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2018年美國地理學家協會

2018年美國地理學家協會

發布時間: 2021-02-15 04:04:39

A. 美國在台協會的理事成員

AIT設有理事主席(chairman)及台北辦事處處長(director)職位。理事主席常駐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總部,實際駐節於台灣的首席外交官為台北辦事處處長。AIT現任駐台北辦事處處長為梅健華(Kin Moy,2015年6月8日到任),理事主席為馬啟思(Christopher J. Marut)。
歷任理事主席
丁大衛 (David Dean) 1979 - 1986
羅大為 (David N. Laux) 1986 - 1990
白樂崎 (Natale H. Bellocchi) 1990 - 1995
鄔傑士 (James C. Wood, Jr.) 1996 - 1997
卜睿哲 (Richard Bush) 1997 - 2002
夏馨 (Therese Shaheen) 2002 - 2004
卜道維 (David G. Brown)2004 - 2006(代理)
薄瑞光 (Raymond F. Burghardt) 2006 - 今
歷任駐台北辦事處處長
葛樂士 (Charles T. Cross) 1979 - 1981
李潔明 (James R. Lilley) 1981 - 1984
宋賀德 (Harry E.T. Thayer) 1984 - 1986
丁大衛 (David Dean) 1987 - 1989
魯樂山 (Thomas Brooks) 1990 - 1993
貝霖 (B. Lynn Pascoe) 1993 - 1996
張戴佑 (Darryl Norman Johnson) 1996 - 1999
薄瑞光 (Raymond Burghardt) 1999 - 2001
包道格 (Douglas H. Paal) 2002 - 2006
楊蘇棣 (Stephen M. Young) 2006-2009年7月
司徒文 (William A. Stanton) 2009年8月-2012年7月
馬啟思(Christopher J. Marut)2012年8月-2015年5月
梅健華(Kin Moy)2015年6月-

B. 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的發展歷史

1888年1月13日晚,在美國華盛頓白宮對面的的宇宙俱樂部里,33個人圍坐在一張大型桃木桌前,討論以「探索並傳播地理知識」為宗旨來創辦一個協會,這個團體即是後來世界上最大的非營利教育機構——美國國家地理協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這群人中有地理學家、探險家、教師、律師、制圖師、軍官以及金融家,他們都是知識淵博,終於旅行、對世界充滿渴望與好奇的人,需要一個媒介來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 這33個人集體通過了一項決議——會員資格賦予。協會要建立在開明、廣博的基礎上,與其自身的健康及它所代表的科學的神聖性相一致。2個星期後,協會的各項章程和規劃准備就緒。1888年1月27日,國家地理協會正式成立。協會的第一任主席是加德納·G.哈伯德(Gardiner Greene Hubbard),他是一位律師、金融家、慈善家,為國家地理協會捐贈了一棟大樓作為總部。
1898年,亞歷山大·G.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接替岳父哈伯德擔任協會的第二任會長。貝爾就是被大家所熟悉的電話發明家,但他擔任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會長的史實卻鮮為人知。
1889年十月,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會刊——《國家地理》雜志第一刊出版。起初,這是一本嚴謹、科學的刊物,封面暗灰,內容專業,並沒有商業雜志的任何特徵。在雜志的前兩頁有一篇公告,指明了其使命是引導協會及其雜志的方向:國家地理協會為增加和普及地理知識而成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協會出版這本刊物。它並不僅僅是協會的機關刊,它內容將對所有對地理感興趣的人民公開,希望它能夠成為一個交流渠道,促進地理研究,並證實該刊是普通讀者所喜愛的科普讀物。《國家地理》迄今已有119年的歷史,堪稱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雜志之一。《國家地理》雜志是一本以「增進和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科技類讀物,在美國的發行量僅次於《現代老年》、《讀者文摘》和《電視指南》,以1000萬冊的期發量位居第四,在全美「雜志300強」排行榜上始終居於前列。除本土英文版外,《國家地理》還出版日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希臘語、希伯來語、法語、德語、波蘭語、漢語、葡萄牙語、荷蘭語、瑞士語、挪威語、丹麥語、中文繁體、芬蘭語、土耳其語、泰語、捷克語以及匈牙利語等各種語言版本。2000年,《國家地理》以其全方位的優秀運作榮獲業界最負盛名的國家期刊獎。
國家地理屬下包括:國家地理視頻公司、國家地理地圖公司、國家地理學會網站、國家地理探險委員會、國家地理保護基金等實體、機構。
國家地理每周一次的系列節目《探險家》以及標志性的長期播出的《國家地理任務》節目和超大屏幕的電影已經榮獲了800多個獎項,其中包括122個艾美獎和2個奧斯卡獎提名。2000年6月,國家地理頻道與中國內地40多家地方電視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兩檔節目。從創立至今,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資助過的人類探索與科研計劃已超過7000件。
1965年,國家地理協會首次與CBS合作,播出了國家地理專題節目《珠峰上的美國人》。1995年國家地理協會將這一欄目發展成為了一個獨立的電視公司。後來,又和福克斯公司、全國廣播公司合作(NBC),製作了國家地理頻道,於1997年9月在英國、斯堪的納維亞和澳大利亞首播,隨後登陸了亞洲和拉丁洲,2001年1月,在美國開播。
從1907年國家地理協會出版第一本書,至今,該協會以31種語言出版了2000多種圖書,內容涉及非常廣泛。同時,美國國家地理出版部每年都在為《國家地理》雜志出版5冊地圖附錄和100多頁的地圖。

