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與經濟地理學相關的學科

與經濟地理學相關的學科

發布時間: 2021-02-14 11:19:18

① 經濟地理學有哪些經典理論學說

1950-60年代的計量革命來的新自古典經濟學模型解釋
1970年代的政治經濟學派(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結構剖析(社會-空間辯證法)
1980年代以來的新區域主義區域發展獨特性和創新能力的分析。
1980年代以來基於「生物學」類比而興起的「演化經濟學」
1990年代以來文化和制度轉向
2000「年代以來演化經濟地理學」的學術思潮

② 經濟地理學的學科定義

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科。 1.經濟活動內容
2.經濟活動區位
3.經濟活動空間組織
4.經濟活動與環境的關系 經濟地理學的學科性質決定於研究對象的客觀性質。
關於經濟地理學的學科性質存在3種觀點:
觀點一:認為經濟地理學屬於社會科學,因為產業布局規律是一種社會現象。
觀點二:認為經濟地理學屬於自然科學的地理學中的技術經濟科學分支,因為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經濟環境,具體地說是生產力的地域組合。
觀點三:認為經濟地理學是介於自然、技術、經濟3者之間的邊緣科學,因為經濟地理學研究對象的發展受這3方面的因素所制約。多數學者同意第3種觀點。 經濟地理學的特性表現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區域性)和綜合性。
地域性 是經濟地理學的根本特性。地域指的是地表的空間。經濟地理學所研究的對象都必須落實到一定的地表空間上,即落實到地域上,這就是地域性。
經濟地理學地域性的核心問題是地域分異規律。
綜合性 經濟地理學的綜合性具有3層涵義:
涵義一,經濟地理學學科性質要求對自然、技術、經濟等條件進行綜合;
涵義二,經濟地理學的地域性要求對特定地域內的諸多條件進行綜合,也要求對地域之間的差異與分工進行綜合;
涵義三,經濟地理學研究對象的歷史性和發展性,要求對產業布局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方向進行綜合。 1.以人類經濟活動為中心的地域(人地關系)復雜系統的研究(可持續發展)
2.全球與地方的關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同等尺度區域之間的關系研究(中國的東中西部差異)
3.區域經濟競爭力與社會公平之間的關系(區域創新、勞動就業)
4.企業內部活動的空間過程與外部空間效應(企業的權力結構,產業集群)

③ 經濟地理學的學科特點有哪些試舉例說明

經濟地理學是以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系統為中心內容的一門學科,它是人文地理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包括經濟活動的區位、空間組合類型和發展過程等內容。 以生產為主體的人類經濟活動,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整個過程,是由物質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鄉村和城鎮居民點、交通運輸站點、商業服務設施以及金融等經濟中心連結在一起而組成的一個經濟活動系統。這一系列經濟活動都是在具體的地域內進行的,因此,以地域為單元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活動的系統和它的發展過程,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特殊領域。
它的學科特性體現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區域性)和綜合性。地域性:是經濟地理學的根本特性。地域指的是地表的空間。經濟地理學所研究的對象都必須落實到一定的地表空間上,即落實到地域上,這就是地域性。經濟地理學地域性的核心問題是地域分異規律。綜合性:經濟地理學的綜合性具有三層涵義,涵義一,經濟地理學學科性質要求對自然、技術、經濟等條件進行綜合;涵義二,經濟地理學的地域性要求對特定地域內的諸多條件進行綜合,也要求對地域之間的差異與分工進行綜合;涵義三,經濟地理學研究對象的歷史性和發展性,要求對產業布局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方向進行綜合。

