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初中地理埃及教學設計

初中地理埃及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2-15 16:51:10

1. 七年級地理埃及這節可以滲透的法制內容

2007年七年級上期地理知識提綱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環球航行地球衛星照片

2.地球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為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4.緯線:

●定義: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特點:①形狀都是圓;②長度不相等,最長的緯線是赤道,最短的緯線是南極點和北極點。③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劃分方法:赤道為0°度緯線,從赤道向兩極各劃分為90°。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

●南緯、北緯辨別:緯度向南越來越大為南緯;緯度向北越來越大為北緯。

●重要緯線:

赤道:地球上最長的緯線,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回歸線(南北緯23.5度),太陽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極圈(南北緯66.5度)溫帶和寒帶得分界限,極晝極夜的最南、最北界限。

●高中低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地區(0°—30°);中緯度地區(30°—60°);高緯度地區(60°—90°)。

5.經線:

●定義: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相交的半圓。

●特點:①形狀都是半圓;②長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劃分:從0°經線起向東、向西各分為180°;0°經線向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向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東經、西經辨別:經度向東越來越大為東經,經度向西越來越大為西經。

●重要經線:

本初子午線(0°經線):經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是東、西經度的分界線;

180°經線:既是180°E,又是180°W。習慣上稱作180°經線;

20°W和160°E經線:把地球平分為東西兩半球;東半球的范圍是<20°W、<160°E;西半球的范圍是>20°W、>160°E。

6.經緯網:確定地球表面任意一點的位置。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7.地球自轉:

定義:地球繞地軸不停的旋轉運動。

運動方向:面對地球自西向東;從北極看是逆時針方向;從南極看是順時針方向。

周期:一天(或24小時)。

地理現象:產生晝夜更替現象和時間差異。

8.地球公轉

定義:地球繞著太陽的旋轉運動。

運動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地理現象:四季變化(各地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9.地球公轉示意圖:課本P11

10.五帶的劃分:

劃分依據:根據太陽熱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狀況。

熱帶: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終年炎熱,有太陽直射現象。

溫帶: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為北溫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為南溫帶。溫帶地區的四季變化現象明顯。

寒帶:北極圈以內為北寒帶,南極圈以內為南寒帶。寒帶地區終年寒冷,有極晝和極夜現象。

11.地圖三個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12、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

換算時注意單位的統一。

●表示方式:1.數字式。2.線段式.3.文字式。

●大小判斷:比例尺是一個分數.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區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區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13.方向:①通常情況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畫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定方向;③經緯網地圖上根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4.圖例:熟悉常用圖例。P14

15.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16.等高線:

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點:1.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相同;

2.等高線都是閉合的曲線;

3.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線一般不相交。

17.等高線地形圖:

18.地形判讀:

●等高線密集處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處表示坡緩。

●地形部位:①山頂一般用▲表示。②山脊:等高線的彎曲部位由高處向低處凸出.③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位由低處向高處凸出.④鞍部:相臨兩山頂之間的較低部位.⑤陡崖:等高線重合的地方.

19.地形剖面圖:能夠直觀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狀況.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20.基本概念:大陸;島嶼(格陵蘭島面積最大);大洲;半島;海峽。(P28)

21.海陸分布狀況

①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概括的說是三分海洋七分陸地。

②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③無論怎樣劃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多於陸地。

④大洲基本上是一南一北對稱分布.

⑤大陸的輪廓多呈三角形。

2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課本P29

23.位置:

東半球: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

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24.面積從大到小順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25.大洲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峽。

26.熟悉和掌握:①本初子午線、東經120°、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穿過的大洲;

②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南極洲)和大洋(北冰洋);③緯度最高的大洲(南極洲)和大洋(北冰洋)。

27.四大洋分布特徵:

1.太平洋跨東西和南北半球,主體位於西半球;

2.大西洋跨東西和南北半球,位於東西半球分界處,呈」S」型;

3.印度洋全部位於東半球;

4.北冰洋全部位於北半球.

28.海陸變遷:

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

29.板塊學內容:

地球表層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圖P37)

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30.紅海是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張裂形成的。

青藏高原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抬升形成的。

地中海縮小是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31.天氣的特點:

①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大氣狀況;

②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32.衛星雲圖:

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區。

33.常見的天氣符號:(P46)

記住和掌握常見的天氣符號。

34.氣溫日變化:

一天之中,陸地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天之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作氣溫日

較差。

35.氣溫年變化:

一年之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做氣溫年較差。

36.氣溫分布規律

①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②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度。

37.降水的分布規律:

①從赤道向兩極降水量遞減;

②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東岸受惠於季風氣候);

③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④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38.主要氣候類型:(圖P52)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

熱帶草原氣候

終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南北兩側。

熱帶季風氣候

終年高溫,降水分雨旱兩季。分布在亞洲的東南部和南部。

熱帶沙漠氣候

終年炎熱乾燥,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大陸內部。

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低溫少雨。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南部地區、日本和韓國南部。

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附近的大陸西岸。

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北部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日本北部。

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冷夏熱,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亞洲和歐洲的大陸內部。

溫帶海洋性氣候:

