2、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3、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乾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所以說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4、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5、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本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區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
6、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7、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通過眾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幹道,這些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
8、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在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以它們為中心的四個城市群。
9、長江沿岸是我國高度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目前,自東向西已經形成了四大工業基地。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等工業基地沿江分布,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
10、在長江沿江地帶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導致水體、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華東酸雨區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第九章:
1、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
2、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求發展
❻ 八年級下冊地理要點
1、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2、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西北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季風因素分界線大至通過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青藏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地勢和地形,分界線大至與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相似。
3、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 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 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4、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特徵的地區.
5、青藏地區因地勢高聳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地區,由" 高"隨之而來的另一個顯著自然特徵是"寒 ".
6、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場;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內蒙古的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的 細毛羊,青藏的氂牛 ,藏綿羊和寧夏的灘羊都是著名的畜種.
7、除了畜牧業外,在西北地區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發展灌溉農業.
8、北京有著無數名勝古跡: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等。其中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9、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規劃和建設包括中央商務區,國際傳媒大道等在內的重點功能區,以及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10、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港澳地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11、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12、香港人多地狹 ,"上天"――建設高層建築 ,"下海"―― 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
13、港澳地區第三產業很發達,香港是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博採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14、長期以來,港澳與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其中以香港表現得最為明顯.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而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香港和祖國內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15、轉口貿易是指從一國購進商品後,不在本地銷售,而直接賣到其他國家的貿易形式, 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夥伴.
16、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是紅底白色的紫荊花,澳門行政區區旗是綠底白色的荷花.
17、與香港相鄰的經濟特區是深圳經濟特區,與澳門相鄰的經濟特區是珠海經濟特區。
18、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島, 釣魚島等許多小島, 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9、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 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 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20、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台灣"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詞是指新竹科學園區.
2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境內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的地形特點.雄偉的天山山脈橫亘這些新疆中部,南北兩側分別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
22、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小麥,玉米,高粱等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 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
23、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長期為新疆的綠洲居民所利用.
24、新疆預測 ,天然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隨著國家"穩定 ,大力發展 "的能源戰略決策的逐步實施,新疆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氣工業基地。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將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並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25、西氣東輸工程就是把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天然氣 (礦產)輸送到我國的東部沿海地區.
26、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沿海開放城市(廣州),經濟開放區(整個珠江三角洲)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
27、利用這里的優越條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成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28、20世紀8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同時也引進了先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創辦了一大批加工製造企業。
29、珠江三角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通過港澳貿易渠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賺取了大量的外匯.至20世紀末,這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 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30、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後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製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
31、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為當地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吸納了數百萬外地勞動力.
32、隨著非農產業的發展和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地被改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用地,這些非農用地與尚存的農業用地相鄰,形成了居住用地,工業用地, 和農業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33、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高大挺拔的望天樹,巨大的板塊根,殘忍的絞殺植物,氣勢磅礴"獨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觀.
34、西雙版納生活著上千種動物,其中有亞洲象,綠孔雀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人們形象地把這里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35、西雙版納還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魅力.
36,長期以來,西雙版納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和雲南省有關政策的鼓勵下,西雙版納憑借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 和資源優勢,使旅遊業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37、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黃土高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
38、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干沙漠。
39、在黃土高原要想使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
40、黃土高原上的黃土物質是由風力作用形成的.
41、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
42、長江沿江地帶溝通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構成了一個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東啟西的紐帶.
43、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而且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之一.
44、長江沿江地帶擁有很多城市, 中下游地區城鎮密集,上游地區城市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文化中心 .
45、在長江沿江地帶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 洪澇災害,水污染和酸雨。
46、長江中下游地區是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
47、長江沿江地帶構成了我國東西綿延的"工業走廊"的雛形,特別是鋼鐵工業走廊和汽車工業走廊.
48、長江沿江地帶是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
49、華中酸雨區是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第二嚴重的酸雨區, 華東沿海酸雨區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50、國土遼闊, 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同時還要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
51、人口眾多,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是我國的又一基本國情.
52、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國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求發展。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
主要農作物 小麥、大豆 水稻、油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次或兩年三次 一年兩次或三次
傳統運輸方式 陸運為主(汽車、馬車) 水運為主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較大,牆體高 氣候
傳統娛樂方式 滑雪 游泳、賽龍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