④ 經濟地理學考研排名,最好的學校是什麼求賜教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因為國內經濟地理學屬於人文地理學下屬子學科,加上經濟地理學與其它子學科的界限並不那麼分明(因為國內經濟地理學對城市經濟研究的熱衷和經濟地理學的制度轉向、文化轉向、關系轉向),再加上碩士研究生階段招生是以人文地理學招生的。所以讀研的話在選擇院校時應選擇人文地理學好的院校,再在當中選擇經濟地理學好的老師(當然,如果你堅定地要從事經濟地理學相關研究,可以直接找做這研究這方面的老師,不考慮院校)
人文地理學目前最好的學校應該是北京大學(有一定名校情結加成),其城環院院長賀燦飛老師就是做經濟地理研究的,近年來他們團隊主要在做環境經濟地理學,環境管制對企業影響這方面,發了不少文章。此外,北京大學因為周一星等老師,有做城市地理學的傳統,在城市地理學這方面也蠻厲害的。
接下來應該是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在上個世紀因為許學強等老師,也有城市地理學的傳統,甚至人文地理學風頭一度壓過北京大學。但中大人文地理學並沒有團隊,個人工作較多,在人文地理學下面有很多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經濟地理學的老師相對較少,側重也各有不同,你可以去官網看看各個老師的研究方向。
再下來是華東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的人文地理有寧越敏、杜德斌等老師在,人文地理學也很厲害,具體經濟地理學也是各個老師研究的側重點不同。
南京大學的人文地理學聲譽也非常好,國內人文地理學的第一位傑青顧朝林老師以前就是南京大學的(現在在清華大學)。但相對其人文地理學,其規劃發展得更好,有張京祥老師等非常出名的老師。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南大的人文地理在地海院,其規劃單獨設院,是分開的。
上面有人提到北師大和武大,北師大的人文地理有一段時間也很厲害,但現在有所式微,它的地理信息系統發展得相對人文地理更好。而武大,武大的測繪在國內是無可置疑的第一名,有5還是6個院士在那邊,但它的人文地理一直以來都不怎麼發展(我印象里沒有聽說過武大的人文地理)。
最後是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與地理有關的研究所有很多,在北京、南京、福州、廣州、成都、新疆都有,各自研究的側重點不同,但是說地理所的話,一般是指北京的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科院地理所因為更側重科研,特別是團隊合作接大項目,所以各個研究室會有大牛博導,還有一些碩導,水平有所差別。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地理所的博導只能招收博士生,碩導只能招收碩士生,而且沒有普通高校對於統考生比例的要求,所以統考招生的往往只有未曾招到推免生的一兩個老師,考不上和踩雷的風險比較大。就讀地理所博士的話會更好,像人文地理學目前唯一一個院士陸大道院士、承擔一帶一路研究的劉衛東老師,主持全國主體功能區的樊傑老師等等,有很多牛人大神。

⑤ 區域經濟學和經濟地理學有什麼具體的異同點,兩個專業研究的側重各在哪方面考研的話各有哪些好學校

樓主也應該抄是學習經濟學的襲,那我先說一下概念吧:
經濟地理學:從地理學的角度,運用綜合方法和區域觀點,從自然、技術、經濟的相互聯系中,研究生產力布局和地區生產綜合體的形成條件與發展規律的科學。它屬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的邊緣學科。
區域經濟學:一門運用經濟學的原理,對資源不均質分布且不完全能自由流動的社會經濟空間中多種區域經濟現象進行描述、分析,並揭示其內在規律的經濟科學。
所以簡單說:經濟地理學研究經濟活動(包括微觀、中觀和宏觀的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而區域經濟學研究區域(中觀尺度的空間)的經濟活動,因而側重是中觀經濟學。
關於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還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目前,主有三種觀點:
(1)區域經濟學為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產業經濟學一起構成中觀經濟學;
(2)區域經濟學為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3)區域經濟學為交叉學科,為經濟學與地理學的交叉學科。

⑥ 經濟地理學有哪些就業方向

經濟地理學,一般偏向研究中國或世界的產業布局,經濟宏觀的規劃和資源利用回等.由於跟經濟學緊密答聯系起來,所以該專業通過對地理的研究來為經濟服務.現在常用的是區域經濟學.就業方向非常廣.政府機關,城市規劃部門,設計研究院,社會科學院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經濟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是以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系統為中心內容的一門學科,它是人文地理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包括經濟活動的區位、空間組合類型和發展過程等內容。 以生產為主體的人類經濟活動,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整個過程,是由物質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鄉村和城鎮居民點、交通運輸站點、商業服務設施以及金融等經濟中心連結在一起而組成的一個經濟活動系統。這一系列經濟活動都是在具體的地域內進行的,因此,以地域為單元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活動的系統和它的發展過程,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特殊領域。

