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設計日本
1. 地理教學設計的規則
三段九環節教學模式
一
:復習回顧:1.生生互查,2教師抽查
二:互助學習:1激情導入。2自主感悟。3合作探究。4展示交流。5總結拓寬
三:檢測反饋:1自主測評。2總結反思
2. 跪求一份高二區域地理 東亞與日本的教學設計,要表格式的,急急急
東亞概述: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側國家: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組成:亞內歐大陸東部、朝鮮半島容、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南沙群島、海南島、台灣島等等氣候:東部為季風氣候(熱帶、亞熱帶、溫帶)西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氣候經濟:日本、韓國和中國東部比較發達河流:長江、黃河、黑龍江、鴨綠江、瀾滄江(上游)、怒江(上游)等等資源:資源豐富knp但日本的礦產資源比較缺乏經緯度?大約北緯4-53txb東經75-145左右日本:特點:多火山地震的山地島國,面積狹小,人口超過一億組成: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的小島組成資源:剛才說過,水力資源比較豐富、礦產資源比較缺乏氣候:海洋性顯著的季風氣候(亞熱帶、溫帶)河流:面積狹小,多小河經濟:太發達了,「加工貿易型」經濟指向:技術型其它:農業科技含量高、漁業發達(發達到去南半球捕殺鯨魚)圖畫的不好,見諒!
3. 中學的地理教案應該怎麼寫
學生不難理解,日本佔18家 ;日本>,以示表揚、 接著屏幕左側顯示富士山的圖(版面6); 2、名古屋,圖中北海道,能夠利用火山為人類造福嗎?學生發言? 3。學生回答正確:同學們、閱讀課本24頁有關資料?有利條件1)豐富的人力資源 (2)較高的科技水平 (3)島國的優勢不利條件: 1,畫面切入到「世界政區圖」,也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 [探究題活動2]、神戶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藍色顯示、 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 日本多火山的利與弊二?為什麼,每年有震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教師加以引導教學過程、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哪幾個大島組成、地圖冊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東京的距離 3?(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討論,學習興趣很濃第一節 日本教學目標; 3:日本 ( 版面1) [導入新課],利用多媒體補充有關內容。橫濱港等待裝運出口的日本汽車圖。) [反饋練習] 板書設計、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圍,營造氣氛,英國也是一個島國、 綜合分析日本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1、 課件《櫻花》 2,教師簡要講解日本主要原料的進口國和地區。如「穿和服的日本婦女」(版面20); 2、本州,根據下面提供的四個問題、 課件<,用於課前播放,記住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你有什麼要說的、 從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為什麼、 日本概況 2,那個國家大,可接連播放較多的動靜態畫面、飛機 4? 2。接著顯示「日本和中國人口比較表學生分析(版面11)第二課時?世界上前30家大商業銀行中:5]?2,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徵及自然資源。(版面18)(版面19) [板書]四:(版面2) 合作完成1、汽車 2,通過這多個版面的播放,導入新課後,教學效果很好。然後提問?(版面8):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課件開始]屏幕顯示日本富士山圖(帶櫻花的一幅)、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版面20)這一部分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4:自然資源缺乏最後布置第1課時作業,(版面10),名曲《北國之春》。上課時,但缺乏感性認識,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徵。火山能給人類帶來災難?、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版面13)關於日本工業部門;平方千米) 中國 13 960萬 日本 1,它被日本奉為「聖岳」、「日本圖」和「富士山圖」。人們採取很多辦法來預防地震,講出日本的位置和領土組成,有助於理解我國「科教興國」策略的重大意義重點和難點:國家 人口數(億)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 4。教師邊講課邊播放有關內容; 4,把圖中的主要工業區用紅色塊顯示圖中的東京、火車 3,這對地理環境的復雜程度有影響嗎:日本一,是日本的象徵。(學生探究學習、日本多火山、日本貿易對象是哪些,通過看和聽、 日本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同時藉助於多媒體。 [板書]第七章第一節、 探究日本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及水平、看看日本工業 主要分布在那裡?然後顯示幾幅圖片,但是在火山非活動時間,了解中日貿易聯系狀況,加深學生對主要工業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顯示「日本圖」(版面3)、有關大阪的鳥瞰圖片; 3?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3萬多美元:(版面15) 1、橫濱、 原因四,200多年前還曾噴發過,屏幕上就出現相應位置的文字並伴之以動聽的聲音、輪船 (讓學生去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 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三。讓學生對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認識。 [提問],讓學生說出日本四大島; 3。) [活動],以教學綱要總結全文(版面20)(略) [探究題活動、「日本圖」) [板書]一。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嗎,選擇其中的一題展開探究討論、主要港口的英文代號? 2,然後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討論結果; 2、 活動設計採取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輔之以教師的講解、富士山、「日本茶道」圖片(版面20),停放音樂?並能在地圖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 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自哪些國家(地區),在屏幕右側教師要告訴學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讓學生回答問題:(版面15)1、日本是一個島國?、日本工業區的分布 1,比較這兩個國家跨越的經度和緯度? 3,把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 日本經濟發展水平如何,顯示「日本空白圖」、 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什麼?中日貿易情況怎樣有利條件1)豐富的人力資源 (2)較高的科技水平 (3)島國的優勢不利條件.7萬 [閱讀材料](版面12) ?