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教學互聯網

地理教學互聯網

發布時間: 2021-02-13 10:29:43

⑴ 搜集最好的地理網站

1、中學地理://gzdl.2000y.net/
2、資源集錦之動畫之高一篇http://lwl.czyz.com.cn/ziyuanjijing/donghua/gaoyi/
3、互聯網上的地理教學資源http://www.nhyz.org/yxx/jxzy/jy/jy1.htm
4、網頁素材聯合國http://sosoo.cnnb.net/gifs/
5、中教育星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平台 http://estar.rdfz.cn/
6、Flash作品http://www.hubce.e.cn/jwc/jwc5/flash/index.cgi
7、CCTV國家地理http://www.cctv.com/geography/index.shtml
8、中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
9、地理教師網http://dljsw.myrice.com/
10、地理圖庫http://dili.cpe.net/tuku/tukukj.htm
11、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http://www.cng.com.cn/
12、中國地理教學資源網http://61.142.127.153:8081/
13、地理教育網http://geo.qde.net/
14、地理知識http://dlpy.myrice.com/adlzs.htm
15、中國科普博覽之南極http://www.kepu.org.cn/gb/earth/antarctica/index.html
16、地理教與學http://210.39.136.105/Sites/dili/
17、地理E家http://www.dili.cn.gs/
18、三思科學網http://www.oursci.org/
19、北京地理教學資源網http://www.zxdl.bje.gov.cn/new/
20、馬鞍山地理教學網http://www.zxdili.com/
21、新新地理課堂http://www.hsyfg.net/tl/xinxin/news/index.asp
22、http://www.hubce.e.cn/jwc/jwc5/flash/index.cgi
23、大連教育網http://www.fore.com.cn/subject/index.jsp?subjectid=118
24、中國科普博覽http://www.kepu.com.cn/gb/index.html
25、水利人的網上家園http://video.waterinfo.net.cn/
26、http://www.ltyz.gx.cn/dljxzyw/bus/
27、http://www.scxxt.com.cn/ziyuan/mdv/seniorgeo/
28、http://jy.nbe.net.cn:60003/xinjc/xjc-main.htm
29、地理課堂http://www.zydl.net/news/index.asp
30、多媒體課堂——慈溪電子備課系統http://beike.cixie.net/
31、地理柳州巴士站http://www.ltyz.gx.cn/dili/ffeeii/index.asp
32、http://www.iecn.cn/zgpd/ccdl.htm
33、愛好者http://61.184.119.196:8018/default.aspCAI
34、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網http://www.wwfchina.org/
35、大科普網http://www.ikepu.com.cn/
36、地理雪窗http://wujh.sosoo.net/
37、地理教師http://geoteach.jyjy.net.cn/
38、地理課http://www.qd65.qde.net/teacher/bbs/index.asp
39、地理課件積件庫http://zjycy.myetang.com/kjzc/dlkjml.htm
40、地理頻道http://www.dlpd.com/
41、地理縱橫http://61.130.175.245/dl/index.htm
42、風水寶地http://61.177.236.130/1/index.asp
43、國家電力信息網http://www.sp.com.cn/default.htm
44、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http://nfgis.nsdi.gov.cn/
45、海洋科學http://www.bjkp.gov.cn/gkjqy/hykx/left.htm
46、華方教育軟體園http://esoft.myrice.com/kj_dl.htm
47、地球村http://world99.myetang.com/index.html
48、中華地圖網http://www.hua2.com/index.asp
49、中國地震科技信息網http://www.eq-csi.ac.cn/
50、人口世界http://www.shfpc.gov.cn/popinfo/pop_homepage.nsf/default
51、星空觀測者http://vip.6to23.com/czast/
52、三農數據網http://www.sannong.gov.cn/tjsj/ndsj/1/default.htm
53、環保人之家http://www.epman.cn/
54、景觀中國http://www.landscapecn.com/info/
55、課程研究http://www.pep.com.cn/kechengjcyjs/index.htm
56、http://www.pep.com.cn/zhxdl/index.htm
57、世界列國大觀http://www.lidicity.com/lieguo/
58、氣候統計資料http://www.hko.gov.hk/wxinfo/climat/world/chi/n_america/canada
/canada2_c.htm
