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科創新基地建設目標

地理學科創新基地建設目標

發布時間: 2021-02-13 14:29:30

① 學習了地理知識,為家鄉的發展和建設提出建議(至少3個),說明理由

建議:

1、堅持「來環保優先」自和「節約優先」的發展思路,調整優化工業結構,推廣環保產業。

2、提高清潔能源比例,加快電廠煙氣脫硫、脫硝步伐,發展風電、生物發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3、建立有效的水資源宏觀管理,解決洪澇、缺水、水環境惡化的問題。

習總書記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實就是要大力抓環保問題。綠水青山,是人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金山銀山,是人所追求的物質條件。只有強調環境的重要性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1)地理學科創新基地建設目標擴展閱讀:

地理是當今廣大學生的必修課,學好地理,能擁有豐富的知識去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能夠為社會、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人類則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類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開發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人類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人類的行為方式必須符合自然規律。

建設生態文明,不是要放棄工業文明,回到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

② 如何實現高中地理學科「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新課程將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在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明確了「學什麼」,提出了學會的要求,是實施另外兩個目標的基礎;「過程與方法」是組織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過程的具體化,明確了「怎樣學」,以求達到「會學」的高目標和高要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是「知識與技能」的有效學習和「過程與方法」的高效實施的動力。如何實現高中地理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我以《工業的區位選擇》為例進行了初步研究。
一、了解學生的需求和發展的可能性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仔細分析學生的學習准備,了解他們在知識技能、認知能力、學習動機、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一般情況和個別情況,依此按照課程標准確定教學的出發點。
在制定《工業的區位選擇》教學目標時,通過對學生歷次地理考試成績的分析,結合平時的觀察,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在前一章第一節《農業的區位因素》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主要的區位因素,並初步掌握了運用案例分析區位因素的方法,可以在這一節課中得到遷移;加上生活在海滄新陽工業區,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接觸了不少有關工業區位因素及區位選擇的知識;另外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已開始具有辯證邏輯思維的特點,他們能夠從一般的原理、原則出發,運用理論分析和綜合事實材料,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因此,他們對《工業的區位選擇》一節的學習興趣較為濃厚,渴望通過工廠實地調查以及系統的專業學習,客觀地評價家鄉的工業生產,為家鄉的發展出謀獻策。
二、讀懂教材,明確重點、難點、關鍵點
讀懂教材,不僅僅是讀懂某個專題,更要懂得如何選擇、處置教學內容,這才算是讀懂了教材。要通過專題的基本框架、重點內容的釐清,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在此基礎上深入鑽研文本的內涵和外延,了解規律、原理產生的自然和人文境域,抓准專題的情感基調;然後,根據課程總目標、各階段目標及學習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落實突破難點、重點的關鍵點以及前後連貫、銜接學生學習起點的聯結點。做好了這些工作,教學目標的制定就會比較准確、集中、具體而恰當了。
在確定《工業的區位選擇》教學重點、難點時,通過本節知識的基本框架,先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再深入鑽研文本的內涵和外延,最後根據課程總目標、各階段目標及學習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學習的重點、難點、關鍵點。
1.教學重點
(1)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2)理解不同的工業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並會進行正確的區位選擇。
2.教學難點
(1)理解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2)理解不同的工業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並會進行正確的區位選擇。
3.教學關鍵點
通過當地具體事例,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的工業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並會進行正確的區位選擇。
三、重組學習內容,利於學習目標的達成
教師在分析學習內容、了解學生情況以及回顧先前教學經驗與反思的基礎上,可開發學習資源和運用教學媒體對教材的順序、詳略、深淺等作適當取捨、加工、提煉等處理,再確定三維目標。
《工業的區位選擇》的學習內容就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重組。課前布置自主預習,小組合作開展對海滄本地工廠的地理調查,為本課的學習打下基礎。課堂上藉助多媒體,先以鄉土地理情境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提供圖文資料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問題解決式」的教學模式,把工業區位選擇的重難點分解成工業區位因素、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業選擇的影響等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處於一個個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思維成果、質疑討論,滿足學生對知識「懂」的需要和「會」的需要,有利於學生運用智力,積極思維。課後布置二選一的研究性學習課題:(1)在兩會上原工業部長李毅中提出堅定不移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在這個背景下探究海滄工業區將如何發展;(2)探究曾經是行業老大的柯達公司破產並轉型的原因。把學生的興趣由課內研究引向課外研究,激發他們進行更高層次的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概念的概括過程、結論的探究過程等。
四、掌握教學目標敘寫的技術
教學目標的敘寫,在於強調教學活動對學生具體行為改變和人格產生的影響,其行為改變或表現是可觀察、可檢測的,可作為目標是否達成的衡量標准。
「知識與技能」主要採用結果性目標的敘述方式,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的結果是什麼,所採用的行為動詞要求明確、可測量、可評價。
如《工業的區位選擇》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可敘寫為:
1.知道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並理解不同的工業區位因素及發展變化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並會進行區位選擇。
2.結合海滄工業案例進行實地調查,學會小組合作調查,探究該工廠落戶海滄工業區的區位因素。
3.學會判讀幾種常見工業導向型的模式圖,提高自己的讀圖技能。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採用體驗性或表現性目標的敘述方式,即明確安排學生表現的機會或描述學生自己的心理感受、體驗,所採用的行為動詞往往是過程性的、體驗性的;另外要把握敘述的五個基本要素:行為主體、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內容和行為標准。
如《工業的區位選擇》的「過程與方法」目標可敘寫為:
1.通過對海滄翔鷺石化、正新輪胎等廠的地理調查,學會從生產、生活實踐中收集地理數據、圖表進行分析判斷並應用於區位學習。
2.通過對海滄工業實例的調查分析,探究海滄工業區布局的特點,並學會准確運用地理術語表達的能力。
3.通過工廠實地調查、小組討論交流工業區位因素及發展變化的區位選擇等活動,提高自主學習、團體協作的能力。
如《工業的區位選擇》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可敘寫為:
1.通過分析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增強環保意識,樹立工業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想。
2.通過分析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及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樹立科學發展觀。
3.通過分析海滄的工業實例,了解海滄工業發展的區位優勢,樹立熱愛家鄉、為家鄉服務的信念。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要根據地理學科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這樣才能實現教育目標的完整性。