常年溫和濕潤。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附近的大陸西岸。

寒帶氣候:

終年寒冷,降水稀少。分布在兩極地區。

39.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等。近年來,全球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40.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的十分緩慢;18世紀以後,特別是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大大加速。2006年3月,世界人口達65億。

4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亡率。人口增長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亡率決定的。

42.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歐洲;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慢。

43.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44.四大人口稠密區:

亞洲的東部和南部(這里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北美洲東部(這里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

44.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飢餓貧困。

45.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

46.人口的合理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47.劃分人種的依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

48.人種的分布:

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亞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美洲地區(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國、印度南部等地。

49.聯合國工作語言:

漢語:分布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歐洲的西部(英國)、北美洲、大洋洲及亞洲南部(印度)。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俄語:俄羅斯和中亞地區。

法語:法國、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國家(原屬於法國的殖民地)。

西班牙語: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原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

阿拉伯語: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國家。

50.三大宗教: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堂)

伊斯蘭教:產生於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清真寺)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廟宇)

51.聚落分類: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一般來說,先有鄉村後有城市。目前,全世界大約有一般以上的人住在城市。

52.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較密集。

53.聚落形成與發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適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資源豐富等。

54.聚落發展與保護: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因此應保護好聚落中有價值的紀念地、建築群和遺址,處理好聚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

55.國家和地區:記住面積廣大的6個國家的名字、輪廓、所在大洲。(課本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記住人口超過1億的10個國家的名稱、所在大洲。(P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道地跨兩大洲的國家及所跨大洲:俄羅斯、埃及、土耳其。(P8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國際合作:

①南南合作、南北對話的含義。(P91)

②知道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

57.知道主要的發達國家及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能夠從工業、農業、服務業三方面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P90)

59.重要的國際組織:(P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幾個關於埃及的初中地理問題,急!

埃及位於非洲,與亞洲毗連,北與歐洲隔地中海相望,連接著亞非歐三大版洲,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權戰略地位,佔領的埃及就相當於遏制住了亞歐非三大洲的咽喉。 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它孕育了燦爛的古代埃及文明,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游歷埃及後,發出這樣的感嘆:「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埃及我認為最美麗的城市是亞歷山大城,它緊緊依偎著地中海,其著名的景觀有舒卡法地下墳墓、龐貝神柱、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宮。當然金字塔也是必觀的景觀,去了埃及不去看金字塔就像是到了北京沒有去長城一樣,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最後這個實在是有點難說,畢竟不是經濟學家,個人認為埃及可以憑借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大力的發展旅遊業。

3. 如何對初中地理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地理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異常關鍵。教學設計首先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明確新課程標准要求的重、難點,領會其思想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維束縛,要與時俱進。還應注意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三維目標的確定。以上就是教學設計這個環節應多加註意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課也是這樣。良好的導入,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習興趣,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教學上,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導入應盡可能貼近生活,這也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導入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導入環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牽強附會,為了導入而導入。還有導入的時間不要過長。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一堂完整的課不僅應當有引人入勝的開頭,豐滿翔實的展開,還應有發人深省、餘味悠長或知識升華的結課。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定要對本堂課進行回顧總結,並突出重、難點,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實現知識的升華與遷移。

對於整個教學,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並不斷地去實踐。作為一名教師,站在講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還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著裝大方,符合規范。另外,不要有小動作,教態自然大方。教學語言要科學性、專業性,盡量使用專業術語,簡潔明了。切記口頭語。聲音要洪亮、清晰,有節奏,語氣分明。教學過程要再現知識的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關注學生的邏輯起點。突出重、難點。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過渡要自然流暢。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不斷引導。「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課堂問題的設計也很關鍵。課堂教學提問應避免 「無效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提問的時機也應進行很好的把握,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思考性。並且必要時還要進行導答。提出問題後要留出時間讓同學們思考。另一方面,老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還要鼓勵學生盡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學生回答後要及時做出適當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說「很好,請坐」。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環節要合理有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多關注學生,與學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別低著頭只顧講課。教學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發揮引導的作用。另外,多媒體課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練,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顏色的搭配要符合學生的色彩習慣,文字與背景的色彩對比度要大,確保文字能清晰可見。

4. 初中地理尼羅河為什麼被稱為埃及的母親河

尼羅河流域西面是利比亞沙漠,東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亞沙漠和飛流直瀉的大瀑內布,北面容是三角洲地區沒有港灣的海岸。在這些自然屏障的懷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棲息,無須遭受蠻族入侵所帶來的恐懼與苦難。
每年尼羅河水的泛濫,給河谷披上一層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區土地極其肥沃,莊稼可以一年三熟。是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所以尼羅河被埃及人稱為母親河。