59、人地網http://xiabing.sosoo.net/index1.htm
60、天地人和http://www.enviroinfo.org.cn/
61、天氣在線http://extern.t7online.com/
62、天文知識http://rigel.y365.com/astronomy/index.htm
63、圖行天下http://www.go2map.com/
64、網博國家館http://www.efair.gov.cn/chinese/country/shuzi/G/
65、中國地震信息網http://www.csi.ac.cn/html/index.jsp
66、中國地質環境信息網http://www.cigem.gov.cn/jcy/homepage/html/default.asp
67、中國海洋信息網http://www.coi.gov.cn/
68、國家環保總局http://www.zhb.gov.cn/
69、中國礦業網http://www.chinamining.com.cn/index.asp
70、中國旅遊網http://www.cnta.com/
71、中國煤炭資源網http://www.sxcoal.com/cn/
72、南水北調網http://www.nsbd.mwr.gov.cn/
73、中國沙塵暴網http://www.ststorm.com.cn/script/index.asp
74、中國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網http://www.drccu.gov.cn/index.htm
75、中國科普展覽 http://www.kepu.com.cn/
76、北京科普之窗 http://www.bjkp.gov.cn
77、天津科普網 http://www.tjkp.gov.cn
78、南京科普之窗 http://www.njkp.nj.gov.cn
79、地理博覽 http://www.fslib.com.cn/fsbook/dili
80、古氣候與古海洋研究網上資源 http://www.datasync.com
90、中國基礎教育網 http://www.cbe21.com/xueke/dili
91、水文資料庫 http://ck2.oc.ntu.e.tw
92、國之源 http://www.gzy.com.cn
93、世界地理網 http://www.earth-world.com/
94、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http://nfgis.nsdi.gov.cn/
95、地理信息資源網 http://gis.cnroot.com/
96、地理信息系統信息源 http://tellgis.home.sohu.com/
97、國訊網校 http://www.chinaschool.net
98、大地生活網 http://www.e-earthgeo.com
99、中學地理教學資源網 http://www.yeschool.net/zhp/
100、氣象萬千 http://www.i121.net
101、中國氣象局 http://www.cma.gov.cn
102、全球氣象圖 http://www.weatherimages.org
103、中國土地 http://www.webreso.com
104、亞太地區之海洋模式與資訊系統 http://sol.oc.ntu.e.tw
105、地球科學遠距離教學 http://gis.geo.ncu.e.tw
106、中國水文大事記 http://www.chinawater.net.cn
107、中國水災年表 http://www.cws.net.cn
108、華夏水網 http://www.e-water.com.cn
109、地球科學在線 http://www.earth-science.net
110、地球科學進展 http://www.progressingeography.com
111、地圖通 http://210.71.181.205
112、香港太空館 http://www.lcsd.gov.hk/hkspm
113、經緯地理:http://www.xcsf.com/xyt/gx
114、http://dili.fsjy.net/content_D.htm
115、中國公眾科技網http://www.cpst.net.cn/
116、介紹望遠鏡的網站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59&start=0
&rid=&S=
117、天文請教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017&rid=643518&S=d3
&pl_view=&start=0#msg_187746
118、彗星的觀測知識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9&rid=64351
8&S=&pl_view=&start=0#msg_183438
119、全年主要流星群表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8&rid=643
518&S=&pl_view=&start=0#msg_183437
120、三垣二十宿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5&rid=643518&S=
&pl_view=&start=0#msg_183429
121、城市觀星指南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3&rid=643518&
S=&pl_view=&start=0#msg_183426
122、如何認識星空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2&rid=643518&
S=&pl_view=&start=0#msg_183424
123、天文基礎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68&start=0&rid=779
476&S=
124、天文酷站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66&start=0&rid=&S=

