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I地理試卷評價分析
Ⅰ 一道高考地理題,分析並給出答案
【答案】
29.B
30.D
【解析】
29.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根據材料和圖可以看出該地理研究性學習回小組位於北答半球,隔25小時再次觀測時,太陽直射點往南移動了,高度角減小,影子向樓上移動;且太陽向西邊移動,所以甲樓陰影將向東移動。所以選B。
30.此後一個月,即12月22日,為冬至日。法國、廣東省、雲南省均位於北半球,澳大利亞為南半球。所以AB不對;澳大利亞播種小麥的時間為3—5月,C不符合。所以選D。
Ⅱ 如何進行高考地理試卷分析答案要包括試卷分析,考生答案得失,今後改進措施。
高考地理試卷分析,可以從出題題型,各知識模塊所佔比重,哪些出的難點,哪回些相對容易答,揣摩出題者意思,想要考的是什麼,他大概想學生在這一知識點處達到什麼水準,是純理論水平還是結合實際更多。至於試卷上的具體題目,可以依據每個問題所佔分數來預測所包含知識要點,列出答案可能包含情況。比如談到影響,肯定有好壞之分,談到氣候們就要從降水、氣溫等角度分析,區位優勢,就要從區位要素方面入手,結合題目,或者地圖找出所含信息。考生答案得失要看此題整體學生作答水平如何,是基本答不出,還是一知半解,還是個別同學答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這道題你要講多久,怎麼講,是以前沒講過的知識點還是容易出錯的易混淆點,這個看你平時教學積累,跟經驗總結。個人認為,地理是很好找依據的,把原理、基本知識點跟他們講通,其他的,就不是你的責任了,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改進措施,讓他們明白怎麼錯了,是不會做,還是粗心,還是其他什麼情況,而你要做的就是排除知識盲點,經常提醒,知識的遷移能力不是你能教會的。也沒那麼難其實。
Ⅲ 高中地理的試卷分析及改進措施怎麼寫
數據統計分析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答題效果
共性問題分析:審題、空間定位、知識遷移能內力、語容言規范與表述
對策:注重審題訓練、讀圖與材料提取能力培養、雙基與知識結構的構建等。
結合你們的試卷,做個簡單的分析。
Ⅳ 2015廣東高考地理試卷難不難,難度系數情況點評
2015廣東高考地理試卷難不難,難度系數情況點評
地理:重視基礎關注社會生活實際回
地理科評卷組組長、華答南師范大學鍾巍教授分析,2015年廣東省文綜地理科高考試題以能力立意為主,重視考查中學地理主幹知識,重視考查考生對地理學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掌握,重視考查考生地理圖表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綜合運用地理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題注重選用新材料和創設新情境,所設計的問題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考生關注國家經濟建設和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符合中學地理課程改革方向和廣東省中學地理教學的實際。試題延續了近幾年廣東省文綜地理科高考試題的特色與風格,難易適中,問題的設計有利於考生作答。
考生答題存在地理基礎知識欠扎實,錯別字嚴重;審題不清,獲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欠缺;運用地理專業術語進行規范表達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欠缺等問題。
鍾巍建議,中學教學應重視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做到能夠舉一反三、有效遷移與運用;改變老師傳統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此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實際,活學活用,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分析、解釋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
Ⅳ 地理高考試卷考查了學生哪些能力
地理學科高考命題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考核目標與要求如下:
1.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讀取題目的要求和各種有關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夠快速、全面、准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
·能夠准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2.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徵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
·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
·能夠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標的判斷和識別,不同類型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基本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
3.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徵,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要點。
·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4.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能夠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地理問題。
·能夠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能夠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
Ⅵ 2010新課標高考文綜地理試題評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答案
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l4頁。時量分鍾,滿分3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C 2.D 3.C 4.A 5.B
6.A 7.C 8.D 9.A 10.B
11.D 12.C 13. B 14.A 15.C
16.D 17.D 18. A 19. B 20.C
21.B 22.C 23.B 24.C 25.D
26. A 27.A 28.B 29.D 30.C
31.D 32.B 33.C 34.D 35.A
二、非選擇題: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40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
須做答。第41~44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做答:
(一)必考題(5題,共135分)
36.