5. 初一下冊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
第六單元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一、 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時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 亞洲的緯度位置:亞洲大致位於10S——80N 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廠的大洲。③ 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亞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大小: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3.地理分區:習慣上把亞洲分為6 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各個地區和國家如下表所示:
地區 國家
東亞 中國、蒙占、朝鮮、韓國、日本等
東南亞 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東帝汶等
南亞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
西亞 土耳其、以色列、約旦、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
北亞 俄羅斯的一部分
4.地形:
① 地形特點: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地而起伏很大,既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8844米),也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低地—— 死海(一400 米),是世界上地面起伏最大的大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② 亞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鹹水湖:裏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陸地表面最低點:死海;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
5.河流:亞洲大河受地勢影響,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 流向 特徵 注入海洋
長江 自西向東 長度、流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太平洋
黃河 自西向東 長度5500千米,中國第二長河 太平洋
湄公河 自西北向東南 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太平洋
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 位於亞洲北部,緯度較高,冬季河流冰期較長 北冰洋
恆河 自西向東 位於亞洲南部,流經印度、孟加拉國 印度洋
印度河 自北向南 位於亞洲南部,流經巴基斯坦 印度洋
二、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
①氣候復雜多樣: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西南深人到亞歐大陸內部;地形復雜多樣。受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的影響,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②季風氣候顯著:亞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陸地——亞歐大陸,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力推異十分顯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手風氣候都有分布,其中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惟獨亞洲有分布
③大陸性氣候分布(溫帶大陸性氣候幾乎占亞洲的一半):亞洲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夏季內陸升溫快,冬季降溫也快,因此冬冷夏熱;由於內陸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 初一地理
2.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在亞洲,季風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尤為突出。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區,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說來,夏季風強的年份,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風弱的年份,降水也較少。如果降水過多,就可能造成洪澇災害;反之,降水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因此,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雨熱同期,使農作物得以旺盛生長,但常受不穩定的夏季風影響而發生旱澇災害,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
精講:( l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佔61% 。
①世界各大洲或地區按人口數的多少排序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排序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歐洲。
②世界上人口超過l 億的國家共有10 個,其中有6 個位於亞洲:東亞的中國、日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③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2.多樣的地域文化: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佔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築、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風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築、沙烏地阿拉伯的帳篷和長袍。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業平原(兩河流域),因其適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3.經濟發展旅異:亞洲除日本是發達國家外,其餘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展的差異很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國過去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工業基礎一般較薄弱。從20 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發展較快。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問題一、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
1、領土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3900多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長崎等。
3、地形特點: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少,分布在沿海地區。關東平原為日本最大的平原。
4、多優良港灣:海岸海曲折,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為最好,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神戶和橫濱是兩個最要的對外貿易港。
5、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每年有感地震達1500多次。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第一高山,日本人民奉為「聖岳」。
6、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ºN——46º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問題二、日本的經濟
1、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和有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但日本也有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管理效率高。
2、「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大量進口原料、燃料,然後依靠高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3、近年來,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和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像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好處: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3 初一地理
4、工業分布特點及原因: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5、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問題三:東南亞的位置,河流與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中南半島的南部又稱馬來半島。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2、東南亞的國家:東南亞共有11個國家。其中與中國陸地接壤的是:緬甸、寮國、越南;惟一的內陸國是寮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
3、河流與城市的關系: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問題四:印度自然環境特徵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人口居世界第二位。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力。因此,印度政府推選計劃生育政策。
2、位置:①大部分位於10ºN——30º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②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5、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主要家產品為水稻和小麥,水稻主要分布在恆河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恆河上游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6、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盤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問題五:俄羅斯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
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跨亞歐兩洲,也跨東西半球。西臨波羅的海,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西南臨黑海,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主要鄰國西有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南有哈薩克、中國、蒙古、朝鮮。國土遼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2、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歐洲部分雖然面積只佔1/4,但人口佔3/4,工業、農業、首都、主要城市都位於歐洲,歷史上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歷來被公認人歐洲國家。
3、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大河和山脈成為地形區的重要分界線。
4、河流與湖泊:俄羅斯有四大河流,「母親河」伏爾加河位於東歐平原,自北向南注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也是著名的內流河。它流量豐富,水流平緩,航運價值很高。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主要湖泊有:裏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陸(鹹水)湖)、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5、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由於緯度高,冬季漫長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
問題六:俄羅斯的資源、工業和交通運輸業
1、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豐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4 初一地理
2、工業:重工業發達,消費品製造業發展緩慢,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四大工業區:①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②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③烏拉爾工業區;④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3、交通運輸:俄羅斯交通運輸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管道運輸均很發達,以鐵路運輸為主。歐洲部分鐵路網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亞洲部分鐵路網比較稀疏,主要有西伯利亞大鐵路(亞歐大陸橋)。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聖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參崴)、伏爾加格勒(伏爾加河河港)。
第八章 東半球的其它國家和地區
一、中東地區成為長期熱點問題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中東地處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周圍被裡海(世界最大的鹹水湖)、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土耳其海峽溝通了地中海與黑海,因此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2、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這也是一些大國爭奪的原因。
①中東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主要產油國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埃及等國家;
②中東的石油,大部分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③石油輸出路線:a: 運向日本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B:運向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C:運向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3、匱泛的水資源:是戰爭的導火線,是本區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中東地處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和內部,終年炎熱乾燥,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著狹小的地中海氣候。匱泛的水資源對中東各國的生產以至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4、文化差異: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但多數民族在這里匯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中東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它宗教。
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猶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猶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主人信仰伊斯蘭教。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城。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