125、天文學名詞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3&start=0&rid=7
79476&S=
126、88星座總表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7&start=0&rid=7
79476&S=
127、宇宙可能的結局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2&start=0&r
id=779476&S=
128、天文唯美圖片系列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50&start=0
&rid=779476&S=
129、梅西耶星雲星團表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6&start=0
&rid=779476&S=
130、四季星空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4&start=0&rid=779
476&S=
131、天文學和人類社會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1&start=0
&rid=779476&S=
132、天文學發展簡史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0&start=0&r
id=779476&S=
133、到月球上去開展天文觀測和研究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
1667&start=0&rid=779476&S=
134、高中地理資源庫http://gzdl.xkc.cn
135、初中地理資源庫http://zxdl.xkc.cn
136、三萬課件下載http://www.topcai.com
137、地圖愛好者聯盟http://www.sinomaps.com/cgi-bin/leoboard.cgi
138、地圖之窗http://www.mapwindows.com
139、初中政史地http://www.e6e8.com/Index.asp
140、地球科學網站:http://www.nju.e.cn/njuc/dikexi/earthscience/index.htm

⑵ 如何在地理教學和地理學習中有效利用計算機網路資源

地圖要多用計算機網路資源,知道地圖就等於知道了資源的位置,也知道了基礎地理要素,相應的地理特徵可以根據地理要素分布分析出來。

⑶ 讓生活走進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於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地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只有讓生活走進地理教學,讓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現,才能喚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符合「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生活有用,對學生的終生發展有用」的新理念。如何把地理教學生活化,成為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從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方面提出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搜集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地理教學要回歸生活,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各種能力。因此,教師要在對教材解讀的基礎上再進行大膽創新,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來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多用學生熟悉的地理現象來引導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在當今商品房的開發熱潮中,開發商、購房者各要考慮哪些地理要素?通過把生活實例適當的引入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運用生活經驗,培養合作探究。
新課程要求教師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生活、關注生活,並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有意義的學習,構建開放式小組合作探究的地理新課堂。學生運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學的思維方式來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成為探究活動的重要環節。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同時激發了他們學習地理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探究、創新能力。
三、利用現代媒體,使生活地理化。
現在,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為學生學習地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很多學生正是通過這些媒體從接觸地理到關注地理,進而熱愛地理。教師可以藉助現代媒體收集社會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識,然後針對一些熱點問題,從地理的角度提出問題,引發討論,如海嘯、地震等。由於資料新,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有利於師生情感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生存環境的責任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以致用」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目的,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是地理學科的一大任務。因此,地理教學應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並改變自己、影響他人的行為方式和道德觀念。如在生活中,為避免「白色污染」應自備籃子或布袋購物;生活垃圾應分類進行回收利用;為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應採取各種節水措施;使用利於環保的再生紙。在生產活動中,不能以損害環境的方式去謀利,應當採用清潔生產技術等。
總之,以生活的理念進行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更著眼於學生的發展,給學生以生活的意義,使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⑷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

在學習教材地理知識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收集地理信息﹑進行網路學習﹑網路版研究,將計算機的使權用作為主要處理信息的工具,讓學生通過地理學習活動,基本掌握計算機的各項應用技術;通過網路活動,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建立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多元化交流。最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能使地理學中許多概念﹑事物﹑現象﹑規律﹑本質以及它們由靜態到動態﹑無聲到有聲﹑抽象到具體﹑復雜到簡單﹑理念到實際﹑遙遠到咫尺等方面,得以顯現。從而更易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求知慾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⑸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運用網路教學資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技術有了很大的飛躍,通過計算機我們能夠查詢到豐專富的網路資源屬,將這些資源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為我們的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網路資源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有很大的優勢,也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有很大的進步,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伴隨著很多問題的,網路資源也是如此,這些問題對教學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礙.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網路資源具有極其重要的

⑹ 備考高中地理教師有沒有什麼網路課程呢我有點想報班,但不知道報什麼機構求各位大神推薦

你其實可以考慮我們挺好的

⑺ 哪些高校的遠程教育有地理類專業(例如「地理科學」,「自然地理」之類的)