③ 高中地理 建設衛星城的主要目的

建設衛星城的主要目的是分散職能,擴大城市規模,減少和避免人口和工業過分集中帶來的交通緊張、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等問題

④ 地理學科怎樣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參考書上都列出來了,在結合實際,以及學生的接收程度考慮
此外,應該給教師發《地理學科課程標准》吧!

初中地理教學目標及要求

那你的目標就是考上好大學。

⑥ 關於建設校內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的通知

(中地大京發〔2012〕36號)

各單位、各部門:

為深化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教學理念、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開展北京高等學校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通知》(京教函〔2011〕702號)要求,學校擬建設一批校內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創新實踐基地」)。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設目的和意義

建設創新實踐基地,旨在積極開展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整合現有的學生創新活動資源,拓展創新活動功能,為廣大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科學研究、創造發明、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提供平台和環境。開展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對於促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新熱情和潛能,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建設的基本原則

1.突出創新。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要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規律和大學生的特點,在基地的管理和運行模式、活動內容的設計安排以及組織實施上,進行大膽改革和探索,使之真正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和搖籃。

2.注重特色。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要根據各學院的辦學定位與辦學特色,以及學科專業優勢和特色,與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與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各項教學改革及實驗室建設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創造性地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驗,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改革創新成果。

3.開放共享。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特色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堅持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興趣特長,不局限學科專業,鼓勵學生跨學院、跨專業、跨年級利用基地實踐平台開展創新實踐活動,使各類專業的學生各取所需,各展所長。

三、申報的基本條件

1.建設理念先進。基地建設思路清晰,理念先進,能夠結合學校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確立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為核心目標的基地建設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化培養,能夠有效促進教育觀念、教學模式的轉變和創新人才的培養。

2.基本條件優良。基地要在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的學生創新活動資源(包括各類實驗教學中心、各類實驗室、大學生活動中心、學院自建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等)的基礎上,拓展、開發其創新活動的功能,基地的場地空間、設備器材、指導教師等基本條件能夠支撐和滿足學生開展創新活動需要。能夠為學生創新成果的展示、發表、出版、推廣應用提供支持和幫助,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氛圍。

3.活動成效明顯。基地能夠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目標,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興趣和愛好,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開展綜合性、創新性、系統性的創新實踐,取得明顯成效,近三年來學生取得標志性的創新成果並與學校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相結合。

4.管理運行規范。基地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模式先進,機構、人員落實到位,運行經費得到保障。能有效地實現開放運行、資源共享,特色鮮明,起到示範作用。

四、推薦申報要求和方法

1.申報名額及金額。學校擬建設若干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各學院在對創新實踐基地進行整合的基礎上組織申報,原則上每個學院可申報1個。學校將優先考慮創新基地硬體條件建設經費,並且每年支持校級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5萬元運行費。

2.申報方式及時間。各學院申報2012年度校內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時須提交《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申請書》(詳見附件1)一式6份、聯系人信息表一式1份(詳見附件2),於2012年6月30日前交到資產處審查確認。

五、評審與命名

在各學院申報推薦的基礎上,學校將組織評審專家,採取評審與考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審工作分為專家初審、現場考察、終審評議、推薦審批四個階段。符合條件的基地,由學校命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並授牌。