⑦ 經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此外,部門經濟地理學也可根據第一產業(采礦、農業、森林採伐、水產捕撈、能源開發)、第二產業(加工製造)、第三產業(運輸、商業、旅遊、服務等)和第四產業(包括金融、保險、新聞出版、科技研究和情報以及行政管理部門)的劃分而進行研究。此外,歷史經濟地理、旅遊經濟地理、經濟地圖等也屬於經濟地理學研究的范疇。
地理學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在區域經濟地理學中表現得最為突出。在20世紀50~60年代,地理學的發展著眼於專業分化,區域地理學一度式微,到了70年代,地理學開始強調自然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學緊密聯系進行研究,使區域經濟地理學日益受到重視。區域經濟地理學所研究的地區綜合開發問題,是現代各國地理學研究的主題。 經濟地理學是地理學最重要的分支學科之一,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為什麼經濟活動在地球表層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從經濟地理學的研究視角出發,造成經濟空間分布有疏有密的根本動力是自然環境本底的非均勻分布以及經濟自身的集聚和擴散力量。
基於這種研究議題,經濟地理學顯示出典型的交叉性和綜合性學科特點。一方面,影響經濟集聚和擴散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各種自然要素以及經濟、社會、文化、制度等人文要素;另一方面,人類在地表的經濟活動已經並且正在強烈地改變著自然格局,造成了全球性、區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空間尺度的環境變化和環境問題,成為改變自然環境最主要的動力。
這種學科特性使經濟地理學最有資格成為人與自然環境關系研究的紐帶和各類空間尺度的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基礎。應該承認,離開對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規律的認識,也就無法正確透視各種空間尺度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因此,在擺脫單純追求經濟(GDP)增長的發展觀之後,經濟地理學越來越顯示出其具有重大價值的研究視角,可以為塑造新的發展觀做出重要貢獻。
此外,由於經濟地理學長期以來對區域問題的綜合性研究,這門學科也在社會經濟實踐中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國土開發、區域發展和區域規劃、地區可持續發展戰略、重大項目的戰略布局等領域。
經濟地理學也是一門非常活躍的學科,發展演化很快;而且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研究視角和研究范疇呈現多元化。這個特點與其研究對象有著密切的關系——經濟活動本身是不斷變化的,而且展現出巨大的與發展水平和制度環境相關的空間差異。在歐美國家,經濟地理學界幾乎每十多年就出現一輪新的理論思潮,來思索和解釋社會經濟變革的空間內涵和過程。
另外,參加國際會議的經濟地理學者經常會感受到來自不同國家學者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之間的微妙差異。而發展階段、制度環境、文化傳統、意識形態等因素都會導致這種差異。承認這種活躍性和多元性並不損害這門學科的科學性(因為核心問題一直是經濟集聚和擴散的動力);了解這個特性有助於進行更有效的學術交流。在這一點上經濟地理學與其他地學分支是有很大區別的。
在地球表層,除了大氣圈外的其他自然圈層的自然變化的時間尺度都是以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數十萬年計,而且以往的研究大多忽略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因而形成了這些學科相對穩定的研究范疇和研究方法。
如今,隨著人們認識到人類活動是改變自然環境最主要的動力,經濟地理學的活躍性將為地球表層綜合研究帶來生機勃勃的力量。正如克拉克、費爾德曼和格特勒在《牛津經濟地理學手冊》中指出的,「經濟地理學正處於思維變革和快速成長時期的一個充滿未來的時刻……充滿著各種具有深遠現實意義的思維爭辯。」這些思辯將使人們進一步理解、同時也將塑造社會經濟的空間過程,因而將直接促進人類影響下的地表過程研究的發展。

⑧ 經濟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包括了以下哪些

經濟地理學是以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系統為中心內容的一門學科,它是人文地內理學的容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包括經濟活動的區位、空間組合類型和發展過程等內容。 以生產為主體的人類經濟活動,包括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整個過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