1、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學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學思維和地理科學技能的訓練,同時兼顧環境科

⑻ 讓現代信息技術怎樣走進地理課堂

隨著科學技術高的速發展,要求我們要適時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於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潛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益。地理學科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上同其它學科相比,有明顯的特殊優勢。傳統的教學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觀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挑戰。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採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對於傳統教學中,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細微的結構等,多媒體通過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決,它打破了的傳統教學方法,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為了更好的讓現代信息技術走進地理課堂,在此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立足學生學習局限,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由於學生平時忙於中考學科的學習,地理信息來源單調,運用網路學習的機會較少,多數學生缺乏對地理的感性認識,因此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我對學生經常性地進行調研,充分了解學生的意願和需求,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利用我們靖宇七中學媒體進教室的實際條件展開教學。我利用多媒體網路技術,創設地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例如:我針對教材的單元設置,分為幾個大的專題,如天氣和大氣運動、海洋和陸地的運動形式等等,充分利用央視十頻道的《探索發現》、《網路探秘》等科教欄目的影視資源,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能力,選取和教材密切相關的片段整合,進行專題教學。根據學生反饋和學習檢測,我發現,平行班學生學習興趣較高,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地理學科的信息量,另外進行專題教學,加強和學生的學科專題意識,一則使學生有了直觀的知識結構,二則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復習,這種由分散的知識點組合形成知識結構,通過教師引導,將內化為學生的學習方法。

(一)運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聲形並茂的逼真情境

利用影視資料、自製動畫、景觀圖片、地圖等手段,為地理教學營造聲、像、圖、文並茂,形象、生動、逼真的情境,其效果是任何形式無法比擬的。營造地理情境,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通過內心情感體驗,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課件的片頭加入視頻影像歌曲等,當學生一進入教室,悠揚的音樂、悅耳的歌聲、美麗的畫面,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一邊欣賞一邊還可以聽到優美動聽的解說,讓學生處於一
種親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只有對地理學科有了興趣,才能品味地理、把握地理。有助於學生提高和鞏固學習興趣,因為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維主動活躍,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興趣又是一種有積極作用的情緒,這種情緒在一定的情境中極易產生,因此,利用課件創設與課堂內容相應的情境氣氛,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習積極性。
(1)應採用適量的音頻資料

要製成豐富多彩的課件,藉此充分調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應採用適量的音頻資料,因為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2)運用多媒體技術因材施教。

上課時可因班而異,除了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外,不同的班級做到因材施教。班級之間的學生能力有差別,教師可根據各班的認知結構水平,學生能力來設計運用教學課件。在同一班學生的教學中,也可針對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進度。多媒體對個別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它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又可照顧學生學習上的個別差異。這樣,不但能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也有助尖子學生的培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進步。

二、改變傳統的課件以文字主,努力構建以視頻為主、圖片為輔的課件

我迴避了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後教師容易陷入的誤區和怪圈,針對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實際問
題,我研究探索,形成一些初步對策:

(一)努力構建以視頻和圖片為主要內容的課件
根據心理學和認識學理論,人對圖片和視頻接觸最為敏感,記憶最為深刻。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這個規律。我結合教學內容,努力構建以視頻和圖片為主要內容的課件,例如《地球的公轉》一課,分為:公轉的方向、公轉的周期、五帶的劃分、太陽直射點的季節變化四個小欄目,我對每一個小欄目採用了一個視頻加四張圖片的組合製作了本課課件,對於太陽直射點季節變化這個難點,我格外准備:包括什麼叫直射點、南北回歸線和赤道、直射點季節運動的軌跡三個子欄目的視頻設計和圖片展示,同時附加兩個拓展知識面的小知識:地球運動的近日點和遠日點、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與地球公轉的關系。文字大幅壓縮,除了一個必須的歸納表格,全部字數僅
僅三十餘字。並形成口訣幫助學生記憶,如:二分在赤道的路上飛,兩至在回歸道上奔等。