聯系人:任佳 梁勇

聯系電話:82322920 82321367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申請書

附件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聯系人信息表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2年6月4日

附件1: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申請書

學院名稱__________

基地名稱__________

基地負責人__________

聯系電話__________

申報日期__________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年×月

1.基地總體情況

中國地質大學年鑒.2013·北京

2.基地建設概況

中國地質大學年鑒.2013·北京

3.成果與特色

中國地質大學年鑒.2013·北京

4.自我評價及發展規劃

中國地質大學年鑒.2013·北京

5.審核意見

附件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聯系人信息表

中國地質大學年鑒.2013·北京

⑦ 學科基地建設,學科基地作用的發揮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一、積抄極配合,及時申襲報。靖遠縣教育局自接到白銀市普通高中學科基地建設文件起,就及時召開了由教育局相關領導和四所高中校長參加的聯席專題會議,明確了學科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職能任務和保障措施,全方位的分析了我縣四所高中的強勢學科之所在,確定了強勢學科和申報學校,積極組織完成了申報工作。

二、督促指導,迎接評估。3月份,局主管領導及教育股、教研室有關成員對申報學校的有關硬體和建設進行了系統檢查,令其添缺補漏,直至基本完善。又熱情配合基地

建設專業指導小組專家對申報學校及其基地進行了調研評估。

三、劃撥經費,兌現承諾。4月份,我縣一中被確立為白銀市普通高中語文學科基地,二中被確立為白銀市普通高中生物學科基地,並同時掛牌。教育局立即兌現承諾,劃撥給了這兩個基地活動經費各2萬元。同時也調查了解了一中、二中對基地的投入情況和這一工作展開後所存在的空難。

⑧ 基地建設是科技創新的搖籃和新技術發展的源泉

西方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強大的國際競爭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科研基地體現的。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歐洲、日本等就開始著手建造除國防、軍事等國家重大戰略要求之外的綜合性大型基礎科學研究基地。它們已經成為發展國家需要的先進技術、培養新一代科學家和工程師、提高公眾的科學精神以及科技進步的開發區。

美國十分重視基礎研究,包括基礎設施和培訓基地的建設,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國跨國公司普遍加強了在國外的科研活動,建立了各種形式的科研生產聯合體。

1960年美國的國外科研費用僅占其科研費用總額的2%,1975年為7.7%,1978年為10%,1980年上升為12%~15%。僅1979年美國跨國公司的國外科研費用就達27億美元,等於50年代初美國所有私人工業部門在國內的科研費用。美國跨國公司在國外的科研方向也從70年代初偏重於試驗設計和應用研究,轉向80年代初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從對美國30家跨國公司國外科研活動所做的調查中可知,80年代初,國外實驗室有28%在研製新產品,59%在從事應用研究,而僅有4%把力量放在基礎研究上。

在科研基地建設方面,無疑美國走在了前面,也是受益最多的國家。非常多的國家在科研基地建設方面卓有成效。像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RAL(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的大型國家實驗室。位於英國的牛津,現有雇員1200人,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80餘年來,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由多個實驗室陸續合並而成,成為國際著名的大型核物理、同步輻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空間科學、粒子天體物理、信息技術、大功率激光、多學科應用研究中心,它的發展歷程有力地說明了大型科學研究中心的形成是科學發展的必然。

日本學術振興會宣布啟動「21世紀重點科研基地工程」(簡稱21世紀COE工程),選擇50所大學113個尖端項目進行重點資助,21世紀COE工程是日本教育界的重大舉措,是大學改革的催化劑。該工程在各大學公平競爭基礎上,最終選擇科研力量雄厚的學校及其優勢科研項目進行資助。政府的巨額資助勢必使這些學校科研特色更加突出,進而形成世界最高水平的科研基地,而對未獲得資助的學校則定位於「教育基地」,用以提高國民素質。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項工程也是日本大學科研教育特色化的重要信號。

與此同時,這項工程有利於日本在科研領域保持世界領先水平。日本企業科研大多注重產品開發,大學科研在理論研究和基礎研究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日本科技的先進水平。這次選出的項目經專家反復論證,均為世界科學的前沿陣地,日本已在其中很多項目上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果,如京都大學的生命科學、青山學院的超導材料、名城大學的納米技術等。

在科研基地規劃和建設方面,基地由國家統一規劃、布局,在建設初期就注意留出大片區域以供將來發展。其基本特點是:科研力量、科研任務和國家投資集中,科學技術成果累累,學科多樣、交叉,發展新型、邊緣科學,突破重大新技術的能力強,這些大型科研基地都擁有先進的大科學裝置群支撐其強大的科技競爭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