C. 地理學最主要的幾個代表人物

1.戴維斯抄是美國最有名望襲的地理學家之一,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是美國地理協會的發起人,著有《普通氣象學》、《地理論文集》、《自然地理學》和《珊瑚礁問題》等著作。
2.哈特向(Hartshorne1899—) 20 世紀美國最有影響的地理學家,著有《地理學性質》(1939 年)《地理學性質的透視》(1959),被譽為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西歐和美國被宣傳為地理學奠基人觀點的權威論述。
3.巴羅斯(Barrows1877—1960) 是美國地理學中人類生態學派的代表,曾任地理研究最活躍的芝加哥大學地理系主任。
4.鮑曼(Bowman1878—1950) 是美國應用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的代表人物。著有《戰後新世界》一書(1921 年),該書一直是美國政治地理學最有權威的著作。
5.索爾(Sauer1889—1975)美國人文地理學中景觀學派代表人物,主張地理學應研究自然與文化景觀的形成、演變、特徵,而不在於研究人類對環境的適應,著有《景觀形態學》一書。

D. 2018年9月,美國突然關閉太陽天文台11天!真和太陽UFO有關嗎

和太陽UFO沒有關系,其實就是有人用天文台無線網路資源來下載一些不太好的東西。

E. 美國VICS協會

VICS 產業協復同商務標准協制會

VICS (Voluntary Interinstry Commerce Solutions Association)為一非營利國際公信組織,透過各委員會的建立,聚集眾多國際大型零售商、品牌商、解決方案廠商等會員,更進一步形成分享供應鏈實務與回饋改善機制的營運模式。

在發展西方國家零售業指南上,VICS已有非常成功的經驗,也透過實踐證明能更有效地預測需求和產品從製造商到零售點的流通。
官網:http://www.vics.org/

F.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介紹

美國國家地理學復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是於1888年1月13日,制在美國華盛頓的宇宙俱樂部聚會,成立的一個學會,同年10月,新成立的學會創辦了自己的會刊,這便是如今享譽全球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學會現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非盈利的教育與科學機構。

G.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年度會議申請參會有什麼要求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一個成立於1904年的非盈利的科學和教育協會。它的宗旨是在專業的領域版促進地理學的交流權、發展、理解和應用。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年度會議申請參會要求,有:

  1. 申請成為美國地理學家協會的會員,可以參與年度會議,並在會議還是那個發表;

  2. 一些在讀的碩士和博士也可以參加年度會議,在年會上做演講報告,以展示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意願;

  3. 一些優秀的本科生也有機會申請參加並在會上做學術演出。

美國地理學家協會之下有按照科研主題而劃分的小組。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是在某個科研方向興趣相同的人,他們之間可以進行頻繁的交流以得到互相的幫助和啟發。想要參加年度會議可以申請成為會員。

H. 哪些人榮獲「2018全美十大華人傑出青年獎」

第十一屆「全美復華人十大傑出制青年獎」榜單5月4日正式公布。曹原、張璐、劉自鴻 (Bill Liu)、Vick Liu (劉域翔)、Lily Zhang(張安)、李懿、王兆楠、謝承霖、謝承潤(Eric Tse)、卓子涵等十人獲得殊榮。

I. 2018年美國境內有什麼國際會議

重要的國際會議
1.巴黎和會:
時間:1919年,參加國:一戰的戰勝國,主要由英法美三國操縱會議,
內容:同戰敗國媾和;中心是處置德國;簽訂了對德、奧、匈、土的和約, 作為戰勝國,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收回戰前德國侵佔中國膠州灣、膠濟鐵路和山東的一切權利。日本竟然要求和會同意把德國的侵華權益轉移給日本,英法無視中國利益,公然支持日本。

影響:建立凡爾賽體系,調整帝國主義在歐洲的矛盾,改變了歐洲和中東的政治格局。
2.華盛頓會議,
背景:一戰前後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擴張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發生沖突,也威脅到英國在東亞的利益。為了爭奪霸權,美、英、日三國掀起海軍軍備競賽。
目的:緩和它們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區的勢力范圍。
召開:1921—1922年,美、比、英、中、法、意、日、荷、葡九國代表在華盛頓召開。 簽訂《九國公約》,實質上是要挾中國執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內容:《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
影響: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特別是自中國的利益沖突,構成了「華盛頓體系」。
3.慕尼黑會議:
時間:1938年;
參加國:英、法、德、意;
內容: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強割捷克的蘇台德地區給德國;
影響:縱容了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氣焰,綏靖政策達到頂峰,不利於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早日建立。

4.雅爾塔會議:
時間、地點:1945年於蘇聯的雅爾塔;
與會國: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
內容:(1)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實現德國民主化。(2)准備在戰後建立聯合國。(3)蘇聯在歐戰結束後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影響:加速了德國的滅亡;為雅爾塔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評價:會議背著中國作出的有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決定,是大國沙文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表現,更是綏靖政策又一次發展到高潮的標志。
5.亞非會議:
背景:亞非民族獨立國家紛紛建立,亞非國家之間出現聯合反帝反殖的新局面。
時間、地點:1955年於印尼的萬隆。
影響:亞非會議所反映的團結反帝、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增進各國人民之間友誼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
6.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首腦會議:
召開: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領導人鐵托、尼赫魯和納賽爾德推動下,1961年召開了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首腦會議,不結盟運動正式誕生。
意義:標志著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台。

初中書上主要就講了這幾個會議,高中的相對來講太深了點。

J. 美特爾是不是美國的地理學家

應該是【李特爾】,他是德國地理學家.
李特爾(1779年—1859年),德國地理學家.近代地理學創建人之一.德國第一個地理學講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學會創建人.著有《歐洲地理》、《地學通論》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