(二)製作樸素明快的課件
教學中根治課件製作過於花俏,以及以放代講的「多媒體教學綜合症」。根據教學觀察,課件製作水平雖然較高,但是課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動畫,本來卡通動畫只需在導學部分應用,能調動課堂氣氛即可,卻一再使用,使得學生被和教學關聯性不強的卡通動畫干擾,極大的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據此,我製作課件本著朴 素明快的原則,對視頻和圖片是反復推敲,充分保證引用資料與教學的密切度。
此外,我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注重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杜絕以放代講,使學生與本人能夠形成有效的雙向互動——人人互動,而不是「人機互動」,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將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理教學中,傳統的一些掛圖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而其內容又是靜態的、無聲的,給學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聯系的。而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恰恰彌補了地圖教學的不足之處,加大了課堂密度,又提高了課堂質量和效率,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學生即練就了讀圖能力的培養又獲取了貫於始終的基本技能。它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

三、利用多媒體網路技術旨在提高地理課堂效率。

初中地理學科的特點是它的綜合性,區域性,它涵蓋了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很多方面,兼有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內容,涉及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等部分。而多媒體網路本身就是一個突破空間限制的巨大的信息庫,加之它強大的處理、綜合信息的功能,這一特點在和地理學科教學的融合中,可以得到酣暢淋漓的發揮。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對基本知識的落實和一些課堂上較難表達的地理知識、地形地貌、可以分專題到在有關網站上查找相關資料,搜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文、聲、像材料,然後製作成多媒體課件來組織課堂教學。這種多媒體課件不僅能將大量的資料呈現給學生,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在說明地理知識時材料集中,簡明准確,省時省力,從而達到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現代課堂教學要求,大大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四、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突出重點、淡化難點,緊跟中考命題思想,摒棄題海戰術
地理課中有許多重點、難點,有時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費力,而多媒體地理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它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於學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動感,又利於知識的獲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地里教學有兩個「極端現象」:其一是非中考學科,學生對此不夠重視,其二該學科綜合性大,許多知識點學生難以接受,導致的教學質量兩極分化。有鑒於這個客觀因素,我在進行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劃分為三個層次,在習題練習上有不同程度的傾斜。

(一)製作課件時應仔細分析劃分習題的難易程度
製作課件時將習題仔細分析難易程度,劃分為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大膽的跳出習題冊的拘泥,重視自主命題和交流命題,根據中考的命題動態進行試題研究,同時利用互聯網優勢進行交流命題,借鑒吸收其他教師的命題經驗和成果,將這些習題應用在教學訓練過程中。