(1)根據等雪期線的分布,分析沿MN一線的地形分布特點。(12分)
(2)比較甲、乙兩地雪期與降雪量的差異,並解釋原因。(6分)
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緯度低於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為充足。
(3)分析位於丘陵區的丙地融雪侵蝕較乙地嚴重的原因。(8分)
丙地屬於丘陵地形,地勢低於乙地,融雪徑流量大於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類的影響(如林地被毀,過度墾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蝕。
37.
(1)據圖簡述我國桑蠶養殖業的發展特點。(8分)
答案要點一:
全國總產量增長較快:傳統主產區中,珠江三角洲發展較快,其他發展緩慢;廣西發展迅速,成為最大的桑蠶養殖省區;其餘省區(大於0.1噸)多數有發展,只有新疆減產較大。
答案要點二:東部原產量大,增長量較少,中部有明顯增長,但總產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廣西為代表增長迅速;主產區由東部轉移到西部(總產量2000年以東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簡述廣西桑蠶業迅速發展的優勢地理條件。(6分)
(3)有人建議貴州向廣西學習,大力發展桑蠶業。你是否贊成?簡述理由。(6分)
贊成。理由:經濟較落後,耕地較少,有大量剩餘勞動力,熱量條件好等。
或不贊成,理由:地勢較高,交通不便,離市場遠,與廣西競爭處於劣勢等。
38.
(1)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該省煤炭行業實行重組的意義。對於材料提到的重組中存在的問題,你認為應如何解決?(14分)
提高技術水平和煤礦安全生成水平;實現規模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稅費流失;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堅持市場原則,對資產作價進行科學評估;注重業務整合、強化安全生成管理。
(2)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後,為什麼必須對相關政府官員進行行政問責?結合煤礦安全生產提出建設責任政府的建議。(12分)
39.
(1)運用哲學知識,對材料一中「經濟不景氣成就文化產業發展是一條規律」的推斷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作簡要評析。(12分)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相應的條件。經濟不景氣時,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和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契機。美日韓的例子也說明了該推斷有一定合理性。
規律是事物的本質、必然、穩定的聯系,經驗有一定的事實基礎,但不同於規律。把有限的經驗提升為普遍的規律,是不嚴謹的。
(2)根據材料二,有人認為,從「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戲」,體現了人們對文化功能認識的深化。你贊同這種看法嗎?運用文化知識簡要說明理由。(8分)
答案一:
答案二:
贊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對經濟的服務功能,「文化唱戲」則認識到文化本身的經濟功能。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體現了文化具有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功能。
(3)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意義何在?請對制定文化強省(市)戰略提出方法論的建議。(6分)
40.
(1)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發展的特點。(8分)
官營手工業衰落;家庭手工業開始面向市場;民營手工業發展迅速;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業作坊產生(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關系)。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l9世紀中期以前英國工業發展的階段及階段性特徵。(16分)
(3)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對恩格斯所說「歷史前提」的認識。(13分)
(要求:以對「歷史前提」的認識為中心;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答案略
(二)選考題(共25分)
請考生在第41、42二道地理題中任選一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做答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塗黑。
41.(10分)
分析圖7所示島嶼成為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的優勢條件。
旅遊資源豐富(組合好):地處地中海的島嶼,氣候溫暖,陽光充足;有海濱浴場、海域、山地等自然旅遊資源;以及世界遺產、名勝古跡等人文旅遊資源。
交通設施完善(有機場、港口、高速公路等),通達性好。
42.(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分析這次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
順向岩層因公路施工失去穩定性。「岩錨」加固使得單面山上部岩層形成整體。(降水、地震等因素導致)深處地層松軟(層面松動)使得該單面山上部山體滑落,對公路產生巨大推力,導致該公路被毀。
請考生在第43、44二道歷史題中任選—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做答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塗黑。
43.(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劉晏所推行的榷鹽法的不同之處。(8分)
不同之處:第五琦:官營專賣,官府專利;強行加價。
劉晏:官督民產商銷,官商分利;設常平鹽。
(2)根據材料二,說明劉晏改革榷鹽法的意義。(7分) 高考 資 源網
促進鹽業發展;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於社會穩定。
44.(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說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先後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分)
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失敗;美國等盟國對日本實行佔領與管制;開始非軍事化、民主化改革。
理由:最重要國際組織的既成事實;國際慣例;法庭所在國最高軍事當局首領同意
(2)說明中國法官抗爭的原因,並加以簡要評價。(7分) 高考 資 源網
原因:中國為戰勝國,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中貢獻巨大;中國未受到應有的尊重;中國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評價:抗爭關繫到中國的地位、榮譽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