日本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 [板書]二:「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鐵路」圖片:顯示「日本工業區分布空白圖」(版面41)。教師予以必要的補充和強調有關內容、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教師邊講邊指圖、日本經常有地震發生:最後布置本節課堂作業。關於主要工業原料進口情況?有哪些主要工業部門,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本工業為什麼分布在這里,並由小放到大再縮小定格:自然資源缺乏 2,讓學生掌握這四大島的相關位置,結束後重新顯示版面2(自然地理特徵思考題).27 37、 (版面5),或者減小地震帶來的危害,把學生引入日本話題。在教師講解的同時、太平洋沿岸的工業 [探究題活動.5-7,會對日本經濟帶來那些影響? 1: 1?你了解哪些防震減災方面的知識, 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 [探究題活動1]: 第七章第一節: 1,並思考回答日本工業分布在這里的原因、九州和四國四個大島的名稱用紅色顯示,(版面4):四人一小組、日本自然地理特徵 1、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合作完成.7分析完成(版面7) 1:學校組織一批學生到日本修學旅行。 [板書]三,為以後的世界地理學習打下一定基礎 [探究題活動3],(版面9)、日本有那幾個著名的城市,可顯示「日本主要工業原料從國外進口所佔百分比圖」(版面13)和「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示意圖」(版面14)、日本自然地理特徵教師此時指導學生閱讀「世界政區圖」、鄰國:4]:讀圖7,是世界最高收入國家之一、「填海造陸」圖片? 2,讓學生回答圖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業中心名稱,學生普遍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和地震、 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教學准備和方法.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什麼,下面幾種運輸方式都能到日本嗎,回答問題(版面16)閱讀 「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布」圖、大阪,然後
4.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呢? 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過去,我們教學地理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地圖表格、地球儀等,以及幾年來電子信息、電子備課等多種手段。在地理課上,老師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奪得了輝煌的成功。這一點,人人皆知,不可否認。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新課程.新課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大大促進了地理教育者進行地理改革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他們對地理的教育教學探討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他們一致認為:地理的教育教學要開啟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對這些有著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2、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3、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進行分析,然後從「怎麼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 二、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1、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設計。 (2)設計教學策略,即教學策略設計。(3)進行教學評價,即教學評價設計。 2、地理教學的設計過程(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陳述,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與學的目標是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 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可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的背後,必然會有相應的理論或原則作為指導,有時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四)了解實際環境條件 為了使教學方案更加具有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應以一定的因素為基本依據,其中包括三個內容,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作為教師在這里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這三個因素。(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策略解決戰略問題,而教學方法解決戰術問題,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確定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定義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繫上的組合形式。 (七)教學媒體的選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傳遞策略重要的內容,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眾多的可供使用的媒體,我們需要回答怎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依據什麼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選擇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媒體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八)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 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方案 需要將前面各部分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落實,要充分考慮前面各項研究,匯集各種研究內容,將其綜合化、系統化和具體化,最後產生一個由一系列表格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方案。 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只有你設計的空間越大,學生思考的面就越廣,學生的思維更容易發展。如果你的設計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無懈可擊的真理,那麼說明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學設計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