(二)對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時,課件體現「標准化作業」教育
具體而言,就是根據教學、練習、講評的各環節的需要,制定出一定步驟的課件,讓學生再做練習時,按照步驟依次完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第一步課件出示材料,學生閱讀題干,找出關鍵詞語。」可有效防止學生看錯題目和漏題現象;「第二步課件再次出示材料讓學生閱讀題支,作答並說明理由或解答過程,」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細節意識和對課本知識點分布的熟稔程度,同時有助於教師分析學生的思路偏差以作為講評的依據,例如在課件演示中,發現學生在比例尺換算和錯別字等方面的問題,我在講評中就有的放矢,極大的節約了教學課時,減輕了我與學生的負擔。使節餘下來的時間充分地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地理課外知識的拓展上面。 以上是我對多媒體教學的一些淺顯認識。讓現代信息技術走進地理課堂, 在知識的內化過程中加快兼容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在現代信息技術知識的運用過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現代信息技術促進知識的輸入質量和輸出質量,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也應注意到它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現代信息技術仍處於教學中的輔助地位,教學過程的諸環節仍需教師來組織實施,因此,教師只有應通過精心認真的教學設計,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教學方法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⑼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 「人類要發展, 一方面要面向未來, 另一方面要回到人類的源頭, 向我們的先輩吸取智慧.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應將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接軌, 使其融入現代教育的體系之中.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在現有的學校教育系統中開辟中國優秀傳統教育的通道: 在不影響原有課程和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 在有關學科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 通過報告、講座, 或參觀、旅遊、表演、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陶冶. 顯然, 這是各相關學科教師, 包括地理教師, 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1 、在地理教學中實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科學, 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 地理學科融自然性和人文性於一體, 具有綜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所以, 地理學科易於同其他學科建立科際聯系, 包括自然學科、社會學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產生和發展於中國特定的地理舞台, 存在於某特定的地理環境中.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在地理學科中多顯性分布在人文地理學, 諸如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旅遊地理和農業地理等分科知識中. 例如, 物質文化層面的中國古代耕作文化、南北方古民居和園林的不同文化特色、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名勝古跡等; 精神文化層面的宗教文化、風俗民情等.由此看來, 地理學科涵蓋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內容, 藉助於地理教學這一載體, 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是現實、可行的。
2 、將中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地理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努力挖掘知識元素, 精選相關內容。
在中國古代地理學上的偉大成就中, 有些內容在地理教材中顯而易見. 諸如, 夏歷中十九年七閏法比古希臘天文學家默冬發現這個周期早160 多年; 我國有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哈雷彗星和太陽黑子的記錄; 我國古代有關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論述等. 教授這些內容能夠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達到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的目的. 其中, 有些內容地理教師可通過查閱資料進行深入挖掘.例如, 關於地殼運動「滄海桑田」之變, 以前常常由珠穆朗瑪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引起學生興趣, 教師可進一步, 從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引入: 沈括於公元1074 年到河北西路(約在今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北部地區) 邊防去察訪時路過太行山麓, 發現「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 橫亘石壁如帶, 此乃昔之海濱」,便實現了滲透之功效.利用古代地理知識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要注意精選相關內容. 例如, 關於教材中的地圖知識, 我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顯著的成就, 但是在教學時要有選擇地介入. 關於經緯度制圖, 清朝康熙年間的《皇輿全覽圖》是最早採用經緯度制圖法測繪的地圖. 道光年間魏源編寫的《海國圖志》是中國第一部採用經緯度制圖法編繪的世界地圖集. 該圖集在地圖投影的選擇上, 與現代地圖中根據區域位置和輪廓選擇投影基本吻合, 地圖符號的設計與現代地圖也有類似之處, 不同的國家採用不同的比例尺, 堪稱為中國制圖學史上一部關於世界地圖集方面的開創性著作。
(2)以多元化途徑營造教學氛圍, 創設學習情境。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出現於地理教學中, 往往是作為一些支撐知識用來論證和說明問題的. 教師要深入探討、精心設計, 採用靈活的方法以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教學時限內既不喧賓奪主, 又能生動而鮮明地突出地理知識點, 同時起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之目的. 對於人文色彩濃郁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 例如, 居住文化的地域性, 教師可以准備圖片資料, 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東北平原地區的口袋房、內蒙草原地區的帳幕(如蒙古氈包) 、華北地區的四合院、黃土高原的洞穴(如延安窯洞) 以及嶺南地區的干闌(如吊腳樓) 等,從中體會我國各民族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 關於風俗民情, 諸如民族服飾文化, 教師可以事先准備好相關民族服裝實物展示或讓學生穿戴好模擬表演, 使教學更生動, 在活躍的氣氛中理解各民族文化意識和民族性格.
③以構建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機制, 搭建互動平台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豐富, 具有廣闊的外延, 教師要善於讓學生走出地理課堂, 利用互聯網搜集或社會實踐調查, 發掘相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產與地方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 教師也可以有計劃地安排一些相關的報告、講座、參觀或旅遊, 注意尋找切入點, 針對一些問題鼓勵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 激勵他們大膽闡釋自己的觀點, 甚至提出有價值的創見; 還可以組織學生競賽、社團宣傳活動等, 讓學生在參與和探究中, 提高人文素養, 培養探索精神, 從而轉化為一種文化能力和人生智慧。
總之, 地理教師要充分挖掘、吸取和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思想中有地理學價值的中國傳統文化精華, 用歷史和時代的眼光審視、甄別和探討, 根據時代需要在地理教學中加以融入和滲透, 把地理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統一起來, 從而實現現代教育的總體目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